刘河镇:金融贷款暖人心 豆腐坊里笑声多

  • 索引号:005291580/2021-00011
  • 发布机构:荥阳市刘河镇人民政府
  • 关键词:金融扶贫
  • 成文日期:2021-02-25
  • 发布日期:2021-02-25
  • 刘河镇:金融贷款暖人心 豆腐坊里笑声多

    在荥阳市汜河路与河阴路交叉口处,有一个叫做“诚不二豆坊”的小店,每天早上这里都人来人往,热闹不已,来进货的、来买豆腐的络绎不绝。豆腐坊的老板从早到晚忙的脚不沾地,生意很是红火。你一定没有想到,这家豆腐坊的老板原来还是建档立卡户。

    “诚不二豆坊”的老板叫做王炎锋,出生于1987年,家住在荥阳市刘河镇架子沟村。架子沟村之前是一个省级贫困村,地处偏远,王炎锋家里还有两个弟弟,由于家庭条件贫困,兄弟三人上完初中就不再上学,出门打工为生。怎样赚到更多的钱,让家人不再受贫困的苦,始终是他最重要的事。

    事情的转机发生在2017年,在这一年,王炎锋到北京打工,在这里他找到了一份豆腐店的工作。由于这家豆腐店采用的是卤水点制手工制作工艺,所以做的豆制品口感非常好,生意也很红火,在工作的期间,工作认真努力的王炎锋掌握了豆腐的制作流程以及一些新式豆制品的方法,王炎锋对未来的市场前景非常期望。王炎锋考虑了很久,决定回到家乡创业,毕竟家里有两位老人等着他回来。

    回到家中,王炎锋便张罗起开店的事情。开店不是一件易事,尤其是资金问题,不过幸运的是,在亲戚和朋友的资助下,王炎锋顺利将小店开起来了。因资金有限,“诚不二豆坊”最开始只是零卖些豆腐、豆腐皮等基础的豆制品,生意虽然也行,但是王炎锋知道这些并不能使他的店在市场上有竞争力,只有增加商品种类,才能提高竞争力。王炎锋决定去购买机器,做些多样化的商品。可是现在问题又来了,仅仅是开这家豆坊就已经花费了他所有的积蓄,还向亲戚朋友借了钱,这钱都没有还,去哪里找钱来扩大经营?如果不扩大经营,只怕很快他的店就会被市场淘汰。


    2019年3月,就在王炎锋一筹莫展的时候,刘河镇政府、架子沟村委和刘河镇农商银行的工作人员来到他的家中,向他宣传了政府的小额信贷政策。由于王炎锋家里是建档立卡户,他能享受小额信贷政策,可以向农商银行申请五万元的贷款,用于豆腐坊的发展,同时还能享受政府的贴息政策。王炎锋刚开始觉得这事不靠谱,不用去求人就能把钱贷出来,能贴息,还没有抵押物,怎么有这么好的事,不会是骗人的吧!经过镇政府、村委及农商银行工作人员的耐心解释,他终于相信,这确实是一件大好事,果断的办理了相关业务。很快王炎锋就从农商银行贷到了五万元的贷款。


    王炎锋将这五万元用于“诚不二豆坊”的经营,通过购买机器,增加了商品的种类。现在,诚不二豆坊里面有豆腐、豆干、白豆干、东北素鸡、豆皮、各种味道的东北零食小吃等。多样化的产品使王炎锋的店在市场里做大了。原来只是零售些产品,现在很多店直接到“诚不二豆坊”里批发起了豆制品。由于走的是高端路线,诚不二豆坊刚开始收益并不多,甚至是亏本经营。通过两年的经营,豆坊从原来的负债经营,到现在一年有6万元的盈利。虽然盈利不多,但是能让人看到希望。

    豆腐坊的生意红火之后,王炎锋于2019年11月退出了建档立卡户,按照相关政策的规定,他还可以享受三年的小额信贷政策。

    2020年3月,在贷款到期后,王炎锋按时将五万元的贷款还了回去。不过,他很快就按照程序又贷款了五万元,他说:“我要继续扩大店面,增加产品种类,使全荥阳人都能吃到我们诚不二豆坊健康、营养的手工豆制品。”

    2020年7月,架子沟村完成了整村搬迁,王炎锋家也在新社区有了宽敞明亮的房子。王炎锋坐在新房子里面,感慨道:都是国家的扶贫政策好,让我们住进了新房子,还让我的豆腐坊度过了危机。

    据悉,2019年5月-2020年5月,刘河镇的小额信贷共贷款109万元,补偿利息47415元,受益28人。通过小额信贷政策,激励了建档立卡户通过自己的劳动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



    标签: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