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孙晓红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支持郑州建设数字经济强市”的提案已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省发改委对我市的相关支持举措
(一)强化统筹推动。制定实施《河南省“十四五”数字经济和信息化发展规划》、《河南省“十四五”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规划》,支持郑州建设国家重要通信枢纽、信息集散中心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协调推动郑州市获批国家网络安全创新应用先进示范区、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
(二)推动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核心区建设。将郑州市中原区龙子湖智慧岛作为国家大数据(河南)综合试验区的核心区,先后引进华为、阿里、海康威视等龙头企业,吸引中科院计算所大数据研究院等科研机构入驻,智慧岛集聚数字经济企业超过200家。
(三)加快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开展省级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试点工作,将郑州市认定为全省8个试点城市之一,支持打造在交通综合治理与保障医疗服务等方面具备全国标杆水平的新型智慧城市,认定郑州市二七区人和路街道荆胡社区作为10个省级智慧社区试点之一,安排省自主创新资金650万元支持开展智慧化改造。
下一步,省发改委拟重点推动工作:
(一)加快我市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我市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中国移动华中大区中心、中国联通5G核心网络支撑能力。支持我市建设新型数据中心,推动郑州建设全线国产化、自主可控的智能计算中心,持续提升国家超级计算郑州中心超算能力,拓展超级计算特色应用。
(二)开展数字经济试点示范。支持我市建设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推动政策先行、要素集聚、机制创新、率先开展数据价值化试点示范,建设我省数字经济发展的“先行示范区”。
(三)提升我市数字经济核心产业竞争力。支持我市依托中原科技城、航空港区、高新区等数字经济产业园区,加强与高校院所和行业骨干企业合作,引进一批数字经济优势企业和重大项目,打造智能终端、新一代人工智能、网络安全、智能传感器等数字经济核心产业集群。
二、郑州市推进数字经济发展的主要措施
(一)强化高位谋划。成立由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数字经济发展领导小组,加强对全市数字经济发展的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编制印发《郑州市加快数字经济发展实施方案(2019-2022年)》、《郑州市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等一系列政策,高位谋划部署发展数字经济。围绕节能环保、新一代人工智能、智能传感器、网络安全、新型显示和智能终端、生物医药、新能源及网联汽车、超硬材料、智能装备、5G等10条新兴产业链,建立了每条产业链由一名市级领导任总链长,相关开发区、区县(市)主要领导任分链长工作推进机制,进一步明确发展目标定位和重点集群、重点园区、重点企业、重点产品,分链施策,形成产业链发展的强大合力。
(二)构建特色优势产业集群。推进全球重要的智能终端(手机)基地建设,着力打造“核心产业 关联产业 示范应用 产业生态”的中国(郑州)智能传感谷;加快推进“河南省信息安全产业基地”、“郑州金水科教园区信息安全产业基地”建设。聚力打造“1号产业”,提质发展五大特色优势产业,培育壮大三大新兴产业,推进十个新兴产业链现代化提升,前沿布局未来产业,扎实推进一批重大新兴产业工程,积极培育一批重大新兴产业专项,构建高能高质高优战略性新兴产业体系。下一代信息网络产业集群和信息技术服务产业集群纳入了国家第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工程,连续两次在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方面获得国务院督查激励。
(三)谋划布局未来产业。前瞻谋划未来产业,突出顶层设计,编制《郑州市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规划(2021-2025年)》、《郑州市数据中心产业规划(2021-2025年)》、《郑州市5G及北斗产业发展规划(2021-2025年)》,科学谋划布局。制定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工作推进方案,开展人工智能在物流、制造、农业、以及城市管理领域的场景应用,促进人工智能与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壮大智能传感器、智能网联汽车等产业集群。紧密跟踪世界科技前沿,把握未来产业变革趋势,谋划布局中氢能与储能、类脑智能、未来网络、生命健康科学、前沿新材料等前沿技术和产业,加快多路径探索、交叉融合和颠覆性技术源头供给,突破一批核心技术,形成一批具有产业引领作用的龙头企业和创新平台,抢占产业发展制高点。
(四)推动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编制《郑州市创建省级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试点实施方案》,成功申报省级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试点。积极推进省级智慧社区试点建设,二七区人和路街道办事处荆胡社区打造荆胡智慧社区综合管理平台,实现人、车、电梯、消防等设施全联接。建设“智慧医疗”系统,实现对试点区域内各医疗机构间业务协同和医院电子健康信息的共享互认。推进生活服务数字化。通过“智慧停车”将全市停车资源数字化,构建全市停车一张图,“重点车辆监管”确保动态交通安全。
(五)加强资金支持。制定《郑州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2020年落实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专项奖金约5.1亿元。完成2020年度郑州市大数据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申报及评审,确定支持企业(项目)190家。5G 智慧园区融合基础设施建设工程(物流方向)成功申报2021年国家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专项(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领域),获中央预算内资金5000万元。
(六)夯实创新载体。紧抓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战略机遇,构建“一廊两翼、四区多点”创新空间格局,将自创区、中原科技城、智慧岛、鲲鹏软件小镇等串联起来打造沿黄科创带;围绕高新区综合创新中心的科创西翼和围绕郑东新区综合创新中心的科创北翼,打造全市新旧动能转换发动机、中原地区科技创新策源地、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引领区;积极引入浙大、中科院过程所、计算所、微电子所等33家新型研发机构,推动国家技术转移郑州中心、国家专利审查协作河南中心在郑州布局。
(七)强化人才引育。全面落实“郑州人才计划”,共引进培育了包含电子信息领域人才在内的271名高层次人才。坚持引进“高精尖”人才与引进急需紧缺人才、引进人才与引进项目、集中引才与长效聚才、刚性引才与柔性引智相结合。强力推进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人才引进和培育工程,“海内外高端人才、科技领军人才、产业骨干人才、青年人才、名师名医名家”五大专项行动,“郑名家、郑英才、郑工匠”培育计划,建立职称评审“绿色通道”,下放企业主体系列的职称评审权限,完善高科技人才配套服务机制。
尽管近年来我市数字经济呈现较快的发展态势,但相较于发达地区,数字经济起步较晚,基础性实力相对不足,竞争力有待进一步加强。
三、下一步郑州市数字经济工作重点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河南及郑州的系列讲话指示精神,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锚定“两个确保”,实施“十大战略”,扎实开展“三标”活动。围绕“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数字化治理、数据价值化”,统筹推进数字政府、数字社会、数字经济建设,助推城市高质量发展。力争2022年底,郑州市数字经济总量达到6000亿元,占GDP比重达到44%以上,数字经济生态体系初步形成,数字经济对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支撑作用进一步增强。
(一)做强数字经济核心产业。推进鲲鹏生态建设,加快中原鲲鹏生态创新中心、超聚变全球总部基地、紫光智慧计算终端全球总部基地、中国长城(郑州)自主创新基地,打造计算产业集群。做大智能传感器产业,依托汉威科技、新天科技等重点企业,实施MEMS传感器、6英寸MEMS中试基地等项目,搭建智能传感产业生态平台,加快中国(郑州)智能传感谷启动区建设。推动新一代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快速发展,加快鲲鹏软件小镇、金水科教园区等软件产业园建设,推动软件领域骨干企业集聚发展。加快推动国家“网络安全技术应用试点示范基地”建设,打造全省网络安全产业核心区,争创国家网络安全产业园。
(二)推进新型智慧城市试点建设。以河南省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试点市为契机,加快郑州市城市大脑建设力度,重点在智慧交通、智慧医疗领域,实施交通运行状态一体化监测平台、“互联网 医疗健康”等重大工程,打造在交通综合治理与保障医疗服务等方面具备全国标杆水平的新型智慧城市。
(三)谋划实施重大项目。坚持“项目为王”,开展数字经济“三个一批”重点项目谋划工作,紧盯战略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重点实施中邮数据中心、中兴5G微基站和智慧杆塔集成等数字经济领域重点项目,加强与华为公司战略合作,共同打造中原昇腾人工智能生态创新中心。加强与国家部委和省的联系与沟通,争取国家和省在政策、项目、资金等方面的更大支持,搭建更多合作平台。紧抓新基建项目建设,在“十四五”期间谋划实施200余个重点项目,规划总投资超过3000亿元,形成“十四五”期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动能。
(四)提升数字经济创新能力。开展市级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试点示范,引导创新发展试验区加快培育数字经济产业生态,探索数据赋能、要素重构、治理创新的郑州模式。鼓励有基础、有条件的区县布局、引进、发展特色数字经济,建设数字经济特色园区。加快引进国内外知名高校、科研院所等高端科研机构,提升数字经济领域创新能力。争创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重点工程技术中心。加大对研究团队成熟技术的引进孵化,引导对本地科研人才的培养,间接推动数字经济产业补强发展和人才培育。
最后,再次感谢您对我们工作的帮助和支持,殷切的期盼您在以后的工作中,能够继续关注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多提宝贵意见,为郑州经济建设高质量发展出谋划策,为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做出更大贡献。
2022年7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