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市信息化总体规划(2011-2015年)

1.  规划背景和意义 1.1       全球知识经济发展状况

资源与环境的压力、金融危机使各国加快经济结构调整的步伐,推进知识经济发展。知识与创新已成为各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发展信息化或通过信息化引导其他产业发展,是各国发展知识经济的主要途径之一。

发达国家未来的经济战略可概括为:实现以知识和创新为基础的“灵巧增长”;以发展绿色经济、强化竞争力为内容的“可持续增长”;以扩大就业和促进社会融合为基础的“包容性增长”。

在全球社会经济的长远发展战略中,信息技术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信息技术的发展为社会经济的知识化、智慧化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便利条件。个人计算机的普及已经进入第二个十亿人口阶段,移动通信和移动互联网正日益成为主流应用,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应用也正在全球迅速扩展。

1.2       我国经济发展态势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向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方向深入发展,人均国民收入正稳步增加,市场扩大,资金充足,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国内整体发展形势良好。

然而,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面临的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也日渐突出。我国已成为世界工厂,消耗着仅次于美国的能源和大量的自然资源。因此,我国必须及时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才能实现社会经济发展的可持续,确保党的“十七大”提出的2020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据世界银行统计,我国单位GDP的能耗是世界平均水平的3.33倍,美国的3.68倍,西欧的5-7倍,日本的10.4倍;原材料消耗强度为美国的10倍,日本的20倍;我国的环境污染程度也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因此,转变我国经济发展方式是当务之急。

党的十七大报告要求我国经济加速实现三个转变,即“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学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发展信息技术是促进这些转变的有力武器,推动社会信息化应用则是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措施。

1.3       洛阳市经济发展战略

洛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十二五”规划目标是“福民强市”,具体目标分别为经济发展转型升级、自主创新、社会发展、生态环境四大方面。

城市发展的战略定位是:把洛阳打造成为国际文化旅游名城、中原经济区“三化”协调发展示范城市和经济增长板块、生态良好的宜居山水城市、特色明显的新型工业化城市、河南省副中心城市。

洛阳市实现“十二五”社会经济发展目标的基本路径是:产业兴市、创新活市、精神立市、依法治市。

发展信息化是洛阳市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洛阳市发展的加速器。洛阳市的信息化发展应紧密结合洛阳市的总体发展战略有序推进。

1.4       信息技术发展趋势

“十二五”期间,发展信息化面临的技术环境与“十五”、“十一五”有很大不同,新时期信息技术发展的三大趋势是: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和云计算。新趋势带来新机会,洛阳市信息化发展规划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发展带来的新机会,加快信息化建设和信息产业的发展,逐步赶上领先地区的信息化水平,早日跨入信息化发展先进城市之列。

(1)趋势一:移动互联网

移动互联网是互联网用户增长最快的领域,目前全国的手机拥有量超过8亿部,智能手机比例日益提高。随着3G网络的普及,以iPhone为代表的手机网络服务模式的创新,以及平板电脑、电子书等新型终端设备的涌现,移动互联网用户正急速增长。目前2/3的网民使用手机上网,互联网应用服务的主战场开始向移动终端转移,形成移动互联网服务的新潮流。

(2)趋势二:物联网

物联网是信息技术迅速发展带来的新机会,是未来社会又一个万亿规模的产业,是互联网应用的新领域。物联网是提升社会智能化的重要工具,它充分利用RFID及各种传感器,通过无线或有线网络将各种物理设备连接起来,用上层软件对海量的感知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进而实现对物理设备的远程管理和智能化控制。目前,物联网技术的成熟快于应用环境的成熟,寻找成熟的应用环境,实现成功试用,积累经验,逐步扩大应用的领域,是国内外推动物联网发展的重要手段。

(3)趋势三:云计算

当今,越来越多的网络和数据服务面临着系统的整合,整合的工具就是云计算。云计算以创新服务平台架构,降低了大规模网络用户的成本,提高了服务效率。云计算架构正逐渐成为网络服务的主要模式,越来越多的网络服务商(SP)将自己的业务放在云计算中心的规范平台上,向用户提供“云模式”服务,甚至ERP等传统独立业务也在寻求云计算服务模式。由此可见,发展云计算,信息系统结构向云计算平台靠拢已成为信息技术领域,尤其是网络服务领域的共识。

基于分析,洛阳市信息化发展规划要充分认识信息技术发展的趋势,抓住新技术带来的新机会,顺势发展。

1.5       智慧城市愿景

洛阳市的社会经济发展必须要坚持科学发展观,走发展知识经济的道路,依靠知识和创新实现“灵巧增长”,发展绿色经济实现“可持续增长”,改善政府公共服务实现“和谐发展”。未来城市发展的本质是更加智慧,洛阳要顺应城市发展潮流,打造智慧城市,发展信息化是必由之路。

城市发展依赖于知识与智慧的持续积累,信息技术是积累知识与智慧的有效工具。信息化加快了知识普及的速度,信息技术将业务知识与智慧组织成自动运行的系统,提升各行各业的生产力。洛阳市信息化发展规划将大力推动行业与信息化的融合,提高工业效率、服务业效率、提高政府公共服务的效率,全面加快洛阳现代化发展的步伐,早日建成智能、低碳、和谐的“智慧洛阳”。

2.  洛阳市发展信息化的现实环境 2.1       洛阳市基本情况 2.1.1 面积与人口

洛阳市是河南省第二大城市和副中心城市。面积1.52万平方公里,2010年末人口655万,市区人口170万,城区建成面积为155.45平方公里,省批规划建设面积为438.7平方公里。城市划分为7区8县1市。

2.1.2 经济规模

洛阳市是一个老工业城市,“一五”期间国家156项重点工程有7项在洛阳。近几年,洛阳社会经济发展很快,增长速度已连续8年超过13%。2010年洛阳市GDP达到2321.2亿,增长率为13.2%,高于全国2.9个百分点、高于全省1个百分点。GDP排名在全国列第43位,中西部地区第7位,中部地区第4位,河南省第2位。

2.1.3 文化和教育

洛阳的城市化率为44.17%,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洛阳是十三朝古都,白马寺、龙门石窟是重要的旅游地,牡丹花会已成为城市重要品牌,2010年旅游业总收入超过300亿元。

2010年,洛阳市有高校8所,在校生10.84万人;中等专科学校、技校、职校89所,在校生12.8万人;原省部属科研院所14所,省级以上研发机构120所,曾被评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

2.2       洛阳市的经济特点 2.2.1 重化工业为支柱产业

洛阳市的五大支柱产业是:装备制造业、有色金属加工业、电力能源产业、石油化工产业、硅光伏光电产业;五大支柱产业占工业增加值的75%。这些支柱产业大都属于重化工业。2010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1014亿元,增长21.8%,高于全省2.8个百分点。

2.2.2 国有经济占优势

洛阳市工业集中度很高,支柱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超200亿的企业1家,超百亿企业5家,这些大企业均属国有经济。据2009年统计,主营业务收入超亿元的企业415家,其中,民营企业210家。在全市经济中,民营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为46.9%,低于全国、全省的平均水平,更低于沿海发达地区80%-90%以上的水平。

2.2.3 第三产业比例偏低

2010年,洛阳三产比重为8.1:60.1:31.8,洛阳服务业比重较经济发达地区平均水平低近10个百分点。另据2009年统计数据,农业完成的增加值为173.79亿,占GDP8.4%,第三产业完成的增加值为661.16亿,增长率14.1%,占GDP31.9%。可见洛阳市近两年经济比重基本维持平衡,第三产业需要谋求更高发展。

2.3       洛阳市信息化应用现状

洛阳市信息化水平在河南省排名前列,电信基础设施好,很多信息化指标在河南省仅排在郑州之后,但在全国排名并不高,与信息化先进地区仍有一定差距。

最能反映地区信息化水平的指标是居民上网率,洛阳市2010年7月统计的居民上网率为21.6%,与同期CNNIC发布的全国平均居民上网率31.8%相比,落后了10个百分点之多。这直接反映出洛阳市的整体信息化水平较低,信息技术知识普及不足,导致城市对新思想、新技术的敏感性不足,直接影响地区电子商务的普及率。

2.4       洛阳市信息产业发展现状

信息产业是洛阳市经济发展的薄弱环节。长期以来,洛阳市经济的发展重点是装备制造业和重化工业,信息产业增加值在GDP中所占的比例较低。在河南省的“十一五”信息产业发展规划中,洛阳市是作为信息材料基地发展的,形成了硅材料、光伏、光电信息、光热四大产业。2010年行业总营业收入为100亿元,占洛阳GDP的4.3%,实现了全省规划中4%的目标。

但从实际效果看,信息材料产业缺少对信息技术产业的带动性,在技术上缺少溢出效益,不能拉动其它行业的信息化需求,不能有效促进社会知识经济的发展,而且信息材料产业能耗、污染并不少。

信息技术服务类产业有很好的带动性,在创造信息产业增加值的同时,还能有效促进传统服务行业的效益增长。信息技术服务业的带动效益往往是服务企业自身效益的数倍。因此,洛阳市需要发展更有带动性的信息产业,如工业智能产业、软件产业、信息技术服务业、电子商务等。

 

3.  洛阳市信息化发展需求分析

洛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对信息化发展建设提出了迫切需求,信息化发展需要在经济结构转型、提高城市服务能力、建设资源节约与环境友好型社会、推动政府职能转变、建设服务型政府、实现农业现代化、保障与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3.1       重化工业转型升级的需要

洛阳市发展信息化的重要任务是推动传统工业经济转型升级。2010年,洛阳市的工业增加值占GDP的60%,其中多数为大型企业所创造。这些大型企业多数是重化工业企业,属高能耗、高材耗、高污染的产业,是需要转型升级的重点产业。洛阳市发展信息化要在重化工业的改造上有所作为,通过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促进传统重化工业的知识化、智能化转型发展,使洛阳市经济步入智慧生产与可持续发展的轨道。作为重化工业基地,洛阳市节能减排、保护环境的任务异常艰巨,信息化要在保护环境上做出贡献,要利用物联网等先进技术手段,加强节能监管和环境保护。

洛阳市的战略发展定位要求洛阳成为特色明显的新型工业化城市,只有大量注入知识与智慧才能形成产业的特色,只有将产业的辐射力向国内外扩展才能确立特色的市场地位,信息化与电子商务将在这一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洛阳经济的转型升级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主线,信息化建设与发展首先要在这方面做出重要贡献。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是产业的知识化、智慧化的改造工程,信息技术是这项工程的重要工具。

3.2       城市服务效率提升的需要

洛阳市要在中原城市群中发挥副中心城市的作用,城市服务效率与服务的辐射力需要大幅度提高。信息技术是提高服务业效率与辐射力的关键因素,服务业信息化、电子商务能够大幅度提高城市的分工合作效率,降低交易成本,方便居民的工作与生活,进而提升城市竞争力。利用信息技术提高支付效率,使洛阳成为国内支付最方便的城市之一。通信与支付的高效不仅能提高工作效率,刺激城市消费水平,也使城市更宜居。

服务业在城市经济中所占的比重反映了城市的发展水平,发达城市服务业增加值占GDP70%以上,而洛阳31.9%的服务业比重亟待提升,信息化有助于提高服务业比例。洛阳要打造国际文化旅游名城,旅游服务的信息化必须达到国际水平。

3.3       服务型政府与和谐社会建设的需要

洛阳市信息化建设要在推动政府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改善政府公共服务上做出贡献。应用信息技术降低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成本,提高公共服务的精准性和服务效率。洛阳市应通过电子政务改进政府工作,改善政府与公众的沟通,促进政府与公众的合作,提升政府公信力,解决洛阳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中积累的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

信息化建设要配合政府改革、认真做好政府网站、做好政府信息公开,围绕社会关注的民生问题运用信息技术建立有效的公共服务系统,树立政府的亲民形象,提升政府的公信力。政府在“十二五”期间要增加社会公共服务的支出,提供更多的公共服务,如医疗、社保、公共教育、城市管理等。公共服务领域的信息化建设能够提升政府公共服务的精准性,提高城市整体生活质量。

3.4       城市竞争力提升的需要

知识经济时代城市的竞争力取决于城市的创新力,而城市创新力与居民享有的通信与信息资源密切相关,与社会的信息观念、信息技术普及率密切相关。城市竞争不再是生产规模的竞争,而是智慧生产能力的竞争,信息化能够使生产与服务更智慧,使社会的创新能力更强。

洛阳在建国初期工业化高潮中走在全国前列,但由于习惯于传统工业经济和国企管理方式,近些年竞争力已明显落后于东部沿海城市。发展信息化是转变社会经济发展观念的一场运动,能够缩小洛阳经济与现代主流知识经济的差距,扩大城市间合作空间,振兴洛阳经济,提升城市竞争力。

粗放经济是缺少智慧的经济,信息技术是转变粗放经济的有力武器,建设洛阳智慧城市需要转变工业、农业、服务业和政府服务粗放的发展方式,需要用信息技术将人为的分析判断智慧重组为自动化智慧,提高城市智能化水平,提升洛阳的竞争力。

3.5       信息产业发展的需要

要改变重化工业长期占据洛阳市国民经济主流的局面,保护十三朝古都优雅宜居的自然与文化环境,洛阳市经济发展必须转向低能耗、低污染的产业,向知识经济、绿色产业的方向发展。因此,发展信息产业将是首要选择。洛阳市的信息化规划应该包含发展信息产业的内容,发展如软件产业、信息服务业、创意产业、工业智能等环境友好的知识经济产业,大力发展非公经济,利用民营经济的创新活力,推动洛阳经济向知识型、创新型转变。

将城市信息化建设与信息产业的发展密切结合的好处是:

——以信息产业降低环境压力。目前洛阳市承载的重化工业已达到环境支持的极限,发展低能耗、低污染、低资源消耗、高附加值的知识型产业尤其是软件等信息技术服务类产业能缓解经济增长与环境制约的矛盾,使洛阳经济结构向更合理的方向发展。

——支持各行业信息化应用。洛阳城市信息化需要大量的信息技术服务产业支撑,尤其重化工业信息化改造需要更专业化的信息技术服务才能实现。因此,洛阳市应顺应工业与信息化融合的特殊要求,发展有特色的信息产业。

——优化社会就业结构。发展信息产业可以优化就业结构,提升知识型工作岗位的比例。信息技术产业、服务外包产业不仅能够容纳更多就业岗位,而且能够提高洛阳市就业职工的整体知识素养。

——提升城市创新能力。信息产业是与城市创新能力关系最密切的产业,繁荣的信息技术产业会带来大量的知识溢出,提升社会的创新能力。这也是提升洛阳经济活力、提升城市竞争力不可或缺的关键措施。

 

标签: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