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有关部门:
为加快推进我市旅游公路建设,促进交通运输与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打造旅游公路品牌,按照省政府印发的《河南省旅游公路网规划(2022—2030年)》(豫政〔2022〕36号)和《关于加快推进旅游公路建设的实施意见》(豫政〔2023〕24号)相关要求,现结合我市实际,提出以下实施意见,请认真贯彻落实。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围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文旅文创融合、乡村振兴等国省重大战略,以交通旅游融合发展为主线,以黄河、南太行等旅游资源富集区为重点,按照以景选线、以线串景的总体思路,依托高速公路构建“快进”旅游通道,依托普通公路构建“慢游”旅游公路网,结合“四好农村路”创建,拓展旅游公路服务功能,着力打造精品旅游路线,提升“交通 旅游”水平,实现交通与旅游、生态、文化融合发展。
(二)基本原则统一规划,整体布局。结合路域旅游资源、社会资源、建设用地条件等因素,以现有已纳入河南省公路网公路为基础,统筹设计旅游环道路线。充分利用现状各层次公路网络资源优势,提升景区通达道路等级、打通景区串联道路、构建景区旅游环线,因地制宜建设绿道、驿站、观景台、营地等设施,拓展公路旅游功能,形成主题突出、特性鲜明、快进慢出的旅游公路网络。
政府主导,部门协作。建立市、县级政府牵头,多部门协同推进的旅游公路建设管理机制,强化资金、土地等要素保障,整合交通运输与旅游资源,引领市场、社会协同发力,灵活高效推动旅游公路建设。
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守红线思维和底线思维,强化公路桥梁、附属设施、标识标牌等日常管理养护,加强路面巡查和隐患排查整治,及时消除安全隐患,提高旅游公路服务保障能力和应急应突能力,全力打造优美畅安的通行环境。
生态优先,和谐发展。坚持以不破坏原有生态环境为先决条件,强化设计、施工、运营、养护等各阶段的生态环境保护,尽可能利用原有公路,因势利导进行改造提标,实现最大限度地保护、最小程度地影响、最强力度地恢复自然环境,实现公路与自然生态、旅游环境的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
(三)总体目标到2025年,打造新乡特色旅游公路,以路带游,宣传城市名片、加强城市印象,推进“行走河南·读懂中国”文旅品牌的建设。围绕全省“十百千万”目标,建成“太行天路”“黄河古都”“牧野风云”三大主题旅游公路,争创1—2个省级旅游公路示范县,打造一批设施完善、功能齐全、特色突出、服务优良的精品旅游风景道,逐步完善慢行绿道、驿站、营地、观景平台等旅游公路配套服务设施,分段设计、分段实施、稳步推进,逐步实现全域旅游环线贯通,串联全市主要景区、乡村旅游景点的旅游公路大环线基本建成,大幅提升我市旅游公路辐射影响力。
到2030年,覆盖全域的“快进慢游深体验”旅游公路网基本形成,旅游公路配套服务设施更加完善,安全应急保障能力显著增强,信息化服务水平大幅提升,交通与文化旅游实现深度融合发展,旅游公路成为交通强市和文化旅游强市的重要支撑。二、重点任务
(一)加快推进旅游公路建设
到2025年,建成旅游公路800公里以上。一是以“骨干成网、便捷高效、服务全域”为目标,加快推进高速公路主线贯通;充分利用现状各层次公路网络资源优势,统筹推进普通干线公路和农村公路支线、联络线等畅通畅连、路况提升。二是利用菏宝高速、S230、S311、S227、S229以及幸福路等部分农村公路,构建市域旅游公路大环线连接各县(市、区),并结合各县(市、区)旅游资源,因地制宜打造县域旅游小环线或精品路线,构建层次分明的旅游公路环线。三是完善旅游公路服务设施,提高安全防护和信息化水平,提升特色线路沿线路域环境,重点打造“太行天路”“黄河古都”“牧野风云”三大主题旅游公路,助力品牌突出、层次分明、特色彰显的“行走河南·读懂中国”一号旅游公路品牌体系构建。(责任单位:市交通运输局、文旅局、发改委、资源规划局,各县〔市、区〕政府、管委会)
(二)重点打造三大旅游公路
1.打造“山水中原、太行崖上”为主题的“太行天路”旅游公路。持续保持公路路况水平,以辉县市、卫辉市沿太行地区为重点区域,加快实施S230改建工程,与S229、丁拍线、黄北线、观土线、S227、S306形成我市“太行天路”旅游公路环线,重点串联宝泉、八里沟、关山、万仙山等高热度旅游区(点)以及郭亮村、轿顶山、龙卧岩、跑马岭等中热度旅游区(点)。依托灾后重建和“四好农村路”创建对农村公路进行提档升级,增设驿站、观景台等服务设施,打造X014丁拍线、X019司西线、Y006车西线等一批网红打卡路。“太行天路”旅游公路全长约350公里。(责任单位:市交通运输局、文旅局、发改委、资源规划局,卫辉市、辉县市政府)
2.打造“迤逦金堤、沿黄风情”为主题的“黄河古都”旅游公路。持续保持公路路况水平,以长垣市、原阳县、封丘县、平原示范区为重点区域,以幸福路、黄河控导线、X004、X005、X006、文岩渠引黄堤等现有道路为基础,连接盐店庄万亩桃园、陈桥湿地、大浪口古镇、九龙湿地公园等景区,打造我市“黄河古都”旅游公路。做好旅游道路标线标牌设置,完善驿站、观景台等服务设施,利用黄河穿滩1号旅游公路、文岩渠引黄堤等较为成熟的路线,探索开发骑行、徒步、露营等休闲娱乐项目,打造集运动休闲、健体养生、农业观光于一体的黄河生态湿地独特风情旅游路。“黄河古都”旅游公路全长约350公里。(责任单位:市交通运输局、文旅局、发改委、资源规划局,长垣市、封丘县、原阳县政府,平原示范区管委会)
3.打造“古香古色、人文荟萃”为主题的“牧野风云”旅游公路。持续保持公路路况水平,并以卫辉市、新乡县、获嘉县、延津县、封丘县、凤泉区等地古香古色的建筑风格及人文特色,展现新乡市不同发展时期的时代韵律。获嘉县围绕同盟古镇、武王庙,利用X005、S231等路线打造同盟文化主题旅游路线。卫辉市、凤泉区通过S228、G234及县乡道路连接比干庙景区、唐庄村、潞王陵景区,开发研学实践功能。新乡县通过X003、Y029、Y008等路线连接京华园、刘庄村打造集游乐、矿泉度假、疗养为一体的度假休闲路线。延津县、封丘县通过S310、X008、X001等道路连接黄河故道森林公园、嘉联生态园打造生态旅游路线。“牧野风云”旅游公路全长约100公里。(责任单位:市交通运输局、文旅局、发改委、水利局、资源规划局,卫辉市、新乡县、获嘉县、延津县、封丘县、凤泉区政府)(三)拓展旅游服务设施功能1.推动“服务区 ”发展。依托区域特色,以加快推进新晋高速金牛寺开放式服务区上下站口建设,完善宝泉服务区、G234愚公服务区、S227苍峪山旅游度假区服务中心等相关设施为重点,全力推进具有地方浓厚文化底蕴的主题特色服务区建设,实现服务区与特色农产品、民族文化、红色文化、绿美生态的有机融合,打造一批集休闲、旅游、购物、娱乐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旅游服务区。到2025年,打造旅游特色服务区3个以上。(责任单位:市交通运输局、文旅局,各县〔市、区〕政府、管委会)
2.完善旅游服务设施功能。在景点周边、重要交通节点等位置,积极推进旅游公路沿线公路客运站和乡镇综合运输服务站建设,因地制宜设置游客集散中心、旅游宣传中心、游客驿站观景台等服务设施,为旅客提供集散、如厕、餐饮、加油、充电、购物等服务。到2025年,结合实际情况,争取完成1—3个游客驿站和观景台等服务设施的建设。(责任单位:市文旅局、发改委、资源规划局、交通运输局,各县〔市、区〕政府、管委会)
3.推进自驾游营地建设。依托景区景点、山水生态区、户外运动区、乡村旅游区、休闲农业区等,推动可进入性良好、知名度高的景区建设不同类型、不同档次、主题突出的汽车自驾运动营地。支持自驾游营地设计建设汽车租赁中心、游客服务中心、休闲娱乐项目、展示销售区和餐饮住宿、水电补给等配套设施,打造具备集聚效应和示范效应的营地服务综合体。到2025年,结合实际情况,争取完成1—3家自驾游营地建设。(责任单位:市文旅局、发改委、资源规划局,各县〔市、区〕政府、管委会)
4.推进绿道系统建设。各县(市、区)结合实际,充分考虑地理条件和水资源承载能力,因地制宜选择绿化方式,宜乔则乔、宜灌则灌、宜草则草、宜湿则湿,在景区、旅游小镇、乡村旅游点等规划建设自行车道、步行道等旅游绿道,形成覆盖主要旅游乡镇和景区的绿道系统。到2025年,结合实际情况,争取完成1—3条绿道系统建设。(责任单位:市文旅局、资源规划局、交通运输局、林业局、城管局〔园林中心〕,各县〔市、区〕政府、管委会)
5.完善交通标识体系。根据国家和省有关标准,按照“统一规范制式、强化视觉识别”的原则,健全旅游交通标识系统,合理设置指示标志、指路标志、旅游区标志、警告标志、禁令标志等标志标线,实现旅游交通标识统一规范、清晰明确、快速识别。推广应用可变信息牌等电子信息服务设施,加强隐患点防范标识建设。(责任单位:市交通运输局、文旅局、公安局,各县〔市、区〕政府、管委会)(四)加强信息数据综合应用1.加强信息数据共享共用。加强旅游公路沿线视频监控交调站点等感知终端建设,完善重点景区客流监测预警等功能,建立跨部门数据共享机制,推动景区和周边路网动态运行监测数据互联互通、共享共用。加强对高边坡、长陡下坡、路侧险要、临水临崖等高危路段状态的感知分析,构建多元化、跨部门警示信息发布和安全诱导服务机制。(责任单位:市政务大数据局、交通运输局、文旅局、应急局、公安局,各县〔市、区〕政府、管委会)
2.提升综合信息服务水平。促进交通旅游服务大数据应用,引导支持各类市场主体集聚吃、住、行、游、购、娱等旅游动态资讯和线下服务资源,开发并推广形式多样的旅游公路信息服务APP产品,为公众提供景区推介、路网查询、出行引导、旅游客运、网约车等多渠道、全方位、普惠化服务。综合利用交通流量监测等多源数据,加强对路网运行状态的分析,精准实施交通管控措施,为游客提供可靠畅通的出行服务。(责任单位:市政务大数据局、文旅局、公安局、交通运输局,各县〔市、区〕政府、管委会)(五)增强安全应急保障能力持续开展旅游公路安全风险评估和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大力推进灾害防治工程,全面实施危旧桥隧“消危”行动,完善临水临崖、急弯陡坡等险要路段交通安全防护设施。建设公路应急抢险体系,在旅游公路重要位置布设应急物资储备点,强化分类分级动态通行管控,切实提升旅游公路安全水平和防灾减灾抗灾能力,打造放心路、放心桥。(责任单位:市交通运输局、应急局、文旅局、公安局,各县〔市、区〕政府、管委会)(六)强化路域环境综合治理按照“政府引导、部门协同、综合治理、标本兼治”的原则,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和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建立旅游公路路域环境综合治理长效机制。治理公路“脏”“乱”“差”“堵”问题,依法处理普通公路两侧违法建筑,清理搬迁“马路市场”,严厉打击涉路违法行为。因路制宜在旅游公路两侧配套必要的绿化、美化、人文等景观设施,推动廊道绿化向美化、彩化升级,打造“畅安绿舒美”的生态旅游公路,提高沿线群众爱路护路意识。(责任单位:市交通运输局、文旅局、农业农村局,各县〔市、区〕政府、管委会)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严格落实“市级统筹、县为主体”的建设体制,市政府成立旅游公路建设领导小组,由主要负责同志担任组长,分管负责同志担任副组长,各县(市、区)政府、管委会,市发改、财政、住建、交通、文旅、资源规划、生态环境、农业农村、水利等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负责研究、协调、解决旅游公路建设推进过程中的重大问题和事项。各县(市、区)政府、管委会要对应成立工作专班,细化制定实施方案,加大推进力度,及时解决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保质保量完成建设任务。
(二)明确职责分工
各级各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加强政策支持,为工程建设创造良好环境。市交通运输局会同市文旅局负责加强行业指导和监督管理,建立市级旅游公路项目库,督促指导各县(市、区)加快旅游公路项目建设。市文旅局负责协调指导县级政府和旅游企业、A级旅游景区管理部门统筹推进绿道、驿站、观景台、房车营地等服务设施建设。市发改委、财政局负责指导支持符合条件的旅游公路项目申请使用专项债券。市资源规划局负责做好用地保障工作,将旅游公路项目纳入国土空间规划,统筹协调旅游公路道路建设及配套服务设施用地需求。市农业农村局负责组织推进村庄环境整治和农业产业布局优化相关工作。市发改、财政、住建、交通、资源规划、生态环境、农业农村、水利、林业、文物等部门要建立旅游公路项目联审联批“绿色”通道机制,及时解决旅游公路项目立项、审批、用地、资金等方面的难题,形成推动公路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强大合力。县级政府作为旅游公路建设的实施主体,要认真履行主体责任,做好辖区内旅游公路及配套服务设施的规划、建设、养护和管理工作。
(三)加强资金保障
各相关单位积极争取车购税补助、中央预算内投资、成品油消费税转移支付等上级资金;各县(市、区)政府、管委会负责筹措事权范围内旅游公路及配套服务设施建设、养护和管理所需资金,积极争取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信贷资金支持,引导交通、旅游综合性开发企业参与旅游公路建设,推动“交通 旅游”产品开发和项目建设,形成多方投入、社会融资的多元化投融资模式。
(四)加强监督考核
市政府对全市旅游公路建设实施监督考核,重点考核资金管理、建设进度、质量安全、生态环保、舆情焦点等,具体由市交通运输局、市文旅局牵头负责,纳入年度乡村振兴、乡村建设实绩考核范围,考核结果与财政补助资金安排、示范创建等挂钩,具体实施细则由牵头单位另行制定。县级政府要将旅游公路建设工作列为年度重点任务,建立健全督查考核机制,确保各项工作落实到位。
(五)加强宣传引导
各地、各部门要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等信息化手段,通过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和微博、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开展多层次、全方位的宣传报道,加大宣传力度,提升旅游公路品牌形象和价值,为文化旅游产业和经济发展营造良好舆论环境。
附件:新乡市旅游公路网规划图
新乡市人民政府
2023年12月7日
附件: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