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政府工作报告

  • 索引号:397863874/2020-00185
  • 发布机构:荥阳市人民政府
  • 关键词:工作报告
  • 成文日期:2020-05-27
  • 发布日期:2020-05-28
  • 2020政府工作报告

    政 府 工 作 报 告

    ——2020年5月27日在荥阳市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荥阳市人民政府市长 王效光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9年和今年以来工作回顾

    过去一年,全市上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以及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郑州时重要指示精神,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高质量发展为方向,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全面融入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全力以赴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交出了一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新答卷!初步核算,全年生产总值增长4.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3%,装备制造、新材料两大主导产业分别增长11.9%、16.1%,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34.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9.7%;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6.7%;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7.6%、8.6%。位居2019年度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市第56位、投资潜力百强县市第27位、科技创新百强县市第68位、绿色发展百强县市第83位、工业百强县市第87位、全省105个县(市)经济发展质量总体评价第2位;荣膺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全国科普示范县市、全国百强慈善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县等称号。

    一年来,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着力补短板、强基础,三大攻坚战加力增效

    全力实施精准扶贫。围绕“两不愁三保障”,狠抓责任落实、政策落实、工作落实,脱贫攻坚战取得决定性成就。以环翠峪为主的南部贫困山区饮水安全得到解决,村集体收入明显提升。实施扶贫项目59个、完成投资5853万元,发放小额扶贫贷款305万元,实现现行标准下贫困人口全部稳定脱贫。

    持续强化污染防治。深入推进大气污染防治攻坚,实施工业企业深度治理项目538个,“双替代”工程全部完成;空气质量实现“两降一升”,PM10、PM2.5年平均浓度较上年分别下降9%、13%,优良天数较上年增加49天。强力推进水环境综合整治,建成区污水实现全收集、全处理,索河、汜河等河流水质持续改善。稳妥推进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和治理修复,土壤生态环境质量保持总体稳定。

    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深入开展非法集资案件风险处置三年攻坚、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行动,依法有序处置非法集资案件。稳妥处置房地产领域个案风险,重点问题楼盘基本化解。严格规范政府债务管理,政府债务规模、债务率持续可控。

    (二)着力调结构、促转型,发展质量稳步提升

    先进制造业主体作用更加凸显。编制实施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荥阳产业集聚区虏克电梯等3个项目投产达效,“荥阳造”郑州地铁成功交付34列208辆;新材料产业园区圣莱特等3个项目主体完工;五龙产业集聚区新引进郑西物联网产业园等项目10个,东方百合等8个装备制造项目开工建设,获评“河南省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建筑机械)”。深入推进“三大改造”,实施百万元以上工业技改项目65个、智能制造项目17个,创成省绿色工厂2家。

    现代服务业引领作用持续增强。健康园区人工智能研究院等4个项目开工建设,郑州卫生健康职业学院一期建成投用。特色商业区新城吾悦广场商业综合体等项目开工建设,获评“2019中国最具投资价值城区”。全市接待游客603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2.6亿元;环翠峪获评“河南省特色生态旅游示范镇”,忆江南旅游度假区创成省级旅游度假区。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建成投用,新认定省级电子商务企业10家,建成村级电子商务服务网点139个。

    都市生态农业基础作用日益夯实。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工程和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新建高标准农田1万亩,粮食总产27.9万吨;创成“河南省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完成环城都市生态农业产业带种植结构调整2.9万亩、湿地种养1339亩,提升休闲观光农业园区4家,培育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星级企业5家。发放农机购置补贴1009万元,主要农作物综合机械化率、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分别达84%、95%。“大棚房”及农地非农化整治长效机制全面落实。

    (三)着力抓统筹、提品质,城乡发展更加协调

    城乡品质不断提升。深入推进城市建设提质工程,实施项目106个,完成投资81亿元。编制专项控规33项、城市设计5项。新建改建、升级改造索河路、京城路等道路12条,郑上路跨索河桥主体完工。新增雨污水管网17公里、供水管网15公里、供气管网40.2公里。扎实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改造提升农村公路22公里,行政村通客车率95%以上。

    城市治理精细高效。全面实施“三项工程、一项管理”,启动“三纵三横”道路升级,完成道路修缮13.7万平方米;永丰巷、政法小区等一批老旧小区改造项目有序实施。城乡结合部38个村环境综合整治加快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三年行动计划全面落实。全面推广生活垃圾分类,公共机构及相关企业垃圾分类实现全覆盖。推行市、乡、村三级“路长制”,155条道路纳入考核管理,创成郑州市优秀道路7条,城区主干道机械化洗扫率100%。扎实开展道路交通秩序整治,完成郑上路等9条道路中心隔离、人非分离;科学施划车位3000个、智能地磁停车泊位400个。大力实施城区亮化提升工程,主干道亮灯率98%以上。

    乡村振兴稳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20—2035)》编制完成。全面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深入实施垃圾、污水、厕所“三大革命”,铺设污水管网501公里,改造厕所3万余户,132个行政村生活污水集中处理项目具备运行条件,打造省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示范村12个。实施村集体经济发展试点项目3个,打造农村公共服务建设维护试点村8个。完成索坡、刘沟等美丽乡村年度建设任务。

    (四)着力抓改革、促开放,发展活力不断增强

    各项改革纵深实施。完成政府系统机构改革,涉改部门全部挂牌履职。教育、卫生、城市管理等领域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持续巩固“三去一降一补”成果,淘汰化解过剩产能61万吨,整治关停高污染高耗能企业85家。商事制度改革深入推进,新增企业3014家、个体工商户4511户、农民专业合作社30家。全面落实减税降费和税收优惠政策,累计为企业减负1.3亿元。全市289个行政村完成资产量化并成立股份经济合作社。农业水价改革年度目标任务基本完成。

    开放招商成果丰硕。新签约源乾电子、三一筑工等合同项目28个、总投资325亿元。引进域外境内资金155.7亿元,实际利用外资1.88亿美元,外贸进出口总额10.16亿元。156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362亿元,完成目标综合排名位居郑州市前列。成功举办第十六届世界象棋锦标赛启动仪式。

    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加大科技创新支持力度,申请专利859件、授权专利573件,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5.5件、增长12.7%。新增郑州市级各类研发中心7家、科技型企业62家、高新技术企业19家,完成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21亿元。加快创新创业平台建设,中原智谷新增孵化企业52家、毕业企业7家,获评“2019中国100家特色空间”。新引进培育高层次科技创新创业人才(团队)4个,培养高技能人才1100余名。

    (五)着力守底线、增底色,生态建设卓有成效

    生态建设持续推进。扎实开展国土绿化提升行动,实施生态建设项目25个,完成新造林1.1万亩、抚育林8400亩。新增城区绿地54.7万平方米,绿化提升改造42.9万平方米,建成微公园、小游园6个,林木覆盖率36%。

    生态修复力度加大。制定实施《南部矿山生态修复规划》,关停整治非煤矿山企业38家,恢复治理矿山1900余亩。扎实开展“携手清四乱、保护母亲河”专项行动,清理整改黄河湿地人类活动点位134处。加快土地综合治理,恢复耕地1445亩,综合治理水土流失1.2万亩。

    生态整治卓有成效。深入开展环保专项检查,完成各类工业企业深度治理135家,立案查处违法案件585起,“散乱污”企业实现动态清零。河(湖)长制工作扎实推进,累计巡河5100余次,清理河道45公里,整治销号排污口65个。强化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压采自备井30眼,饮用水水质达标率100%;畜禽规模养殖场粪污综合处理设施配套率95%以上。

    (六)着力办实事、惠民生,发展成果共建共享

    社会保障工作取得新进展。公共财力大幅度向民生倾斜,全年民生支出增长8.8%,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78%。养老、助残、救孤、济困等制度全面落实,城乡低保标准分别提高至每人每月700元、490元,80岁以上参保老人住院报销比例提高5个百分点。全市新增城镇就业6226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9210人,发放创业担保贷款6811万元,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以内。募集善款1458.2万元,发放慈善救助金1029.5万元,实施慈善项目35个,惠及困难群众1.8万余人(次)。建成保障性住房2277套,完成安置房网签3600套,回迁群众1.1万人;创成郑州市级以上物业服务示范项目7个,培育国有住房租赁平台2家。

    社会事业发展交出新答卷。61项三级民生实事基本完成。商隐路小学等5所学校主体完工;高考一本上线人数增幅达27%,清华、北大录取人数位居郑州县(市)第一。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施药品带量集中采购和医用耗材“零加成”;全市首家固定献血屋建成投用,创成国家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升级改造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137个,新建城市书房4个,文化惠民工程惠及群众30万人(次);创成省第四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官庄遗址、西史村遗址等入选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社会治理水平得到新提升。深入开展“防风险、除隐患、保平安、迎大庆”专项行动,纵深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全面加强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获评“河南省平安建设优秀县(市)区”。全力协办第十一届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荣记省集体三等功。市级综治中心建成投用,三级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基本建立;被省政府授予“河南省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强化重点行业、重点领域专项整治,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食品药品监管全面加强,获评“河南省食品安全示范县”。人事、统计、气象、档案史志、人防应急、外事侨务、民族宗教、老干部、妇女儿童等各项工作取得新进步。

    (七)着力转作风、重效能,自身建设全面加强

    作风建设不断强化。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深入开展“以案促改”专项行动,刚性落实办公用房、公务用车、公务接待等管理制度,坚定不移纠“四风”、转政风、树新风。制定完善政府工作规则,严格“三资”监管和招投标管理,持续强化审计监督,开展审计项目132个,促进增收节支9.9亿元。

    法治建设效果显著。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办理人大代表议案3件、建议70件,办结率100%、满意率98%;办理政协委员提案210件,答复率100%。严格执行重大决策合法性审查制度,政府文件、合同合法性审查率100% ;召开市政府常务会议29次,依法集体研究解决重大事项183件。严格落实政务公开制度,依申请公开政府信息答复率100%。拓宽社情民意表达渠道,办理市长热线、网民留言反映问题1.7万件,整体办结率100%。

    政务服务全面提速。放管服改革跑出“加速度”,不见面审批稳步推进,“一张网”建设延伸扩面,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时限压缩至74个工作日,新企业开办实现“一日办结”。推行政务服务“周末无休”制度,远程咨询系统上线运行,网上一次办成事项300项以上,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85%以上,审批服务事项 “一窗”分类受理率70%以上。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我们用笃行和实干顶住了经济下行、转型阵痛等多重压力,用智慧和创新突破了发展瓶颈制约,用坚韧和拼搏保持了经济平稳发展。新年伊始,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在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省、郑州市的精心部署下,我们坚持“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总要求,抓紧抓实抓细疫情防控各项工作,第一时间启动应急预案,第一时间建立指挥体系,第一时间实行全域防控,全面落实“四早”“四集中”工作举措,创新实施“4 N”等工作机制,最大限度织密织牢了横到边、纵到底的防护网,全力打好了疫情防控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万众一心守护了群众安康,守卫了荥阳安全。令人难以忘怀的是,疫情防控指挥部通宵达旦、统筹调度,各专项工作组履职尽责、高效运转,医护人员逆向而行、冲锋陷阵,一线干警闻令而动、严防死守,基层干部屹立寒夜、守护平安,3万余名党员树牢旗帜、筑强堡垒,党旗在抗疫一线高高飘扬。令人感铭于心的是,社会各界慷慨解囊、捐献爱心,各条战线步调一致、合力攻坚,各类群团无怨无悔、无私奉献,充分展现了荥阳人民守望相助的精气神和上下同欲的战斗力。令人深为欣慰的是,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复工复产实现提速扩面,经济社会运行秩序恢复正常,坚定了我们夺取大战大考“双胜利”的信心决心。这是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举旗定向、掌舵领航的结果,是省、郑州市和市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鼎力支持和全市上下奋力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奋战在疫情防控一线的医务工作者、社区工作者、公安干警、基层干部、志愿者,向主动投身疫情防控斗争的广大市民群众,向过去一年给予政府工作大力支持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所有关心支持荥阳发展的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肯定成绩的同时,也清醒地看到,我市经济社会发展要谋划和推动的大事、要事、难事还很多,要聚焦和解决的难点、痛点、堵点还不少:新发展理念还需进一步树牢;创新能力不强,高端产业占比不高,新旧动能转换仍需加力,稳增长压力依然很大;城市建设和管理标准化、精细化程度还不够,污染治理和生态建设任务繁重,城市功能和品质有待提升;社会公共服务供给能力不足,优质教育、卫生健康、养老服务等方面与人民群众多元化需求还有一定差距;部分干部担当精神不够、服务能力不强,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仍然存在,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与形势发展还不相适应,营商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等。对此,我们将坚持问题导向、底线思维,不畏难、不避险、不惧战,采取务实举措,切实加以解决。

    二、2020年工作总体要求和主要预期目标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是实施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起步之年。当前,国际疫情持续蔓延,“外防输入、内防反弹”风险始终存在,区域经济风雨无常,外部环境复杂严峻。但我们看到,危机蕴藏的重大机遇,既见节点,更见拐点;我国经济的韧性潜能,既见大势,更见定力;荥阳发展背后的能量,既见力度,更见深度。对此,我们要深入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县域治理“三起来”重要指示精神,充分认清荥阳发展定位,全面、辩证、长远地看待疫情对发展造成的冲击,敢于应对挑战,善于化危为机,把抗疫中激发出的使命感、焕发出的精气神,投入到全力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中。

    今年政府工作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河南和郑州的重要讲话指示精神,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按照省委十届十次全会、省委经济工作会议、郑州市委十一届十一次全会和市委五届十二次全会部署,树牢新发展理念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开放为动力,以全面融入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建设为统揽,围绕“一个目标”,做到“三个坚持”,实施“五大行动”,塑造“六美”鲜明特征,统筹八项重点工作,强化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让人民群众拥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为郑州打造更高水平的高质量发展区域增长极、为中原更加出彩、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建议主要预期目标:生产总值增长6.5%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左右;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经济增长同步;全社会研发投入经费增长15%左右;新增城镇就业5000人以上,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节能减排、环境保护等指标努力完成省、郑州市下达目标任务。

    三、2020年重点工作

    今年重点抓好八个方面工作:

    (一)统筹推进疫情防控与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围绕抓“六保”、促“六稳”,在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把稳增长作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用稳增长的硬任务落实好促发展的硬道理,统筹推进扩投资、促消费、强实体,尽可能把疫情耽误的时间抢回来、把疫情造成的损失补回来,推动经济回稳向好。

    精准做好疫情常态化管控。坚持防控机制常态化,严格落实属地管理责任、行业部门监管责任、企事业单位主体责任,健全及时发现、快速处置、精准管控、有效救治等机制,构建更加高效的防控体系。坚持防控措施常态化,加快“人防 物防 技防”融合,筑牢商场超市、居民楼院、复课校园等重点区域防线,做好重点人群健康服务管理,持续巩固疫情向好态势。坚持防控保障常态化,健全完善“排查—发现—隔离—救治”全链条应急预案,有序做好防疫物资储备,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引导群众提升健康素养,切实营造整洁卫生、文明有序的生产生活环境。

    积极扩大有效投资。抢抓国家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财政政策和“十四五”规划编制机遇,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编制任务,争取更多项目列入省、郑州市盘子。聚焦产业转型、生态环保、民生事业等领域,抢抓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和线上经济发展机遇,突出投资强度、产出贡献、环境保护等关键指标,统筹实施重点建设项目160个以上。强化项目服务“五个一”工作机制,建立服务企业发展“直通车”和项目建设“绿色通道”,力争全年完成投资360亿元以上,进一步强化高质量发展的基础能力支撑。

    加快释放消费潜力。加快培育重点领域消费细分市场,推进教育、医疗、养老托幼、文化旅游等生活性服务业品质化、精细化发展。顺应消费升级趋势,积极发展“新零售”,鼓励线上线下融合共生,促进传统消费模式向场景化、体验式、互动性、综合型消费模式转化。大力发展夜间经济,规划建设夜间经济特色区。积极培育信息、体验、定制、智能等新兴消费热点,鼓励传统商场、老旧厂房等改造为新型消费载体,推进特色商业区、高铁西站商业区建设。支持电商、快递进农村,拓展农村消费,新建乡镇电子商务综合服务站6个、村级服务点50个。加快消费领域信用建设,依法打击侵害消费者权益违法行为,让广大消费者放心消费、购有所值。

    全力支持实体经济。巩固拓展减税降费、降低要素成本政策成效,持续推动资源要素向实体集聚、政策措施向实体倾斜、工作力量向实体加强。全面落实减租减息、减税降费政策,加大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力度,推行民营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活动,着力纾解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畅通政银企沟通渠道,统筹开展“三送一强”“企业家接待日”活动,认真梳理解决各类涉企矛盾问题,在“零障碍”上求突破、在低成本上下功夫、在高效率上出实招,专班专抓限时解决,用心用力排忧解难。着力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始终与企业家共克时艰、共赢共生,让广大企业家安心搞经营、舒心办企业、放心谋发展。

    (二)坚决打赢三大攻坚战。紧盯重点领域,聚焦突出问题,抓住关键环节,打好重点战役,确保全面小康社会成色更足更亮。

    全面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坚持脱贫不脱责任、脱贫不脱政策、脱贫不脱帮扶、脱贫不脱监管,聚焦“两不愁三保障”,扎实开展“回头看”,保证各项扶贫措施落地见效。突出产业扶贫、就业扶贫、金融扶贫和消费扶贫,稳步增加脱贫户收入,不断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防止新生贫困和返贫现象发生。加大以环翠峪为主的连片贫困山区帮扶力度,研究解决相对贫困长效机制,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确保小康路上不漏一户、不落一人。

    持续抓好污染防治攻坚。坚持方向不变、力度不减、标准引领,以“工地不停建、企业分类管、指标降下来、空气好起来”为目标,突出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加快推进“产业、能源、运输、用地”四大结构调整优化,确保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持续抓好“六控”,突出治理“三散”,实施重点行业提标治理,开展工业企业绿色绩效评价,推进郑州(西部)环保能源工程建设和荥锦绿色环保能源项目迁建,完成上级下达的空气质量改善目标任务。完善全水域河湖(库)长体系,强化河湖长履职尽责,重点开展“清四乱”“三污一净”等行动,确保市控断面水质稳定达标。启动土壤环境质量详查,完善土壤污染重点单位监管清单,强化建设用地准入管理,开展受污染地块治理修复,确保受污染耕地、建设用地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91%以上。

    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坚持消存量、控增量并重,严格执行政府债务限额管理,积极稳妥化解政府债务,做到坚定、可控、有序、适度。完善专案专班推进机制,深入开展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行动,加强问题企业、问题楼盘监管处置,切实防范区域性系统性风险。

    (三)提高城市建管水平。以“三项工程、一项管理”为抓手,高标准实施城市“双改”工作,常态化做好城市“四化”文章,保证城市公共产品高质量供给,使城市整洁、有序、舒适、愉悦。

    精准规划,让城市更有高度。注重以高起点规划引领城市高水平建设,加快城市信息模型平台建设,科学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高标准完成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及9个试点村庄实用性规划编制,科学谋划城市“成长坐标”。围绕“‘生态 医养’特色主体功能区”要求,加快推进健康园区核心板块建设,使之成为城市网络结构的关键点、开发建设的新亮点、经济增长的支撑点,确保实质性开工亿元以上项目6个。加快海绵城市规划建设,完善城市街景专项规划;研究实施健康园区等新建区域新开发模式。深入推进老城区有机更新,加强空间立体性、平面协调性、风貌整体性、文脉延续性等规划管控,统筹做好建筑密度“减法”和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加法”。突出“三个片区”规划建设,落实“窄马路、密路网”布局理念,科学设置街区规模,严控城市主要道路两侧建筑指标,塑造“一街一景”城市特色。

    精品建设,让城市更有厚度。坚持以项目建设新突破带动城市发展新提升,谋划实施城市建设提质项目75个,年计划投资54.9亿元。围绕“打通内循环、完善外循环,功能分层、路网分级”组织方式,加快构建互通互联路网体系,启动陇海路西延等4个交通路网改造项目,完成G310西南段改建工程(荥阳境)等3个项目,开工建设荥泽大道跨郑西高铁桥,打通香竹路等5条“断头路”“卡脖路”。系统把握城市道路“两优先、两分离、两贯通、一增加 ”建设理念,以“三纵三横”道路提升为主导,积极推进荥泽大道、索河路等道路综合整治提升。加快推进城市“双修”、综合管廊建设,实施向南部山区供水管网建设工程,完成第一、第三污水处理厂扩建工程。统筹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新增供水管网13.5公里、供热管网13公里、燃气管道20公里,完成雨污分流工程7公里。

    精细管理,让城市更有温度。全力加快“城市大脑”建设,建成市级数据基础平台,推进基本公共服务、生活服务数字化和交通智能化发展。稳步推进生活垃圾分类扩面,加快市级垃圾处理场建设,建成市生活垃圾分拣中心、餐厨垃圾处理场,确保城市生活垃圾分类覆盖率达95%以上。持续开展“厕所革命”,新建、改建标准化公厕60个。优化完善停车管理体系,完成城区路内停车泊位智慧停车系统建设,新增公共停车泊位6000个以上,着力破解停车难问题。坚持“房住不炒”定位,强化房地产市场监管,推动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开展住宅小区物业服务提升行动,深入推进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

    (四)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步伐。聚焦高质量发展方向,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强化创新支撑作用,推进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耦合共生,加快形成多元发展、多极支撑的产业体系。

    培育壮大先进制造业。抓好主导产业发展提速、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新兴产业培育壮大,加快数字赋能、科技赋能,探索产业集聚区(园区)“公司 管委会”改革和“园中园”发展模式,推动产业集聚区“二次创业”。荥阳产业集聚区围绕打造千亿级轨道交通产业基地,强化郑州中车等龙头企业带动作用,轨道交通配套产业园新引进企业30家,开工建设郑州中车铁路连接专用线,全市轨道交通产业产值力争达到60亿元。加快华煜光电项目建设,着力打造全省首家光通讯芯片和光模块生产企业。新材料产业园区聚焦千亿级新材料产业基地目标,强力推进电子产业园建设,谋划引进超亿元项目9个,新材料产业产值力争突破50亿元。五龙产业集聚区瞄准省特色装备制造产业引领区发展方向,加快推进科技二路等3条道路建设,新引进超亿元项目5个,合盛杭萧建成投产,联东U谷等4个项目完成竣工。坚持绿色、减量、提质、增效,开展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行动,推进绿色建筑与装配式建筑发展,创建省级绿色工厂2家、智能工厂2家、绿色A类企业10家。纵深推进“三大改造”,实施百万元以上技改项目45个,分区域、分行业建设共享喷涂中心2个。大力推进阀门、特色装备制造、游乐设备等专业园区建设,确保特色装备制造产业园首批标准化厂房建成投用并入驻超亿元企业3家以上。扎实开展质量提升行动,启动质量强县示范县创建。支持成立行业产业联盟,发挥企业抱团发展优势,加快形成多点支撑、多业并举的产业格局。强化分级管理,实施工业企业“亩均论英雄”综合评价,实现要素资源向高效益、高成长性企业集聚。

    做优做强现代服务业。健康园区围绕高品质建设宜居健康示范区目标要求,加快推进清华大学互联网产业研究院、中科基因科技产业园等一批项目建设,郑州骨科医院开诊运营。特色商业区紧盯郑西地区商业中心发展方向,大力发展总部经济、楼宇经济、体验经济,加快推进金石国际、国瑞大厦等商业综合体建设,力争开工建设1个高端酒店项目。支持发展研发设计、电子商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培育壮大网络零售、健康养老等生活性服务业,新增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15家、限额以上批零住餐企业15家。大力发展全域旅游,以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县创建为引领,全力打造北部沿黄旅游带、中部人文景观带、南部山水生态带等文旅精品线路,持续办好樱花、石榴、象棋、嫘祖等特色节会活动。加快市乡村三级电子商务物流体系建设,鼓励发展冷链物流、智慧物流、电商物流、多式联运。

    持续提升创新源动力。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着力解决关键技术瓶颈,推动科技成果应用,促进创新链与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有机融合。加快推进健康园区人工智能研究院建设,开工建设新材料产业园区创新创业综合体项目,中原智谷新增孵化企业50家、毕业企业9家。注重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持续推进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引进培育科技型企业30家、高新技术企业10家。抢抓重大发展机遇,加快5G网络、大数据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拓展创新发展空间。加强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与保护,促进成果专利化、专利标准化,完成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22亿元以上。鼓励企业与研发机构加大研发投入,新增郑州市级以上研发中心4家。深入贯彻“智汇郑州·1125聚才计划”,聚焦“四个一批”汇聚创新资源、凝聚创新力量、集聚创新优势,力争引进培育高层次科技创新创业人才(团队)4个。高标准启动规划大学园区,着力打造全省创新创业最活跃区域。

    (五)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要求,落实乡村振兴三年行动计划,优先满足要素配置,优先保障资金投入,优先安排公共服务,让农业强起来、农村美起来、农民富起来。

    全面优化农村产业布局。突出优质、安全、绿色导向,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力做好“米袋子”“菜篮子”保供稳价,稳步提高农产品供给质效。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突出抓好高标准农田建设和以农田水利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新建高标准农田1万亩,新增节水灌溉0.4万亩,粮食总产稳定在28万吨以上。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完善农产品原产地可追溯制度和质量标识制度,深入开展农业品牌推广行动,做大做强河阴石榴、黄河鲤鱼、荥阳柿子等地理标志品牌。强化生猪稳产保供,猪肉产量0.66万吨以上;做好动物防疫工作,推动畜牧业转型升级。加快现代农业产业化进程,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积极培育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农业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实施农民专业合作社质量提升推进试点计划,力争创成省级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3家、郑州市级以上家庭农场2家。突出镇域经济支撑作用,着力推进农业提质提效,申报郑州市级以上现代农业产业园7家。加快智慧农业建设,培育“互联网 ”“文旅 ”“生态 ”等新业态,发展精准农业、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农村电商,不断提升农业创新力、竞争力和全要素生产率。

    全域美化农村人居环境。强化乡村规划引领,科学推进村庄基础设施建设,着力补齐农村人居环境和公共服务短板。加快推进广武文旅小镇、王村樱花小镇等特色小镇建设,启动高村油坊村古村落规划编制,加强石洞沟传统古村落、古民居修缮保护,谋划实施美丽乡村建设试点村3个、村公共服务项目11个。落实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计划,开展全域农村积存垃圾清理行动,统筹抓好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污水治理和 “厕所革命”,全域实施“净化、美化、硬化、亮化、绿化”工程,着力推进“五美庭院”“四美乡村”“美丽小镇”建设。加快推进农村公路改造提升工程,争创省级“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大力实施“万村通客车提质工程”,新增、优化公交线路20条,推动全域公交一体化发展,提升区域内外互联互通水平。

    全力激活农村发展动力。全面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深入开展“五星支部”创建活动,深化拓展“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因村制宜完善村规民约,不断提升乡村治理水平。深化农村土地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实施村集体经济试点项目12个,打造“三变”改革试点村8个。持续深化农村综合改革,推动人才、土地、资本等要素在城乡间双向流动、平等交换,走好城乡融合发展之路。

    (六)纵深推进改革开放。坚持向改革要动力、以开放促发展,实施更大范围、更深层次对外开放,充分释放改革红利,加速优质要素聚集,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拓展新空间。

    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商事制度改革,加强数据整合共享,打破“信息孤岛”,努力实现服务“一网通办”、管理“一网通管”、数据“一网通享”。坚持一体化实施全市财税工作,统筹管好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功能平台三个盘子,构建统分结合、分层分类的现代财政管理体制。推进土地储备制度改革、优化产业用地管理、完善安置居住用地供应等政策,合理安排土地出让节奏、建设时序,实现总体平衡、滚动开发、良性循环。鼓励工业用地弹性出让和租赁,积极推进“标准地”模式供应,探索实施带“施工图”供地。完善国有存量土地退出补偿机制,加快盘活存量土地。落实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稳妥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完成国有企业资产清查工作,构建国资监管大格局。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发挥好国有公司承载能力,用足用好中央专项资金和专项债券,支持重大项目建设。加强统计基层基础,全力做好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

    加大对外开放力度。瞄准“头部企业”、产业链核心企业,强化园区招商、定向招商、以商招商,充分运用委托平台招商新模式,力争新签约项目合同20个以上,引进域外境内资金160亿元以上,实际利用外资1.93亿美元以上。完善项目准入评估机制,做好差异化招引文章,紧盯青岛四方、上海复星、东南网架、河北泊易达等企业,确保引进2个以上投资超10亿元高质量项目。持续开展对外合作交流活动,巩固扩大象棋文化推广成果,支持举办第21届亚洲象棋锦标赛启动仪式,精心筹办第三届楚河汉界世界棋王赛暨第三届中国象棋文化节。

    优化提升营商环境。以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为原则,全面落实《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深化拓展“联合辅导模式”,开展营商环境核心指标对标优化提升行动,着力打通各部门数据壁垒,重构数据共享、协同应用、便民服务流程,加速迈进全省营商环境第一方阵。完善“容缺受理”“一口受理、集成服务”机制,大力提高“准入即准营”比重,不动产登记办理实现“当场办、当天办”,300个公民个人高频“一件事”一网通办、一次办成,确保95%以上的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新增150个公民个人事项凭身份证“一证简办”。健全市场监管体系,推动市场监管领域“双随机、一公开”全覆盖。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以政务诚信带动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司法公信,健全守信激励和失信约束机制,让守信者处处受益、失信者寸步难行。

    (七)持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坚定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以城区、山村、邙山以及黄河沿线为重点,大力推进生态绿化,谋划实施重大生态项目25个以上,着力建设郑州西部生态屏障。

    护好黄河安澜生态带。抢抓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战略机遇,积极推进大河文化绿道建设和黄河生态廊道提质升级。加强黄河河道工程及堤坝建设管理,配合做好桃花峪水库谋划,高标准建设黄河中下游分界线标志性建筑,全力支持牛口峪引黄工程建设。持续开展黄河湿地自然保护区人类活动清理整治,依法严厉打击非法采砂行为,巩固提升黄河湿地生态治理成效。

    打好生态保护组合拳。持续优化空间布局,编制完成《荥阳市全域生态水系规划》和环翠峪省级森林公园提升总体规划。围绕“六化”建设目标,大力推进国土绿化提速行动,完成新造林9000亩、森林抚育8000亩。启动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创建,统筹开展园林绿化“增量、提质、升级”行动,建成游园6处,新增城市绿地30万平方米。深入推进“四水同治”,启动丁店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有序推进楚楼、丁店水库清淤扩容。实施索河综合整治,高标准打造环城生态水系廊道。加快推进省级森林城市创建,创成森林特色小镇2个、森林生态乡村26个,让绿色成为荥阳的底色、城市的特色。

    做好绿色发展大文章。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完善绿色循环经济体系,积极推动清洁环保装备、垃圾资源化利用等绿色产业发展。加大绿色建筑推广力度,完成既有公共建筑节能改造12万平方米以上。统筹做好南部矿山生态修复治理,扎实开展综合整治工作,确保矿山恢复治理率达75%以上。严格执行生态损害赔偿制度,实施企业环境信用评价,倒逼企业自觉自律、自主提标。扎实推进绿色“六进”行动,深入开展节约型机关和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社区创建,让绿色理念成为行动自觉。

    (八)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办好民生实事,力解民生难题,兜牢民生底线,使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可持续、更有保障。

    加快完善民生保障体系,让群众更放心。深入落实就业优先及相关扶持政策,实施稳就业攻坚行动,突出抓好重点群体就业创业,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持续推进全民技能振兴工程,加快创业孵化园建设,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6000人,发放创业担保贷款6800万元以上。稳妥推进养老保险、社会保险扩面参保,健全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慈善事业、优抚安置等制度,完善覆盖全民、城乡统筹的社会保障救助体系。强化农民工欠薪治理,构建和谐劳动关系。规范有序做好公共租赁住房回购分配、运营管理工作,培育发展住房租赁市场。加快安置房建设和棚户区改造,回迁群众1万人以上。

    不断优化公共服务供给,让群众更舒心。新建续建京城高中等22所学校建设项目,完成9所中小学、幼儿园建设,新增公办中小学学位8730个、幼儿园学位810个,实现义务教育超大班额全部消除,大班额比例控制在10%以内,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达50%。加快教育信息化转段升级,争创全省教育信息化2.0示范区。提高中小学生午餐供应和课后延时服务比例,切实减轻学生家长负担。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加快推进县域医共体及县域医疗中心建设,启动市卫生防疫站迁建项目。统筹推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传承黄河文化、唱响诗歌文化、弘扬象棋文化,涵养城市精神,讲好荥阳故事,树好荥阳形象。启动市历史文化展示中心、博物馆建设,推进荥阳县衙二期维修工程、5处生态遗址公园建设工作。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新建城市书房3个,实现乡镇(街道)、村(社区)文化阵地全覆盖、全达标。推进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建设正气充盈的网络空间。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和融媒体中心建设,全力创建全国文明城市。

    全面提升社会治理水平,让群众更安心。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切实做到以政治明方向、以法治强保障、以德治扬正气、以智治提效能、以自治增活力。积极开展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创建活动,全面推进“一村(社区)一警”“一村(居)一法律顾问”,纵深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严厉打击电信诈骗犯罪;大力实施“雪亮工程”,完善立体化、智能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健全社会矛盾排查化解机制、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从严从细做好维稳各项工作,实现社会矛盾消存量、减增量、控变量。科学布点消防队站,推进城市智慧消防系统应用,不断提升消防应急救援能力。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快安全风险隐患双重预防体系建设,扎实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计划,坚决防范各类事故发生。强化食品药品安全监管,让人民群众吃得放心、用药安全。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残联、工商联等人民团体桥梁纽带作用,继续做好档案史志、人防应急、外事侨务、民族宗教、双拥共建、防震减灾、民兵预备役和关心下一代等工作。

    四、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步步紧跟习近平总书记步伐,对党中央决策部署闻令而动,坚决做到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用我们的真抓实干,换取群众的岁月静好!

    扎实推进依法行政。坚持以法治保障善治,把政府工作全面纳入法治轨道,着力构建职责明确、依法行政的治理体系。严格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和问责制,划清公职人员职务行为和个人行为界限,理顺部门之间、上下级之间的衔接配合关系,实现“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定职责必须为”。健全政务公开、公示听证、决策咨询、专家论证等制度,进一步提高政府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水平。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主动接受社会舆论监督,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提升政务服务效能。完善抓落实的责任体系、工作体系、考核体系,推进工作机制性设计、清单式细化、时限性分工、责任式落实,让实干担当成为政府的鲜明底色,让抓落实重实效成为工作主旋律。严格落实精文减会、规范督查等要求,持续为基层松绑减负。强化重大项目跟踪督查,坚决打通“中梗阻”,确保事有专管之人、人有明确之责、责有限定之期。积极推行政务服务“好差评”制度,落实“一次办好”,为企业松绑、为发展清障、为群众增便利。完善容错纠错和干部澄清保护机制,健全激励保障体系,为担当者担当,让实干者实惠。持续完善社情民意征集交办机制,扑下身子办实事,一心一意纾民困。

    持续建设廉洁政府。巩固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认真履行“一岗双责”,持之以恒推动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向纵深发展。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驰而不息纠正“四风”,切实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形成清清爽爽的同志关系。树牢带头过紧日子思想,压减一般性支出15%以上,兜牢“三保”支出底线。强化内部审计监督,既当“谋士”,又当“卫士”,严防权力失控、决策失误、行为失范。支持配合纪检监察工作,坚决查处各类腐败案件,营造风清气正、昂扬向上的政治生态。

    各位代表!为政以公,天道酬勤。所有盛大的景象,均由苦干实干而来;所有辉煌的梦想,全靠戮力同心实现。让我们更加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上级党委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万众一心加油干,越是艰险越向前,为加快 “打造郑西新城、建设和美荥阳”、全面融入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标签: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