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昌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许昌市装备制造业转型发展行动计划(2017—2020年)的通知

  • 索 引 号 :11411000005747138B/201711-00073
  • 信息分类:市政府文件
  • 发布机构:许昌市人民政府
  • 生成日期:2017-11-22 08:31
  • 名 称 :许昌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许昌市装备制造业转型发展行动计划(2017—2020年)的通知
  • 文 号 :许政 [2017] 50号
  • 关 键 字 :
  • 许昌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许昌市装备制造业转型发展行动计划(2017—2020年)的通知

    许政 [2017] 50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经济技术开发区、东城区管委会,市人民政府有关部门:

      现将《许昌市装备制造业转型发展行动计划(2017—2020年)》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实施。

      2017年11月16日

    许昌市装备制造业转型发展行动计划

    (2017—2020年)

      为贯彻落实《许昌市制造业转型发展实施方案》,加快我市装备制造业转型发展,提高产品供给质量,提升产业竞争力,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总体要求

      (一)面临形势。经过“十二五”以来的快速发展,装备制造业成为全市第一支柱产业,居我市3大主导产业之首,市百户重点企业中装备制造企业占52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58家,在若干领域具备了领先优势,呈现出良好发展态势。2016年,全市规模以上装备企业完成主营业务收入1742亿元,占全省规上装备制造业的13.4%,占我市规上企业销售收入的27.6%。然而,我市装备制造业总体上大而不强,高端供给短缺、中低端供给过剩的结构性矛盾突出,创新能力弱、资源消耗大、智能化水平不高等短板凸显,制约了装备制造业整体素质的提升。当前,我市装备制造业正面临转型发展的重要关口,一方面传统产业技术改造、新兴产业快速兴起创造了巨大的装备市场需求,另一方面全国各地围绕装备制造高端化、智能化的竞争日趋激烈。全市必须以打好转型发展攻坚战为动力,以推进装备制造业创新为引领,提质增效、转型发展,构筑我市装备制造业的新优势。

      (二)基本思路。坚持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服务化、国际化方向,按照“创新驱动、智能转型、高端引领、基础支撑”的思路,实施装备制造业转型发展攻坚,全面提升电力装备、汽车及零部件、电梯及关键零部件、其他设备(农业机械、烟草机械、矿山机械、食品机械、冷链设备)等传统特色装备制造业水平,培育壮大新能源汽车、机器人及数控机床、节能环保装备等3个新兴装备制造业,突出发展高端装备、智能装备和短板装备,实现装备制造业结构转型、动能转换、方式转变。

      (三)发展目标。通过3—5年的努力,打造国际先进、国内领先的电力装备、汽车及零部件、电梯及关键零部件、其他特色装备等优势产业集群,成功创建国家智能制造示范区,实现由装备制造大市向装备制造强市的转变。

      1.经济总量稳定扩大。到2020年,装备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突破4000亿元,占全市制造业比重进一步提高。

      2.创新能力显著增强。每年推出5个以上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行业标志性重大技术装备产品,10个左右省级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产品。争创1个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和2-3个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

      3.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到2020年,新能源汽车、机器人及数控机床、节能环保装备等新兴装备制造业占全市装备制造业比重超过30%,成为引领装备制造产业发展的新引擎;培育主营业务收入500亿元以上企业1家、300—500亿元企业2家,100—300亿元企业3家,50—100亿元企业6家以上。

      4.竞争实力明显提升。到2020年,培育5家拥有国际知名品牌和较强核心竞争力的装备制造企业,在国际国内产业分工和价值链中的地位明显提升。

      二、重点领域

      (一)全面提升传统特色产业

      1.电力装备

      主攻方向:一是新能源装备。依托许继集团、森源电气等在电力装备行业已有的领先优势,紧紧围绕国家在光伏、风电、核电等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有关政策,重点发展光伏发电、风力发电、核电站等成套装备,提升光伏控制器、光伏逆变器、光伏汇流箱、光伏变电站、风电机组、风电齿轮箱、风电发电机、核电站等专用、配套设备的综合水平。二是输变电装备。全面掌握特高压交直流输变电成套装备设计、试验和制造技术,着力突破智能电网、智能变电站和1000KV(千伏)特高压交流输电、±800KV及以上特高压直流输电成套技术,扩大输变电产品系列和成套优势。三是配用电装备。加快智能配电网、智能电网用户端电力设备及系统核心关键技术研发,积极承接城市配电、室内电气等组装类电气产品企业转移,推动智能中低压电气产业集群发展;四是电力运维装备。依托纪年科技园,建立电力三次设备工作站,重点发展电力智能运维装备及远程运维装备。五是关键部件。研发微电网关键技术装备、大容量发电机保护断路器、智能组件、非晶带材、高温超导材料等关键部件和材料并实现工程应用。

      支持重点:一是研发机构。充分发挥许继集团、森源电气等龙头企业的创新带动作用,重点支持许昌智能、中天电气、大盛微电、大森机电等77家规上企业建设国家级、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创新研发机构。二是中原电气谷。重点支持中原电气谷电力装备的全产业链建设,提升中原电气谷核心竞争力,建设国际先进的发、输、变、配、用等电力装备研发生产基地。三是项目。重点支持森源电气的三期、许继的智能电网产业园和特高压直流试验中心、许昌智能的地铁直流牵引供电系统、纪年高新技术产业园等项目建设。强化资本、技术、人才合作,把许昌培育成国际一流的电力装备产业集群,2018年,成为省级电力装备制造业创新中心;2020年,成为国家级电力装备制造业创新中心,销售收入超1500亿元。(责任单位:市工信委、市发改委、市科技局)

      2.汽车及零部件

      主攻方向:一是汽车。重点依托森源重工、河南路太、须河车辆、萬翔挂车等企业已获得的专用客厢车、专用货车、专用作业车、通用货车挂车、特种作业车、特种作业车底盘、纯电动商用车底盘等7个类别的生产资质及130多个公告产品,通过“产品 芯片”,实现由传统产品升级为智能化产品,并建立车辆智慧运营管理服务平台,为客户提供远程运维服务及用户增值服务;按照已有燃油车生产资质可以生产同类别新能源车的有关政策,重点发展新能源专用客厢车、专用货车、专用作业车、特种作业车等产品;依托河南奔马已获得的商用车生产资质,打造森源商用车产业园,形成轻中重型货车、商用客车、专用车等一系列产品生产基地。二是零部件。重点依托许昌远东,精准对标美国、德国、日本等国际领军企业和国际顶尖标准,加快等速传动轴的中试及规模化生产,通过与美国、德国等国家已签订的OEM(原始设备制造商)出口协议,建立OEM产品生产线,尽快在OEM出口国注册商标,在扩大自主民族品牌车型市场份额的基础上,引导企业努力打造国际品牌,把许昌远东建成国际一流的传动轴领军企业;依托德威股份、定达实业、许昌精工机械、富兴汽配、福瑞特齿轮、日月神车桥、富康汽配等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生产的镁合金汽车轮毂、汽车齿轮系列配件、汽车发动机系列配件、变速箱系列配件,逐步形成由零件到部件,由部件到总成的发展模式,力争在大部件总成生产上实现突破,提升产品附加值。

      支持重点:一是企业。充分发挥森源重工、许昌远东、河南路太等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重点支持66家规上汽车及零部件企业做大做强及其他企业的兼并重组;二是项目。重点支持森源集团的商用车产业园、许昌远东的等速传动轴、德威科技的年产100万只镁合金汽车轮毂等项目建设。利用3-5年的时间把许昌打造成全国重要的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基地,2020年,成为省级汽车及零部件制造业创新中心,销售收入突破1000亿元。(责任单位:市工信委、市发改委、市科技局)

      3.电梯及关键零部件

      主攻方向:依托开发区电梯产业园构筑的“一心两区”,“一心”即电梯产业园服务中心,重点加强信息服务平台、安全监测中心、实验室等建设,为电梯产业园提供技术、信息、展示、检测、售后服务等配套服务;“两区”即整梯产业园区和核心配套产业园区,整梯产业园区重点发展自动扶梯、高速节能直梯、自动人行道、无机房系列电梯等成套产品,核心配套产业园区重点发展曳引机、控制系统、开门机等电梯关键配套件产业,推进零部件的通用化、标准化、专业化生产,提升本地化配套能力。

      支持重点:充分发挥西继迅达、瑞普兰德、许昌奥仕达许昌宇华电气等整梯生产企业的带动作用及20余家零部件企业的配套能力,重点支持开发区电梯产业园项目建设,利用3—5年时间将西继迅达打造成中国最优秀的电梯厂商之一,产值突破100亿元,整个电梯产业销售收入突破500亿元,成为中西部最大的电梯生产基地,河南省电梯制造业创新中心。(责任单位:经济技术经开区管委会、市工信委、市发改委、市科技局)

      4.其他设备

      主攻方向:重点发展建安区的农业机械、示范区的烟草机械、禹州的矿山机械和冷链设备、襄城的食品机械等特色装备产业,促进各产业由传统产品向智能产品转变、由传统制造向智能制造转变。支持重点:

        (1)农业机械。在智能免耕施肥覆盖旋播机、激光旱地平地机研发基础上,重点支持河南豪丰机械制造有限公司的自动化、智能化的农机具装备,实现产品由低档次向高端、高效、高科技含量转变;同时,要加快推进河南豪丰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河南中欧智能装备有限公司与德国阿玛松(Amazone)、克拉斯(CLAAS)等企业的合作进程,在许昌建立高效多功能联合收割机、动力机械生产基地,联合开发打造以智能农机为主的具有国内竞争力的许昌农业机械产业集群。2020年,产业销售收入突破100亿元,成为河南农机制造业创新中心。(责任单位:建安区政府、市农机局、市工信委、市发改委、市科技局)

      (2)烟草机械。依托许昌烟机,在强化滤棒成型和辅联物流设备制造优势地位的基地上,重点支持滤棒成型类产品形成高中低速产品系列化、粗细复合加碳加香等多样化,辅联物流类产品系列化、定型化及综合配套化;同时,引导企业利用公司先进的加工制造设备,承接烟草机械行业外的高端精密制造业务。(责任单位: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管委会、市工信委、市发改委、市科技局)

      (3)矿山机械。依托盛德重工、明旭重工等龙头企业,集聚配套企业,引导企业由铸铁工艺向铸锻钢工艺迈进,重点支持液压圆锥式破碎机、反击式破碎机等高端产品的研发。到2020年,把禹州的矿山建材工程机械打造成为全国重要的矿山建材设备制造基地之一,产业销售收入突破100亿元。(责任单位:禹州市政府、市工信委、市发改委、市科技局)

      (4)冷链设备。依托森源重工、须河车辆等企业所拥有的专用车生产资质,支持企业开发冷藏专用车;依托河南统一电器,重点支持禹州冷链物流装备产业园、年产800辆智能化多功能冷藏车及河南统一电器和德国克莱斯合作生产的高档冷链运输设备等项目建设,到2020年,河南统一电器销售收入突破50亿元,禹州冷链物流装备产业园销售收入突破100亿元,建成中原冷链物流装备研发、生产、销售基地。(责任单位:长葛市政府、禹州市政府、市工信委、市发改委、市科技局)

      (5)食品机械。重点支持万杰智能科技的新产品开发、产品智能化升级,以企业现有的主食机械资源为依托,由传统主食机械制造商向主食安全服务商转变。(责任单位:襄城县政府、市工信委、市发改委、市科技局)

      (二)培育壮大新兴产业

      1.机器人及数控机床

      主攻方向:坚持市场与技术并重、引进与培育并举,重点发展工业机器人及高档数控机床。一是工业机器人。主要依托中锋数控、中瑞机器人、黄河集团、森源电气等企业,针对产业应用及市场急需,重点开展机器人的系统集成、伺服电机、减速机、控制系统、整体解决方案等方面的技术研发,并实现产业化。二是高档数控机床。主要依托开发区的智能装备产业、黄河高端装备产业园等,发展大型、精密、高速、专用数控机床设备,重点发展精密轴承磨床制造装备、高性能数控车铣复合机床、多轴联动加工中心、柔性制造单元智能专用装备和自动化成套生产线,研发增材制造前沿技术和装备;发展高强度高刚度低应力床身、高速大功率高刚度电主轴、多头高速滚动丝杠、高精度滚动直线导轨及齿轮、阀门等关键部件。

      支持重点:一是示范应用。协同机器人及数控机床供需双方,结合我省的机器人“双十百千”示范应用工程,抓好一批“设备换芯”、“生产换线”、“机器换人”的典型应用示范项目,重点支持以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为主的智能制造整体解决方案项目,以应用推动产业发展。二是园区建设。加强中锋数控与日本OTC、韩国现代重工、台湾罗升、广州数控、广州长仁、南京埃斯顿、杭州锐冠、沈阳新松等国内外优势企业的深度合作,重点支持这些机器人及数控机床等知名企业来许投资,以加快开发区智能装备产业园建设;依托黄河集团全资控股的上海明匠智能系统有限公司加快黄河高端装备产业园建设。三是组建联盟。充分利用中德、海峡两岸智能装备合作平台,依托森源集团、许继集团、许昌远东等企业在机器人、数控机床等智能装备方面的优势,组建许昌智能装备精加工联盟,提高我市机械方面的精加工水平。(责任单位: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长葛市政府、市工信委、市发改委、市科技局)

      2.新能源汽车主攻方向:构建以整车为龙头,电池、电机和汽车电子控制系统为核心的产业链体系。一是整车生产。依托森源集团、宏瑞世英、鸿舟车业等龙头企业,重点发展纯电动乘用车、纯电动商用车、纯电动专用车等,按照“一厂一策”的路径,走差异化发展道路。二是关键部件。依托许继电气、森源电气、黄河集团、永荣动力、沃特玛联盟等在电子信息方面的优势,重点发展电池、电机、电控“大三电”和电转向、电制动、电空调“小三电”等关键零部件。

      支持重点:重点支持以森源集团为依托的许昌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园项目、以黄河集团为依托的动力电池项目、以沃特玛联盟为依托的锂电池项目建设。通过3—5年时间把新能源汽车产业打造成千亿级产业集群。(责任单位:长葛市政府、市工信委、市发改委、市科技局)

      3.节能环保装备

      主攻方向:坚持政策引导与市场需求相结合、技术突破与推广应用相结合,围绕大气、水和土壤污染防治攻坚任务以及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加快节能环保装备供给。一是节能装备。依托许继变压器、森源电气、中天电气、华汇变压器、永荣动力、博玛曳引机等,紧紧围绕节能惠民工程,重点发展节能电机、移向变压器、工业变频器、低功耗高光效LED光源等节能产品。二是环保装备。依托禹州的大张过滤集团、锦程过滤设备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围绕废水处理、土壤污染防治等,重点发展高压隔膜压滤机、快开式全自动压滤机等高端产品;围绕大气污染防治攻坚任务以及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等,引进相关技术和项目,发展大气污染防治装备和固体废弃物装备,打造“三废”处理装备生产基地。

      支持重点:紧紧围绕各类节能环保重点工程,开展节能环保装备示范应用,重点支持节能降耗新技术、新工艺,加快节能、清洁和资源综合利用技术装备的研发和产业化。(责任单位:市工信委、市发改委、市科技局)

      三、主要任务

      (一)着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1.培育制造业创新中心。依托龙头企业和产业集聚区,围绕行业基础共性需求,突破智能电网、微电网、风光储能、汽车关键零部件总成、电梯智能群控系统等一批关键技术,在电力装备、汽车零部件、专用设备等领域培育2个以上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与国家电网合作,争创电力装备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市工信委、市发改委)

      2.支持创新平台建设。支持企业与国内外同行、知名院校深度合作,引进或共建一批众创空间、协同创新中心、产业技术联盟等引领性创新平台,支持创建国家企业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引领性创新机构。(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市工信委、市发改委)

      3.实施重大技术装备创新示范工程。依托国家和省重点工程,推进企业和用户通过协同创新、协同制造,攻克一批关键核心技术,持续提升自主开发和系统集成能力。适时设立市重大技术装备创新奖。(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市工信委、市发改委)

      (二)着力推动产业发展高端化

      4.加大高端装备开发进程。围绕重点发展领域,组织开展重大技术装备联合体协同开发,力争突破重大产业技术瓶颈,持续提升自主开发和系统集成能力。鼓励企业与德国、韩国、台湾等地合作开发一批技术水平先进、市场需求潜力大的高端装备并实现产业化和本土化,每年推出5个以上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行业标志性重大技术装备产品,10个省级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产品。(责任单位:市工信委、市科技局、市发改委)

      5.强力推进“机器换人”。开展数控机床、机器人产销对接系列活动,改造提升传统企业制造水平,带动数控机床和机器人产业发展。结合我省实施的机器人“双十百千”示范应用工程,2017年,在我市的一些重复劳动特征明显、劳动强度大、有一定危险性的重点行业领域,推动20家企业规模化示范应用200台以上机器人,以后逐年倍增,以应用促产业、以产业促研发,促进机器人及高档数控机床产业规模迅速壮大,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责任单位:市工信委、市科技局、市发改委)

      (三)着力推动制造智能化

      6.创建智能制造示范区。积极跟踪对接国家和我省政策动态,选择产业基础好、创新能力强、地方积极性高的区域,深入开展智能制造示范区创建前期工作,打造智能制造区域性标杆,引领带动全市智能制造跨越式发展。(责任单位:市工信委、市科技局、市发改委)

      7.实施智能制造示范应用工程。探索建设“许昌市智能制造标准验证工作平台”,建立“互联网 智能制造标准验证”新模式,为企业和第三方提供验证交互和数据共享。以行业龙头企业为依托,组建智能制造创新中心,培育一批智能制造解决方案提供商。连续三年每年滚动培育1—2个数字化工厂、3—5个数字化车间,推动10家企业实施以“机器换人”、“设备换芯”、“生产换线”为重点的智能化改造。(责任单位:市工信委、市科技局、市发改委)

      (四)着力推动制造绿色化

      8.大力推广节能降耗新技术。围绕绿色设计、绿色工艺、绿色供应链等关键环节,实施一批全工艺流程生产线的绿色化改造升级,通过节能降耗提高经济效益,实现绿色生产。(责任单位:市工信委、市科技局、市发改委、市环保局)

      9.针对铸造、电力、化工等急需领域,加大节能环保装备的研发和示范应用,建设一批绿色制造关键工艺技术装备产业化重点项目,为传统制造行业提供高效节能、绿色环保的技术装备。(责任单位:市工信委、市科技局、市发改委、市环保局)

      10.实现绿色循环低碳发展。推动汽车零部件、农业机械、电梯、烟草机械等行业开展再制造服务。鼓励企业实施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为再制造提供协同管理、资源管理和数据服务,实现绿色循环低碳发展。(责任单位:市工信委、市科技局、市发改委、市环保局)

      (五)着力推动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

      11.提升增值服务能力。引导企业围绕生产发展工业设计、品牌运作、金融保险、现代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提高增值服务在价值链中的比重,通过整合产业资源、延伸产业链条,从以制造为主向“制造 服务”转型,从单纯销售产品向销售“产品 服务”转变。(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工信委、市科技局、市发改委)

      四、保障措施

      (一)建立协调机制。建立由市政府分管领导牵头,市工信、发改、科技、财政、人社等部门以及相关县(市、区)参加的分工协作、共同推进的工作机制,做好行动计划的组织协调和落实工作。建立方案,实施动态评估机制,组织开展装备制造业经济运行分析和监测预警。组织相关行业专家,编制装备制造业转型发展目录和各重点领域发展目录,实行年度动态调整机制,明确年度产业发展重点和方向。(责任单位:市工信委、市发改委、市科技局、市财政局、市人社局,各县〔市、区〕政府〔管委会〕)

      (二)重视招商工作。建立装备制造转型发展相关部门、县(市、区)、产业集聚区协同招商机制,定期组织举办海内外重点地区招商推介会,积极吸引国内外高端装备、智能装备等领域的龙头企业和相关设计研发、总承包和金融服务机构、企业来许设立区域总部、研发总部和制造基地。加强对细分领域具有较强研发能力和较大发展潜力的初创期和发展期中小企业的培育力度,引进具备成为细分行业龙头的潜力企业。充分发挥许昌制造业基础和空间区位优势,引导和支持本地企业与市外周边相关企业开展产业配套合作,延伸产业链条,提升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工信委、市科技局、市发改委)

      (三)支持项目建设。由市工信委牵头,会同相关部门和县(市、区)、产业集聚区、园区共同编制装备制造转型发展项目实施目录,做好全市装备制造各领域重大项目的组织、论证和推动实施,协调解决项目实施进程中的共性问题和特殊需求,确保项目按计划推动实施。重点对自主创新、技术先进、产品附加值高、产业带动性强、行业影响力大的重大项目,加大对技术研发、成果转化、产业化和配套服务全链条的支持力度。对企业智能化改造项目、“机器换人”项目、质量品牌建设项目等,建立财政奖补机制。积极引导和推动金融机构开展金融服务和产品创新,充分放大财政资金投入对金融和社会资本投入的撬动作用。(责任单位:市工信委、市科技局、市发改委、市财政局)

      (四)加强人才培养。以企业为主体,加大国内外高端装备、智能装备等领域的高层次创新人才、管理人才的引进力度。依托行业内的工程技术中心、企业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等创新平台,建立科技人才创新创业资金和平台支撑体系。推广西安交大在森源集团实地建立“西安交通大学&森源集团研究生班”办学模式,加强我市电力装备、机械设备等方面高层次人才的培养。统筹我市相关教育资源,引导和推动许昌学院、许昌职业技术学院、许昌电气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与企业建立校企人才合作培养机制,建立覆盖基础研究、技术开发、技能培训等人才教育与培训体系,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责任单位:市人社局、市教育局、市工信委、市科技局、市发改委)

      (五)扩大产能合作。一是“走出去”。支持许继集团、森源电气、森源重工、豪丰机械等行业龙头企业建设境外生产基地和工业园区,设立境外研发和办事机构,组建装备制造上下游企业“走出去”联盟,以“一带一路”对外承包工程、对外援助项目为突破口,以“工程 装备 运营”方式,推动电力设备、工程装备等优势产品参与国际产能合作,实施监理、维护、修理和运行全生命周期服务,实现产能战略转移。二是“引进来”。支持中德产业园、中德中小企业合作示范区建设,不断扩大与德国及欧盟其他国家在电力装备、汽车及零部件、农机等产业领域以及科研院所的合作,努力把许昌打造成河南省乃至全国中德合作的典范和标杆。(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工信委、市科技局、市发改委)

    标签: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