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泽民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发挥人才和智力优势,助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提案收悉。
您的提案,充分表明您对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进行了深入调研和认真思考,契合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所需,是教育行政部门和地方高校人才培养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非常重要的着力点。
针对您的提案内容,我们在郑州地方高校中进行了情况调查。从调查情况看,各高校政治站位较高,政策敏感性较强,均能紧紧围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谋划和开展工作,充分发挥人才培养基地、科技创新平台作用,积极参与课题研究,努力在人才培养上服务国家战略,主动为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就您提出的三个具体问题,现答复如下:
一是“涉农”学科发展问题。经过多年发展,郑州地方高校学科专业整体形势良好,布局覆盖较为全面,教育教学质量逐年提升,为郑州市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中部崛起和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做出了积极贡献。但是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在专业结构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度方面,目前驻郑高校传统专业人才培养相对过剩,如国际经济与贸易、会计学、市场营销、英语、物流管理等专业开设多,毕业生和在校生数量多,而战略新兴产业及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息息相关的专业开设相对较少或开设时间较短,“涉农”类的驻郑高校如河南农业大学、河南工业大学、河南工程学院、中原工学院、河南农业职业学院等高校均为省属高校,郑州地方高校中没有涉农高校,只有极少部分涉农专业,如黄河科技学院开设的农业工程专业,三届仅招收本科生74人。在“三支一扶”涉农方面,师范类和医学类院校(专业)作出了一些实践和探索。如郑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近两年共培训乡村幼儿教师2663人。郑州师范学院为解决乡村教师从教短板,近几年开设小学全科教师实验班,定向培养面向农村小学的“小学教育”“特殊教育”等公费师范生近500人,近两年开设的“风景园林”“中药资源与开发”、“家政学”每年培养200余名本科专业学生。黄河科技学院2019-2020届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共747人,在县级以下医疗卫生单位就业174人,占比23.29%。郑州澍青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除医学类农村毕业生外,每年承担社会培训300人左右。这些措施,客观为服务“三农”提供了人才和智力支撑。
二是系统学习研究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重点战略,加强课题研究,融入教学过程的问题。多数高校通过高层论坛、研讨会、学术报告等形式,开展了相关的学习、研讨和研究,承担省市级研究课题77项,出版专著1部,发表研究论文114篇,成效颇丰。黄河科技学院与农业工程相关的专业中,近年来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项,获得省级科技进步奖3项,授权专利283项,其中发明专利28项,学院举办高层论坛、研讨会、学术报告及讲座7次,邀请中国工程院院士刘人怀教授做了《保护人类健康实现美丽中国》的专题报告,联合中国人与生物圈国家委员会(MAB)举办了黄河生态保护与文化传承研讨会,合作完成黄河生态保护与文化传承专题调研启动工作,举办了河南省沿黄乡村振兴示范带发展论坛。郑州财经学院联合河南省经济学学会、郑州市社科联在该校举办了“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谱写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的绚丽篇章”主题研讨会,组织了“从世界大河流域文明看黄河文明的持久生命力和发展路径”的专题学术讲座。
三是发掘黄河的文化底蕴,讲好黄河故事问题。各高校将黄河文化与中原文化、始祖文化、嵩山文化有机融合,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郑州师范学院在将黄河故事融入课堂的同时,也作为河南省小学省级骨干教师、河南省中小学校长、援疆项目等培训内容。嵩山少林武术职业学院与河南省委外事办成立中华武术文化传播与外译研究院,旨在传承弘扬中原文化,讲好中国故事,以研促教,实现科研与教学相长。
地方高校是满足人民群众对更高水平、更加多元、更有品质的高等教育需求的主要组成部分。加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关乎郑州经济社会发展,更关乎民生福祉。今后,我们将围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加强思想引领,开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学术研究和黄河文化研究,积极支持“涉农”专业建设,支持高校内涵发展,深化产教融合,开启地方高等教育服务国家重点战略、服务河南发展的新征程,为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建设提升打造“黄河品牌”做出新的贡献。
2021年9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