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壁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2015年企业服务工作的实施意见

标 题 鹤壁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2015年企业服务工作的实施意见
索引号 F1000-0201-2015-1080149 发文字号 鹤政办〔2015〕14号
发布日期 2015-04-07 成文日期
标签:
鹤壁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2015年企业服务工作的实施意见 鹤政办〔2015〕14号
来源:   发布时间: 2015-04-07 字体大小: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部门:

  为进一步完善企业服务长效机制,优化企业发展环境,推动全市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根据《河南省2015年企业服务工作实施方案》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和目标

  (一)总体要求。全面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以稳增长、调结构、促发展为目标,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核心,以建设企业服务平台为抓手,创新发展模式、方式和服务形式,坚持困难企业帮扶与激发企业活力、重点企业培育与中小微企业扶持并举,深入开展银企、用工、产销、产学研等对接,优化发展环境,减轻企业负担,着力破解制约企业发展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促进全市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健康平稳发展。

  (二)工作目标

  1.企业成长壮大。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1.5%左右,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超过580家。

  2.发展活力增强。全市中小企业数量超过7000家,新培育高新技术企业5家、省级创新型(试点)企业3家、市级创新型(试点)企业10家。

  3.服务效能提高。涉企审批事项进一步精简,窗口服务效率进一步提高,企业问题办理机制不断完善,问题限时办结率达95%以上。

  二、重点工作

  (一)构建服务体系,建立长效机制

  1.建设市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整合社会服务资源,以融资服务平台为主,梯度推进企业培训、创业辅导、管理咨询等服务板块,建成线上线下为企业提供融资、创业、培训、法律维权、市场开拓等具有综合服务功能的市中小企业服务公共窗口,下半年实现与省网络平台的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

  2.建设市工业经济运行监测平台。建立市、县两级经济运行监测平台,加强对主导产业、先导产业和30户用电大户、30户重点企业及拟投产达产项目的监测,完善旬报告、月分析、季发布以及运行月例会等制度,定期深入调研分析经济运行态势,针对运行中倾向性、苗头性问题,及时研究制定针对性政策措施,不断提高工业经济运行数据质量和监测时效。

  3.完善服务机制。一是完善政企沟通机制。开通市企业服务热线、微博微信平台、信息网络平台等,构建全天候、多形式的企业诉求和服务渠道。各级、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完善企业服务窗口,推行一个窗口对外统一受理,积极推行网上预受理、预审查。二是完善问题办理机制。健全企业问题台账,落实问题转办督办、挂牌督办、限时办结、专题协调等制度,确保企业反映的问题件件有回音、事事有落实。三是完善政策导向机制。各级、各有关部门要深入开展惠企政策宣讲,采取培训、政策汇编等形式,帮助企业准确理解政策、用足用好政策。

  (二)强化产销对接,帮助企业开拓市场

  1.开展重点产业链产销对接。组织企业参加省五大产业链对接等活动,围绕我市建材、家居、汽车及零部件、食品、金属镁、电子信息等产业,依托行业协会、产业联盟和龙头企业、电商物流企业,不定期举办有针对性的产销对接活动,扩大本地产品在重点项目和政府采购中的比重,提升协作配套能力。

  2.开辟企业营销渠道。大力发展第三方、第四方物流,完善物流平台,搭建物流企业与郑州航空港、保税物流园区、郑欧班列等对接推介平台,加快物流专业园区建设,争取年内新增3家3A级物流企业。加快培育电子商务龙头企业,继续联合百度公司举办网络营销业务培训,推进与慧聪网合作建设“鹤壁产业带”,积极融入我省与阿里巴巴、京东、苏宁云商等电商的合作,组织企业参加省实施的系列网上促销活动,促进有形市场与无形市场、线上线下融合发展。

  3.组织名优产品扩销售行动。举办好首届中国(鹤壁)快餐食品博览会、第六届中国镁应用新产品新技术博览会,组织企业参加省内外各种交易会、博览会等系列经贸活动,推广我市名优产品,提高企业产品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

  (三)加强银企对接,缓解企业融资困难

  1.开展银企对接活动。完善企业融资服务网络平台,加强与市内外金融机构的联系,组织开展不同层次、多种形式的银企对接活动,全年召开规模性的银企对接活动不少于4次,强化银企对接履约情况跟踪,提高履约率。落实完善中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基金,引导各金融机构争取上级行在信贷规模、业务授权、创新试点等方面的支持,创新银企合作模式和金融产品,推动实施科技金融工程,加大对科技型小微企业支持力度,确保小微企业贷款实现“三个不低于”(小微企业贷款增速不低于各项贷款平均增速,小微企业贷款户数不低于上年同期户数,小微企业申贷获得率不低于上年同期水平)的目标。

  2.拓宽企业融资渠道。进一步优化工作程序,壮大“中小微企业池”,力争“助保贷”年业务量达到2亿元左右;加快设立过桥资金池,研究出台《鹤壁市企业还贷应急周转资金使用管理试行办法》,有效解决企业续贷转贷困难。探索建立金属镁、汽车产业发展基金和股权投资基金,鼓励支持更多企业通过境内外上市、新三板挂牌、发行私募债等方式直接融资,全年争取1家企业在主板上市、8—10家企业在新三板挂牌。

  3.优化金融环境。强化银企自律,积极协调金融机构不盲目抽贷、拒贷,严厉打击企业逃废债行为,建立逃废债企业黑名单制度,减少双方信贷风险。监督银行进一步规范收费服务,督促银行机构完善收费项目公示制度,不定期开展金融服务不合理收费情况现场检查,严肃治理违规收费行为,降低企业融资成本。规范并发展壮大融资性担保机构和小额贷款公司,促使银行加强与两类机构合作,加大对中小企业服务力度。

  (四)开展用工对接,强化人力资源保障

  1.搭建用工平台。完善企业用工信息网络服务平台,组织开展“春暖行动”“人才招聘进高校”“金秋送岗位送培训”等活动,促进人员就业和企业用工的无缝对接。全面推进全民技能振兴计划,利用职业技术学院等教育培训资源,开展定向、定岗和订单式培训,推动技能培训与产业发展对接,全年完成职业技能培训3万人次以上,举办用工招聘会不少于50期,提供就业岗位不少于1万个。

  2.强化高技能人才保障。围绕主导和先导产业发展,进一步落实《鹤壁市关于引进企业基层管理人才、高技能人才的实施意见》,着力引进产业发展急需的一批高层次人才,用好本土人才,充分发挥好院士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的作用,使人才引得来、留得住、用得好,打造高水平创新团队。全年争取新建1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2个博士后研发基地。

  3.加强企业家培训。落实企业家培训计划,采取“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模式,积极邀请知名专家学者、行业精英对企业开展专题性、重实效的提升培训,组织企业赴知名高校和省内外标杆企业学习交流,参加省企业家培训、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小企业经营管理领军人才培训,培养企业家的全球视野、战略眼光、互联网思维。全年培训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300人次以上。

  (五)推动产学研合作,提升企业创新能力

  1.深化产学研合作。进一步创新促进产学研合作的工作方式,引导企业加强与行业龙头、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对接,结合实际需求,举办有针对性、目标明确的产学研供需对接会,组织企业参加技术创新和产学研科研成果转化对接活动,引进一批高科技成果,落地一批高科技项目,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

  2.搭建创新平台。引导企业组建各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全年新建市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0家。支持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联合创建产业研发平台,参与构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加快推进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鹤壁研究院、中国农科院河南农牧工程暨食品工程研究院、中南大学鹤壁镁合金应用研究院建设,推动省肉禽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和市高性能镁及镁合金、汽车电器产业、光电子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建设,提升产业整体竞争力。加快建设市科技成果展示对接服务平台和大型科学仪器协作共用平台,实现科技成果、专利技术的展示交易和资源的有效共享。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积极创建科技金融试点市,引导企业加大技术创新投入,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3.实施技术改造提升工程。出台《2015年先进制造业建设实施方案》,以承接转移、创新驱动、产业融合、集群发展为主要途径,重点推进总投资465.7亿元的工业项目49个,编制重点产业、重要领域和重大项目技术改造目录,重点实施技术改造项目100个,推动企业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促进产品创新,提高产品竞争力。

  4.强化质量品牌建设。实施企业名牌和商标战略,完善市长质量奖评审机制,培育优势企业、重点企业产品向品牌转变,组织开展知名商标认定工作,推进质量提升和品牌创建,争取更多产品进入品牌体系。推进标准化体系建设,开展质量标杆移植推广活动,鼓励支持企业参与或制(修)订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全年培育市长质量奖1—3家,河南省名牌产品2—3个,河南著名商标2—3件。

  (六)坚持扶优促小,壮大市场主体

  1.支持龙头企业发展。对产业龙头企业实行服务直通车制度,加大政策引导,着力解决制约企业发展的实际困难,集中各种要素资源支持企业做大做强。积极引导企业外引内联,在延链补链上下功夫,发挥重点骨干企业的示范引领和带动作用,培育企业向集团化发展,加快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产业支撑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支持企业做强做大。加快组建河南镁业集团,推进汽车电子产业集团健康运行,由集团带动企业快速发展,提高产业竞争力和影响力。

  2.壮大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继续实施促进民营企业发展的行动计划,落实国家、省、市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的税收、土地价格、减免行政收费等各项扶持政策。引导中小企业向产业集聚区、工业园区摆放,促进民营企业集群化发展,大力发展“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支持企业在产业链上做特做精,鼓励和支持中小企业科技创新和产品升级,增强市场竞争力。放宽注册资本登记条件,全面落实工商登记制度改革各项措施。壮大民营经济市场主体,全年民营经济市场主体达到4万家左右。

  (七)加强要素保障,强化运行调节

  1.加强煤电油运保障协调。做好煤电日常监测和应急协调保障工作,继续实行煤电互保,支持煤电企业协同发展,全面组织做好电力迎峰度夏(冬)等工作。

  2.做好用地保障工作。通过争取用地计划指标、用好“三项整治”(空心村、砖瓦窑场、工厂废弃地)留存指标、强化存量土地挖潜和整治农村建设用地等措施,科学调配用地指标,优先满足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建设用地。完善用地评价和考核体系,提升企业节约集约用地水平。

  3.优化配置环境要素。强化排污总量预算指标管理,全面推进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试点工作。将减排腾出的环境容量重点用于支持资源消耗小、污染排放少、经济效益好的项目建设和重点企业,促进环境容量有效利用、环境要素优化配置,

  (八)减轻企业负担,优化发展环境

  1.落实涉企收费目录清单制度。进一步清理取消、整合规范现有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项目,清理行政审批前置服务项目及收费项目,规范行业协会、中介组织涉企收费行为,制定涉企经营服务性收费目录。完善举报和反馈机制,适时开展专项检查,严肃查处涉企违规收费问题。

  2.全面推行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制度。继续取消、下放行政审批事项,全面清理规范部门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行政审批项目前置审批环节和中介服务事项。稳妥推进水、电、气等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落实促进节能环保的电价、供热价格、污水处理费等政策。

  3.探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坚持“宽进”与“严管”相结合,试行工商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和税务登记证“三证合一”登记制度。完善企业诚信体系,建立企业信用记录和披露制度。加强企业周边环境治理,构筑企警地共建治安环境长效机制。建立企业权益保护投诉和举报制度,畅通企业投诉渠道,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形成合力。构建市、县区企业服务工作体系,形成市、县区联动、职能部门广泛参与的工作机制。完善企业服务活动联席会议制度,各成员单位要明确责任领导、责任科室和联络员,主动对接服务,做到协调联动。各县区要强化组织领导,完善工作制度,保障工作经费,专人专职负责,推动企业服务工作制度化。

  (二)强化督导,严格考核。市企业服务综合督导组不定期对各产业服务工作组、各县区各部门企业服务工作开展督导,指导企业服务工作高效开展。完善企业服务考核制度,制定企业服务工作目标考核体系,年终由市企业服务活动办组织对有关工作进行考核,对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予以表彰。

  (三)广泛宣传,营造氛围。利用新闻媒体等宣传各服务工作组、各县区各部门企业服务工作典型做法,宣传企业在转型解困、管理创新、做大做强等方面的成功经验,对增加企业负担的行为进行公开曝光,形成全社会关注企业成长、支持企业发展的良好氛围。

  2015年3月31日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