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张丽娜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推动郑州市数字经济创新发展的建议》(第20210432号)提案已收悉。非常感谢您对我市数字经济创新发展的关注和支持,我局对该提案高度重视,认真进行分析研究,积极吸收提案建议,科学谋划工作,切实推动数字经济创新发展,现答复如下:
一、2021年数字经济工作进展情况
(一)出台相关数字经济规划方案。一是出台《郑州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统筹全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及数字经济发展战略。二是出台《郑州市支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其中对数字经济发展企业进行全方位奖励扶持。三是制定出台《郑州市加快工业互联网发展实施方案(2021—2023年)》、《郑州市电子信息产业升级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郑州市加快5G网络建设和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郑州市数字化转型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郑州市信息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等多个数字经济重点产业三年行动计划。
(二)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发展迅猛。目前,全市规模以上信息产业企业604家。2020年全市电子信息制造业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2%,今年1-5月份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7.2%;2020年全市规模以上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7.2%,今年1-5月持续保持了高速增长态势。2020年全市手机产量达到1.35亿部;2021年1-5月份,全市手机产量5373.8万部,同比增长18.3%。数字经济产业的高速增长,为全市数字经济增长做出了突出贡献。
(三)数字产业特色领域发展突出。当前,郑州市信息产业发展已经形成了智能终端、智能传感器、信息安全三个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拥有富士康、汉威电子等行业龙头企业,气体传感器占全国70%以上的规模,信息安全领域全国领先,建成省市两级的信息安全产业示范基地,信大捷安、山谷网安、金惠计算机等企业的安全产品全国领先。在轨道交通、电力、教育、地理信息等多个细分行业领域实力突出,蓝信科技、思维列控、辉煌科技的多个列车信号系统产品在全国市场占有率超过50%,多个行业应用软件市场占有率全国第一。
(四)数字产业集聚效应日益显现。郑州市信息产业已形成了“三基地”(以航空港区为主的智能终端生产基地、以高新区为主的智能传感器产业基地、以金水区为主的信息安全产业基地)、“多园区”的产业集群发展新格局,高新区集聚骨干软件企业和动漫企业、网络企业、电子商务企业,建成了全国北斗应用技术产业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天健湖大数据产业园,智能传感谷初具规模。金水区集聚信息安全产业优势企业,建成了省信息安全产业示范基地,航空港区依托终端产业基础引进惠科、华锐、合晶等配套企业,新郑市加快“屏”“芯”产业布局,终端配套产业形成一定的产业基础。郑东新区集聚一批大数据领军企业,涵盖了大数据基础层、支撑层和应用层三大圈层,产业集聚发展态势。
(五)数字化转型工作协同推进。一是构建数字赋能生态,先后培育了河南移动等8家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中机六院成为我省唯一入围的国家级智能制造解决方案供应商,成功中标国家工业互联网创新应用推广中心,郑州机械研究所等15家企业成为省级智能制造解决方案供应商。形成了省级企业上云服务商20家,省级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服务商60家,均占全省的80%以上,已成为覆盖全省,辐射中部的数字化转型系统解决方案输出地。二是大力实施“万企上云”行动,制定《郑州市推进企业上云实施指南(2020-2022年)》,为我市企业实施上云提供了清晰的路径参考,截至目前,全市上云企业已超过3.8万家,占全省的40%。三是促进融合创新发展。推动5G、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形成一批融合应用场景。海尔热水器互联工厂建成了5G 大数据智控平台、AI视觉识别等多个应用场景。宝冶钢构的5G智慧工厂使生产效率提升5倍、生产成本降低20%。金惠科技的5G 机器视觉检测系统,毫秒级耗时,可检测出微米级产品缺陷,准确率达到99.99%。瑞泰耐材利用“5G ”技术缩短产品制造周期20%。
二、下步数字经济工作谋划
(一)加强数字经济规划引导。加快制定出台《郑州市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规划(2021-2025年)》《郑州市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规划(2021-2025年)》《郑州市智能传感器产业发展规划(2021-2025年)》《郑州市5G及北斗产业发展规划(2021-2025年)》《郑州市智能传感器产业链现代化提升方案》《郑州市5G产业链现代化提升方案》等数字经济重点产业规划,推动全市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
(二)加强数字经济平台建设。加快推进国家工业互联网创新应用推广中心项目建设,强化鸿富锦、郑煤机、中铁装备等工业互联网平台跟踪服务,推动国家“星火·链网” 新型基础设施超级节点、智能传感器MEMS平台、中国(郑州)智能传感谷启动区、国家网络安全产业园、新型互联网交换中心、国家工业互联网大数据河南分中心等重大平台建设。
(三)加快电子信息快速发展。将电子信息产业作为全市的“一号”产业来打造,突出规划引导,强化集群招商,实施重点项目,完善扶持政策,加快转型发展。加快以航空港区为主的智能终端生产基地、以高新区为主的智能传感器产业基地、以金水区为主的信息安全产业基地的“三基地”,以智能终端产业园、郑东新区智慧岛大数据产业园、金水科教园区等“多园区”的建设步伐。大力培育5G及北斗、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集成电路、新型显示、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拟态防御等新兴产业。
(四)加大数字经济人才引进力度。深入实施“黄河人才计划”,推进“十万码农”计划,加快建设与信息产业发展要求相适应的高素质人才队伍。鼓励高校优化信息产业课程设置,开设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领域专业课程。支持信息产业龙头企业与高等院校、职业培训机构合作共建实训基地,促进产教融合。加快鲲鹏产业学院建设,培养服务鲲鹏计算平台软件适配、迁移和开发的应用型人才。
(五)加快工业和信息化融合发展。大力实施“万企上云接链”行动,上云企业达到4万家,接链企业5000家,培育100个工业APP。着力推动“5G 工业互联网”融合发展,打造5G在智能制造、自动驾驶等多领域应用场景10个以上。推动5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工业互联网融合发展,积极培育“5G 视觉检测”“5G 云端机器人”等各类应用场景,谋划一批工业互联网典型场景应用项目,打造一批行业特征鲜明的创新应用标杆企业(项目)。
再次感谢您对郑州市数字经济创新发展的有益思考和建议!希望今后能继续得到您更多的关注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