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姚栋嘉代表:
感谢您对科技创新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您提出的“关于政府引导建设热防护材料重点实验室的建议”已收悉。结合我局工作实际,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郑州市深入贯彻落实“创新驱动、科教兴市、人才强市”战略,坚持把科技创新作为国家中心城市核心功能来打造,持续推进创新高地建设,以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为主线,全面深化政产学研合作,通过政策制定、规范管理、协调推进等创新措施,建设了一批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等研发平台,为提升全市科技与产业核心竞争力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我市重点实验室建设现状
近年来,我市不断完善科研平台建设培育模式,逐步形成了“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多层次科研平台体系。截至2022年底,我市建有各级各类研发平台4922家,其中国家级研发平台60家。目前,在郑国家重点实验室9家,河南省重点实验室141家,郑州市重点实验室466家。2021年7月以来,省委、省政府作出重大决策部署,先后在我市挂牌成立嵩山实验室、神农种业实验室、黄河实验室等省实验室,为争取国家实验室或分支基地储备力量。
二、各级重点实验室简介
(一)国家(全国)重点实验室。面向前沿科学、基础科学、工程科学等,开展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等,推动学科发展,促进技术进步,发挥原始创新能力的引领带动作用。2019年以后 ,科技部对现有国家重点实验室进行优化调整和重组。 2022年我市部分国家重点实验室参加了重组答辩,并重组成功;另有3家单位参与组建的全国重点实验室成功获批。
(二)河南省重点实验室。依托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企业及新型研发机构等单独或联合组建,分为学科类重点实验室、企业类重点实验室、共建类重点实验室三类。2019年之前由省科技厅组织评审,每年一次。2020年以后未开展集中评审,采用“成熟一个、建设一个”方式进行认定。
(三)郑州市重点实验室。分为企业类重点实验室和学科类重点实验室,原则上每年申报一次,相关要求及具体时间以当年申报通知为准。郑州市充分发挥属地科技部门管理职能,结合各单位意愿和申报材料,择优推荐获批建设市级重点实验室的依托单位申报省级以上高能级创新平台。
三、工作举措
依托研发平台,各类创新主体积极开展基础研究、产业化推广、科技交流、人才培养等科技创新活动,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明显提高。
(一)完善研发平台政策体系。出台了《郑州市鼓励加大全社会研发投入若干政策措施》(郑政办〔2021〕31号),鼓励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积极整合科研资源,承担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工程研究中心、技术创新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协同创新中心、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等建设任务,对各类建设主体新获批的国家级研发平台给予500万元一次性补助,对评估(考核、验收)为优秀的国家级研发平台给予200万元一次性补助。2023年根据工作实际起草了《郑州市高能级科技创新平台奖补实施细则》,对国家(全国)重点实验室给予连续稳定支持,目前正在征求意见中。
(二)组织实施科技计划项目。一是组织实施重大科技专项、重点研发专项和技术创新引导专项等五类科技计划。2018年以来,实施科技创新重大专项137项,资金支持38210万元,前期启动资金12094万元,带动企业研发投入30多亿元。二是推进科技管理体制改革,改革重大科技项目管理及组织方式,凝练实施一批一流课题,鼓励组建创新联合体进行攻关,推行“揭榜挂帅”等项目组织方式,攻克我市产业发展急需解决的关键核心技术。三是下放科研项目立项及管理自主权,扩大科研项目经费使用自主权,将郑州市协同创新专项(郑州大学)模式向具备条件的高校院所复制推广,发挥高校院所科技创新策源作用。鼓励重点实验室依托单位积极参与重大科技创新项目实施,解决关键核心技术和“卡脖子”技术,发挥基础研究与应用基础研究的创新策源作用。
(三)通过平台聚集人才。一是出台了以《中共郑州市委郑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黄河人才计划”加快建设人才强市的意见》为主的系列文件。对高层次人才认定、创新创业团队项目、产业骨干人才、青年人才、名师名医等各类人才提供了引进与支持政策,把引进科创园区、组建新型研发机构、建设研发平台、布局创新创业载体作为集聚人才的主攻方向,建立住房、教育、医疗等完善的人才服务体系。二是推动出台了《郑州市创新创业团队项目资助实施细则》,对带技术、带项目、带资金来郑的高端创业团队、创业领军团队、创新领军团队给予最高 2000万元项目资助,激励各类高层次人才在郑创新创业。三是按照市委人才办《关于制定省委“1 20”人才政策系列配套落地方案的工作方案》要求,出台了《郑州市支持重点科研院所及创新平台引进人才实施方案》等系列配套支持政策,引聚一流创新人才,推动高能级创新平台建设。
四、下步打算
近年来,我市科研平台建设虽然实现了突破,但还存在国家级等高端创新平台少、自主创新能力不足、高层次人才比较紧缺等问题。今后我们将继续全面落实市委、市政府总体部署,抢抓实验室体系重组重大战略机遇,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着力在强化创新主体培育、高能级科研平台建设、营造良好创新环境上下功夫,为郑州提升科技创新质效、构建全域创新格局作出努力。
(一) 重点 培育国家级、省级研发平台 。 密切关注国家和省重点实验室体系重组动态,配合省科技厅做好省实验室建设运行相关工作。依托优势创新主体,整合创新资源,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吸引人才,以培育创建省级以上研发平台和服务我市主导产业及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为目标,重点支持创新活跃、研发能力强、规模大、基础好、带动力强的创新主体建设国家级和省级研发平台。引导高校、科研院所参与平台创新,鼓励企业依托高校、科研院所的科技资源建立研发平台。
( 二 )鼓励企业建设高能级研发平台。 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体,支持企业加大研发投入,面向产业行业发展需求,以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为目标,促进产业行业技术创新,推动大中型规上工业企业研发平台全覆盖。进一步完善投入激励机制,引导企业尽享财政、税务、金融等支持政策,对加计扣除、高新技术企业、研发平台、研发投入等实施一揽子优惠政策。鼓励新引进的大企业在我市建设研发中心,鼓励行业龙头企业融入高能级研发平台建设。全国重点实验室建设难度较大,建议以巩义市泛锐熠辉复合材料有限公司为依托,与热防护材料领域知名高校院所联合建设市级、省级热防护材料重点实验室,进一步争创国家级创新平台。
( 三 )强化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 加快落实国家及省市关于财政科研资金管理政策要求,从经费比重、开支范围、科目设置等方面出台系列“松绑 激励”措施,激发科研人员创新创造活力。引导依托单位推进创新人才培育计划,培养自主创新人才队伍;积极引进海外以及省内外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壮大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加强科技创新领军人才队伍建设,着力培养和造就一批高水平科技领军人才和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研团队。
( 四 )不断完善科技创新政策体系 。 加大对高端研发平台的支持力度,加速研发平台奖补政策资金兑现。在全社会营造尊重科学、勇于创新、宽容失败的创新环境,调动社会各方面参与的主动性、积极性,营造有利于高端创新平台发展的良好氛围,总结推广高端创新平台体系建设的成功经验和做法,不断推进高端研发平台建设发展。
(五)强化实验室跟踪服务。强化以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的调研工作机制,深入走访实验室了解情况,加强服务管理,掌握各类研发平台、科研机构重大创新成果情况,协调解决实验室建设运行过程中的难点堵点问题。深入开展市级研发平台统计调查,对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重点实验室实施动态管理,提升我市研发平台整体水平。
2023年4月21日
联系单位:郑州市科技局基础研究与资源配置管理处
邮 编:450006
联 系 人:李 伟
联系电话:67177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