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口要做能“呼吸”的海绵城市

如果城市像海绵一样有“弹性”,下大雨时“吸”水,干旱时再把水“吐”出来,周口中心城区是否就能摆脱雨后“看海”的窘境,从而建立一个和谐优美的水生态环境?在周口,这将不是梦。

《周口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提出,基本形成周口中心城区海绵城市框架体系。由此,海绵城市成了周口中心城区城市建设领域的一个热词,周口,也将变成一座会“呼吸”的城市!

海绵城市下雨“吸”水干旱“吐”水

市水生态投资开发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慕西安介绍,海绵城市,顾名思义就是让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海绵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海绵城市理念主要是在城市水系建设中充分体现海绵城市建设的“滞、蓄、渗、净、用、排”的6字方针。

慕西安介绍,河湖水源不足,水环境恶化是我市城市河道目前存在的重要问题之一,严重影响了城乡居民的生活环境,与城市面貌极不相称。由此,我市在中心城区水系综合治理中主要设计3种水源补给方案:海绵城市雨水回馈、河流水补充、污水厂中水补给。其中有关海绵城市雨水回馈的方案就是城市绿地在降雨期间吸水、蓄水、渗水、净水,对市政设施采取透水措施,让雨水通过渗透、收集,流入河道或储存起来,并在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到城市水系中。

缓解中心城区内涝压力和供水紧张

慕西安表示,根据《周口市城市水系规划2013-2030》,在保证河道规模和过水断面符合规划规模、满足防洪排涝设计标准的前提下,周口的主干河道疏浚尽量在原断面基础上扩宽、挖深,以充分发挥主干河网的蓄排水作用。通过设置水坝、水闸等水利设施,构建城区连通水网,提高水资源优化配置能力、改善河湖生态环境、增强抵御水旱灾害能力,实现“外部大连通,内部大循环”的水系连通格局。雨季时吸收并储存降水,旱季时可释放河水供给城市用水,缓解中心城区内涝压力和供水紧张,彻底改变“雨季一来,城里看海”的状况。

建城市湿地公园  助涵养生态水源

慕西安介绍,城市湿地公园有“地球之肾”的美名,以湿地的自然复兴、恢复湿地的领土特征为指导思想,以形成开敞的自然空间和湿地公园的定义与概念地带、接纳大量的动植物种类、形成新的群落生境为主要目的,同时为游人提供生机盎然的、多样性的游憩空间。

建设城市湿地公园,恢复湿地的自然生态系统并促进湿地的生态系统发育,提高其生物多样性水平,实现湿地景观的自然化。提高湿地环境中土壤与水体的质量,协调水与植物的关系。城市湿地公园规划要将构成湿地整个物质循环圈中的各种要素,如水体、农田、土壤、植被、动物、自然状况、生态系统等等,作为规划的基本要素,融入形成整体性的领土景观规划要求之中。

生态护岸营造和谐水环境

市水生态投资开发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兼董事会秘书邵永臻介绍,根据海绵城市中“低影响开发”和“生态性”的理念,生态护岸的建设不仅要保证工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还要尽量减少人为改造,以保持天然河岸的蜿蜒岸线和可渗透性的自然河岸基底,满足河岸土体和河流水体之间的水体交换和自动调节作用。 

在河道治理的过程中,也应避免断面的单一化。形成不同的过水断面,使水流速度产生变化从而加大水体中的含氧量,有利于改善生物的生存环境。

河道岸线设计为生态驳岸,并根据调蓄水位变化选择适宜的水生及湿生植物。主要护岸措施有:固土植物护坡、网石笼结构生态护岸、土工材料复台种植技术、植被型生态混凝土护坡、水泥生态种植基、多孔质结构护岸、自然型护岸等。

打造“生态草洼”“雨水花园”

邵永臻表示,在水系治理措施中,还有一些配套的海绵城市治理策略。比如充分利用公共绿地,在绿地内建设湿塘、雨水湿地等设施调蓄、净化径流雨水,并与城市雨水管渠的水系入口、经过或穿越水系的城市道路的路面排水口相衔接。在堤顶道路、人行道旁打造一系列透水的、植栽多样化的低洼区域“生态草洼”,能够生态滞留与吸收雨水的浅凹绿地“雨水花园”等,并采用透水性路面结构,即保证了雨天行车的安全,又达到了雨水渗透的效果。设置下渗式道路绿化带,绿化带的设计标高较路面低凹,达到收集雨水的功能,当雨水下渗不及时,再通过溢流式雨水口收集过多雨水排入蓄水池或河道。

通过海绵城市治理策略,达到周口市政建筑、道路、水系的有机结合,使雨水合理的下渗、收集、排放,降低城市内涝危险。□晚报记者 张劲松

 


标签: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