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九届三次政协会议第107号提案 探索智能化背景下智能经济的发展

文号 索引号 005452380/2020-00004 关键词
主题分类 政协提案议案回复 体裁分类 服务对象

提案内容:

当前,以AI、大数据、云计算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正与城市、经济、社会深度融合,“智能化”已成经济新动能,强力支持企业内涵增长和集约转型,推动产业经济在更高起点上实现更高水平发展。从各类研究机构报告到企业实践来看,智能经济不仅推动自主研发高端技术进程,为各行各业降本增效提供了全新的科技驱动路径,同时走进普通人日常工作生活,让越来越多的人感受到人工智能所带来的巨大变化,有利于接下来智能经济在投资、消费两端形成更为强烈的互动效应,带动这一新经济新动能的快速发展。
    如何在智能化背景下抢占先机、赢得未来,已成为制造业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必经之路。我市作为老工业基地,想要从“平顶山制造”向“平顶山智造”转变,该如何在智能化发展浪潮中抢占高地?
    首先,浅谈一下我市在智能化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是规划引导和统筹力度不够,推进制造业智能化的整体合力不强。
我市尚无制造业智能化发展整体方案出台,发展定位、发展目标和发展路线等还不明晰。国家为推进制造强国成立了制造强国建设领导小组,而市级层面没有完善的智能化组织保障机制,没有联席会议等制度,难以形成合力。
    二是相关政策不够完善,制造企业在推进智能化中的主体作用发挥不好。
政府对制造业智能化的财政资金投入力度有待增强。对制造业智能化在税收优惠、扶持补贴等力度还不够大,不能调动企业积极性。金融政策有待完善,制造企业融资难、融资贵、利润薄的问题依然突出。此外,一些制造企业缺乏转型升级的意识和勇气,甚至有少数戏言“不转型等死,主动转型找死”。
    三是体制机制改革力度仍需增强,发展环境仍需优化。
政务服务环境还存在差距。一些地方政府干预过多,审批手续多、耗时长,要素成本高;少数部门工作人员服务意识不强,懒政怠政,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受阻等。信息安全环境、新生态环境、集聚人才环境等需要优化,人才留不住。
    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是加大规划引导和统筹力度,增强推动制造业智能化的整体合力。
成立全市制造业智能化发展领导小组,破除部门壁垒,形成全市“一盘棋”的工作格局,建立制造业智能化发展推进会议制度,组建智能化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等。制定中长期发展规划,明确制造业智能化发展的责任制、线路图、时间表。
    二是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促进制造企业主体充分发挥作用。
研究完善有吸引力的财政补贴和税收优惠政策。实施智能化培育行动,选一批市场前景好、综合效益高、核心竞争力强的智能制造企业予以重点培育、重点支持和跟踪服务,在增量上做好文章,“算大账,算立体账”,不能只算“税收账”。引进一批海内外民间风险投资基金在我市落户,对更多的制造企业给予有效资金支持,加强科技创新交流合作。
    三是加大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力度,营造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制造业智能化发展环境。
    1、优化制造业智能化的政务服务环境,依托全市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加强部门信息共享交换,优化行政审批流程,提升服务效率,打通政策落实“最后一公里”;
    2、打造制造业智能化的信息安全环境,促进企业工业信息安全防护能力提升; 
    3、改善制造业智能化的人才集聚环境,引进具有智能化、数字化和制造业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完善薪酬、税收、社保、医疗、住房、子女入学等配套政策,让人才“引得进,留得住”。
    四是推进5G产业发展,打造协同发展的产业生态体系。
    1、迅速开展全市、全区的5G网络的规划,将信息化基础设施与城市开发规划、与城市经济发展布局进行融合设计。采取政府规划协调、企业投资、居民受惠的方式推进5G引领发展。
    2、对5G产业相关的科技企业进行引进或者帮扶,尤其应打造以物联网、AI、VR为代表的5G初级典型应用产业聚集区或楼宇,通过财税的优惠、智力的聚合,形成5G科技生态圈,共同探索合作共赢的商业模式,打造一批跨行业创新应用,努力形成示范效应,积极促进产业生态的构建和成熟。 
    3、通过政府买服务的方式,打造成创新应用示范区,与区内科技企业在万物互联、4K超高清、AR/VR 等领域开展紧密合作,以5G网络为依托,通过万物互联技术全面系统推进城市数字化,加快建设新型智慧城区。在城管、消防、治安、停车、教育、医疗、社区服务等方面大胆应用“5G 物联网”技术,干在实处、走在前列,不断探索在科技变革时代的城市智慧管理的新技术、新方法、新模式,展示5G成果的应用示范,有力促进科技企业的高速发展,争创数字经济新样板。
    4、依托“智慧上城”建设成果,抢抓数字经济发展红利,全面系统推进城市数字化,加快建设新型智慧城市示范区。
    五是加大智能化改造和转型升级力度,突出重点,形成制造业智能化产业集群。
    1、实施关键岗位“机器换人”行动,生产线智能化改造行动,智能车间、智能工厂、智能化示范园区、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行动,“企业上云”专项行动,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引育行动和智能制造标准引领行动。围绕尼龙化工、装备制造、建材、新型材料、煤炭等重点行业和重复劳动特征明显、劳动强度大、生产环境差、安全风险高、工艺要求严的关键岗位,全面推动“机器换人”。
    2、推动生产线全流程数字化,实现“线”上链接。支持企业应用智能仪表、数据采集和监控系统替代人工记录,支持企业应用自动化成套装备、自动化成套控制系统。
    3、支持骨干企业应用传感识别、人机智能交互、智能控制等技术和智能装备,促进车间计划排产、加工装配、检验检测等各生产环节的智能协作与联动;在建设智能车间的基础上,支持骨干企业综合运用工业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实现企业智能管理和决策,打造数据驱动的智能工厂。
    4、建设智能化示范园区和区域性综合性工业云平台。在产业集聚区内,建设集工业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于一体的智能制造公共服务平台,全面推动企业生产运营、园区运行管理和公共服务智能化升级;同时,依托平顶山制造业龙头企业,重点在化工、装备制造、煤炭等领域,开放企业内部和产业链上下游资源,支持有基础、有优势的行业电子商务平台拓展服务范围、创新服务模式,向行业工业互联网平台转型。


答复内容:

尊敬的刘有平委员:

您提出的“探索智能化背景下智能经济的发展”的提案收悉。经与市发改委、市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共同研究,现答复如下:

一、我市智能制造工作开展情况

(一)加强组织领导。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智能制造工作,张雷明市长和张弓副市长多次深入企业、实地调研指导。成立“智能制造和工业互联网”工作领导小组,组建专班,配齐人员,强力推进智能制造工作。引进中机六院、和利时、西门子、航天云网、安徽容知等公司作为智能制造智囊机构,建立市政府与智囊机构定期会商机制,每季度至少会商一次,研究问题,谋划工作。

(二)明确目标任务。去年以来先后制定了《平顶山市2019年智能制造赶超提升行动方案》《平顶山市2019年推进工业智能化改造攻坚实施方案》《平顶山市2020年推进工业智能化改造攻坚实施方案》等文件,在省定目标任务基础上,自我加压、争先进位,将全年智能制造工作目标分解到各县(市、区)和企业,每季度打分评价、排名通报,做到工作责任清、目标任务明、路径措施实、实际成效显。

(三)建立激励机制。出台《平顶山市支持智能制造和工业互联网发展若干政策》,市、县安排先进制造业专项资金3000万元,重点支持企业加快智能化改造。对上级奖补优惠政策进行梳理,印制“三大改造”及科技项目政策汇编3000本,向全市工业企业发放。从智能化诊断、智能设备应用、智能车间建设等方面对企业予以资金支持,引导和激励企业加快智能化改造步伐。

(四)凝聚全市合力。去年以来先后举办了平顶山市2019年首次智能制造高峰论坛暨企业智能化改造诊断服务活动启动仪式。召开全市“三大改造”暨工业发展大会,学习贯彻全省“三大改造”现场观摩暨转型发展攻坚工作推进会议精神,动员全市上下全力推进智能制造工作。2019年5月份和12月份开展两次全市工业智能制造观摩点评活动,对38家企业进行现场观摩打分,并召开点评会议,激励先进,鞭策落后,营造树标杆、争上游的良好氛围。2019年7月份全省智能制造观摩点评活动中,我市取得了分组第2名的好成绩。

(五)强化学习培训。坚持“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每月邀请专家莅平授课一次,每季度组织企业家外出考察一次,今年以来先后组织企业60家、市直部门负责人30名,到长沙、鹤壁等智能制造先进地区进行考察,学先进、找差距、明举措,切实提升我市智能制造整体水平。

(六)搞好项目库建设。市县两级分级建立了智能化改造示范项目库,并实行动态管理、月报制度。目前,智能化改造项目入库56个,总投资71.2亿元,累计完成投资比例47.4%。      

(七)是举办“企业上云”活动。积极整合云平台资源,采用财税支持、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推进企业上云工作,举办“企业上云”深度行活动。目前,我市企业上云数量达到1839家。

(八)扎实推进两化融合。目前全市对标企业248家,贯标企业24家,其中6家企业获得国家两化融合贯标证书。组织相关专家,开展市级智能制造示范企业认定工作,共认定市级示范企业51家。

(九)开展智能诊断。委托中机六院联合和利时、西门子、航天云网、安徽容知等10多家知名智能制造解决方案供应商,组建专家团队为全市首批100家企业开展智能化改造诊断服务。完成82家企业现场诊断,现正在推动受诊企业结合专家建议和解决方案进行智能化升级改造。

(十)开展智能车间、智能工厂、示范园区创建活动。高新区列入全省首批10个智能化示范园区建设试点名单,平煤神马能源化工工业互联网平台列入全省10大培育项目,建设省级智能车间4家,智能工厂4家。

(十一)设立落实了市级先进制造业发展专项资金。研究制定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对获得省先进制造业发展专项资金支持的项目给予配套,对获得国家、省级示范(试点)、认定(认证)的企业或项目给予奖励。2019年我市8个项目共获得省级专项资金支持1290万元的,通过县(市、区)上报,市工信局、市财政局审核,确定2019年先进制造业配套及奖励资金项目12个,配套及奖励资金总额829万元。

二、我市数字经济发展情况

(一)积极争取国家政策资金。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要求,组织各县(市、区)发改委抓紧做好新增中央投资项目的筛选入库工作,上报新增中央投资储备项目6个,项目总投资8.25亿元,拟申请中央财政资金4.19亿元。另外,按照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申报工作的有关要求,上报了投资52428万元的平顶山市大数据运营管理中心项目,拟申请地方政府专项债券52400万元,其中计划2020年申请使用5000万元已下达。

(二)做好项目立项审批。2020年5月31日,我委通过线上审批程序,以平发改审服[2020]19号文对平顶山市大数据运营管理中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进行了批复。项目由市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负责谋划实施,总投资52428万元,项目主要建设内容包括建设智慧鹰城、大数据运营管理中心和云平台等。通过该项目的实施,可加快推进我市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实现城市数字化管理。

(三)推进智能化示范园区建设。为加快提升高新区大型企业工业互联网创新和应用水平、加快中小企业工业互联网应用普及,支持平顶山联通公司在高新区规划建设5G基站6个,目前已开通5G基站2个,基本实现园区重点区域全覆盖。高新区依托园区管理服务综合系统项目,已建成工业互联网门户,为企业用户和工业互联网平台厂家搭建一个服务对接平台,并为中小企业提供工业互联网应用。截止目前,该项目功能模块已初步搭建完成,正在完成产品中心、解决方案、新闻资讯等板块的数据初始化工作。平台建成后,将为园区提供新闻资讯、产品中心、供需对接、解决方案等版块,通过对优质企业工业互联网案例效果的展示,起到行业示范作用,为企业生产要素对接提供了产品需求方和能力需求方的交易撮合功能,为供应方和需求方牵线搭桥。

三、我市5G网络建设和产业发展进展情况

(一)推进机制建设情况

目前,我市成立了以市长为组长的5G网络建设和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有工信、发改、财政等20多个部门组成,统筹推进全市5G网络建设和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承担领导小组日常工作。拟定了《平顶山市加快5G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 ,并征求了相关部门意见,已报市政府,近期会以市政府文件下发。

(二)保障支持举措到位情况

为贯彻落实河南省《5G产业三年行动计划》,平顶山市拟定了《平顶山市加快5G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文件明确合理安排全市5G基站网络建设,确定从落实5G基站规划编制经费、建立审批“绿色通道”、对独立组网5G基站配套奖励、推进公共场所向5G基站建设免费开放、实施基站直供电改造、推进杆塔资源共享等方面,加大对5G基站建设的保障、支持力度,目前,各项工作正在推进开展。

(三)重点工作推进情况

1、加快5G基站规划布局。

目前,市铁塔公司与规划编制单位开展5G基站专项规划编制工作,正在委托规划设计单位做5G基站专项设计规划。

2、建设优质5G精品网络。

目前已建成投入使用801个5G基站,下半年还要建成713个5G基站。我市共有手机用户477.57万户,其中5G用户仅有25.8万户,占总量5.4%。

3、加快推进重点项目建设。

围绕5G网络部署,产业发展、场景应用等方面,加大项目储备,建立完善我市5G项目库,共初步收集5G相关项目9个,下步将密切跟踪项目进展,动态调整项目库项目。

4、实施基站直供电改造行动。

为加快推进我市5G网络建设和产业发展,近期向三大运营商和铁塔公司下发了《2020年度5G网络建设和产业发展问题及建议清单》。下一步将协调供电公司及相关单位、三大运营商和市铁塔公司对全市转供电基站清单进行梳理。    

再次感谢您提出的关于“探索智能化背景下智能经济的发展”的提案,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配合有关部门,持续建立从“平顶山制造”向“平顶山智造”转变相关政策、标准的研究制定,全力推进我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希望您对市经济建设工作多提合理化、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共同推动我市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标签: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