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省政协第十二届三次会议第1230900号提案的答复

  • 索引号:747445745/2020-05380
  • 主题分类:综合政务/建议提案/政协提案
  • 发布机构:郑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建议提案处
  • 关键词:提案
  • 文号
  • 成文日期:2020-07-25
  • 发布日期:2020-08-06
  • 体裁
  • 生效日期
  • 废止日期
  • 对省政协第十二届三次会议第1230900号提案的答复

    对省政协第十二届三次会议

    第1230900号提案的答复

     

    致公党河南省委:

    贵单位提出的关于“更好发挥郑州国家中心城市示范作用”的提案已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全力补好科技创新的短板

    关于第一条建议“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积极打造科技创新基地”触及到了我市的短板,相对一些发达城市来说,我市科技创新资源比较匮乏,但近年来,我市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通过强化科技创新为经济高质量发展赋能,完善国家中心城市创新功能。2019年,我市认定了18家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培育了16家省级工程研究中心,组织推荐了25家省企业技术中心和3家国家企业技术中心。今年,我市将依托沿黄生态走廊将自创区、金水科教园区、智慧岛、鲲鹏软件小镇等串联起来打造沿黄科创带,积极争取国家大科学中心、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综合性产业创新中心等落地布局。鼓励引导企业“引进来、走出去”,加强与国内科研院所合作,建设技术创新中心、企业技术中心,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自主创新体系。优化创新生态,加快布局创新服务综合体、众创空间、科技孵化器等载体平台,完善科技创新基金、科技金融体系,依托国家技术转移中心建设郑州科技大市场,为省内外科技成果在郑州转化创造更加便利条件。优化人才环境,创新以引平台、引高校、引科研机构为主攻方向的人才引育机制,加快推进国际一流的研究型学院引进建设,适应人才特别是青年人才工作生活需求,优化公共服务、生活服务,加快人才公寓建设,以最大的诚意、最优的政策、最好的服务广聚英才、用好人才。

    二、高质量发展枢纽经济

    关于第二条建议“注重产业融合跨界,构建枢纽经济”,也是我市近年来重点推进的工作。2019年,我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6.1%;其中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0.9%。手机产量21369.6万台,增长3.2%;汽车产量60.7万辆,增长3.0%;新能源汽车5.4万辆,增长38.3%。今年,我市将继续加快建设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推进枢纽经济高质量发展,把发展以大批高素质劳动力为支撑的高新技术产业作为着力点,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发展新兴产业,淘汰出清落后产业。做好传统产业嫁接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的加法,抓好企业上云工作,建设“工业大脑”,以数字化转型和技术改造重塑产业优势;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及智能网联汽车、高端智能装备、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倍增发展,加快培育区块链、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生命健康等未来产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工业中的比重要达到30%以上。优化主导产业布局,航空港区发挥“航空 保税”的优势,打造突出时间效率需求的电子信息、生物医药高端产业集聚地;经开区重点围绕汽车与装备制造业科技研发、补链、强链及产品升级,提升产业竞争力;高新区通过“院校 赛事展会 产业”的模式,推进信息安全与智能传感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成规模、上水平。深入开展促进企业成长行动,突出以大企业培育大产业,支持龙头企业建立产业园,带动链条延伸、产业集聚。把制造业引进落地作为硬指标、硬任务,创新制造业项目落地优先保障机制,着力打造经济“蓝海”,确保制造业投资增速有较大幅度回升。

    三、推进文化繁荣发展

    关于第三条建议“注重文化融汇创新,打造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基地”,符合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定位。郑州市委十一届四次全体(扩大)会议就确定了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六个定位,其中一个就是建成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中心。市委十一届十一次全会对郑州推进文化繁荣发展也做出了部署,要求进一步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科学布局城市书屋,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和文艺创作,不断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把郑州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好、挖掘好、利用好,延续城市历史文脉,捡起历史文化“碎片”,推进商代王城、黄帝故里、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等历史文化遗址保护开发,让老建筑、老设施、老厂房、老街道等留住城市记忆、焕发新的生机。认真筹办好“第29届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世界大河文明论坛、黄帝故里拜祖大典等重大文化活动,不断提升郑州在全国乃至全世界的知名度、美誉度。

    四、推进高水平扩大对外开放

    关于第四建议“深化改革开放,努力营造最优营商环境”,市委十一届十一次全会已经作出了部署,并在今年1月,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还印发了《郑州市对外开放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2019年,我市全年出口2678.3亿元,增长3.9%;全年新批外资企业85个,增长3.7%;合同利用外资额23.9亿美元,增长108.0%;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44.1亿美元,增长4.6%;引进境内域外资金2235.4亿元,增长6.0%。今年,我市将继续围绕打造国际交通枢纽门户、对外开放体系高地、参与国际合作高地“一门户、两高地”,积极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加快把郑州建设成为以自贸区为引领、以航空实验区为载体,以综合性交通枢纽为依托、以开放体系为保障,全面深度参与国际分工合作、有力支撑全省乃至整个中部地区崛起的内陆开放高地。一是加快形成高水平开放通道。全力推动国际航空运输网、“米”字形高铁网和轨道交通网建设,抓好机场三期、高铁南站、小李庄客运站、薛店铁路物流基地等重大项目建设,加快形成以航空为主的国际交通、以高铁为主的国内交通、以轨道为主的大都市交通网络,提高枢纽通达能力和集疏能力。持续推动空陆网海“四条丝路”拓展延伸,促进功能有机融合,着力打造铁公海联运、空陆联运平台。二是打造高水平开放平台。突出口岸、保税、通关、多式联运、物流、金融大体系联动,建设具有综合优势、较强竞争力的开放体系,坚持以改革为统领,以信息化为基础,加强各方面联动发展,形成以信息化为基础的“一单到底、高效衔接、互为联动”的多式联运体系,以制度创新、政策叠加融合扩大开放效应。进一步完善口岸体系,抓好通关改革、监管创新和服务能力建设,积极推动海关特殊监管区由商品加工贸易向服务贸易、技术贸易转型,让保税功能发挥出更大效益。梳理分析郑州在全球产业分工合作中的目标定位,发挥中欧区域政策合作案例地区的引领作用,吸引跨国公司在郑设立地区总部、采购中心、结算中心等功能性机构。鼓励支持企业建设海外研发中心、开展海外并购,谋划建设涉外合作园区,不断提升郑州在全球供应链、服务链和价值链中的地位。三是营造高水平开放环境。对标国内外先进水平,完善推进营商环境国际化、法治化、便利化的有效机制,健全与国际接轨的商事制度、贸易仲裁、知识产权保护、金融服务等商务体系,在郑东新区、航空港区国际陆港等区域加快布局国际化公共服务设施,营造更具吸引力和国际化的生活环境。扩大国际交流合作,搭建多元化国际交流合作平台,争取国际民航组织等与郑州对外合作有关联的国际组织在郑设立分支机构,策划一批国际化论坛、展会等活动,争取将一批高品质的国际论坛、展会的永久会址设在郑州。

    五、科学规划城市框架

    关于第五条建议“注重空间多规合一,绘就长远发展蓝图”中,你们提到了“郑州大都市区空间规划编制”,这项工作一直由省发展改革委牵头,各相关地市共同推进。2019年1月27日,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联合印发《郑州大都市区空间规划(2018-2035年)》,科学确定大都市区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开发管制边界和科技、产业、基础设施等领域的空间布局,提出郑州大都市区是以郑州市为核心,包括郑州市域和开封、新乡、焦作、许昌四市中心城区以及巩义市、尉氏县、新乡县、原阳县、武陟县、长葛市、平原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国土总面积约1.59万平方公里,占全省国土面积的9.6%,集聚了全省近20%的人口和超过30%的经济总量。

    我市将要围绕“主城区—组团—片区—板块”的城市架构,以郑东新区为标准,坚持规划设计引领、产业主导、项目支撑、“三生”融合,坚持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公共服务先行,科学谋划和集中打造一批以1-3平方公里为尺度的片区核心板块,使之成为城市经济发展的支撑点、城市建设开发的新亮点、城市网络结构的关键点,带动各城市片区提升品质、有序开发,推进城市多点支撑、布局优化、协调发展。深化产城融合,区分产业差异,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及创新型、高技术都市制造业,完善产业链,创新商业模式,以产业聚人气。强化规划管控,加强市级规划编制统筹、顶层设计,坚持全市一张图、一盘棋,切实提升规划的统筹性、整体性、科学性。

    今年,在重大疫情防控严峻的形势下,我市将坚持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两手抓,两不误,牢记习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坚持省委、省政府赋予郑州“在全省发挥更大辐射带动作用,在全国同类城市竞争中形成更多比较优势,在国际上赢得更大影响力”的目标定位,加快推进具有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特色的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全力打造更高水平的高质量发展区域增长极,为中原更加出彩、中部地区崛起、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感谢您们对郑州市发展的关心和支持!

     

    2020年7月25日


    标签: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