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政[2017]4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经济技术开发区、东城区管委会,市人民政府有关部门:
现将《许昌市大力发展高效节水灌溉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2017年1月6日
许昌市大力发展高效节水灌溉实施方案
为全面贯彻落实市七次党代会精神,打造全省一流、全国先进的现代农业示范区,市委、市政府决定到2020年用4年时间,全市新发展高效节水灌溉面积50万亩,使我市高效节水灌溉面积达到100万亩以上,现提出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部署,全面落实国务院《农田水利条例》和省十次党代会、市七次党代会精神,强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大力发展节水灌溉,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为高标准粮田建设、打造现代农业强市提供有力支撑。
二、目标任务
按照规划高起点、科技高含量、建设高标准、管理高水平、产出高效益的总体要求,加快农业现代化、信息化、智能化进程,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因地制宜发展多种形式高效节水灌溉面积50万亩,其中:禹州市11万亩(涉及小吕、范坡、郭连、山货、古城、褚河、张得),长葛市8万亩(涉及后河、石固、坡胡),许昌县8万亩(涉及苏桥、榆林、椹涧、蒋李集、灵井),鄢陵县12万亩(涉及陶城、只乐、望田),襄城县11万亩(涉及双庙、范湖、姜庄、麦岭)。5个县(市)2017年1月底前要完成总体规划和建设方案编制工作,今冬明春长葛市、许昌县完成已规划50万亩高效节水灌溉项目区工程扫尾、管护落实等工作,禹州市小吕乡完成3万亩、鄢陵县陶城镇和襄城县双庙乡各完成2万亩高效节水灌溉建设面积;2017年12月底前长葛市在坡胡镇和后河镇、许昌县在苏桥镇各完成2万亩建设任务,禹州市在范坡镇、鄢陵县在陶城镇、襄城县在范湖乡再完成2万亩建设任务,2017年年底前完成17万亩高效节水灌溉建设任务;2018年至2020年完成33万亩建设任务,其中,长葛市在后河镇、坡胡镇、石固镇完成6万亩,禹州市在张得乡、小吕乡、郭连镇、山货乡、古城镇完成6万亩,许昌县在椹涧乡、灵井镇、榆林乡、蒋李集镇完成6万亩,鄢陵县在望田镇、只乐镇完成8万亩,襄城县在麦岭镇、姜庄乡完成7万亩。
三、建设内容
选择交通条件便利、农田基础条件较好、水源条件具备的区域,采用新建加提升的方式,集中连片建设,打造集灌排网、信息网、交通网、林木网、电力网、服务网六网一体的示范区。
(一)灌排网建设。根据项目区实际情况,节水工程要区分不同种植模式和经营主体,因地制宜的发展地埋式自动伸缩喷灌、固定式喷灌、半固定式喷灌、微喷灌、中心支轴式喷灌、卷盘式喷灌等节水灌溉形式;排涝工程应达到沟相连、渠相通的标准。排水沟的三个面要平,四条线要直。田间排水沟断面不低于沟底宽1米以上,沟口宽1.5米以上,坡度小于60度;田间道路路边沟一般应达到沟深0.8米、底宽0.5米以上、沟口宽1米以上,坡度小于60度,并有一定的坡降。主干道桥宽7米、生产桥宽5米以上,以满足农机通行的需要。各种生产桥的孔径,要与沟渠大小协调,达到美观大方,坚固耐用,设计寿命达到20年以上。灌排工程统一规划、科学布局、整体推进,满足灌排需要,方便农业生产。
(二)信息网建设。每个县建立县级高效节水灌溉信息化管理平台1处;每个项目乡建立乡级高效节水灌溉信息化管理平台1处;每眼井都要安装智能化井房;同时以村为基本单元,配备水费征收POS机,并为每个农户发放智能IC卡,实现刷卡取水灌溉;建成以信息采集、传输、存储、处理、控制、共享和服务为一体的灌溉用水管理系统,统一纳入市级信息化管理平台。通过互联网、遥测网和控制网的建设,监测项目区内地下水位变化、土壤墒情、气象信息以及每眼机井的用水量、用电量和农户信息,实现项目静态管理、水情动态监测、灌溉自动控制等功能。
(三)路网建设。结合交通部门村村通等工程,建设农田道路,规划农田道路分干道、支道两级,支道要与干道相连,干道要与县乡公路连接,路面采用水泥混凝土路面、沥青路面或砂石硬化路,能满足农产品运输和中型以上农业机械的通行。田间干道路面宽度不低于5米,路基宽度不低于6.5米,每侧路肩不低于0.75米,支道路面宽度不低于4.5米,路基宽度不低于5.5米,每侧路肩不低于0.5米,路两侧均设置排水沟。
(四)电网建设。依托电力部门农电改造、机井通电等项目,合理规划高压台区、变压器配套、地埋线按一井一线布置,满足项目区节水灌溉工程用电需要。
(五)林网建设。按照市农田林网规划及标准,结合各县(市)实际,建立带、片、网相结合的多树种、多层次稳定的农田防护体系,构筑农田高产稳产的生态屏障,着力新建和完善农田林网。按照200-300亩一个网格的标准,着力新建和完善农田林网;主干道两沟四行树,支路两行树;因地制宜选择杨树、楸树、法桐、女贞、柳树等乔木树种;林木成活率和保存率达到98%以上,三年后保存率要达到90%以上,林相整齐,结构合理;树木栽植后要及时涂白,涂白高度1米。
(六)服务网建设。县级政府成立“50万亩高效节水灌溉示范区工程设施管理办公室”,制定高效节水灌溉工程设施管理办法,落实维修养护资金,制定维修养护资金使用管理细则,收集和编制维修养护资金的年度使用计划,组织培训维修养护人员,并按照政府购买服务的办法,依法择优选定维修养护公司;项目乡(镇)水利站因地制宜,指导各村成立用水户协会,收集、整理、编制维修养护工程计划,组织协调维修养护工程的实施并进行初验,对维修养护人员进行日常管理;项目村成立村级农民用水户协会,负责编制本村维修养护工程计划并上报乡(镇)水利站,调度节水工程的使用,设备及物资的管护,选聘井长,组织协助本村工程的维修养护及日常管理;井长负责机井工程的日常管理,保管节水灌溉设施和物资,上报机井、水泵等设施的维修养护计划。全面实现市指导、县统筹、乡监管、协会总负责、井长管理的全方位管理体系,确保节水工程效益的充分发挥。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建立组织。市成立高效节水灌溉建设领导小组,主管副市长任组长,副秘书长任副组长,发改、财政、国土、农开、水务、农业、气象、农机、林业、交通、电力部门为成员单位,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水务局,市水务局局长任办公室主任,负责日常工作。各县(市)要建立强有力的组织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县(市)政府一把手是第一责任人,亲自抓,负总责,分管领导是具体责任人,直接抓,负主要责任。
(二)统一布局,合理规划。各县(市)要按照分解的建设任务,结合当地实际,充分考虑土地流转等经营形式,统一规划布局,统一建设标准。对发改、财政、国土、农开、水务、农业、气象、农机、林业、交通、电力等多部门涉农资金项目进行统筹安排,所有项目互相衔接、连片发展、整体推进。
(三)明确责任,形成合力。各县(市)项目建设办公室指定专门部门制定水田林路沟电等总体规划,负责资料收集、组织协调等工作;水务部门负责制定建设标准,协助项目办公室搞好规划设计审核及建后运行管理指导等工作;财政部门要做好资金筹措及监管工作;农业部门负责项目区土地流转的政策指导和农业技术服务等工作;气象部门要结合实际,指导田间气象站建设工作;发改、国土、农开、水务、农机、林业、交通、电力等部门要根据本部门业务,全力做好项目建设工作。
(四)整合资金,足额投入。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建设的投入要以整合各类涉农资金为主,对统一规划标准与原项目投入标准形成的资金差额部分,由各县(市)级财政每年安排400万元,市财政每年安排一定数量的资金进行奖补。市县两级要根据测算结果,把维修养护经费纳入年度预算。鼓励社会、金融等资本采取PPP等模式参与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建设运营。
(五)严格标准,联审联批。各项目责任单位承担的项目向省主管部门上报前一周,由县(市)项目建设办公室组织成员单位进行联合会审,县级联合会审后报市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进行市级联合会审,经市、县两级审查同意后再行文上报。
(六)加强监管,确保质量。严格实行项目法人制、招标投标制、建设监理制、合同管理制,严把资质关、监理关、材料关、施工质量关、资金拨付关、项目验收关,确保建成优质工程。
(七)建立机制,加强督导。一是建立台账管理制度。各县(市)要把年度建设任务建立工作台账,明确时间节点,落实工作责任,领导小组办公室按照时间节点进行月考核、月通报。二是实行例会通报制度。每周召开例会,县(市、区)政府、市直承担项目的单位分别汇报建设进度、经验及存在的问题,对各建设进度进行排名通报,最后一名进行表态发言。三是建立年度验收制度。由市政府办公室牵头,市直各有关单位参加,对年度建设任务及建设标准进行检查验收,任务完成情况作为红旗渠精神杯竞赛评比的重要依据之一。四是建立检查督导制度。市、县两级成立以纪检、监察、督查等部门组成的督导组,按照时间节点进行督导检查,对完成好的单位和个人通报表彰,对进度慢、质量差的单位公开曝光,并按照有关规定进行问责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