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委一号文件解读:让农民的“钱袋子”真正鼓起来

省委一号文件提出,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更美。 

改革要看效果,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仅要看供给体系优不优、效率高不高,更要看农民的“钱袋子”是不是更鼓了。 

提质增效让农业成为有奔头产业 

桃花盛开,杏花芬芳,当下夏邑县刘店集乡王飞家庭农场的温室大棚春意盎然。从2月份开始,先是大棚黄瓜等蔬菜,接着是杏、桃、李子、葡萄,再到晚桃、晚梨等水果,王飞实现“一年四季有钱赚”,亩平均效益3万元以上,年收入超过100万元。 

省委一号文件提出,提高农业效益,做好农业结构调整,发展壮大“互联网 ”、乡村休闲旅游等农业新产业新业态。如今,各地涌现出越来越多像王飞这样,通过调整种植结构,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在新的发展导向下,农业必须向产业结构优化要效益,打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张牌。”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农村处副处长朱攀峰认为,在保障粮食生产能力稳步提升的基础上,走粮经饲统筹发展的道路,积极探索高效种养模式。各地要立足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做好特色文章,大力发展一村一品、一乡一特、一县一业,加快培育一批特色鲜明、品质安全的农业优势产品、支柱产业和特色农业产业基地。 

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拉长农业产业链,培育产业链条新优势最有效的途径。朱攀峰建议,深度挖掘农业的多种功能,加速推进三产融合,让农民更多分享初级产品进入加工销售领域的增值利润,有效破解新形势下的增收难题。 

脱贫攻坚小康路上不落一人 

洛宁去年大力实施“金果扶贫”项目,依托海升果园,打造一个总面积1.6平方公里的以苹果文化为主题的金果小镇,一个小小水果产业就可带动800多户2000多人脱贫。 

从一个苹果到“金果小镇”,洛宁脱贫步伐见证产业脱贫的效果。 

省委一号文件提出,实现6个国定贫困县和4个省定贫困县脱贫摘帽,100万农村人口稳定脱贫。 

如何实现今年100万农村人口稳定脱贫目标,从事扶贫研究的河南师范大学副教授李群峰认为,抓好产业,就是抓住脱贫攻坚最基本、最顺畅的路径。产业扶贫是授之以渔的扶贫方式,是稳定脱贫致富的根本途径和长远之计。在他看来,产业扶贫手段是扶产业,根本则是扶人,在帮助贫困户联系扶贫产业和项目的同时,要为贫困户提供培训和指导服务,确保贫困户通过项目掌握致富技术,增强持续发展能力,才能从根本上拔掉穷根。 

李群峰建议,要积极引导种养大户、农民合作社、龙头企业等与贫困对象构建利益联结机制,共同开发特色农业产业,通过产业带动贫困户增收脱贫,最终实现小康路上不落一人。 

支农惠农做好整合与撬动文章 

长期以来,在一些人的印象里,农民又穷又土,农村又脏又差,农业又累又苦。农民兄弟能否像城里人一样,普遍享受到便捷周到的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等各项公共服务? 

省委一号文件提出,增强支农力度,提高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落实各项惠农补贴政策。省农村合作经济经营管理站站长张道明表示,落实好支农惠农政策,要创新财政补贴资金使用方式,做好整合与撬动文章,加大农业“三项补贴”制度改革力度,把农业“三项补贴”的部分存量和全部增量,通过农业贷款贴息、担保和保费补贴等形式,增加种粮大户、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的经营收入。此外,要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通过以奖代补、先建后补、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引领金融和社会资本,更多投向农村基础设施和社会公共事业建设。 

张道明提出,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既要发挥财政资金的“输血”功能,更要提升集体经济组织的“造血”功能,支持和鼓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利用当地资源优势,整合自有积累资金、财政发展农村集体经济试点资金等,通过村企联手开发、参股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方式,多路径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更好地为集体成员和社区居民提供公益性服务。 

岁稔年丰,富裕安康,是千百年来农民的追求。民之所望,政之所向,学习贯彻落实省委一号文件精神,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农民的生活将更加美好。□记者刘红涛 


标签: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