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口2014:稳中有为惠泽民生

    刚刚过去的一年,是周口经济社会发展历程中极为重要的一年。周口发展的“成绩单”,犹如一抹冬日的阳光,暖暖地照在全市人民身上。

这一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宏观经济环境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在省委、省政府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去年市委经济工作会议部署,深入实施周口崛起方略,按照调中求进、改中创新、转中向好、稳中有为的工作基调,抓重点、抓关键,重实干、重实效,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新的成绩。

成绩来之不易,需要倍加珍惜;经验弥足珍贵,需要长期坚持。如今,新的宏伟蓝图已经绘就,1100万周口儿女正沿着周口崛起富民强市的道路铿锵前行!

一个平稳增长

初步预计,2014年,全市生产总值同比增长8.8%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均实现了平稳增长。

两个超前突破

经济总量和全市生产总值这两项重要经济指标均提前一年完成全市“十二五”规划确定的“经济总量突破2000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突破80亿元”的奋斗目标。

    六个势头良好

    结构调整势头良好

【亮点速读】

2014年,全市二三产业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76%,比上年提高0.9个百分点,产业发展层次不断提高,产业内部结构进一步优化。

全市新建高标准粮田135.4万亩,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进一步提高,在抗御63年来最严重干旱的情况下,粮食再获丰收,达到161.3亿斤,居全省第1位;全市1124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770亿元,增长12.5%,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2.3%;全市服务业预计完成增加值500亿元,增长10%,创近年来最好水平。

【新闻延伸】

近年来,我市不断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在加强农业基础地位、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前提下,大力发展二三产业,三次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一是农业现代化水平持续提升。继续实施粮食生产核心示范区建设,总面积达到491.1万亩;农业产业化集群培育取得新进展,认定省级农业产业化集群13个,数量居全省第2位;新增农业合作社2085家,注册家庭农场1371家,土地流转总面积达到246.7万亩。二是工业发展步伐更加稳健。工业对经济的支撑作用进一步增强,尤其是我市围绕主导产业,延伸产业链条,促进产业集聚,产业集聚区发展已成为全市最大的变化、最大的亮点、最大的潜力。全市产业集聚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35.4亿元,增长22%;集聚区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206亿元,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的63%;6个产业集聚区入选“河南省一星级产业集聚区”,太康县、沈丘县产业集聚区分别被评为全省“十快”和先进产业集聚区。三是服务业成长速度逐步加快。全市5个商务中心区、5个特色商业区全部开工建设;金融运行扎实平稳;房地产业保持健康发展态势。 

周口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副教授赵振然说,2014年周口经济呈现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换的特点。周口二三产业比重与全省平均数相差的百分点在逐年缩小,足以说明周口经济社会发展势头良好、动力十足。作为农业大市,周口要走出单纯的粮食优势,将传统农业与现代农业相结合,实现现代农业、立体种植、观光农业、特色种植与养殖的多元化发展,着力打造周口的“大农业”优势。近年来,周口在产业集聚区建设方面颇具成效、亮点频现。5年前,产业集聚区要的是集中、集群、集约、集合;新常态下要的是优化升级、分工协作、提升区域经济质量效益。因此,在新时期产业集聚区的发展建设上,要瞄准质量效益提升的目标,加快转型发展。

     项目推进势头良好

     【亮点速读】

2014年,全市29个省重点项目完成投资246.8亿元,占年计划的126.9%;182个市重点项目完成投资823.2亿元,占年计划的122%;全市“双十五”工程完成投资298.9亿元,占年计划的117%;48个中心城区“四个一批”项目完成投资143.5亿元,占年计划的106.2%。

【新闻延伸】

2014年6月19日上午,全市93个项目集中开工,掀起了新一轮项目建设的热潮,奏响了全年项目建设的最强音。93个项目,涉及工业、基础设施、社会事业等多个领域,总投资900.3亿元,2014年计划投资147.38亿元,成为我市产业发展新的活力和动力。2014年6月上旬至2014年9月中旬,我市集中100天时间,组织开展了全市重点项目建设百日会战活动,取得了良好效果。

各地项目建设百舸争流,热火朝天。华耀商贸物流城一期开盘销售,沙颍河水系城区段综合治理一期工程、碧桂园城市综合体项目有序推进,南水北调项目基本完工,泰国正大集团100万头生猪全产业链、牧原有机饲料加工及养殖基地等项目加快实施,周口通用机场航站楼主体工程基本建成,鸿闽纺织、圣光医药医疗器械、金丝猴高档巧克力生产等项目超额完成年度投资计划,周口隆达2×66万千瓦燃煤发电项目完成各类建设手续和场地试桩,沙颍河周口至漯河段复航工程推进顺利,新周高速公路项目进展良好,郑州经周口至合肥高铁前期工作进展加快,全市经济发展后劲持续增强。  

“项目是拉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项目兴则经济兴。经过多年的发展实践全市上下早已形成这样的一种共识。一切为了项目、一切服务项目,对于周口人来说已经不是一句口号,而是一种工作的常态。我市的项目建设之所以呈现出目前这种良好的势头,正是因为各级各部门时时刻刻都绷紧项目这根弦,时时刻刻保持着投身项目建设的‘热度’和‘速度’。只要我们持之以恒,继续坚持用心招项目、用力抓项目、用智谋项目,周口的项目建设必定会为周口崛起积聚更多的‘正能量’。”市发改委副主任、市重点项目办主任姚卫田说。

    开放招商势头良好

【亮点速读】

全年新签约招商引资项目265个,总投资1264.8亿元;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152个,总投资940.5亿元,到位资金156.8亿元;招商项目的合同履约率、项目开工率和资金到位率均居全省前列。

【新闻延伸】

2014年,全市新批外商投资企业8家,预计全年实际利用外资金4.4亿美元,同比增长10%。总投资超过200亿元的中原鞋都项目、总投资130亿元的七一路东段棚户区改造项目、总投资67亿元的周口万盛国际汽车文化园等一批龙头型、基地型项目成功签约,开放招商的质量持续提升,承接产业转移的规模持续扩大。全市外贸进出口累计完成6.6亿美元,其中出口6.2亿美元,增长11.6%。 

市招商服务局副局长韩力说,近年来,我市大力实施开放带动主战略,把开放招商作为加快周口发展、实现周口崛起的关键一招,深入开展大招商活动,开放招商领域不断拓宽,开放招商水平不断提升。在招商方式上,我们结合当前招商引资工作的新形势,重点推动“四个转变”:一是推动“政府招商”向“企业招商”转变。大力开展以商招商和中介招商,推动现有投资者增资、引资,形成二次招商效应。二是推动“项目招商”向“产业招商”转变。目前,各县市区产业集聚区都已确定了1至2个主导产业,围绕主导产业谋划招商项目,从引进单个项目转向引进一个产业,打造产业集群。三是推动“会议招商”向“专业招商”转变。重点围绕我市主导产业开展小分队专业化招商,举办专题专业招商活动,一对一、点对点招商。四是推动“招商引资”向“招商选资”转变。重点围绕我市资源优势和产业优势,围绕主导产业链条,推进重大项目招商,在集群招商和招大引强上实现新突破。 

     城乡发展势头良好

【亮点速读】

以“十大建设”为统领,全面落实《加快中心城区发展意见》,中心城区建设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建设,推动周淮项组团发展,努力形成“一中心、四组团、四支撑”的发展格局。支持和引导各个县城科学规划建设,8个县城均表现出中小城市发展的较强活力。预计全市2014年城镇化率达到35.98%,比上年提高1.2个百分点。

【新闻延伸】

2014年,我市坚持以新型城镇化“一发动全身”,大力实施中心城市带动战略,一手抓旧城改造、完善基础设施,一手抓招商引资、发展城市产业,建立了市级领导班子重点工作推进机制,成立了中心城区“十大建设”指挥部,掀起了中心城区建设高潮。周口市城市总体规划纲要通过专家评审,港口物流产业集聚区、商务中心区等一批规划编制完成并付诸实施,市妇女儿童医院、和谐公园等一批项目建成投用,中州大道完成改造,连接老城区和经济开发区的八一路、五一路、汉阳路全面打通,东外环路、沙颍河大桥基本建成,文昌大道升级改造工程顺利进行,新周高速转接线启动前期工作,一批污水管网泵站改造完成,南水北调东新区水厂开工建设,中心城区综合承载能力得到提升。同时,坚持“一基本、两牵动”,抓好县城和重点小城镇建设。坚持示范带动,加快“美丽乡村”建设,统筹城乡协调发展。 

    生态建设势头良好

    【亮点速读】

大力推进蓝天、碧水、乡村清洁“三大工程”建设,环境承载能力持续提升。市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超过70%;水质状况明显改善;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8.8%,较上年提高0.35个百分点,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创建工作取得新进展。 

【新闻延伸】

2014年5月9日至10日,“中华环保世纪行”新闻采访组来到我市,集中采访我市节能减排工作的进展和经验做法。采访组对我市节能减排工作取得的成效给予高度评价,认为我市近年来坚持科学发展观,把节能减排作为调结构、转方式的重要抓手,以改善淮河水质为重点,切实加强环境保护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2014 年,我市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处理好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的关系,加快生态周口建设。重点实施“三大工程”,着力推进绿色发展、低碳发展;以创建全国绿化模范城市为抓手,持续推进林业生态市建设,不断改善生态环境,努力建设美丽周口。清洁能源改造稳步实施,秸秆焚烧得到有效遏制,淘汰黄标车和老旧机动车1.35万辆,优良空气质量天数达到257天,两项指标超额完成省定目标任务。全市5个地表水质断面监测达标率83.3%,同比提高20.3个百分点,高于省定责任目标13.3个百分点,城市集中饮用水源地取水水质达标率100%。34个“乡村清洁工程”项目实施方案通过评审,3个省级生态镇、12个省级生态村、143个市级生态村创建通过验收。全年完成造林面积11.7万亩,城市森林工程新增绿地18.2万平方米。

    民生改善势头良好

【亮点速读】

积极实施十项重点民生工程,新增城镇就业7.6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继续提高,全市保障性住房任务完成率达到115.7%。推动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教育教学质量明显提升;中心城区“三校两园”和县市一批新建扩建学校项目进展顺利,新招聘教师4372人,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扶贫开发取得新的进展,安排整村推进扶贫项目156个,20万人实现稳定脱贫。中心城区10件民生实事全面完成。

【新闻延伸】

“以前,吃水都得澄澄。现在,安上自来水以后,水质干净得很。”如今,说起村里最直观的变化,商水县舒庄乡大朱庄村村民朱安德喜笑颜开。朱安德只是我市安全饮水工作的众多受益者之一。2014年,全市又新解决了100.9万农村居民和农村师生饮水安全问题。

2014年,我市坚持民生优先,从周口实际出发,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扎实办好“十项重点民生工程”,圆满完成中心城区“十件民生实事”,实施“三个一”服务民生工作措施,群众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分别同比增长9.2%和9%。我市把就业作为最大的民生,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全市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9.5万人,动态消除了零就业家庭。坚持优先发展教育,城乡义务教育阶段“两免一补”政策全部落实,中心城区教育振兴工程进展顺利。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稳定在99%以上,养老金、失业金按时足额发放率和社会化发放率达100%。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建成各类保障性住房1.5万套。成功开行周口至上海、天津、重庆、青岛等城市的旅客列车,方便了群众出行。


标签: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