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昌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许昌市生物医药产业转型发展行动计划(2017—2020年)的通知

  • 索 引 号 :11411000005747138B/201711-00075
  • 信息分类:市政府文件
  • 发布机构:许昌市人民政府
  • 生成日期:2017-11-22 09:03
  • 名 称 :许昌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许昌市生物医药产业转型发展行动计划(2017—2020年)的通知
  • 文 号 :许政 [2017] 52号
  • 关 键 字 :
  • 许昌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许昌市生物医药产业转型发展行动计划(2017—2020年)的通知

    许政 [2017] 52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经济技术开发区、东城区管委会,市人民政府有关部门:

    现将《许昌市生物医药产业转型发展行动计划(2017—2020年)》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实施。

    2017年11月16日

    许昌市生物医药产业转型发展行动计划

    (2017—2020年)

    为打好转型发展攻坚战,按照市委市政府深入推进生物医药产业转型发展的要求,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和区域竞争优势,加快推进产业特色化、规模化、集群化、高端化和国际化进程,实现生物医药产业跨越式发展,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总体要求

    (一)总体思路

    牢固树立创新发展理念,以提升产业发展质量效益和满足多层次、多样化健康需求为目标,按照“立足基础、突出重点、特色鲜明、协同发展”的总体思路,以智能化、服务化、生态化为发展方向,积极推进化学药制造高端化、中药加工现代化、生物保健品品牌化、生物制药规模化和生物医学工程产业化。实施生物制药跨越发展、化学制药升级发展、中药现代化发展、生物保健提速发展“四大工程”,开展五大园区提升、创新发展提升、产业培育提升、质量安全提升“四大提升行动”,加快推进我市生物医药产业规模化、集群化、高端化转型发展。

    (二)主要目标

    到2020年,全市医药产业规模质量和效益持续提升,整体素质大幅提高,供应保障体系更加完善,将许昌打造成为以中医药为引领的产业特色鲜明、竞争优势突出、成长性高的我国重要的生物医药产业基地。

    ——产业规模。到2020年,全市生物医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突破500亿元,占工业经济的比重稳步提高。

    ——组织结构。到2020年,主营业务收入超亿元的医药企业25家,其中超5亿元以上的医药企业10家,形成大、中、小型企业分工协作、相互配套、协调发展的产业格局。

    ——技术创新。到2020年,全市医药制造业新产品产值率超过15%,医药企业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达到5%以上,拥有核心竞争力产品10个以上。

    ——集聚发展。到2020年,建成5个特色优势突出的生物医药产业园,力争主营业务收入突破500亿元。

    (三)产业布局

    结合各县(市、区)的产业基础、发展定位和区域规划,加快形成“优势互补、错位发展、各具特色”的生物医药产业布局。重点发展以建安区为核心,长葛、魏都区、东城区联动发展的特色化学药、原料药;以禹州、鄢陵、城乡一体化示范区为核心的中医药和健康养生保健产品;以经济技术开发区为重点的生物制药及生物保健品。

    二、发展方向

    (一)生物制药跨越发展工程

    大力发展抗肿瘤、抗类风湿等抗体药物,加快治疗性基因工程疫苗的研发,积极推动抗肿瘤和治疗心衰等重组细胞因子药物的产业化,探索支持核酸药物、干细胞等前沿技术创新,带动许昌生物制药产业的转型发展。支持百正药业、高新制药、恒生制药、双马万通制药等优势企业积极跟踪生物技术药物发展趋势,引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品种,同时积极寻求与国内外优势企业合作,拓展现代生物技术药物领域。

    责任单位:市发改委、科技局、工信委、食药监局

    (二)化学制药升级发展工程

    重点发展具有规模优势的传统片剂、注射剂,非专利发酵类原料药和化学合成原料药。加强新工艺、新辅料、新装备的开发与应用,提高制剂生产水平和产品质量;围绕抗肿瘤、心脑血管疾病、抗生素、糖尿病、神经和精神性疾病等社会急需重大疾病的防治需求,大力研发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化学药品。支持新天地、豫辰药业、瑞达生物加快医药中间体调整、升级和产业化能力,延伸和完善产业链。加大与天士力、华北制药、石药集团等国内外知名药企的合作力度,参与全球医药市场竞争。

    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工信委、食药监局

    (三)中药现代化发展工程

    推进禹产现代中药全产业链发展,推动大宗中药材规范化种植与特色中药材原生态种植,加快中药加工现代化、产品品牌化。积极开展名医名方的新药筛选,研制一批治疗重大疾病的创新中成药产品或保健产品。加快发展口服缓释、控释等新型中药制剂,推进中药饮片规范化加工。加快研究对中草药有效生物活性成份的提取、分离及纯化技术,加强组分中药研究和中药制剂新技术,实现中药产品剂型多元化。重点开发中药饮片、中药提取物、原料药、中药配方颗粒、中西药结合制剂和中药养生保健品等。重点支持润弘本草健康产业园、天源生物科技产业园项目。

    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农业局、工信委、食药监局、禹州市政府

    (四)生物保健提速发展工程

    加快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对食品工业升级,重点开发增强免疫力、抗衰老、降血脂、降血糖、润肤养颜等功能性食品及保健品。加快发展科学种养、技术研发、生产加工、销售服务一体化产业链,构建具有特色的天然食用资源及其产业化体系。鼓励企业利用高新技术对具有保健功能的原料进行深精加工,开发第三代保健(功能)食品。支持元化生物为代表的保健品企业逐渐向补钙及骨骼健康、心脑血管健康等市场需求量大的产品升级,鼓励润弘本草、金地饮片、森源本草、卓宇蜂业等企业重点开发药酒、药膳、药茶、功能性食品、食用保健品、植物精油及化妆品。

    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工信委、禹州市政府、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

    三、重点任务

    (一)五大园区提升行动

    结合产业基础、资源禀赋和环境承载能力,培育形成具有集群优势和独特竞争力的生物医药产业园。

    1.许昌市生物医药产业园。以津药瑞达、新瑞制药、元化生物、双马万通制药等一批具有核心自主知识产权和较强市场竞争力的企业为依托,规划建设生物医药产业园,占地面积3000亩,总投资75亿元。园区积极承接京津冀产业转移,大力实施国有大型综合性制药集团、中国500强企业天津市医药集团(以下称天药集团)的氨基酸原料项目和化学中间体等生物医药项目,努力建成除天药集团外,全国最大的氨基酸生产基地。积极推进与天药集团签订的《合作框架协议》。加快推进甜蜜素扩建项目、γ—丁内酯项目、硫酸新霉素项目、链氨基酸项目、果糖项目等5个项目尽快落地,重点支持津药新瑞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的硫酸新霉素一期项目,加快建设园区内人工湿地公园、天然气发电系统、供水厂、污水处理厂、连廊及管架、高架仓库、研发中心等7个基础配套项目。通过一系列项目的引进与实施,未来三年,将园区建设成为研发机构集聚、医药创新能力提升、产品质量提高,企业效益明显,社会效益显著的综合性园区,打造成为全省乃至中部地区新的经济增长极。到2020年,力争主营业务收入达到100亿元。

    2.禹州市医药健康产业园。依托禹州市中药材炮制技艺、中药饮片加工、道地药材培育、中医药保健康复、中药材种植、流通和祖传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等产业优势,加快推进医药健康产业园建设。重点支持中药材、中成药、中医药保健加快发展。将园区建设成为集中药研发、精深加工、产品展示、新品推广、技术交流和仓储物流为一体具有区域特色的健康产业园,打造成为中原经济区“现代中药谷”。到2020年,主营业务收入力争突破200亿元。

    (1)中药材。大力发展中药材种植,推进中药材种子种苗繁育基地、种植基地、道地中药材的标准化、规范化、规模化生产,打造禹白芷、禹南星、禹白附、禹二花、丹参、半夏等有代表性道地中药材原生态种植基地,不断提高中药材质量和品质,增强品牌竞争力。开展道地中药材认证和野生中药材普查,建立原生态种植药材数据库和评价系统,构建中药材生产流通全过程质量管理和追溯体系。支持中药生产企业自建或合建中药材种植养殖基地,开展趁鲜切制和精深加工,促进中药材产地加工和中药炮制一体化发展,重点培育发展10家中药材产地初加工省级示范型企业和5家中药材产地精深加工企业。

    (2)中成药。重点开发中药饮片、中药提取物、原料药、中药配方颗粒、中西药结合制剂和中药养生保健品等。积极促进中成药生产规范化、规模化、现代化和产业化。支持金地饮片、青山药业、厚生堂等企业生产的“九制黄精”、“九制熟地”、“九制槐角”等优势中药饮片尽快拓展市场。鼓励润弘本草以国家中药保护品种为切入点,进行疗效确切的中成药二次开发,培育中成药大品种。拓展中药饮片和颗粒剂品种,扩大微丸滴丸、微囊制剂、凝胶膏剂、吸入制剂、缓控释制剂等中药新剂型生产形成规模。

    (3)中医药保健。依托禹州道地药材为主的经方、名方、效方,加快研制功效突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功能性产品,提高中医“治未病”能力,培育中医药保健知名品牌。积极开发药食同源的保健食品、饮品,推进具有地方特色、基于天然食用资源的新型临床营养制剂产业化,支持药用化妆品研发生产。鼓励企业开发中药植物提取物。加强缓释、控释、靶向给药、分子包合、高效喷雾制粒包衣等现代新制剂工艺技术应用,改进传统剂型。支持企业充分利用生物、仿生、智能等现代科学技术,研发一批保健用品、专利产品、独家产品及中药保护品种。推动中医药保健与旅游、文化、养老健康、养生康复等产业融合发展,培育一批示范企业和示范基地。

    3.建安区精细化工园区。以河南豫辰、恒生制药、许昌精标等企业为依托,在建安区规划建设的精细化工园区,重点发展高附加值化学仿制药和创新新药。通过产品、技术创新,实现由中间体向特色原料药乃至制剂的转型升级,提升产业层次,扩大生产规模和增强竞争力。利用精细化工园区独特的产品及专业园区优势,为引进战略投资者及承接产业转移创造有利条件。支持恒生制药3类新药盐酸马尼地平不断拓展市场;支持豫辰药业通过GMP认证,并成为世界更多跨国药企的供货商。打造符合欧盟和美国标准的、省内乃至国内有重要影响的化学药生产基地。到2020年,精细化工园主营业务收入力争突破100亿元。

    4.中国中医药产业园。以推动园区建设为中心,督促国新中医药科学有限公司尽快启动园区实质性开工建设;围绕中医药研发,加大品牌建设与合作,争取先期北京中医院许昌分院、会议中心、健康产业园及配套商业等项目落地并尽快建成使用,初步形成园区产业集聚效应;推动中医药研发中心、中医药现代化制造中心、中医药培训中心等项目逐步启动,加快中医药产业园产、学、研体系建设,将园区建设成为集生产、教育、会展、贸易等功能为一体、中医药产业链条完整、集群效应明显的国家级中医药生产贸易研发基地。到2020年,园区主营业务收入力争突破50亿元。

    5.鄢陵县医用敷料产业园。以许昌振德和许昌正德企业为依托,加快建设医用敷料产业园。进一步优化和提升无纺布类医用系列产品的品种和质量,扩大生产规模和市场份额,增强综合竞争力。着眼国际市场,以欧美高端市场为突破口,打造更多国际手术室感染管理产品专业制造和销售的领军企业。以振德和正德等企业为核心,拉长产业链条,带动发展上游原料供应企业,培育发展一批龙头骨干企业。把园区打造成为医用敷料精深加工技术世界领先、科技创新成果突出、产业带动能力增强、区域辐射效应显著的中国北方乃至全国最大的医用敷料生产、销售基地。到2020年,主营业务收入力争突破50亿元。

    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国土局、卫计委、食药监局、科技局、农业局、林业局和有关县(市、区)政府

    (二)创新发展提升行动

    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完善研、产、销、用协同创新体系,积极推动大数据在医疗、医药、医保、健康等领域应用,培育壮大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新动能。积极发展生物能源产业,推进产业过程中关键技术、关键工艺和关键产品的创新,逐步提升我市生物及医药产业规模和核心竞争力。

    1.加快平台建设。依托许昌学院化工学院,完善药物发现平台、药物分析测试平台、药物研发信息平台、中药新药研发平台、新药毒理评价平台等5个技术核心平台建设。鼓励专业园区与高校及科研院所共建技术平台,整合具有共同设备配套需求的技术研发企业,建设经济型特色服务平台;引进专业的平台技术服务公司入园,专业化管理,公司化经营,提高运营效率,打造专业化服务平台,同时要加大力度推动平台的开放服务、资源共享、良性互动,为区域新药研发、技术创新提供技术服务和有力支撑。

    2.增强创新能力。支持创新体系完善、人才优势明显、研发设备齐全、科研费用投入较大的企业和研究机构,建立各级各类研发中心和中试孵化基地,增强企业转化国内外科技创新成果的能力。鼓励外资企业来许建立研发中心,加强重大科研项目的国际合作力度。重点围绕原研药、首仿药、现代中药、新型制剂、高端医疗器械等领域,加快突破一批重大关键技术和前沿技术。逐步形成“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工程技术研究—产业化”全过程的技术创新体系。3.注重人才引进。培养和引进一批创新型领军人才、复合型管理人才、应用型技术人才、质量管理国际化运作等方面人才。以实施创新创业人才(团队)引进工程、高层次人才引进工程“两大工程”为支撑,实施医药人才培养引进计划。重点围绕药物创新、新医疗器械开发、药品临床使用、质量安全管理、中医药传承、医药产品国际注册等方面进行人才引进。健全人才引进、培养和激励机制。积极探索“引项目 引资金 引人才”、“研发中心 引进人才 成果转化”等新型引才方式,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全球视野、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卓越人才。把许昌打造成为中原经济区优势独特的生物医药产业科技人才高地。

    责任单位:市科技局、人社局、卫计委、教育局、食药监局、发改委和各县(市、区)政府,许昌学院

    (三)产业培育提升行动

    1.培育龙头企业。在生物医药领域引进一批国内知名企业和本地优势企业予以重点培育。食药监部门大力协助药企新药批准文号的申报工作;人社部门积极支持我市药品加入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诊疗项目;科技部门对符合条件的优势企业优先纳入年度高新技术企业;金融部门对符合条件上市的企业列入年度培育计划;发改部门对新建或扩大产能项目,争取纳入省、市重点项目计划,对符合条件的项目积极争取国家支持。

    2.培育重点项目。2017—2020年,集中谋划和实施一批市场前景广阔、技术水平高、产业关联强、带动作用突出的22个生物医药重点项目,计划投资总额468.64亿元。通过项目的实施,打造具有产业优势突出、带动能力增强、市场占有率高、经济效益明显的生物医药企业集团和特色产业集群,从整体上提升我市生物医药发展水平和质量。

    3.培育知名品牌。建立健全生物医药产业品牌培育、发展和保护机制,引导企业对品牌科学定位,强化品牌管理运作,打造一批名牌产品和知名商标。加强对医药品牌的整体塑造,指导医药企业加强对企业商标的注册和保护工作,加快禹州“道地中药材”地理标志商标注册工作,支持鼓励医药企业争创中国质量奖。

    责任单位:市食药监局、人社局、金融办、发改委、科技局、环保局、国土局、工商局、质监局

    (四)质量安全提升行动

    加强生物医药产业质量安全建设、强化企业质量主体责任,实施全过程质量管理,推进绿色生产,确保产品质量安全有效。

    1.严格质量安全管理。全面实施并严格执行新版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完善全生命周期和全产业链质量管理体系,健全药品安全追溯体系,有效提升药品质量。加强基本药物质量监管,实施生产名药、创造名店、建设名厂和保证中药材、中药饮片与炮制、中药产品与制剂质量的“三名三保”工程,提升中药材、饮片、中药配方颗粒及中成药品质。

    2.提升质量控制技术。建立科学有效的质量标准和控制方法,推广应用先进质量控制技术,改进产品设计,优化工艺路线,完善从原料到成品的全过程质量控制体系,有效提升药品质量。加快化学药杂质、溶剂残留和药物晶型等控制技术开发应用,提高产品纯度和稳定性。加大中药、民族药等传统医药产品物质基础研究力度,提高药物质量稳定性,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3.严格执行质量标准。严格执行以《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为核心的国家药品标准体系,严格执行基本药物、高风险药品、药用辅料、包装材料及基础性、通用性和高风险医疗器械的质量标准。实施中药材及药品生产技术规范和质量控制标准。执行仿制药一致性评价方法、技术规范,保障药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增强市场竞争力。

    责任单位:市食药监局、质监局、发改委、工信委、科技局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市、县产业发展联动机制,明确职责分工,强化工作责任落实。加大协调力度,加快年度工作计划的组织实施,在政策推动、产业布局、集群集聚、链条完善、优秀人才和项目引进、国际交流与合作、项目执行、药品采购、资金和市场运作、产业联盟建设等方面凝聚合力,协调联动,强力推进。

    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工信委、人社局、科技局、金融办、食药监局、各县(市、区)政府

    (二)加大扶持力度。积极争取和利用国家、省相关专项资金和基金,加大财政金融扶持力度。建立市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基金,支持生物医药企业产品研发、自主创新、应用示范等项目,化学药一致性评价、医药领域的园区和平台建设;鼓励中药材主产地出台关于土地流转的财政扶持政策,完善道地中药材种植以奖代补与项目带动相结合的激励措施。支持企业建设大宗优质中药材生产基地、良种繁育基地和道地中药材种植基地。

    责任单位:市财政局、发改委、食药监局

    (三)拓宽融资渠道。鼓励金融机构积极开展商标权、专利权、新药文号、应收账款、仓储货单等多种形式的动产和权利抵(质)押贷款;继续加强创新型生物医药企业的挂牌上市辅导和培育,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上市融资,提升融资能力。积极争取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投基金投资我市生物医药产业。引导各类社会资本参与申报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投基金,支持我市生物医药产业加快转型发展。

    责任单位:市金融办、发改委、工信委、商务局

    (四)推进开放合作。坚持引资、引技、引智有机结合,依托以生物医药为主导产业的园区,创新招商方式,实施精准招商,引进一批高端医药产品研发企业。鼓励企业加大对国外新技术、新产品和新设备的引进、消化与吸收,支持国内外知名药企、科研机构在我市设立区域研发总部或分支机构。支持优势企业建立国外营销网络,积极拓宽营销渠道。

    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工信委和有关县(市、区)政府

    (五)建立众创空间。积极发展众创空间,大力推进大众创新创业,培育一批拥有特色技术、高端人才的创新型中小企业,提高医药新产品研制能力。成立许昌市生物医药投资公司,建立众创空间。一是低门槛吸收生物医药创新团队;二是引进“有项目、有团队、有资金、有水平”的联合研究院入驻。构建一个国际化、高标准、立体化的项目孵化培育平台,形成“创业苗圃 孵化器 加速器”的孵化链条,提供“一站式、一条龙、拎包入驻”的孵化服务体系。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与专业服务业叠加发展的创业平台,加速生物医药科技成果转化进程。

    责任单位:市人社局、科技局、食药监局

    (六)深化企业服务。健全政策导向、要素保障、市场开拓、融资服务、困难企业帮扶等企业服务长效机制,指导企业用足用好政策,千方百计帮助企业解决生产经营中遇到的各种难题。加快创新产品产业化进程,对重点园区、项目、企业,相关地区及部门在立项审批、资金支持、土地审批、新药注册、GMP认证、药品采购、环评等方面开辟“绿色通道”,推动创新型企业发展。对重点项目建设情况进行跟踪问效,并向所在地县(市、区)政府和行业主管部门反馈,奖优罚劣,推动项目顺利实施。

    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工信委、环保局、财政局、金融办、国土局、卫计委、食药监局

    标签: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