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阳市“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

“十二五”是我市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自主创新跨越发展战略,奋力建设豫北区域性中心强市的重要时期。为贯彻《安阳市自主创新体系建设和发展规划(2009-2020年)》(安政[2009]71号),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良好态势,特制定本规划。一、“十一五”期间我市科技工作的主要成就与“十二五”期间面临的形势(一) “十一五”期间我市科技工作的主要成就“十一五”期间,我市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实施“科教兴安”战略,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科技发展方针,着力优化科技发展环境,加强科技创新,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保护知识产权,促进了全市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科技创新工作取得明显成效。1、科技实力稳步提升。自2006年全国科技大会召开以来,全市上下各行各业掀起了新一轮的科技创新创业新热潮,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城市的决定》、《安阳市关于引进人才若干规定》等一系列科技创新方面的政策规定,科技创新已经深入到全社会各行业各领域,加快创新型城市建设取得了新的进展,我市进入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行列。安阳市高新技术开发区顺利晋升为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十一五”以来,围绕市委、市政府确定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以解决共性关键技术为突破口,共组织实施各类计划项目935项,共投入科技经费17017.09万元(国家、省科技经费2023万元,市级投入经费14994.09万元),着力解决制约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科技问题;全市科技成果推广转化率达到85%以上,科技对经济的增长贡献率达到49%,科技创新能力明显提升,共有309项科技成果获得国家、省、市科技进步奖,其中获国家科技进步奖5项,获省科技进步奖36项,获市科技进步奖268项,技术贸易交易额17326.96万元。我市累计申报专利3565件,其中发明1059件,占申请总量的29.7%;专利授权1885件,其中发明247件,占申请总量的13.1%。2、高新技术产业日益突显。“十一五”以来,我市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1家,截止2010年底累计认定高新技术企业71家。鑫盛机床精密机床加工、中农颖泰抗菌肽等一批高新技术项目顺利实施。2010年全市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157.24亿元,较2009年同比增长21.55%;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39.33亿元,较2009年同比增长15.67%。高新技术产业对工业增长拉动日显凸出。3、农业科技创新成效显著。大力推进农业科技创新,积极组织实施农业科技攻关、星火计划项目,“十一五”以来全市主要农作物优良品种覆盖率达到95%以上,建立良种繁育基地5500亩,繁育优良原种和优良品种250万公斤,推广面积459.8万亩,新增产量3980万公斤,新增社会效益5041万元。2007年汤阴县、2010年林州市分别被国家科技部命名为国家级“科技富民强县”。安阳县被省科技厅命名为省级“科技富民强县”。安阳县吕村镇、汤阴县白营乡、林州市姚村村镇先后被省科技厅命名为“新农村建设科技示范乡镇”。安阳县铜冶镇、龙安区龙泉镇等12个乡镇被市政府命名为“科技进步先进乡镇”。市政府与省农科院2002年4月正式签订合作共建农业科技综合示范基地协议以来,签约合作项目47项,实施率达98%,项目累计总投资1.4亿元,创产值26亿元,加速了农业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4、科技合作与交流广泛开展。科技合作与交流向着全方位、多层次、多渠道的方向发展,先后与日本、挪威、美国、意大利等12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科技合作关系,组织实施了28项科技合作项目,市财政投入资金72万元,争取资金438万元,国外无偿援助经费4686万元。组织企业参加科技招商洽谈会,牵线搭桥,帮助企业加强与大专院校的联系与合作,加强产学研结合,推动中小企业借梯登高。积极引进国内外技术成果,促进我市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通过引进技术、智力、资金,有力地推动了全市的科技进步与科技创新。5、科技普及成效明显。“十一五”期间,我市认真组织开展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活动,举办了五届科技活动周,多形式、多层次、多渠道开展科普知识宣传和实用技术培训,共组织送科技下乡活动2200余次,聘请专家1.5万余人次,送科技资料300万份(册),科技录像带和VCD影碟6000多张,举办培训班7000余期,培训农民16万人次,他们现已成为农业科技创新的带头人。通过卓有成效的科普宣传活动,提高了广大干部群众的科技创新意识。6、科技服务平台建设初具规模。完成科技公共服务应用信息系统平台建设,以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共享平台、研究实验基地共享平台、自然资源共享平台、科技文献资源共享服务平台、科技成果转化公共服务平台和科技合作与交流服务平台建设为重点内容,实施一批能够有效带动资源共享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的示范工程。以我市产业聚集区、工业园区、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为主要服务对象开展产学研技术信息服务,组织技术难题攻关。开展科技投融资、知识产权咨询、科技招商等技术项目和人才交流服务。(二)“十二五”期间我市科技工作面临的形势在我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历史性跨越的关键时期,依靠传统生产要素投入获取经济高速增长的粗放型增长方式已难以为继,迫切需要把提高创新能力,加快实现产业升级作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从根本上解决科技创新能力和科技支撑经济社会发展能力不强的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增强我市的核心竞争力,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为建设豫北区域性中心强市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和保障。1、我市科技发展面临的发展机遇。首先,经济全球一体化使区域经济竞争力的焦点表现在科技创新能力及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水平上,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加快发展高新技术,实现产业化,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已成为实现区域经济快速增长和可持续发展最有效的手段和最重要的途径。其次,国家中长期科学技术战略性调整,国家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的提出和河南省中原经济区战略的实施,加快中原崛起,实现河南振兴,建设豫北区域性中心强市目标的实现,都要求区域科技创新必须有大的跨越式发展。第三,经济产业结构战略性的调整,企业对科技创新的需求,产业转移对引进技术消化、吸收的需求,传统产业升级对高新技术成果的需求,都要求我市科技创新体系建设要有突飞猛进的发展。2、我市科技发展存在的问题。由于地域和历史等诸多因素的原因,我市的科技发展虽然具备了一定的基础,但也存在一些突出的矛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企业尚未真正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安阳传统工业企业多数技术、装备落后,市场竞争力不强,高新技术成果的转化率低,专利应用开发能力不强,发展后劲不足,企业和产业科技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不强。二是产学研紧密结合的运行机制尚未真正建立。三是创新资源比较薄弱,且其统筹和配置尚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四是激励优秀人才成长、鼓励创新创业的政策和体制机制还不完善。五是研发经费投入低,未形成有效投入机制。六是高新技术产业产值低,在全市工业增加值中占比重偏低。二、“十二五”期间科技发展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及奋斗目标(一)指导思想紧紧围绕建设豫北区域性中心强市的总体目标,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贯彻“科技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指导方针,深入实施科教兴安、人才强市和科技创新跨越发展战略。以企业、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为主体,以企业研发中心、重点实验室、产业集聚区及其他各类科技园区等为重要载体,以应用开发研究为重点,以集中科技资源实施重大科技专项为抓手,以构建科技创新体系为基础,以创新体制机制为动力,切实增强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推动产品结构调整和产业优化升级,为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培育壮大战略支撑产业,实现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二)基本原则1、自主创新,重点突破。坚持以企业为主体,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围绕重点领域、优势产业、特色区域,集中技术、资金和人才,重点支持,重点突破,跨越发展,加快培育区域竞争新优势。2、市场主导,政府推进。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不断提升市场对科技资源和科技活动的配置力。进一步强化政府的公共财政职能,形成政府与市场共同推进的科技创新格局。3、内外结合,统筹协调。坚持自主创新与引进技术相结合的原则,实现创新资源有效配置和政策法规体系不断完善,加强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加大科技成果的引进、消化和吸收力度,提高再创新能力,实现更高水平的自主创新。4、产学研结合,加强集成。打破地区、部门和所有制界限,科学合理地配置科技资源,推进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组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强化产学研联合力度,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5、以人为本,体制创新。坚持引人引智相结合,以激发科技人员的创造性、积极性,建立促进科技创新的长效机制,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优化创新发展环境,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科技支撑和智力保障。(三)奋斗目标通过努力,使科技创新引领和支撑我市战略支撑产业的发展能力显著增强,解决一批我市战略支撑产业发展中的关键核心技术问题,获得一批具有重大影响的科技成果,培育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知名品牌,壮大一批在全省乃至全国具有较强核心竞争力的骨干企业,形成一批特色鲜明、比较优势明显的新兴战略支撑产业。到2015年,全社会研发投入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也逐步提升,财政投入科学技术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达到1.9%,科技进步对产业发展的贡献率达到54%,科技创新能力和科技支撑产业发展的能力达到省内先进水平。1、到2015年,市本级科技支出占当年市财政预算总支出的比例由目前的1.7%增长到1.9%。2、保持国家科技进步先进市荣誉,并创建成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市、示范市。3、“十二五”期间,专利申请量增长幅度不低于全省平均水平,知识产权保护环境进一步优化,建立健全知识产权管理服务体系,突出企业主体地位,加强企业知识产权工作,建设一支具有一定规模和较强能力的知识产权人才队伍。4、加速科技成果的推广转化。大力支持自主创新的成果,使其逐步实现产业化;推广农业新品种、新技术包括作物灰色育种理论、方法与技术,促进作物育种的定量化、信息化和科学化,使农业新品种的覆盖率保持在98%以上;加强共性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全面提升我市的工业技术水平。5、“十二五”期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年产值年均增长保持在20%以上。组织实施市高新技术产业重点项目30 项,新培育高新技术企业20家。其中,年销售收入超5000万元的高新技术企业10家,形成4个高新技术产业集群。三、支撑重点领域科技创新,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跨越式发展(一)加快高新技术及其产业科技创新,打造特色高新技术产业链和产业集群按照“面向市场、突出重点、加强合作、扩大开放”的原则,把培育新兴高新技术支柱产业,加快产业集聚区建设,利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加速我市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节能降耗等工作作为重点任务。1、大力发展高新技术,重点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及新医药,电子信息技术,培育壮大新兴高新技术先导产业。重点发展新能源产业,做大做强光伏产业,完善我市光伏产业链。构建一个基地(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安阳产业基地)、三个园区(林州市、滑县、安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等光伏产业园区)、四大产业(晶硅电池产业、薄膜电池产业、光伏应用产业、光伏装备制造业等光伏产业)的光伏产业发展战略布局。要加强与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的联系,实现更高水平、更高层次的合作,为我市光伏产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技术平台支持;要做好高水平光伏专业人才的引进工作,加快培育光伏产业方面的技术工人,解决企业面临的人才紧缺问题。要重点支持新能光伏有限公司的非晶硅薄膜太阳电池和林州中升半导体硅材料有限公司的多晶硅太阳能技术及其产业。支持欧美亚公司太阳能电池用单晶硅片、电池片,凤凰光伏公司多晶硅铸锭、切片生产及研发,培植我市完整的太阳能产业链,建成新能源产业基地,形成新兴优势产业。新材料领域,重点支持兴亚公司的新型表面活性剂、华康公司的新型纤维材料及其产业,支持安钢集团等企业特种钢的产业化开发和生产,推进汤阴超高分子材料产业集群的发展,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生物及新医药领域,重点支持安阳工学院(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作物育种同异理论与方法的研究、应用与推广,保持全国领先地位;支持林州中农颖泰抗菌肽项目顺利实施和产业化发展,实现我市生物领域高新技术新突破,加强对中国棉花研究所生物新品种高技术培育支持力度;重点支持东泰公司喜树碱抗肿瘤药的产业化生产及抗乙肝、艾滋病病毒一类新药研发,支持甾体激素原料药、双氯芬酸系列产品等优势产品扩大规模,形成国内同行业明显的竞争优势。在电子信息领域,重点支持凯瑞数码公司的DVDR,特别是蓝光DVD-R存储显示技术的产业化生产,进一步巩固凯瑞在全国光盘领域规模和技术的龙头地位。2、以产业集聚区为载体,以创新产业园区为重点,建设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产业集聚区是构建现代产业的有效载体,要高起点、高标准规划我市主导产业定位和空间布局,突出产业集聚区在构建产业支撑新格局中举足轻重的作用,规划建设9大产业集聚区,大力发展冶金、建材、煤化工、装备制造、电子信息、食品加工、纺织工业和新能源七个优势主导产业,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在继续完善开发区硬件环境的同时,实施二次创业,着力改善软环境,努力建立新型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提高工作效率、服务水平和质量;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注重引进项目的质量,使开发区真正成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和高新技术成果转化的辐射源。加快特种钢产业基地、机电一体产业基地和煤化工产业基地等四个特色产业基地建设。在加大特色产业基地建设中,注重发挥主体企业的辐射和带动作用,促进相关企业和产业的蓬勃发展。3、运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重点发展数控装备及关键零部件技术及其产业。以安阳鑫盛集团、锻压机械公司和第二机床有限公司为龙头,带动凯地电磁铁,莱必泰、华安科技电主轴等基础部件的发展,建成我市数控装备制造基地。推进我市传统产业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向高新技术产业转型。(二)加快农业科技创新,促进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建立以农业科技创新平台为基础,有效支撑粮食丰产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加大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力度,实现农业科学研究的重大突破,使主导农产品、畜牧产品等方面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加快高新技术的引进和应用,使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的应用取得重大突破;建立强有力的农业科技创新保障体系;努力实现农业信息化、农村城镇化、农民知识化。1、大力实施农业科技创新。以提高农业科技创新能力为目标,优化整合现有农业科研资源队伍,以中国棉花研究所、安阳工学院、安阳市农科院为依托组建农业工程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建成布局合理、优势突出的农业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体系,多元化的农业科技创新示范基地。  充分发挥科研机构和高校的作用,加强与农业科研机构和高校的合作,引进技术和自主研究相结合,组织科技力量联合攻关,以解决农村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大关键技术问题为目标,围绕我市现代农业发展,开展良种选育,畜禽新品种改良利用,农业高新技术,农产品加工与食品安全技术,水肥资源高效利用技术,动植物重大病虫害与疫病的监测与控制技术、农业标准化技术等科技攻关课题的研究。力争培育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农作物新品种系10个,签约实施“市院合作”重点项目15项,引进推广应用先进适用技术100项。农业科技进步对农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4%以上。  2、大力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现代农业技术。重点加强畜禽水产健康养殖与疫病防控、农产品精深加工与现代储运、名优花卉新品种培育与产业化开发、农林生物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农林生态安全与现代林业、环保型肥料、农药创制和生态农业、农业精准作业与信息化、优质高产高效种植技术研究示范及推广应用。积极开发运用各种节约型农业技术,提高农业资源和投入品使用效率。大力普及节水灌溉技术,进一步推广诊断施肥、精准施肥等先进施肥技术。改革农业耕作制度和种植方式,加快普及农作物精量半精量播种技术。积极推广集约、高效、生态畜禽水产养殖技术,降低饲料和能源消耗。集中支持生态农业、循环农业、设施农业、数字农业发展,提升农机装备研发水平,推进粮食生产机械化进程,开发精准作业技术,发展农业信息技术。提高农业水利化、机械化和信息化水平,提高资源利用率、土地产出率和农业劳动生产率。3、着力培育区域优势产业。在我市不同地域现有主导产业的基础上,培育和扶持汤阴县食用菌、滑县优质小麦、林州中草药、内黄县优质小杂果、龙安区龙泉花卉等一批区域优势产业;选择以健丰饼业、华龙面粉集团、金星啤酒、滑丰种业等一批重点龙头企业,通过企业诊断和全面策划,把先进的管理方法、技术、工艺等移植到企业中去,全面提升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和技术水平,增强其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和对农民的辐射带动能力。到2015年,在全市建立3个区域性主要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培育10个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10个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开发30个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拳头产品并实现产业化。  4、建立农业科技创新服务平台。重点培育和扶持一批各具特色的农村科技服务组织和覆盖全市的县乡两级农村科技服务体系。以龙头企业、农民经济技术合作组织、公益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等为基础,广泛动员农业科研、教育等单位和涉农企业的参与,不断创新农业科技服务模式和方式,从信息、资金、技术、管理、人才等方面开展服务,形成职能明确、设置合理、布局优化、运转协调的多元化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构建“科技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的农业科技推广新机制。积极通过新农村建设科技示范工程,加快农业科技成果推广与转化,大力开展农民科技培训和劳动力转移培训,提高农民对先进适用技术的接受能力和应用能力。(三)加强社会事业重点领域的科技创新,为现代服务业发展提供支撑坚持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中心,围绕提高人的整体素质,改善生存环境,提高生活质量,提高物质精神需求和消费水准,依靠科技创新增强社会可持续发展能力,全力构建和谐社会。重点抓好医疗保健、环境治理、城建、交通、气象、社会安全保障等领域高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和开发研究,积极营造高质量的社会生活环境。1、加大医疗卫生保健科研力度,提高全民健康水平。重点围绕避孕节育和出生缺陷,以控制人口数量为目标,着力提高人口质量,重点研究开发避孕节育,生殖健康和出生缺陷诊断技术和产品;加强心脑血管、恶性肿瘤、艾滋病、病毒性肝炎、高血压、糖尿病等常见、多发病、地方病、职业病、老年病的早期筛查、早期预防、诊断、治疗新技术的推广应用研究,提高社区医疗保健水平;重点引进先进的医疗设备,开展人工器官、体内植入物和微创治疗技术相应装置生物医学材料的应用研究;积极开展国内外医学交流,提高我市整体医疗水平,促进全市医疗卫生保健事业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相适应。2、加强环境保护、改善生态环境。引导和支撑循环经济发展,加强发展循环经济的共性技术研究,推动安西循环经济示范区建设快速发展,大幅度提高改善环境质量的和科技支撑能力。重点研究推广城乡园林绿化、草坪覆盖、观赏林木花卉布局综合开发利用技术;在城镇发展方面,重点开展绿色建筑和建筑节能等关键技术研究,提高我市城镇化建设的科技水平;加大城乡垃圾、粪便无害化处理及工业“三废”环境污染资源综合利用技术研究,逐步使废物综合利用和污染治理技术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开展保护农村生态环境研究,重点研究生物无臭技术和高效、无毒、无公害农药新产品和生产新技术,达到农药、农肥无污染、无公害、促进农业生态良性发展;开展空气净化研究、重点抓好燃煤气脱硫脱氮、除尘和汽车尾气排污控制技术研究。3、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安阳公用信息平台的服务功能,建成和完善高速(宽带)主干网,逐步实现电视、电话、计算机数据通信三网合一。完善安阳市政府上网工程中的计划、科技、农业、技术监督、财政、税务、统计、教育、物价、医疗卫生等部门的信息系统数据库。发展电子商务、远程教育、远程医疗等,逐步实现信息资源社会化、信息利用普及化、大众化,打造“数字安阳”。4、公共安全建设。紧紧围绕国家公共安全的总体战略需求,探索公共安全科技促进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的重大决策和措施问题。力争在生产安全、食品安全、防灾减灾等方面实现技术发展的新提升。加强公安、金融、社会防范犯罪高新技术应用、研究力度。重点抓好DMX指纹、犯罪心理参数测试技术等方面高新技术应用研究,提高公安、金融系统侦破手段和社会防范能力,促进社会稳定与安全。(四)构建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实施科技条件平台建设工程立足我市产业优势和特色,统筹规划,突出重点,以增强企业科技创新能力为核心,以机制创新与环境建设为保障,以加强各类创新主体建设为重点,开放性集成配置科技创新资源,统筹技术创新和知识创新的协调发展,全面推进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建设。重点是加快构建具有区域特色的科技创新体系和服务平台。重点构建“三个体系一个平台”,一是以院校和科研机构为主体的知识创新体系。以信息网络为纽带,着力搭建科技基础条件共享平台,整合科技资源,加快重点实验室建设,构建研究开发体系,努力培植创新源头。二是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为载体,增强企业科技创新能力。三是以科技中介机构为主体的科技推广服务体系。以培育科技创新服务中心为重点,重点扶持科技孵化器、生产力促进中心、技术市场发展,构建科技成果转化平台。促进区域内科技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开放共享,弥补公共科技平台资源的不足和分布的不合理,有力地推动研究开发、资源共享、成果转化等科技创新平台的建设。形成上下联动、左右协作、内外衔接、共建共享的格局,提高我市科技创新能力和综合竞争力。四、政策和保障措施(一)强化对科技工作的领导进一步加强对科技工作的领导,将科技工作纳入各级党委、政府和主要领导年度责任目标进行考核。各级党委、政府每年至少研究两次科技创新工作,及时解决科技工作中遇到的重大问题。充分发挥各级政府科教领导小组的作用,加强科技创新中重大战略问题研究,做好统筹协调和部门协作,形成高效、合理、有序的科技创新和管理体系。(二)完善多元化科技投入机制建立和完善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社会投入为支撑的多元化、多渠道科技投入机制,支持科技创新工作。政府要加大对科技创新的资金投入,市本级科学技术支出要占到同级财政支出的1.4%,县区要达到同级财政支出的1.1%。鼓励企业加大技术创新的资金投入,高新技术企业每年用于技术开发的经费要达到销售额的3-6%,规模以上企业达到3%,中小企业达到2%,使企业成为科技投入的主体。鼓励社会资金建立科技风险投资机构,支持科技人员开展创新创业。加强政府引导,把研发投入和技术创新能力作为企业申请政府科技经费支持和认定高新技术企业的条件;发挥政府科技投入的引导放大作用,探索实行贷款贴息、风险投资、偿还性资助等多种方式,有效引导社会力量增加科技投入,形成多元化、多渠道的科技投入体系,使全社会研发投入占生产总值的比率较快增长。(三)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提高科技发展水平“十二五”科技体制改革的重点是优化科技力量布局,合理配置科技创新资源,进一步加强科研体系、技术开发体系、科技服务体系建设,加强产学研联合,形成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中介服务机构相互联动的创新网络及运行机制,为科技生产力的更大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1、继续推进科研机构改革。以产权制度改革为重点,推进转制的技术开发类科研院所,全面实现企业化运行机制,通过联合、资产重组、兼并、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等多种方式,优化配置现有科技资源。深化科研事业单位改革,推行全员劳动合同制和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把科研机构的技术和人才优势通过市场机制充分发挥出来。按照分类改革原则,推进社会公益类科研机构完成体制转轨的任务。采取资产重组、联合开发等多种方式,充分发挥驻安院所、高等院校的作用,为其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创造必要的条件。2、大力培育科技中介服务机构。按照“组织网络化、功能社会化、服务产业化”方向,积极探索科技中介服务形式和组织形式。利用科研院所改革的机遇,通过结构调整和转变机制,促进有条件的科研院所转为科技中介机构。继续发展和完善技术市场,建立技术产权交易体系,并拓展技术论证、技术评估、技术交易平台。3、加快创新创业平台建设。通过政府扶持平台,平台服务企业,企业科技创新,创新提升产业。遵循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原则,集聚科技信息、人才、项目、资金等技术创新要素,积极培育和建立各类科技中介服务机构,鼓励支持技术转移服务机构的发展,完善面向社会的技术扩散、产权保护、成果转化、科技评估、资源配置、管理咨询等服务体系。建立科技研发园区、民营企业科技园区、中小企业创业园区和高新技术孵化园区,积极培育地方特色产业,为产业集聚区建设增添活力。科研机构用地按教育和公用事业用地价格执行,要低于工业和商业用地价格;设立市自主科技创新资金管理中心,开展创业投资的引导服务;鼓励发展行业生产力促进中心,发展壮大科技中介服务队伍,为自主科技创新产业发展搭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大型仪器设备和信息共享平台、工程技术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4、鼓励创业风险投资机构发展。创业投资企业采取股份全投资方式投资于未上市中小高新技术企业2年以上,且符合一定条件的,可按其对中小高新技术企业投资额度的70%,在股权持有满2年的当年抵扣该创业投资企业的应纳税所得额。服务机构所得税地方分成部分以先征后返的方式给予奖励。完善鼓励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知识产权信用担保制度和其他信用担保制度。引导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支持企业自科技创新产业化,凡经批准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其所从事的担保业务收入,可按规定免征营业税。5、完善科技计划管理体系。加强科技规划与年度计划的紧密衔接,重点支持高新技术研究与技术创新、应用基础研究、研究开发条件建设和科技成果产业化的环境建设;建立健全竞争、监督和制约机制;全面实行课题制,积极推行科技项目招投标制,建立科学公正的科技评估制度,规范科技计划管理工作。切实提高科技资源配置、使用的效率和效益。(四)建立产学研紧密结合机制1、进一步扩大与各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协作与联合。加强与产业相关大学、研究院、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等一大批科研院所的联系与合作,建设研发中心、检测中心、实验中心,争取成为国内外专家的研究与试验基地,成为科研成果的转化基地,形成产学研紧密结合的机制。强化企业在自主科技创新主体地位,鼓励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建立各类技术创新合作组织,在应用研究和成果转化领域,建立企业牵头组织、高校和科研机构共同参与实施的有效机制。吸引高校和科研机构研究人员积极参与研究能够支撑产业、支持企业发展的应用研究项目。政府科技资金优先支持产学研结合开展的研发平台建设、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集成创新和有较明确应用前景的原始创新。积极支持我市企业、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参与国家技术创新联盟试点建设。2、扩大科技对外合作。用开放的思维推动自主科技创新,加强对外科技合作与交流。建立市政府与省有关部门工作会商机制,争取省部门对我市自主科技创新引导和支持。加强我市与省农科院、省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的合作,争取更多的科学家和科技人才参与我市自主科技创新事业发展。加强国际科技合作,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高层次科技人才和智力,支持跨国公司和国外知名高校、科研机构来我市建立研发中心,与我市合作开展研发创新活动。大力支持我市企业引进国外先进技术,通过消化吸收再创新提高自主科技创新。(五)落实科技政策,优化科技发展环境1、落实税收激励政策。科技、财政和税务部门要搞好认定企业的研发活动和研发投入工作,引导企业加大科技投入,企业为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未形成无形资产计入当期损益的,按照研究开发费用的50%加计扣除;形成无形资产的,按照无形资产成本的150%摊销;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认定(复审)合格的高新技术企业,自认定(复审)当年起可申请享受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2、要把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作为自主科技创新的根本目的和重要评价指标。政府科技资金支持的科研项目要把转化应用前景作为重要依据;政府科技奖励要把成果转化应用效果作为重要标准。建立“开放、流动、竞争、协作”的科技运行机制,实行重大科技创新项目的招投标制,逐步建立科研项目承担单位的信用制度,推进科技管理工作的科学化、制度化和法制化。探索建立知识、技术、管理等要素参与分配的具体办法,鼓励高校、科研院所科技人员从事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咨询、技术服务工作。3、认真落实国家有关自主科技创新政府采购预算管理办法、首购和订购办法。对纳入国家批准的自主科技创新目录中的自主科技创新优先首购、订购。在政府投资的重大建设工程项目中,应将承诺采购自主科技创新作为申报立项条件。不按要求采购自主科技创新的,财政部门不予支付资金。4、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将知识产权工作全面融入我市经济社会发展进程,大幅度提高全市知识产权的创造、管理、实施和保护综合水平, 到“十二五”末,全社会知识产权意识显著提高;全市知识产权工作体系、管理机制和有利于知识产权事业发展的政策法规体系不断完善;良好的知识产权创造和保护环境基本形成;企业进一步成为知识产权创新主体,拥有一批对经济增长具有重大带动作用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关键技术装备和高新技术产品,产生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知名品牌和国际竞争力较强的优势企业;知识产权社会中介服务体系、知识产权人才队伍建设与知识产权工作基本相适应;全市知识产权创造、管理、保护和运用的整体水平全面提升,对科技创新和国民经济发展的贡献进一步增强,成为全省知识产权工作先进城市。5、建立人才集聚、激励机制。加强宏观调控和政策引导,形成尊重人才、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良好社会环境。围绕自主创新体系建设和重点项目建设,凝聚一批优秀的国内外专家和学者。对有突出贡献的科技和管理人才,给予政策优惠;支持回国留学人员及省内外科技人员来安创办高技术企业、从事高技术研究;鼓励高学历、高素质研发人才来安工作、领办、指导高技术企业。对贡献突出的科技人员和经营者,要给予荣誉和物质上的重奖;建立多层次的人才培育体系,培养造就大批优秀人才。


标签: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