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壁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规划纲要

(2003年7月30日)
      党的十六大确立了本世纪头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并要求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发展得更快一些。为凝聚人心,鼓舞斗志,动员组织全市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抢抓机遇,乘势而上,与其它先进市一道,在全省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率先基本实现工业化,制定本规划纲要。
  一、奋斗目标
   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和发展,我市提前实现了现代化建设的前两步战略目标,人民生活基本达到小康水平。2002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105亿元,比2000年增长24.5%;人均国内生产总值7422元,增长22.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5295元,比2000年增长34.2%;农民人均纯收入2420元,增长15%。精神文明建设、民主法制建设和党的建设进一步加强,各项社会事业不断进步。我市已经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
    本世纪头20年,是我们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经济全球化步伐加快,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和国内经济由东向西梯度推进,为我市扩大开放,借力发展提供了良好机遇。我市地处豫北城市群的中心,交通便捷,资源丰富,有利于广泛聚集资金、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加快经济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我市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综合经济实力明显增强,社会环境更加和谐稳定。特别是近年来,随着经济结构调整和改革开放步伐加快,我市工业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城镇化进程大大加快,农村经济全面繁荣,经济发展的后劲和动力明显增强,具备了提前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坚实基础。同时,我市也面临不少挑战和问题,突出表现在:经济总量小,财政收入少,人才匮乏,经济外向度低,改革和发展的任务非常繁重。我们必须认清形势,坚定信心,集中全市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伐。
    全面建设惠及全市人民的小康社会,实现“两个率先”的奋斗目标,必须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加快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加强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做到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不断增强综合经济实力和竞争力,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
    我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是:在优化结构和提高效益的基础上,人均国内生产总值2014年比2000年翻两番,与其它先进市一道,在全省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率先基本实现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水平大幅度提高,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社会保障体系比较健全,社会就业比较充分,人民生活更加富足,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更加完备,人口素质明显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接近翻三番,综合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步入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
    ———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继续保持国民经济发展速度高于全省平均水平,进一步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国内生产总值2001-2014年年均增长11.17%,2001-2020年年均增长10.51%。二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2014年达到90%,2020年达到92%。出口2014年达到6亿美元,2020年15亿美元。引进境内外直接投资2014年达到25亿元,2020年50亿元。
    ———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和质量显著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4达到14000元左右,2020年达到20000元以上。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014年达到6500元,2020年达到10000元。恩格尔系数2014年下降到35%,2020年下降到30%以下。教育文化体育健身和娱乐支出占消费支出的比重2014年达到25%以上,2020年达到30%以上。城镇养老、失业、医疗保障水平明显提高,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初步健全。城乡居民家庭财产普遍增加,居住条件明显改善,户均一套功能配套、宽敞舒适的住房,计算机进入多数居民家庭,家庭轿车拥有率大幅度提高。[FS:PAGE]
    ———政治建设和文化建设全面进步。人民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权益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基层民主更加健全,法制更加完备,公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大增加,2014年达到47%,2020年达到55%左右。人民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全市学前儿童受教育率2014年达到85%左右,2020年达到90%左右;义务教育办学条件和水平显著提高;2014年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85%以上,2020年全面普及;高教园区2014年框架基本形成,并引进3-5所本科以上院校或分校,建成鹤壁大学并达到规划规模,2020年高教园区具备完善的教育教学科研设施,校均规模达到1.5万人以上,鹤壁大学成为省内外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知名高校。群众文化生活更加健康充实,2020年所有县区建成省文化建设先进县区。人民健康水平明显提高。人均预期寿命2020年达到74岁;婴儿死亡率2014年下降到17.59‰,2020年下降到14.07‰;每千人拥有执业医师2014年达到3人,2020年达到4人。
    ———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人口自然增长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生态环境得到较大改善,步入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总人口2014年153万人,2020年157万人。城市气化率2014年达到90%,2020年达到95%。垃圾无害化处理率2014年达到80%,2020年达到90%以上。污水处理率2014年达到85%,2020年达到90%以上。城市集中供热普及率2014年达到85%,2020年达到90%以上。污染物排放量2014年比2000年减少30%以上,2020年满足环境容量总量控制要求。森林覆盖率2014年达到27%,2020年达到30%以上。
    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分三步走:第一步,到2005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46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0000元以上;财政收入5.6亿元。第二步,到2014年,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两番以上,达到376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翻两番,达到25000元;财政收入14亿元,实现“两个率先”的奋斗目标。第三步,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接近翻三番,达到630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40000元左右;财政收入25亿元,步入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
    二、基本途径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根本的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必须大力推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加快工业化、城镇化,推进农业现代化,全面发展服务业。
    (一)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在全省率先基本实现工业化
     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有鹤壁特色的新型工业化路子,加快“工业富市”进程。
    加快建设产业基地,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以老区为中心,发挥优势,建设以煤、电、水泥、金属镁、水为主的资源型产业基地;以新区为中心,培育壮大电子元器件、汽车零配件、通信车等为主的先进制造业基地;以两县为依托,建设以畜产品和优质粮食、蔬菜、果品加工为主的食品加工业基地,形成三大产业基地共同支撑、协调发展的工业经济格局。扩张资源型产业规模,加快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步伐,延长加工链条,扩大高端产品和最终消费品比重。搞好煤的精深加工,大力发展煤变电、洁净煤、煤化工及附带产业,建成全省重要的火电基地之一。利用丰富的石灰石资源,建设豫北最大的水泥生产基地。努力加快金属镁的精深加工,使金属镁成为我市重要的特色产业。科学开发利用水资源。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加大电子类企业技术改造力度,使电子产品形成规模;对特种车资源进行整合,加快扩张步伐,占据市场先机。发展具有一定技术含量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扩大纺织、服装、造纸业规模,加快升级步伐,提高竞争力。以龙头企业为依托,以发展绿色食品为方向,快速壮大食品工业,把食品加工业建设成为在河南省有显著地位、在国内有较大影响的产业。[FS:PAGE]
    积极培育大企业。依托名牌产品和优势企业,以资本为纽带,推进股权转让、兼并收购、借壳上市等多种形式的资产重组,加快改制改造步伐,培育一批核心竞争力强、在省内外影响大、市场占有率高的大企业。继续支持各类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注重培育企业集群,形成以大企业为支撑、中小企业为基础的工业企业体系。
    大力推进企业信息化。运用信息技术、通信技术和自动化技术改善企业经营管理,实现企业业务流程运作自动化、集成化、网络化和智能化,努力打造“电子化企业”。
    近年要着力抓好既能有效促进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又能为未来发展积蓄充足能量的重点项目。确保水泥厂二期2003年、电厂二期2005年建成投产。抓紧水泥厂三期、电厂三期前期工作,争取早日开工,使水泥产量达到360万吨,发电装机容量达到220万千瓦。规划建设水泥厂四期。片式电容项目2003年开工,尽早形成10亿只生产能力。片式电阻二期项目加快推进,形成50亿只生产规模。轿车插接器生产规模实现翻番。越野车和新式冷藏车尽快形成生产能力。汽车模具项目加快合资合作步伐,分步实施,逐步扩大。以淇县北亚瑞松和浚县皎玉集团公司为基础,造纸工业改造整合后形成20万吨生产能力。纺织行业通过资产重组达到25万锭生产规模。维恩克公司争取建设镁压铸件和镁管材板材,生产线争取早日开工建设。
    (二)加快城镇化进程,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
    坚持新区、老区协调发展,加快新老区连接带的规划和建设,逐步建成有特色的带状城市;加速浚县、淇县县城建设;积极推进小城镇建设,逐步形成经济支撑有力、基础设施完善、服务功能健全、人居环境优美、发展协调有序的现代城镇体系,带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加快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2014年,城镇化水平达到56%以上,2020年达到60%以上。
    全面推进,协调发展。按照以新区为中心,向南发展,加强与淇县的呼应;向北巩固,借助快速通道加强新老区联系,并适度向东发展的总体思路,高起点规划,高水准建设,高质量管理,建设生态城、旅游城、园林城、卫生城。围绕建设豫北地区具有鲜明特色的现代化城市的目标,加快新区建设,增强城市的经济实力,丰富文化内涵,体现多样化的城市建筑风格,塑造城市形象,提高城市品位。科学组织实施新区总体规划。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和公用设施建设,完善城市功能,改善人居环境。加强城市管理,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加强对城中村的规划与改造。加快老区改造建设步伐,实现与新区的协调发展。启动新老区连接带的开发,进一步拓展城市框架,膨胀城市人口。加快浚县、淇县县城发展,搞好规划、建设与管理。发挥历史文化、旅游资源丰富等优势,充分展示特有的文化内涵。加快重点镇建设,增强城镇吸纳劳动力的能力。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推动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
    坚持产业兴市,经济推动。新区以工业、旅游、高教、商贸,老区以资源型产业及其接续替代产业,两县县城以食品加工业作为主要的产业支撑。引导乡镇企业和民营经济向城镇集中,不断增强小城镇发展的经济支撑能力。加强对高新技术产业区和非公有制经济区的规划与建设,集中布局,连片开发。
    全方位经营城市,加快城市发展。加强土地使用管理,控制土地一级市场,规范土地二级市场,努力实现国有土地资产价值的最大化。积极推进公用设施和公共项目管理体制改革,盘活存量资产,放开新建城市基础设施投资领域,积极引进国内外资金投资入股,共同建设、管理和经营。
    近年要着力抓好几个重点项目。建成新区污水处理厂、垃圾无害化处理厂和文化中心。体育中心开工建设。积极争取农网三期项目和资金,力争将新区纳入改造范围。[FS:PAGE]
    完成新老区快速通道、淇河二桥、沿淇公路,建设鹤林高速公路,尽快构建高速公路“十字”框架。做好采煤沉陷治理项目实施工作。抓住南水北调、西气东输等国家重点工程通过我市的机遇,科学调整实施新区总体发展规划,促进城镇化建设。
   (三)用工业理念发展农业,推进农业现代化
    坚持巩固和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大力调整农村经济结构,大幅度提高农业组织化、规模化、标准化、机械化程度和劳动生产率,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把鹤壁建成全省重要的食品加工业基地。
    大力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加快农业结构调整。进一步发展壮大肉类、专用面粉、淀粉、饲料等农副产品加工业,积极发展果蔬加工、储藏、保鲜业。充分发挥畜牧产业优势,大力推进畜牧业结构调整,稳定蛋鸡、肉鸡和瘦肉型猪生产,突出发展肉羊、肉牛、奶牛等草食动物生产,做大做精做强畜牧业,使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畜牧业收入占农民纯收入的比重明显提高。以市场为导向,调整优化种植业结构和布局,扩大优质专用粮食及优质高效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推进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种植。2014年,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70%以上,畜牧业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60%以上,优质高效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占农作物播种面积的30%以上。
    提高农业标准化水平,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以提高农产品质量、确保农产品安全、增强市场竞争力为中心,创国家食品安全综合示范区品牌。积极推行农产品质量标准,大力推广与质量相配套的生产技术规程,加快农业生产标准化进程。建立无公害食品生产基地。加快无规定动物疫病保护区建设。建立健全突发农作物病虫害和重大动物疫情披露制度和应急机制。加大对农业投入品和农产品的质量监控力度,确保农产品食用安全。
    大力实施农业产业化经营。完善“公司 基地”的经营模式,实施龙头带动战略,进一步创新农业经营体制。引导现有龙头企业建立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进一步提高科技水平,增强开拓市场、带动农户的能力。积极培育新的生产、加工、流通企业。完善农产品市场体系和销售网络,形成一批辐射面广、吞吐量大的农产品物流中心。积极发展农民专业协会等农村各类合作经济组织和农民经纪人队伍,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2014年,全市80%的乡、村建立农民专业协会。
    加强农业服务体系建设。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和支持保护力度,增加对基础设施、农业科技、技术培训、结构调整等方面的资金支持,健全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突出“种子工程”和“绿色证书”工程建设,提高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和推广效率。抓好市、县两级农业信息网络服务平台建设,扩大信息网络覆盖面。
    (四)以旅游业为龙头,提高第三产业发展水平
    大力发展旅游经济。以“一河两山”为重点,努力提高现有景区品位,积极开发新的旅游资源及产品,逐步把淇河沿线建成生态文化旅游经济带,把大伾山、云梦山旅游区建成省内外著名景区,树立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大伾山、云梦山4A旅游区知名品牌。完善旅游产业体系,积极发展旅游相关产业,提高旅游综合经济效益,使旅游业成为我市支柱产业之一。
    全面发展服务业。把发展服务业作为重要经济增长点来抓,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新兴服务业,不断提高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加快交通运输、商贸流通、餐饮、公用事业、农业服务等传统服务业的改造提升步伐,推行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新的流通服务形式,提高服务质量和经营效益,构筑具有特色和活力的商业经济。大力发展信息、金融、保险以及会计、审计、咨询、法律服务、科技服务等中介服务业。积极发展房地产、物业管理、社区服务、教育培训、文化、体育等需求潜力较大的产业。开辟农村商贸服务领域,逐步提高农村三产水平。[FS:PAGE]
    三、主要措施
    全面建设惠及全市人民的小康社会,必须不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创新发展机制,提高国民经济发展的市场化运作程度,着力抓好关系全局和长远发展的战略举措。
    (一)强力实施开放带动战略,全面提高利用外资的规模和水平
    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不断取得对外开放特别是招商引资的新突破。把招商引资作为最重要的经济工作,积极走出去,广泛外引内联。充分发挥我市的产业和资源优势,把招商引资同优化经济结构、深化企业改革、加快城市化进程、发展社会事业等结合起来,通过项目融资、股权投资、经营权转让、企业并购、上市等多种方式,吸引国内外大公司、大企业集团来我市投资,走靠大做强之路。抓住东部产业转移的机遇,不断深化与沿海发达地区的合资合作。扩大利用外资领域,加快服务业、建筑业和基础设施利用外资步伐。充分发挥企业在招商引资中的主体作用和开发区的优势载体作用。建立符合国际惯例的委托招商、代理招商等社会化、市场化招商方式。加强对外商的服务和保护,制定更加优惠的政策和措施,改善投资环境,增强对境内外客商的亲和力和吸引力。整合全市招商引资力量,对市、县、区招商项目统筹运作,形成招商合力。加强招商引资项目库建设。加大宣传推介力度,提高鹤壁知名度。
    努力扩大进出口贸易,发展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坚持以质取胜,重视科技兴贸,优化出口商品结构,扩大纺织品、畜产品及金属镁等传统优势产品出口,增加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深化外经贸体制改革,加快培育多元化出口主体。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设备和科学管理经验,扩大对外劳务合作。
    (二)不断深化改革,加快推进体制创新
    深化企业改革。以产权制度改革为重点,把国有经济的战略性调整和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结合起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大力推行股份制,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建立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转换企业经营机制,深化企业人事、劳动、分配三项制度改革,分离企业办社会职能。多种形式放开搞活中小企业,鼓励支持职工和经营者持股或买断企业股权,鼓励和吸引国内外各类企业、民间资本和国际资本参与国有企业的改组改造。鼓励和引导非公有制企业联合重组,提高集约化程度和整体管理水平。
    深化农村改革。长期稳定并不断完善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支持有条件的地方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积极探索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形式,使土地逐步向种植、养殖大户集中,发展规模经营。尊重农户的市场主体地位,推动农村经营体制创新。深化农村流通和农产品购销体制改革。深化农村金融体制改革,改善农村金融服务。深化农村税费改革,切实减轻农民负担,保护农民利益。
    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按照政企分开、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建立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优化经济发展环境。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减少行政审批事项,规范行政审批行为,完善经济调控、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职能。推行政务公开,改进行政服务方式,发展电子政务,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完善行政执法体制,规范执法和管理行为。按照政事分开的原则,改革事业单位管理体制。
    推进财政体制改革。完善市区分税制财政体制,规范县乡财政体制,建立财政收入稳定增长机制。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构建科学的地方公共财政支出体系。深化“收支两条线”改革,完善部门预算管理,加强国库集中收付,全面推行政府采购制度。[FS:PAGE]
    加快投融资体制改革。推进交通、能源等重大基础设施、经营性基础设施、社会事业项目等领域投资主体多元化,加大市场化运作的覆盖范围和推进力度,吸引券商、上市公司和其它投资公司以直接投资、股权投资等方式,参与我市经济建设与社会事业的发展。
    积极推进社会事业改革。深化教育体制改革。鼓励和促进民办教育发展,形成政府办学为主导、多元化投入、多种所有制办学的新格局。落实和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由地方政府负责、分级管理、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加大县级政府对教育经费、教师管理和校长任免等方面的统筹权。深化卫生体制改革,对国有非营利性医院实施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等产权多元化改革;深化农村卫生体制改革,加快建立基本覆盖全市农村的新型合作医疗制度进程。加快文化、体育体制改革。
    (三)加快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不断催生新的经济增长点
    把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坚决清除制约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阻力和障碍,在国家法律法规允许的前提下,全面放开对民间资本投资的限制,切实保护非公有制企业的合法权益,创造有利于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优良环境,大幅度提高非公有制经济在全市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完善非公有制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非公有制企业的信贷投入。鼓励支持有条件的非公有制企业进入资本市场或直接融资。引导非公有制经济不断壮大实力,以良好的信誉吸引投资。
    (四)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充分发挥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的重要作用。加大与大专院校、科研单位的联合,大力引进、消化、吸收国内外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成果。鼓励和支持大中型企业建立或合作建设研究开发机构。大力发展科技市场和民营科技企业,引导和扶持科技中介机构快速发展。普及科学知识,搞好市科技馆建设。坚持科技同经济相结合,完善科技服务体系,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大力开发人才资源,充分发挥人才作用。抓住培养、吸引、使用人才三个环节,着力建设党政人才、企业经营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三支队伍,重点引进一批适应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要求的高层次人才。制定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优惠政策,使各类人才愿意到鹤壁干事创业。创新人才工作机制,努力营造各类人才脱颖而出、人尽其才的良好社会环境。
    (五)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多渠道扩大就业。制定促进就业的长期战略,全面落实促进就业的各项政策措施。改善就业环境,广开就业门路,积极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引导全社会转变就业观念,鼓励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建立公共就业服务制度,完善就业培训和服务体系,提高劳动者就业技能。城市登记失业率控制在较低水平。依法加强用工管理,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加强安全生产监管工作,健全安全生产监督保障体系。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健全独立于企事业单位之外的资金来源多渠道、保障方式多样化、管理服务社会化的社会保障体系。逐步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合理确定社会保障的标准和水平。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和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健全失业保险制度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发展城乡社会救济和社会福利事业,加大对弱势群体和低收入人群的帮扶力度。探索建立城乡特困人口医疗救助制度。积极发展商业保险。全面贯彻落实社会保障法规,形成规范稳定的社会保障基金筹措机制。
    (六)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实现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FS:PAGE]
    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长期稳定低生育水平。全面贯彻计划生育法规政策,继续坚持计划生育综合治理。加强计划生育基层服务网络建设,普及生殖保健服务,提高新生人口素质。高度重视人口老龄化问题,积极发展老龄事业。
    合理开发和节约使用自然资源。加强统一规划与管理,改进资源利用方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积极探索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子。加强水资源保护,增强节水意识,发展节水产业,建立节水型社会,提高生活用水质量。正确处理保护耕地与满足建设用地需求的关系,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加强矿产资源的勘探和保护,合理开采,综合利用,搞好精深加工。加大地热资源的开发力度,重视并切实搞好空中水资源的开发。
    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强化水污染防治、大气污染防治、矿山污染防治和固体废弃物无害化处理及综合利用,发展环保产业和循环经济,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保障环境安全。继续开展环保教育,提高公民环境意识和社会参与程度。实施退耕还林、太行山绿化、平原绿化、通道绿化、经济林建设和城镇周边防护林建设等工程,绿化宜林荒山荒滩荒地,使生态环境得到根本改善。
    四、政治建设和文化建设
    积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有机统一、协调发展。
    (一)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建设,保证人民当家做主。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保证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依法履行法律赋予的各项权力。坚持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保证人民政协发挥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作用。全面贯彻党的民族、宗教、侨务政策,积极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按照各自章程开展工作。全面落实村民自治制度,健全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完善城市居民自治,建设管理有序、文明祥和的新型社区。巩固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企事业民主管理制度,保障职工合法权益。
    坚持依法治市。认真执行国家的各项法律法规,坚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加强对司法工作的监督,维护司法公正。坚持依法行政,提高行政执法水平。拓展和规范法律服务,积极开展法律援助。深入开展普法教育,不断提高公民法律素质。
    努力维护社会稳定。认真做好人民群众来信来访、民事调解和劳动争议调处工作,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特别是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矛盾,保持安定团结的局面。依法严厉打击各种犯罪活动,防范和惩治邪教组织的犯罪活动,坚决扫除社会丑恶现象,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
    加强国防教育,搞好“双拥”工作,支持驻鹤部队、武警部队搞好自身建设,加强民兵预备役建设,充分发挥他们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积极作用。
    (二)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全面发展各项社会事业
    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深入开展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宣传教育,引导人们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认真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深入持久地开展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的宣传教育活动,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强化信用意识,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营造诚信鹤壁。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培养和宣传各行各业先进典型,形成群星灿烂的英模群体。深入开展创建文明城市、文明社区、文明村镇、文明行业、文明单位等活动。[FS:PAGE]
    把教育摆上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造就大批高素质劳动者、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师德和业务水平。巩固“两基”教育,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大力发展高等教育。加强职业教育和培训,发展继续教育和远程教育,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和对农村教育的支持,改善办学条件,消除中小学危房。
    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把文化建设纳入当地的社会和经济发展总体规划。坚持继承和创新并重,打造精品文化名牌。落实和完善支持文化公益事业的政策措施。重视文学艺术、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物保护和档案工作。扶持体现鹤壁特色和在国家、省有一定影响的重大文化项目和艺术院团,扶持对重要文化遗产和优秀民间艺术的保护工作。加强市、县、乡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完善文化市场管理机制,加强文化市场体系建设,培育开拓城乡文化市场。深化体制改革,创新运行机制,增强文化产业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以创建文化先进县区、先进乡镇、先进社区为载体,推进农村和城市社区文化发展。
    积极发展医疗卫生体育等社会事业。推进医疗卫生事业的改革和发展。加强公共卫生和医疗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完善卫生服务体系和医疗保健体系。普及健康卫生知识,开展全民爱国卫生运动。做好公共卫生工作,加强疫病预防控制,建立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急机制。建立和完善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逐步增加财政对卫生事业的投入,新增部分主要用于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残疾人事业,积极为残疾人康复、就学和就业创造条件。实施全民健身计划,提升竞技体育总体实力,加快发展体育产业。
    (三)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深入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全面加强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和执政能力建设,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充分发挥党委在同级各种组织中的领导核心作用,支持各方独立负责、步调一致地开展工作。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进一步完善重大决策的规则和程序,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切实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建设,认真贯彻领导干部选拔任用条例,积极推行公开选拔、竞争上岗等选任形式,扩大党员和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把那些德才兼备、政绩突出、埋头苦干、群众公认的人及时选拔到各级领导岗位上来,形成朝气蓬勃、奋发有为的高素质领导干部队伍。进一步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不断提高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按照中央“八个坚持、八个反对”的要求,着力解决好党在作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特别是防止和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方针,加强教育,强化监督,深入持久地开展反腐败斗争。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历史和时代赋予我们的庄严使命。市委、市政府号召全市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和艰苦奋斗的作风,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而努力奋斗!
标签: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