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昌市“十一五”畜牧业发展规划

  • 索 引 号 :11411000005747138B/200610-00010
  • 信息分类: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及政策
  • 发布机构:许昌市人民政府
  • 生成日期:2006-10-22 05:25
  • 名 称 :许昌市“十一五”畜牧业发展规划
  • 文 号 :
  • 关 键 字 :
  • 许昌市“十一五”畜牧业发展规划

    大力发展畜牧业,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对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加快全面小康社会建设步伐,具有重要的意义。为实现畜牧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加快畜牧业现代化进程,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结合我市畜牧业发展现状,制定本规划。

     

    一、“十五”畜牧业发展情况

     

    “十五”以来,我市坚持发展与保护并重的原则,积极实施“千场百区”发展战略,立足猪、鸡产业优势,强力推进优质畜产品生产和加工基地建设,不断完善动物保护体系,积极做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全市畜牧业保持了强劲的发展势头,实现了数量、质量、效益的全面增长,较好地完成了“十五”期间的各项目标任务,有力地促进了我市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

    (一)畜产品产量持续快速增长,畜牧业经济实力显著增强。2005年,全市肉类总产量达到40.6万吨,蛋类达到20.6万吨,奶达到1.4万吨,与上年相比分别增长7.8%、13.8%和20%,与“九五”末相比分别增长35.5%、65.6%和290%。全市畜牧业增加值完成35.6亿元,增长11.5%,牧业产值达到68.5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41%。

    (二)“千场百区”建设卓有成效,规模养殖发展迅速。2005年,全市年出栏200头以上的规模猪场达到1060个,各类养殖小区达到104个,“千场百区”建设目标顺利完成。各类规模养殖场11580个,比上年增加977个。规模养猪、鸡的比重分别达到58%和85%,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畜牧业生产方式正在迅速地向规模化养殖转变。

    (三)龙头企业不断发展壮大,畜牧产业化经营步伐加快。河南众品食业有限公司、河南田园食品有限公司、禹州广东温氏家禽有限公司、河南岭南黄家禽有限公司等一批龙头企业迅速发展壮大,带动辐射能力大大增强。全市畜牧龙头企业达到96家,去年实现销售收入45亿元,带动12万农户参与产业化经营,人均增收2100元,形成了充满活力的畜牧产业化新格局。

    (四)动物防疫体系日益健全,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成绩显著。全市增加了防疫投入,建成了国家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加强了防疫基础设施建设。建立了防控机构和联席会议制度,完善了疫情控制应急预案,落实了物资、技术、资金“三项储备”,基本形成了重大动物疫病防控长效机制,动物疫病得到有效控制。动物防疫6项指标全部达到部颁标准,主要动物疫病免疫密度在95%以上,定点屠宰检疫率、上市动物产品持证率均达到97%以上。

    (五)服务体系日趋完善,科技兴牧水平明显提高。“十五”以来,我市建成了畜牧信息网络,组织了技术服务队,成立了28个畜牧业协会,技术推广体系已初步形成。畜禽出栏率明显提高,2005年猪、牛、羊出栏率分别由“九五”末的106%、32%和58%提高到156%、54%和137%。科技对畜牧业的贡献率由“九五”末的28%提高到46%。

    (六)畜牧业效益稳定,对农民增收作用显著。“十五”期间,以猪鸡为主的畜产品价格稳定,波动较小,养殖业效益逐年增加。据调查,2005年出栏1头成猪纯利150元左右,饲养1只蛋鸡年盈利15元左右,育肥1头肉牛盈利500元以上,养1只母羊一年盈利300元以上。农民人均牧业现金纯收入达到500元,比“九五”末增加300元。

    “十五”期间,我市畜牧业得到了长足发展,但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

    一是大个龙头企业少,产业化经营水平低。全市真正有较强辐射带动能力的产业化龙头企业较少,大部分企业与农户之间没有建立紧密的联结关系,企业的发展与基地建设不协调,带动农户发展的能力不强。

    二是动物疫病的威胁不容忽视。重大动物疫情形势严峻,禽流感、口蹄疫等重大动物疫病时有发生,严重威胁着畜牧业发展。

    三是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亟待提高。散养和小规模养殖占比重较大,规模养殖场户环保意识不强,畜产品质量监测手段落后,执法力度不够,畜产品质量安全控制难度大。

     

    二、“十一五”时期畜牧业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有利条件

     

    (一)各级党委政府支持力度增强,为畜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畜牧业发展,2005年中央1号文件明确提出:增加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必须培育发达的畜牧业。各级党委政府也把发展畜牧业作为振兴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加大了支持力度,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为畜牧业发展提供了有利的环境条件。

     

    (二)国民经济的高速增长为畜牧业发展提供了坚强支撑。当前,我国经济快速发展期,经济持续增长。中央已明确提出了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更多地支持农业和农村发展。今后,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增长以及国家财政收入的持续增加,国家对“三农”问题的支持力度将会不断增加,城市对农村的带动作用也将进一步增强,公共财政覆盖农业、农村的范围和领域将进一步扩大,这将给畜牧业发展带来新的良好机遇。

    (三)丰富的资源条件为畜牧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我市农业基础较好,发展较快,饲料粮供应充足,农作物秸秆资源丰富,可开发利用的草山草坡36万亩。畜禽品种资源丰富,优良畜禽品种达24个,有利于畜禽新品种的培育和推广。我市劳动力资源丰富,发展畜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

    (四)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为畜牧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我国加入WTO,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格局的形成和我市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提高,我市畜产品出口将会明显增加。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村人口的转移、消费市场的繁荣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市场对优质化、多样化畜产品的消费需求将越来越大。

    (五)产业转移为我市畜牧业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随着国内生产力布局的梯度转移,东部沿海及经济发达地区将畜产品生产和加工基地向中西部转移,我市具有承载东部产业转移的独特区位优势。畜牧业又是承农启工的中轴产业,我市作为农业大市,必须走“重牧富民、重工富财”的路子,强力推进畜牧业快速发展。

     

    三、“十一五”时期畜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

     

    (一)指导思想: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发展畜牧经济一个中心,突出畜牧业发展和保护两个重点,坚持走规模化、产业化、标准化、法制化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努力把我市畜牧业发展成为技术先进、结构优化、效益显著、生态和谐的现代产业。“十一五”畜牧业发展重点就是以许昌城郊和长葛南北连线为中轴线,从长葛向西、东方向延伸,西连禹州北西部浅山区、东接鄢陵东南部,形成平面伞状畜牧业发展绿色产业带,重点发展猪、鸡两大产业,推动养殖小区和加工企业向生产规模化、经营集约化方向发展,进一步提高畜牧业在农村经济中的比重和对农民增收的贡献率。

    (二)目标任务:

    1、“十一五”末,全市肉类产量达到56万吨,禽蛋产量达到28万吨,奶类产量达到3万吨。全市牧业产值突破100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45%以上。

    2、2010年,万头以上猪场达到15个,规模养猪的比重达到75%,出栏优质生猪500万头以上。10万只以上禽场达到10个,规模养禽比重达到90%,家禽出栏达到3000万只。猪鸡产值占畜牧业产值的比重达到85%以上。

    3、2010年,全市年加工生猪达到400万头,畜产品加工量达到60万吨,实现销售收入90亿元,培育名牌畜产品5-10个。

     

    四、重点建设项目

     

     (一)优质生猪生产基地建设项目。一是壮大龙头企业。要在财政贴息、信贷支持、土地使用、税收政策、企业宣传、强化服务等方面,重点扶持龙头企业。选择鄢陵“万万”,许昌“裕昌”、“双汇”,襄城县“紫云”,长葛“昌源”、“康益”,禹州“朱阁”、“陈氏”、“钧龙”等大型生猪生产企业进行政策、资金扶持,加强企业管理,拓宽产品销售渠道,不断增强企业经济实力和辐射带动能力。二是种猪场和人工授精技术服务站建设。全市新建、扩建6个种猪场,2006年,扩建许昌“裕昌”、禹州“朱阁”、“钧龙”3个种猪场,新建鄢陵“万万”种猪场、鄢陵只乐种猪场、长葛“康益”种猪场。每个场基础母猪群达到500头以上,到2010年供种能力达到10万头以上。全市建成80个猪人工授精技术服务站,加快生猪品种改良步伐。三是建设无公害生猪生产基地。要以规模养猪场和养殖小区发展为重点,结合长葛市和鄢陵县无公害畜产品标准化示范县建设项目,全面推行标准化生产,搞好无公害畜产品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工作,不断提高生猪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精心打造生猪特色品牌,把我市建成全省重要的优质生猪生产基地。

    (二)优质黄羽肉鸡生产基地建设项目。一是培植龙头企业。注重培植大型骨干养禽场,在继续扶持禹州“温氏”、襄城“中科”、长葛“金泉”等龙头企业发展壮大的同时,注重许昌市祖代鸡场、魏都区种禽场、鄢陵宏达禽业等有发展潜力的龙头企业迅速壮大,增强辐射带动能力。二是种鸡场建设。依托禹州“温氏”、襄城“中科”、长葛“金泉”、许昌市祖代鸡场、魏都区种禽场、鄢陵“宏达”等六大种鸡场,引进优质种鸡100万套,年供应种蛋1亿枚。三是扩大生产基地规模。要积极探索产业化运行机制,以经济利益为纽带,实施“公司 基地 农户”的产业化经营形式,推行“北繁南养”的发展模式,带动养殖场户发展黄羽肉鸡,加快黄羽肉鸡生产发展,把我市建成全省最大的优质黄羽肉鸡生产基地。

    (三)优质畜产品加工基地建设项目。“十一五”期间,省委、省政府提出发展郑、许、漯食品产业带,突出发展食品加工业,为我市加快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并且我市拥有“众品”、“田园”等经济实力雄厚的加工龙头企业。我市要围绕做大做强加工龙头企业,大力发展畜产品精深加工,提高畜产品附加值,利用产业链带动整个畜牧产业上档升级,实现畜牧业发展大突破。众品公司要以年产16万吨的低温肉制品生产线建设项目为重点,利用公司股票在美国纳斯达克市场上市的契机,尽快建成大型企业集团,打造畜牧业“航空母舰”。河南“田园”、长葛“众邑”、“维利达”等加工企业,要通过招商引资、资本运作、股份合作、连锁经营等形式,扩大规模,加快发展,不断壮大生猪加工优势企业群,形成我市畜产品加工产业聚集效应和隆起带。加工企业要积极发展订单营销、期货营销、代理配送、连锁经营、网上交易等现代营销方式,广泛开辟销售渠道,提高市场占有率。同时,要积极探索产业化的运行机制,以经济利益为纽带,鼓励河南“众品”、禹州“田园”等龙头企业,采取“送养回收”、“反租承包”、“加养联动”等模式,实行品种、饲料、防疫、兽药、收购加工环节的“五统一”服务,通过定向投入、定向服务、定向收购等形式,发展订单生产,建立健全公司与农户之间的利益分配机制,逐步形成完善的产业化经营模式。通过增加数量,深化加工,扩大销量,打造我市生猪加工特色品牌。许昌长寿乳业有限公司、长葛邑源乳业有限公司、禹州市升源乳业有限公司要加快项目建设,加强与现有奶农奶企联姻,启动奶源基地建设,尽快投入生产,开拓市场,做大做强我市奶产品生产加工业。要充分发挥我市肉鸡、肉鸭产业优势,积极鼓励、引导、支持发展禽肉产品加工业。要通过科技创新,大力发展畜产品精深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打造名牌产品,强力推进我市优质畜产品加工基地建设步伐。

    (四)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建设项目。一是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建设。“十一五”期间,要完成市级动物疫病预控中心项目和市、县两级6个疫情测报站基础设施建设,增强17个乡级动物疫情测报点的疫病监测功能,实现市、县、乡互相联通,形成网络,能够对重大疫病进行系统、完整监测,对疫病流行趋势进行分析评估、预测、预报。二是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加强乡镇畜牧兽医服务体系建设,完善市、县畜产品安全生产监测检验设施。在全市建成动物疫病控制体系、动物防疫监督体系、动物疫病监测体系、动物防疫屏障体系和畜产品监控监测检验体系,确保我市畜产品生产安全无公害。

    (五)畜牧业信息化建设项目。一是建立健全畜牧业信息网络。以全省高速宽带畜牧业信息网为依托,建设市、县、乡三级技术先进、安全可靠、功能强大、性能完善的畜牧业信息网。二是加强对畜牧业信息资源库的研究、开发和利用。对我市畜牧业有关的生产、市场、价格、品种资源、技术、政策等信息进行收集、处理和利用,为各级各类涉牧部门和畜牧业信息用户提供服务。三是发挥网络资源信息优势,积极发展“订单畜牧业”。一方面要利用网络发布我市畜产品资源信息和供求形势预测信息,宣传、推介我市丰富的优质畜产品;另一方面,要开设网上畜产品超市,逐步实现网上交易。

    (六)畜禽生态环境保护建设项目。“十一五”期间,要按照资源化、减量化、廉价化和种养平衡一体化的原则,解决规模化养殖企业环境污染治理问题,促进生态畜牧业发展和新农村环境整洁。建设规模化养殖场粪便、污水处理工程900个,养殖小区建立粪污处理中心30个; 治理规模化畜禽养殖场500个、养殖小区30个;建设生态畜牧业示范县2个。

     

    五、保障措施

     

    (一)落实政策,加强领导,营造好的畜牧业发展氛围。畜牧业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实现畜牧业跨越式、超常规发展,需要各级政府更新发展观念,用工业化理念发展畜牧业。各级要认真贯彻落实《畜牧法》、《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等法律法规和国家、省、市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政策措施。养殖用地问题,要依据《畜牧法》和《河南省畜牧业条例》的规定,按照农业用地对待,不得收取各种费用。继续落实中央畜禽良种补贴政策,扩大奶牛良种补贴范围,加快我市奶业发展步伐。各级政府要把加快发展畜牧业摆上重要议事日程,主要工作列入政府目标管理,建立强有力的工作班子具体抓,更新观念,统筹规划,周密部署,认真落实“十一五”畜牧业发展规划的重大措施,保证完成“十一五”畜牧业发展目标任务,为我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贡献。

    (二)多渠道增加投入,增强畜牧业发展后劲。一是根据国家、省、市有关扶持畜牧业发展的各项优惠政策和措施,搞好项目论证和申报工作,争取国家和省、市农业结构调整资金、扶贫资金和农业综合开发资金。二是继续按照市政府《关于利用小额贷款扶持畜牧业发展的通知》和市人行《关于增加贷款投入促进畜牧业快速发展的指导意见》的精神,市、县、乡三级积极与金融部门协调,建立信用评价体系,划分养殖小区信用等级和养猪场户个体信用等级,通过信用等级的建立和认定,探索解决养殖场户贷款难的新途径,解决畜牧业发展资金不足问题。三是按照市场导向和群众自愿的原则,动员引导小区内农民增加投入,建设适度规模的养殖场。四是鼓励产业化龙头企业、畜牧经纪人组织采取“送养回收”、“反租承包”、“加养联动”或“联合建场、租赁经营”等形式,建立自己的养殖基地和原料基地,加快场区建设步伐。五是坚持政策引导、政府扶持、市场运作的投融资方式,创造良好环境条件,动员吸引工商企业和个人资金投入畜牧业生产。

    (三)实施动物保护工程,确保畜牧业健康发展。动物保护工程建设是保证畜牧业健康发展和人民身体健康的关键。各级畜牧部门要强化监督管理职能,切实履行职责,进一步加强动物防疫基础设施建设,市级重点建设动物疫病检验诊断中心,各县(市、区)要完善动物防疫、诊断、检疫和兽医卫生监督配套设施,逐步完善动物保护体系。认真贯彻执行强制免疫制度,控制疫病传播,降低畜禽发病率和死亡率。加强畜禽饲养、流通、屠宰等环节的检疫监督,杜绝病害畜禽产品流入市场。完善基层畜牧兽医管理体制,强化队伍建设,提高重大动物疫病控制能力,力保我市不发生重大动物疫情,保护畜牧业健康发展和人民群众生命安全。

    (四)加强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保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畜产品质量安全事关畜产品市场竞争力,事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全市要积极完善政府监管、行业自律、企业自控三大体系建设,确保我市畜产品质量安全和社会和谐发展。一是加大政府监管力度。认真开展畜牧业市场经济秩序整顿活动,重点打击生产经营假劣饲料、兽药和种畜禽等行为,打击经营使用“瘦肉精”等违禁药物的行为。积极开展无公害畜产品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工作,促进养殖企业按照无公害产品生产技术标准组织生产。加强检疫监督,强化产地检疫和屠宰检疫,确保广大人民群众吃上“放心肉”。二是强化行业自律。大力发展畜牧业合作经济组织,实行“五统一”服务(统一规划设计,统一畜禽良种,统一防疫消毒,统一饲养标准,统一销售服务),积极开展行业自律,规范行业行为,带动农民诚信经营。三是搞好企业自控体系建设。加工企业要不断加强质量自控体系认证,提高产品质量,增强竞争能力。无公害畜产品认证和产销联建养殖企业要强化内部管理,创造条件,通过认证,不断提高我市畜牧业质量安全水平。

    (五)搞好服务,促进畜牧业快速发展。一是要搞好技术服务。畜牧部门要积极组织畜牧养殖专家和畜牧科技服务队,深入到养殖小区开展技术培训、技术指导和疫病防治工作,切实解决养殖场户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增强农民发展经济、脱贫致富的能力。二是要加强信息服务。利用“许昌畜牧业信息港”,搜集整理有关畜牧业的信息,完善畜产品生产、销售和消费信息的收集和发布制度,为农民、企业提供及时、有效的市场信息,正确引导畜产品生产和流通。积极开展“金牧阳光”物流配送业务,为广大养殖场户提供信息和物流服务。三是要开展中介服务。积极培育畜牧业协会和经纪人队伍等中介组织,在政策、资金上给予协会和经济组织必要的支持,使其为农民进入市场提供优质服务,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

     

     

    标签: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