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005279389/2018-00212 | 主题分类:综合政务/通知公告 | |
发布机构:金水区教育体育局 | 关 键 词:通知公告 | |
文 号:金教体〔2018〕124号 | 成文日期:2018-12-13 | 发布日期:2018-12-20 |
体 裁:意见 | 生效日期 | 废止日期 |
各中心校,局属各中小学、幼儿园:
为切实提高中小学幼儿园特色学科建设整体水平,突出办学特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实现学校内涵可持续发展,促进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和办学水平的整体提升,现就加强全区中小学幼儿园特色学科建设工作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遵循学科建设与发展的内在规律,以提升学科教学品质为目标,以提高教师的学科素养和教育能力为重点,抓好学科教师队伍建设;抓实学科教研活动,严格学科常规管理,优化学科教学过程;聚焦学生学习素养发展,落实学科核心素养;培育优势学科和特色学科,促进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基本原则
(一)科学规范原则。以学科课程标准、学科性质、学科思想为依据,结合学校实际,确立学科发展方向,凝练学科特色,体现学科核心素养要求,提高学科课程的整体性、适切性和有效性。
(二)以校为本原则。基于学校学科传统、学科基础与现实需要,基于学科价值观和学科优势,基于学生学习和发展需求,建构具有学校特色的学科课程群,形成独特的学科课程体系和学科教学特色,落实学科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学科学习能力提升。
(三)分层推进原则。结合实际,以部分具有优势资源的学科为先导,探索适合本校的特色学科建设方式与路径,形成有效的管理与保障机制,逐步分层推进学校所有学科课程建设工作。
三、总体目标
唤醒教师的学科意识,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形成一批学科核心力量。每个学科教研组研制特色学科建设方案,促进教学方式改革和课堂教学效果的提升,提高学科教学质量;每所学校都要按照学科“三棱锥”模型推进学科建设,促进学校抓内涵、抓管理,把握教学改革研究方向,营造研究与创新、交流与合作、开放与多元的教学文化,着力在全区打造一批特色学科建设示范学校,充分发挥其示范和辐射带动作用,实现全区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四、主要任务
(一)明确学科发展理念,认识特色学科建设重要意义。学科建设的水平与质量是一所学校综合实力的核心指标,中小学幼儿园在进行学科建设时,要不断地发掘、培育、巩固特色和优势。
1.深度理解学科内涵。学科是由学科课程、学科团队、学科教学以及学科学习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从知识角度看,学科是一个按知识模块划分的学科课程;从组织角度看,学科是一个有自己的组织建制、力量配备和运行机制的学科团队;从教的活动角度看,学科意味着学科教学活动的开展;从学的活动角度看,学科即学科学习活动、学法指导和学习素养的习得。
2.把握特色学科特征。特色学科是学校以独特的学科理念为指导,根据教师和学生特定的发展需求,在已有的学科传统基础上形成的在学科课程、学科团队、学科教学以及学科学习等方面具有独特标志且产生特强效应的学科。特色学科具有五个基本特征,即表现的独特性、结构的整体性、成效的优质性、占位的校本性、发展的生成性。
3.认识特色学科建设意义。特色学科建设作为学校教学管理的重要方面,是落实学校教学常规工作、进行学科教学管理、开展教学研究和培养教师的重要载体。特色学科建设能够促进教学变革、科研发展,以及教师队伍的建设,进而带动和促进学校教育质量、科研水平及整体实力的提高。建设特色学科、提升学校发展内力是当下学校优质发展的一条重要路径。
(二)规划学科发展愿景,构建特色“1 X”学科课程群。 根据学科性质、学科思想、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及学校实际,创造性地研发具有校本特色的学科课程群,是学校特色学科建设的一个重要维度,是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的有效途径。
1.规划课程群构建路线。一是组织教师认真学习、理解学校课程规划内涵,在教师认同学校教育思想、课程理念、课程设置、课程实施方式等的基础上,形成共同课程价值观;二是依据学科基本思想和学科核心素养,形成学科价值观,提炼学科特色。准确解读学科课程标准,明晰学科课程群建设方向,组织学科课程群建设团队,形成学科课程群建构思路;三是学科课程群的建构,要与教学实践、学生学习紧密结合,形成建构过程即实践实施过程的认识,避免“文本建构”。
2.构建“1 X”学科课程群。一是学科教师应分析学科内部的组织结构和学科发展的历史与传统,全面梳理学科发展的外部条件,基于学校的历史文化和现实需要、学科传统与学科基础,挖掘学科发展亮点,厚植学科优势;二是学科教师要依据学科性质对学科内容进行科学判断、精心挑选、大胆取舍及有效整合,将一些繁难偏旧的内容剔除,凸显学科的核心知识与关键能力,努力让学科课程群形成交叉与融合的格局,凸显学科特色;三是学科教师在研究学科课程标准、聚焦学科核心素养的基础上,构建“基础性课程 拓展性课程”形式的课程群。基础性课程在学科课程群中具有导向作用,决定学科课程群的主攻目标;拓展性课程则是学科发展的重点,决定学科的特色。
3.形成独特学科课程体系。学科课程群的构建应包括学科课程哲学、学科课程目标、学科课程框架、学科课程思路、学科课程实施、学科课程管理等六个基本部分。学科课程群建设应将重心放在相关课程之间内容的整合以及课程功能的优化上,通过对相关课程进行聚焦设计,以课程间的知识、方法、问题等逻辑联系为结合点,体现课程群内一门课程对另一门课程的意义,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课程系统。
(三)建设优秀学科团队,致力形成学科教研文化特色。教师是学科发展的根基,没有一流的学科教师队伍,就不可能创建一流的学科。组建结构合理、富有活力、团结合作、具有创新精神的学科团队,营造良好教研氛围,形成学科教研文化,是学科特色培育的重点。
1.组建结构合理的学科团队。学校要建立以学科主管领导为责任人、学科带头人为核心、学科骨干教师为支撑、优秀学科教师为基础的学科团队。学科主管领导要整体把握和引领学科建设,是学科课程群研发与实施的把关者;教研组长是学科课程建设的中坚力量,是学科课程群设计与实施的引导者,在学科课程群研发过程中,引领学科教师专业成长。
2.形成科学有效的学科运行机制。学校要形成支撑学科发展的学科教研制度,着力学术活动制度的建设,如:集体备课制度、听评课制度、质量监测制度、小课题研究制度、核心课题集体攻关制度等。在学科课程群建设过程中,学科教研组要依据已有教研经验基础,结合课程研发与实施实际情况,及时调整,合理规划,形成适合课程研发与有效实施的运行机制。
3.营造良好的教学研究氛围。良好的教研氛围是学科团队成长的沃土。学科教研组成员间共同的意识、态度和行为方式等凝聚成的组织文化决定了教研组的绩效和影响力。学科教研组要有自己的价值追求与发展思路,要有进取意识、创新意识和团队意识,致力形成独特的思维方式与行为方式,逐渐生成学科教研文化特色。
(四)培育学科教学特色,持续提升学科课堂教学品质。基于学校已形成的课堂文化形态和学科本质研究教学,从学科思想方法、教学组织形式、课堂教学方式、教学创新项目等方面建设学科教学特色,让学科教学更具品质。
1.依据学科核心素养确立教学目标。学科核心素养体现的是学科自身的专业特点,学科本质是学科核心素养的基因和内核,教师要以学科核心素养为依据确立教学目标,开展基于学科本质的课堂教学研究,把学习的权力和责任还给学生,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和自我驾驭,建立让学生的潜能得以充分发挥的教学文化和教学方式,构建以学为主线、以学为本的课堂教学体系和结构。
2.基于课程标准引导教学行为改变。制定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学科课程规划,编写基于课程标准的学期课程纲要和教学方案,是教师专业能力的体现。课堂教学是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和方式,它的展开由许多因素支撑,其中发挥重要影响的是课程标准。课程标准引导着教学行为的改变,教学行为的改变折射出课标意识内化与外化的程度。以课程标准引导教学行为改变,以课程标准理念、目标、要求、任务的落实,展示出课堂教学的学科特质。教学行为的改变应坚持以学生学会学习为核心,教学行为要始终坚持“教学评”的统一。
3.通过科学适当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推动学生学会学习,要善于设计科学的、适当的学习活动。教学设计中学习目标、学习活动、评价任务应融为一个整体,三者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学习目标是灵魂,评价是判断学习目标是否落实的手段,学习活动则是落实学习目标的载体。设计学习活动要考虑学习主体、活动内容、活动任务、活动流程和活动组织等五个主要因素。对活动时间长度、活动规则、活动成果、活动对应的教学行为等,进行精心设计和安排。在评价方面,要一一对应学习活动的过程设置,监控、评测学习效果。
4.依托丰富多样的课程实施方式引导教师教学形成特色。项目学习、问题学习、沉浸学习、实践学习、社团学习、场馆学习等都是课程实施方式。学校要积极推进学科课程实施与教学方式改革与实验,在一门或多门学科上形成具有校本特色的学科教学方法和经验,从整体上带动学科的全面发展。教研组应形成有特点的学科教学理念,提炼教学主张,构建个性鲜明的课堂教学,积极探索优化教学过程的策略与方法,形成属于自身的教学特色。
(五)关注学科学习方式,着力聚焦学生学习素养发展。学生发展是特色学科建设的根本归宿,学校应将“学科学习”作为学科教学改革的突破口,着力培育学生学科学习方面的特色与优势。
1.聚焦学习素养提升。学习素养是学习意识、学习技能、学习方法和学习品质的总称,学习素养的提升是学法指导的最终“落脚点”。在课堂教学中,应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学会学习为核心,以思维发展为重点,让学生能够自主学习,创造性地学习,享受学习的快乐。要确立“学生都是学习者”的师生观,形成“以学生为轴,让学贯穿教学始终”的教学结构。坚持“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相结合”的学习方式,提倡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与品质,鼓励学生观察问题、研究问题、创造性解决问题,在课堂里诞生精彩的观念。
2.重视学习方法指导。学法指导的目的是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枯燥学习为快乐学习、变低效学习为高效学习,不断提升学习素养。教研组要从学科特点和学校实际出发,制定学科学习规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研发具有学科特点的、有效的学习方法,加强学法矫正指导,发现问题症结,因势利导,因材施教;指导学生确立正确的学习观念和思路,构建科学的学习策略、方法和技术系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3.促进学习能力发展。以学习评价促进学习能力发展,学习能力是指学生运用科学的学习方法独立获取信息、加工和利用信息、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个性特征。对学习能力的评价可以从制定规划能力、获取信息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独立学习能力等方面开展。学生在掌握基本的学习方法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特点,形成个性化的学习方法,有助于提高学习品质。对学习方法的评价可以从课堂听讲、课堂提问、计划学习、自主学习、学习资源利用等方面进行。
五、实施保障
区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为学校特色学科建设提供专业支持,学校要建立管理保障制度体系,强化学科考核与评估,不断发展优势学科,突破薄弱学科,培育特色学科。通过优势学科的发展和特色学科的示范,带动学校所有学科上水平、上台阶,促进学校特色学科建设有序有效发展。
(一)加强特色学科建设专业支持。区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基于提升学校课程品质项目,为学校特色学科建设提供总体的培训与指导,组织区域学校特色学科建设专题研讨,并帮助学校提炼特色学科课程建设成果。学科教研员为学科课程群建设提供专业支持,帮助学校形成凸显学科性质、具有学校特色的学科课程群,指导学科教学与学生学习,促进学科教学质量全面提升。
(二)建设完整的课程领导制度体系。制度是课程改革的保障,学校要建立课程中心,从管理运行制度、学科发展制度、教学组织制度、课程评价制度等方面构建课程领导制度体系,明确分工,落实责任。
(三)建立规范的学科教学指导意见。学科教研组要结合本学科的特点,组织全体成员认真梳理本学科在备课、上课、作业设计与批改、辅导、检测、评价、教学反思等方面的具体要求,形成本学科特有的制度和规范,制订相应的学科教学指导意见。
(四)建立特色学科建设考核与评估机制。学校要指导教师做好过程性资料的积累和成果展示,从教研组、教研组长、教师三个层面进行考核与评估,纳入绩效考核。开展特色学科教研组评选、优秀教研组长评选、优秀教师评选,搭建特色学科教师学习、展示、交流平台,激励教师参与特色学科建设行动研究,加强学习培训和课题研究经费支持。
2018年12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