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水利脱贫专项方案解读(之一)

农田的命脉在水,农业大省水利基础至关重要。河南省出台的《河南省水利脱贫专项方案》,为贫困地区发展夯实水利基础,勾勒出一幅兴利除害、人水和谐的脱贫蓝图。

主要目标

结合全省脱贫攻坚的总体目标,我省水利脱贫工作的主要目标是,到2020年,防洪减灾能力显著增强,实现骨干河道防洪标准达到10~20年一遇,除涝标准达到3~5年一遇;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200万亩;完成2510个建档立卡贫困村的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水土流失治理面积485平方公里;助力市、县级党委、政府如期完成水库贫困移民脱贫攻坚工作任务,确保水库贫困移民同全省贫困人口同步实现脱贫目标。

重点任务

根据全省水利脱贫攻坚目标,结合水利工程的特点,着重建设保民生、补短板、促发展的水利基础设施,构建水利保障体系,实施差别化政策,持续改善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为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实的水利支撑。“十三五”期间,实施防洪减灾、农田水利、农村饮水安全、水资源调配、水土保持、水库移民脱贫攻坚等工程。

(一)防洪减灾工程。

大型水利枢纽。2018年建成出山店水库,发挥区域防洪效益,有效保护正阳、罗山、息县、潢川、淮滨、固始6个贫困县防洪安全;2019年建成前坪水库,提高北汝河及沙河流域的防洪标准,增强灌溉、供水能力,保护贫困县汝阳及下游区域的防洪安全。

蓄滞洪区。争取2020年前完成淮河流域蛟停湖和泥河洼、海河流域长虹渠蓄滞洪区建设,减轻下游防洪压力,改善平舆、新蔡、舞阳、滑县4个贫困县蓄滞洪区内群众的安全应急避险条件。

骨干河道治理。2018年完成淮河干流一般堤防加固工程,力争2020年完成史灌河、伊洛河等7条重要支流治理,提高河道防洪除涝标准,保护嵩县、宜阳、伊川、淅川、社旗、南召、固始、睢县、柘城、汝南、上蔡、平舆、新蔡、正阳、太康、扶沟16个贫困县两岸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开展贫困地区中小河流治理,使河道防洪标准达到10~20年一遇,除涝标准达到3~5年一遇。

病险水闸除险加固。力争2020年前完成滑县、潢川、商水、郸城、太康、固始、民权、封丘、平舆、夏邑、内黄、扶沟和罗山13个贫困县的1座大型及27座中型病险水闸除险加固,恢复水闸功能,发挥工程综合效益。

山洪沟治理。在贫困地区完成一批山洪沟治理项目,提高区域抗御山洪能力,建立山洪灾害预警系统。

淮河流域重点平原洼地治理。力争2020年前着重治理平舆、新蔡、太康、淮阳、沈丘、柘城、民权、宁陵、睢县、固始、淮滨、潢川、舞阳、夏邑、息县、西华、扶沟、正阳和汝南19个贫困县的低洼易涝地区,提高排涝标准,减少因涝致灾损失。

(二)农田水利工程。

新建大型灌区。力争在2019年前实施信阳市大别山革命老区引淮供水灌溉工程,为潢川、息县、淮滨3个贫困县提供灌溉水源,增加粮食产量。

大中型灌溉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争取2020年前完成三义寨等10个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提高兰考、范县、固始、汝南、罗山、内黄、平舆、叶县和原阳9个贫困县的农业灌溉保障程度及水资源利用效率。实施贫困地区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完善农田灌溉设施。

小型农田水利项目。力争到2020年小型农田水利项目覆盖53个贫困县,建立完善的农田灌排体系,实施田间高效规模化节水工程,新增贫困县高效节水灌溉面积200万亩。

(三)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

采取管网延伸、水源保护、水质监测等措施,到2020年全面完成2510个建档立卡贫困村的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进一步提高水质达标率和供水保障程度。

 


标签: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