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00525312X/2020-00015 | 主题分类:综合政务/工作信息/规划计划 | |
发布机构:郑州市城市管理局 | 关 键 词:工作,工作信息 | |
文 号:郑城管〔2020〕16号 | 成文日期:2020-01-16 | 发布日期:2020-01-28 |
体 裁:通知 | 生效日期 | 废止日期 |
2020年,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城市管理的论述为引领,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及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讲话精神、市委十一届十一次全会和“双改”工作会议部署,常态化推进城市“序化、洁化、绿化、亮化”管理工作,以世界眼光、国际标准、郑州特色打造美丽街区,对全市地下、地面、立面、空中实施全方位、全覆盖、立体化、高标准的整治提升,以“钉钉子”的韧劲和“绣花”的功夫,全面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服务水平,打造“整洁、有序、舒适、愉悦”的城市环境。
一、深入开展“序化”行动,力促城市环境秩序井然
(一)强化占道(突店)经营治理。完善执法保障,增配文明劝导员,开展“畅通人行道”占道经营专项治理行动,加大重点区域、重点时段、重要活动期间占道经营治理力度,加强对在广场等公共场所举办文化商业活动的管理,采取定点巡查与全面巡查相结合、引导劝阻与执法处罚相结合、分组执法与联合执法相结合等多种形式,依法开展占道(突店)经营治理。
(二)力推户外广告规范整治。推动编制完成户外广告专项规划,研究出台公共设施户外广告经营权拍卖办法,完善户外广告审批手续。出台户外招牌设置导则,结合“一环十横十纵”示范街打造及各区精品街区建设,对沿街户外招牌(门头牌匾)规范升级。依法依规查处违法户外广告,打击“假围档、真广告”,实现违法大型户外广告零增长,市区铁路桥涵、阅报栏、大型商场等户外广告减量提质,净化城市空间。加大小广告治理力度,对违法小广告发布者进行重罚,从源头上治理城市“牛皮癣”问题。积极协调设置各类公益广告,完成各创建和大型活动氛围营造工作任务。
(三)实施架空通信线缆入地改造。紧密结合全市“双改”工作要求,完成200公里架空通信线缆入地改造任务,具备入地条件的,按照方案进行入地改造,不具备入地条件的,实施桥架规范或瘦身减量,实现城区架空通信线缆改造大头落地的任务目标。积极配合推动多杆合一、多箱合一,对交通信号灯、标志牌、监控、诱导屏、路名牌、地名牌、5G微基站等传统设施进行有机整合,减少对城市地面和空间资源的占用。
(四)开展沿街立面整饰。对立交桥及沿街建筑立面、建筑符号进行整饰及装修,确保建筑设施外观与周边环境和谐统一,展现中原文化的厚度和韵味。清除楼体立面上的破、损、污、旧、挂、突等现象,着力打造干净整洁、简洁明快的城市空间。
(五)加强建设领域执法。以“一环十横十纵”示范性街道为重心,结合各区精品街区打造,有序拆除违法建设、纠正擅自改变房屋原有规划的建筑,优化居住环境。加大城市建设执法力度,有效整顿规范建筑市场。开展在建工程、房产交易专项执法行动,营造公平竞争的房地产市场环境。
(六)规范停车场管理。持续加强《郑州市停车场建设管理条例》的贯彻落实,逐步形成遵法守法、违法必惩的社会意识。规范有序开展道路停车泊位的施划和取缔工作,配合交警部门组织各区(管委会)完成增设施划夜间限时停车泊位10万个。因地制宜开展市区经营性停车场登记备案工作,实现经营性停车场规范管理全覆盖。围绕道路停车泊位施划管理、经营性停车场备案管理和违规收费、私设停车场等问题开展常态化联合执法行动。积极推进智慧停车管理平台的搭建和调试,逐步实现“停车入位、管理规范、无感支付、违停受罚”。配合市发改部门出台新的停车场差异化收费办法,提高停车泊位有效周转率。充分发挥市停车场建设管理联席会议的作用,不断提升市区停车场规划、建设和管理的质量水平。
(七)优化非机动车和共享单车管理。做好对共享单车企业的考核和投放量增减奖惩兑现工作。规范设置共享单车停车区域,优化禁停区设置,引导企业合理投放、有序管理。组织开展共享单车管理试点,探索有桩共享单车管理的措施办法。有序推进城市公共自行车交通系统建设,逐步形成连续成网、便捷接驳、环境友好的市区交通慢行系统。
(八)倡导文明养犬。继续引导各区(管委会)抓好文明养犬宣传工作,利用多种渠道加大文明养犬宣传力度,提升广大市民的文明养犬意识。总结社区自治管理(试点)经验做法,组织经验交流会和现场会进行推广。加强执法查处和联合执法力度,强化市民文明养犬意识,减少不文明养犬行为。
二、深入开展“洁化”行动,力促城市面貌干净整洁
(九)提升环卫保洁水平。增加落叶清扫和除雪机械设备投入,确保落叶清扫和除雪机械化覆盖率达到95%以上,清扫保洁实现机扫作业路段全覆盖、保洁时间无空档,机械化清扫率达到95%以上。继续推进道路清扫保洁、红线内绿化养护、市政交通设施清洗、小广告清理等一体化管理。持续加大铁路沿线和高速公路站点桥区匝道环岛、三十一条放射性道路、工地周边卫生保洁力度,实现卫生保洁全覆盖、常态化、无死角。持续提升环境卫生综合治理水平,环卫作业管理达到“道牙无尘、路无杂物、设施整洁、路见本色”的标准。
(十)深化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在全市开展《郑州市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办法》系列宣传活动,加大执法力度,推动现场执法,引导全社会参与垃圾分类。加快区级分拣中心建设,16个县(市、区)分拣中心全部建成投运。完成南部(二期)焚烧发电厂建设,加快推进西部焚烧发电厂建设,启动荥锦垃圾焚烧发电厂搬迁选址工作,年底前争取开工建设。全面启动侯寨垃圾填埋场生态修复工程,积存渗滤液实现全处理。督促各区(管委会)加快大型转运站建设,每区(管委会)建成一座大型生活垃圾转运站。建立中央驻郑、省市直、企业、学校、医院、公共场所、居民楼院系统“精准”的垃圾分类档案,市建成区形成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收集、运输、处理的完整产业链条,实现垃圾分类源头监督、转运管理、终端处理等在线监测全覆盖。年底前市建成区生活垃圾分类覆盖率不低于95%,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不低于35%,确保我市顺利通过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对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城市的验收。
(十一)规范餐厨废弃物处置管理。加快推进两个餐厨废弃物处理项目配套设施建设,尽快实现设计处理能力。规范收运处置,组织开展餐厨垃圾产生单位及收运人员业务培训,做到收运处置作业规范化、标准化,杜绝餐厨垃圾倒入排水管网、沿途遗撒、污染路面等问题。建立举报制度,鼓励广大市民积极举报乱倒、非法处置餐厨废弃物等违法行为,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共同监督的长效管理机制。各区分别组织不少于30人的联合执法队伍,采取上门抽检、沿路巡查等方式,从严从重查处使用老旧收运车辆私收私运、非法处置餐厨垃圾等违法行为。宾馆、酒店、学校、医院、大型企业、机关食堂等厨余垃圾收运覆盖率达到100%。
(十二)加强建筑垃圾管理。进一步规范建筑垃圾清运市场,推广使用清洁能源车辆,探索推广电动渣土车或油电混合渣土车,车辆全部安装卫星定位系统,升级大数据监管平台,实现对车辆运行状态全过程智能管控精准管理。市城管执法支队全面负责执法查处工作,积极配合交警等部门重拳打击未办理运输核准手续的“黑渣土车”以及渣土车不密闭运输、沿途遗撒、不按规定路线行驶等违规行为。荥阳市、新郑市、新密市各建设一座容量不少于2000万方的弃土消纳场,彻底解决地铁建设等重点民生工程出土难问题。采取就地封场绿化、工程回填、堆山造景等方式消纳建筑垃圾、工程弃土的同时,强力推进建筑垃圾再生利用,年内建成资源化加工利用企业3个,增加年处理能力400万吨以上,完成建筑垃圾存量治理。年底前中心城区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率达到70%,各县(市、区)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率达到50%,确保郑州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工作在全国35个试点城市中走在前列。
(十三)提高公厕管理水平。深入推进“厕所革命”,新建公厕68座,科学设置道路公厕引导牌,做到公厕布局合理化、设施建设人性化、设施维护常态化、日常管理制度化,解决群众如厕难问题。新增全天开放公厕150座,为1000座公厕配备厕纸。加大公厕消杀除臭力度,加装消杀除臭设备,严格落实消杀除臭标准,定期对消杀除臭情况进行检测。市区公厕全部达到二类以上标准,一类公厕达到40%,二类公厕达到60%。推广使用“郑州公厕地图”微信小程序,建立完善公厕位置信息查询、服务评价、投诉受理等功能。
(十四)强化工地扬尘管控。严格落实扬尘治理“八个100%”和“三员”管理,推广塔吊喷淋、雾森系统,黄土裸露和易起尘物料规范覆盖,出入口安装车辆冲洗设施,规模以上工地安装扬尘检测仪、在线监控等前端设施。采用第三方机构“十好十差”工地评比、无人机航拍、失信联合惩戒、约谈曝光等手段,确保圆满完成省定控制目标任务。
(十五)加强餐饮服务业油烟净化治理。进一步加强餐饮服务场所油烟净化治理工作,推动我市餐饮服务场所安装符合环保标准的油烟净化设施,餐饮油烟净化设施安装覆盖率达到98%以上,并确保正常运转和定期清洗,油烟排放达到河南省《餐饮业油烟污染物排放标准》。引入餐饮业油烟污染第三方检测,做好对第三方检测机构的监督检查。搭建餐饮服务业油烟净化装置监控试点平台,逐步实现大型餐饮服务油烟排放在线监控。
(十六)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污水治理和户厕改造。加大陈年垃圾清理和非正规堆放点排查整治力度,推进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基本实现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全覆盖。继续在203个规划保留村进行农村生活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建设,已建成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充分发挥作用。继续推进农村户厕改造,安装服务标识牌,建立改造后户厕管护机制,加强管养维护。2020年全市农村完成户用厕所无害化改造15万户以上。
三、深入开展“绿化”行动,力促城市形象优美靓丽
(十七)提升道路绿化品次。理顺绿化养护机制,推进环卫保洁、绿化养护一体化管理。按照“一街一景,一路一色,三季有花,四季常青”的目标,继续推进中原路等两纵两横、桐柏路等六条主干道路和中州大道及三环红线内绿化景观改造;持续开展京沙快速路立体绿化和农业路京沙立交桥区桥柱立体绿化工程;启动实施紫东路、秦岭路及宇通立交道路红线内绿化改造提升。建立城市道路行道树、花坛信息大数据库,通过APP客户端智能管理道路绿化。加强绿化日常管养,做到绿化带内无黄土裸露、无枯枝败叶、无死株死苗、无缺株断垄,形成道路绿成线、景不断、整洁统一、美观大气、特色显明、景观突出的靓丽街景。
四、深入开展“亮化”行动,力促城市夜景流光溢彩
(十八)提高照明管理水平。加大照明基础设施管养力度,确保亮灯率和设施完好率双达标的同时,力争亮灯率达到100%。加强老旧路灯设施改造,对城东路等26条道路路灯高低压设施进行改造,对丰庆路、洛阳路等45条已“四方认证”未移交道路路灯问题进行整治。进一步完善移交制度,理顺建管关系,加快推进遗留道路路灯移交工作,按照权责一致原则,监督指导建设主管部门做好未移交道路照明设施的管理养护。加大照明节能设施改造力度,LED等新能源节能灯具应用率达到60%。强力推进机场高速、西南绕城高速路灯安装工作,改善门户通道无灯状态。点亮城区河渠,开展“两河一渠”亮化提升工程。继续加大夜景亮化工程实施力度,在主要街区、重要节点进一步拓展夜景亮化覆盖面,形成具有郑州特色的大都市夜景风采。规范夜景照明设施管理,督促各相关单位建立长效管养机制,确保夜景照明设施安全、稳定、有效运行。高标准打造功能性照明和夜景集中控制平台,实现对全市城市照明设施统一控制,严格按照规定亮灯时间、亮灯模式运行,确保夜景展示与节约能源相统一。
五、大力推进市政设施升级改造,持续提升市政设施承载力
(十九)加强城市道路设施养护。推进市政道路下放工作,按照“条块结合、以块为主、重心下移、权责明晰”的要求,部分市管道路、桥梁下放各区管养。中修城市道路79条(段)、面积206.22万平方米,小修小补道路63.7万平方米,消除主城区城市道路明显坑槽,确保市政道路设施完好。推进非机动车道隔离桩、地钉地锁及障碍物整治,将影响市民安全出行的障碍物拆除,修复路面还地于民。组织实施市政道路、雨污水管网、隧道等市政设施检测,发现问题,及时整修。定期开展城市桥梁检测,及时实施危桥加固改造,加强桥梁监管,进一步完善限高和限重标识。加强城市雕塑规划、建设与管理,全面启动城市雕塑专项规划编制工作,进一步丰富城市文化内涵,提升城市文化品位。
(二十)严格施工围挡及保通路管理。规范施工围挡的审批,完善施工围挡现场踏勘、查验、审批、设置、复查、验收流程及围挡设置规格、材质等标准导则。按照“市级督导、属地管理、部门协作”的原则,对市区施工围挡及保通路开展常态化督导整治。采取全面排查、整治提升、严格执法、公众监督等措施,严查“围而不建、不规范设置”等影响市容、危及行人安全的施工围挡及保通路坑洼不平、设施缺失等现象,规范施工围挡设置,紧跟工程进度,科学管控围挡范围,加强保通路监管力度,提高保通路建管水平,确保占道施工、施工围挡和保通路的常态化管理。
(二十一)系统开展窨井整治。对全市窨井按照产权进行全面摸排,摸清底数、建立台账,年底前完成快速路及主干道窨井提升改造工作。建立窨井长效管理机制,消除安全隐患,保障设施功能,规范井盖标准,全面提升城市道路窨井设施完好率。建立健全窨井整治联席会议制度,对业主单位落实严格的考核奖惩。
(二十二)开展雨污水管网普查改造。对全市雨污水排水管道及设施功能状况、错接混接、用户接入等情况进行排查,稳步推进无主雨污水管道或设施确权和权属移交工作。建立市政排水管网数据库,实现管网信息化、账册化管理,落实排水管网周期性检测评估制度,逐步建立以5—10年为一个排查周期的长效机制和费用保障机制。推进污水提质增效工作,结合老旧小区改造,督促指导居民小区、公共建筑及企事业单位内部等设施产权单位或物业代管单位开展非市政污水管网排查工作,逐步完成建筑用地红线内管网混接错接排查与改造。
(二十三)打造水清景美河道环境。实施东风渠、熊耳河景观节点提升改造,拆除桥头出入口围栏,提升景观档次,完善基础设施,优化服务功能,增添文化氛围,增强市民获得感和幸福感。加强“两河一渠”日常管理,全面提升管养标准,确保水清河美。强化城区水体排查,及时解决偶发性排污问题,持续推进河道水体整治,巩固黑臭水体治理成果,确保完成治理的水体无问题反弹,河道水质环境得到改善,不出现新增城市黑臭水体,从而达到长治久清。
(二十四)强力推进精品街区建设。在市政府主导打造的“一环十横十纵”示范街之外,各区(管委会)按照“双改”工作会议部署,强力推进其它精品街区打造。通过实施地下、地面、立面、空中“四位一体”改造提升,打造整洁靓丽、畅通有序、功能完善、特色鲜明的精品示范街区,年底前,完成任务数不低于全部街区数量的三分之一。
六、大力推进公用事业快速发展,提升公共服务保障能力
(二十五)强化水气暖供应保障。积极推进密垌口门改造、侯寨水厂原水水源置换、四环快速化高压燃气管线改迁、新密裕中电厂百万机组至郑州市区配套供热管网、马头岗污水处理厂厂外再生水管线工程等在建工程项目,完成既有存量污泥的无害化达标处置工作。构织供水一张网,完成供水量4.88亿立方米。完成销气量14亿立方米,发展天然气居民用户数10万户。新签订集中供热入网协议面积500万平方米。全年达标处理污水6.2亿吨,供应再生水2000 万吨,处理污泥64万吨。
(二十六)优化公用事业服务水平。供水、供气、供暖报装要进一步精减环节、压缩流程、缩短时间,在全省树立标杆。围绕水气暖报装和用户服务业务,进一步开展“互联网+服务”,不断提高政务服务网、手机APP、微信公众号等网上业务办理比例和办理深度,增强网上服务能力,拓宽办理渠道。确保获得水气暖在营商环境服务评价中排名全省第一,全国进入前十。
(二十七)加强公用事业监管。按照《市政公用事业特许经营管理办法》,完善供水、供气、供暖、污水处理和餐厨垃圾处理行业特许经营授权,进一步落实公用事业监管、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建立特许经营项目定期评估机制,对公用事业产品质量定期监测、定期评估、定期公示和定期报告。依照相关法律法规和国家、省有关市政公用行业服务质量标准的规定,采取考核监督、抽查与委托社会中介监督(政府购买服务)相结合的方式,定期、不定期监测(抽查)和督查公用事业企业的产品质量和生产运营情况,确保企业提供优质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
七、不断优化城市管理体制机制,促进工作运转优质高效
(二十八)深入推进“路长制”工作。完善“路长制”和民族运动会集中整治工作经验,构建常态化 集中整治的工作机制,强化问题管理、动态管理和长效管理,坚持把问题整改率放在首位,夯实“一长、两员、三会、四包”责任,强化第三方对城市“四化”的检查、考核、评比,继续坚持“红黑旗”路段评比、“千百十”道路升级达标创建活动,全年创建优秀路段1000条以上。形成在全国有影响力的“路长制”品牌。
(二十九)稳步推进职能下放。按照简政放权要求,将相关职能进一步下放,落实属地管理,着力解决各部门之间、各部门与基层之间管理职能不清、责任主体不明等突出问题,打通工作落实“最后一公里”。将71条(段)道路及附属的91座桥梁设施、144条路和3个游园绿化等事项移交属地管理,提高城市管理效率。对市政道路、市容保洁、灯光亮化、隧道等进行全面普查,澄清底子,落实责任主体,按照相关规定,推进移交和下放,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加强督导检查考核。进一步整合行政执法队伍,缩减不必要行政执法事项,继续探索实行跨领域跨部门综合执法,推动执法重心下移,向街道办事处(乡、镇)派驻执法人员,提高行政执法能力水平,建立标准化的执法规范和权责体系。
(三十)加快城市管理立法。开展《郑州市违法建设治理管理办法》《郑州市环城快速路管理办法》《郑州市数字化城市管理办法》《郑州市建筑垃圾管理办法》等法规规章的立项、调研、制定工作。不断完善城市管理法律法规体系,确保城市管理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三十一)加强依法行政工作。落实党政第一责任人职责,不断完善全市城市管理系统关于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工作的考核评价机制。严格执行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落实行政权力监督机制和政务公开制度。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加强法制宣传力度,完善普法学法机制。加强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查,建立健全规范性文件审查制度,严格规范性文件审核和备案程序。
(三十二)建立城市管理标准化体系。研究编制《郑州市城市精细化管理白皮书》,对市政设施、公用设施、市容环卫、园林绿化、综合执法等管理标准和管理规范进行重新梳理明确,建立郑州市城市精细化管理标准体系,为各项工作开展提供标准依据和监督依据,全面提升城市管理规范化、精准化水平。
(三十三)持续推进智慧城管建设。不断完善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平台和绩效评价体系,建立数据更新机制,推进数字城管平台向智慧平台提升和城市管理长效机制建设,实现数字化城市管理高位监督。继续督导推进各县(市)、上街区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相关工作,指导其进一步有效运行,并进一步推动各县(市)数字城管平台与市级数字城管平台的全面互联互通。依托市“城市大脑”建设,积极推进综合执法、智慧停车、城市管理指挥决策平台、智慧市政、智慧照明、物联网共享基站等智慧城管系统一期建设,选择重点区域进行示范,打造智慧城管的亮点展示区和基础平台建设。实现系统数据互联共享,探索智能发现、主动上报、综合指挥、数据决策的城市精细化管理新模式,不断提高城市运行效率和公共服务水平。
八、着力夯实管理基础,切实提升综合服务水平
(三十四)做好经费保障。严格规范政府投资计划申报标准,加大计划执行、预算执行督促督导力度,制定执行进度管理办法,强化预算绩效评价结果运用。从严控制计划、预算追加,明确追加程序,加大对省市民生实事、重点工作资金保障。做好城市管理职能调整期间国有资产划转组织监督工作。进一步明确局属单位政府采购备案制度和城建项目资金支付程序及标准,完善财务管理内控体系,规避资金支付风险。建立内部审计结果运用与机关纪委共享追责机制,开展局系统资产管理专项内部审计。
(三十五)引导科技创新。坚持目标引领,完善考核标准,持续充实城市管理科技创新“智库”,评选表彰城市管理“科技创新能手”和“优秀论文”,激发科技创新热情。积极搭建桥梁,发挥局系统各级研发平台的优势,指导、协调科技项目选题与申报,加强项目跟进服务。深入开展智慧安全燃气、高效清洁供热、饮用水安全保障、污泥热解气化、高氮废水处理技术研究,推广应用绿色城市道路修复工艺,推进城市管理科技创新工作取得新进展。持续开展“科技周”“科技工作者日”等科普活动,贴近民生进行科普宣传,推进全民科学素质提升。
(三十六)优化行政审批服务。做好进驻市政务服务中心后各项审批工作,按照 “放管服”改革要求,以“四级四同”审批服务清单为基础,继续细化深化审批标准化建设,编制指导性强的办事指南和咨询辅导手册,以群众和企业需求为导向,以便民利民为目标,强化服务意识、规范服务行为,让群众和企业办事更方便快捷。接受政务中心和局机关的双重领导,严抓对进驻人员的管理不放松,从制度、纪律、服务等方面加以规范。在提高服务质量、坚持依法依规办理的前提下,进一步提高审批事项的提前办结率。在以政务环境引领的营商环境考核评价中,行政审批进入全市前五名。
(三十七)完善信用体系建设。按照《郑州市城市管理局关于推进城市管理领域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的实施意见(试行)》《郑州市城市管理领域信用信息管理暂行办法》《郑州市城市管理领域公共信用信息报送制度》等文件要求,做好信用信息的归集分类和失信惩戒工作,逐步推行数字化信用信息归集分析系统。推进市城市管理局公职人员个人信用体系建设,制定考核方案和评价办法,加快建立和完善个人信用记录形成机制。
(三十八)强化督查督办。建立健全系统完善的督查考评体系,建立权责明晰的目标责任体系,细化责任分工,明确目标任务、工作标准要求、完成时限和推进措施,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形成事事有人抓、层层抓落实、人人有目标、个个担责任的目标责任管理体系,有效推动工作落实。对“序化、洁化、绿化、亮化”等常态工作及窨井整治、网线入地、垃圾分类、施工围挡整治、精品街区建设、楼体立面整饰、道路管养维护等专项工作,制定规范的考核专案,做到有检查、有评比、有考核、有奖惩。对市政府下达的目标任务、重大建设项目、重大民生实事等重点工作,适时召开工作推进会、协调例会,有效推进工作进展。抓好市委、市政府领导交办事项、网民留言、《人民网》交办单等各类督办件的办理工作。采取明查暗访的方式,对局属各单位的职能业务工作及领导、市民关心的热点、焦点问题进行督导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督促整改,确保目标任务圆满顺利完成。紧紧围绕“双改”工作会议部署,紧盯城乡管理方面的突出问题,主要对环境卫生、市容市貌、交通秩序等11项城乡管理工作进行综合考评,力促城乡面貌改善,增强城乡活力。提高建议提案办理质量,建立健全联系代表委员制度、办理进度周报制度、提案办理工作领导小组等制度,规范办理程序,确保与建议(议案)提案人见面率100%、办结回复率100%、代表委员满意率100%的目标。
(三十九)加强宣传舆论引导。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牢牢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紧密结合重点工作,提前策划,主动发声,召开新闻通气会、新闻发布会、媒体座谈会发布信息、解疑答惑、及时回应市民媒体关注的焦点问题,传播城管正能量。拓宽宣传渠道,多层次构建对外宣传阵地,加强与媒体深度融合,邀请媒体走进来建立公众参与机制,持续开展“市民看城市管理”等活动。坚持舆情监测和分析制度,充分利用中原网舆情数据平台,24小时监测舆情,做到舆情早发现、早介入、早处置。坚持发布《舆情早报》《舆情周报》,针对重大舆情做好单个舆情事件汇总分析,为局党组决策提供依据。进一步优化舆情处置流程,利用好局舆情处置微信群和局微博,加快舆情反应和处置速度,加强舆情跟踪督办力度,力争把舆情解决在萌芽状态,避免舆情的发酵炒作。完善突发事件舆情引导应急预案,主动做好舆情研判和引导,建立舆情会商处置长效机制,不断提高舆论引导水平。
(四十)抓好精神文明建设。推进机关精神文明建设,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切实抓好《郑州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的贯彻落实。创新性开展老干部服务工作,落实好老干部“两个待遇”,创建“老干部之家”,开展“三比一做”活动。组织开展以岗位练兵、技术培训、技能竞赛、提升技术等级为主要内容的职工技术比武活动。继续开展“夏季送清凉、冬季送温暖”、困难职工帮扶、双节慰问、生活救助、医疗互助、金秋助学等活动。开展特色文化活动,激发广大干部职工工作活力。积极参加市直有关部门组织的文化、体育活动,丰富机关业余文化生活。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建立完善公众参与、社会监督机制,健全群众举报制度,大力开展“绿城啄木鸟”、垃圾分类投放引导等志愿服务行动,把“绿城啄木鸟”打造成绿城志愿者品牌,充分调动广大市民和社会各界群众积极参与到城市管理工作中来,形成齐抓共管、人人参与城市精细化管理的良好社会风尚。
(四十一)提升应急管理能力。修订完善城市防汛排涝、清除冰雪和城市供水、供气、供暖等应急工作预案,加强应急演练,强化应急人员培训,提高应对极端天气和各类突发事件和风险的能力,最大限度控制、减轻和消除突发事件引起的社会危害及损失,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城市正常运行。加强局系统热线建设和政务值班平台建设,整合优化信息渠道,不断提升12319城管服务热线、城管微博、微信公众号、立刻办服务热线、市长电话、市长信箱、心通桥联动机制运行效率,形成巡查发现、投诉处理、协调督办、应急处置等多环节闭合管理模式,有效提升城市管理服务水平。
(四十二)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继续加强宣传教育引导,将宣传动员贯穿专项斗争全过程,形成扫黑除恶的浓厚氛围,广泛动员群众参与检举揭发涉黑涉恶违法犯罪线索。全面排查涉黑涉恶线索,深挖彻查“保护伞”。坚持“扫、治、建”相结合,加大执法力度,铲除黑恶势力滋生土壤,深入开展黑渣土车、黑停车场专项整治。建章立制,实现长效常治的目标任务。
(四十三)确保信访稳定。认真做好矛盾纠纷和不稳定问题排查化解工作,建立日常登记、考核、监督管理机制,对已排查出的问题,认真落实信访工作制度,重大问题逐一交办、跟踪督导,确保矛盾纠纷有效化解。认真落实规范信访事项受理办理程序,引导来访人依法逐级走访。加强信访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机制建设,信访稳定突发事件妥善处置率达到100%。健全信访稳定风险评估机制,把信访稳定风险评估作为制定政策、实施项目、施行改革的前置程序和必备条件,重大决策、重大项目信访稳定风险评估率达到100%。做好信访案件的办理,贯彻落实《依法分类处理信访诉求工作规则》,建立完善信访稳定督查工作机制,规范督查程序,落实办理责任,严把结案审理,信访案件按期结案率达到95%以上,年终结案率达到100%。
(四十四)筑牢安全生产防线。强化安全红线意识,严格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和“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的要求,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单位主要负责人至少每半月对本单位安全生产工作督导检查一次。将安全生产目标完成情况纳入年度考核,严格执行“一票否决”,层层落实安全生产责任。认真落实企业安全生产责任“五落实五到位”,促进企业依法依规生产经营和建设。完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突出供水、供气、供暖等重点,建立统一、规范、高效的双重预防机制。深入开展安全生产检查和安全生产隐患整治活动,坚持一般隐患即查即改,重大隐患挂牌督办,及时消除安全隐患。加强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和培训,结合安全生产月、消防宣传日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开展全方位安全宣传。加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特殊工种岗位、高危行业从业人员的安全培训,持证上岗率达到100%。组织开展安全生产诚信企业达标创建活动,促进市政公用行业安全运营。
(四十五)打造人民满意执法队伍。优化城市管理执法队伍人员配置,下移执法重心,执法力量向基层倾斜。加强执法人员教育培训,全面提高城市管理执法队伍政治素质、法治素养和业务水平。加大对各区(管委会)城市管理执法工作的监督和纠察,完善工作制度,常态化推进实施。在全市城市管理执法队伍中,深入开展“强基础、转作风、树形象,打造人民满意城管”三年行动,全面推行“721”工作法,打造新时代城市管理执法队伍新形象,确保“强转树”工作全省排名第一。
九、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充分发挥党建核心作用
(四十六)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把《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意见》《中共中央政治局关于加强和维护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的若干规定》作为局党组中心组学习、干部培训、党员教育的重要内容,开展专题学习研讨,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认真落实《中国共产党党组工作条例》,健全局党组议事规则,坚持民主集中制,提高局党组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能力。健全局系统党的组织,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完善工作组织体系、工作制度,形成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严密体系,实现党的组织和党的领导全覆盖。严格执行请示报告制度、领导干部外出报备制度,确保令行禁止。
(四十七)强化理论武装。认真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调研河南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充分用好宣讲报告会、研讨交流会、专题培训、集中学习、支部书记上党课、知识测试等多种有效途径,持续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用好“学习强国”、党建云平台、微博、微信公众号、党员手机报等载体,建立定期通报学习排名制度,开展评选“学习标兵”、“阅读之星”活动。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真正做到“知行合一”。
(四十八)创新基层组织建设。全面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牢固树立“党的一切工作到支部”的鲜明导向,以提升基层组织力为重点,进一步规范机关基层党组织在组织设置、队伍建设、内部管理、组织生活、活动开展、建章立制、阵地建设等方面的工作,着力打造“六有六好”标准化基层党组织。建立健全经常性督查指导和情况反馈制度,着力解决机关党建“灯下黑”问题。严格落实“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党员活动日、民主评议党员等基本制度,创新活动形式和方法,不断提高组织生活质量。
(四十九)推进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坚持民主集中制,严格执行“三重一大”决策制度,提高依法决策、民主决策、科学决策水平。开展干部素能提升专项行动,落实好各类专项培训,着力培养干部队伍专业能力、专业精神。提高干部选任工作水平,严格按照《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规定的原则、标准、程序、方法选人用人,把党管干部原则贯穿于干部选拔任用全过程、各方面,把政治标准放在第一位,大力选拔敢于负责、勇于担当、善于作为、实绩突出的干部,着力打造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为推动新时代城市管理工作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组织保证。完善担当作为的激励机制,为敢担当的干部担当,鼓励干部直面矛盾、勇于作为。加强干部监督管理,严格领导干部个人有关事项报告、述责述廉述学和因私出国(境)审核备案制度,按照《关于组织人事部门对领导干部提醒、函询和诫勉的实施细则》,认真开展提醒、函询和诫勉。
(五十)抓好机构编制人事管理。按照上级统一安排部署,做好局系统事业单位机构改革、职能配置和人员安置工作。加强机构编制日常管理,坚持“按岗聘用”原则,落实事业单位空缺岗位使用申报制度和事业单位人员岗位登记管理制度,以岗定人、人岗对照。规范机关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工作,做好机关事业单位新进人员计划管理、公开招录和事业单位人员调配工作。抓好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实施,按照上级要求,适时开展公务员职级晋升。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抓好公务员网络学习,深化职业道德、职业文化建设,完善绩效考核制度,落实日常讲评通报。开展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专业科目培训和技能竞赛,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素质能力。做好职称评定和机关事业单位工资改革工作。
(五十一)严肃党风廉政建设。履行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支持纪检监察机关履行监督责任。加强廉政教育,落实党组织书记上廉政党课,开展“以案促改”,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坚持把廉政风险防控融入业务工作和管理流程之中,紧盯重点部门、关键岗位和薄弱环节,针对职能职责、业务流程、制度机制、外部环境等方面存在的风险因素,梳理廉政风险点,更新完善风险防控措施,建立风险防控长效机制。加强和改进作风,密切联系群众,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坚决反对“四风”,特别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认真落实《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坚持把纪律挺在前面,把依规依纪依法要求落实到监督执纪问责和监督调查处置的全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