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 题 | 鹤壁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鹤壁市“互联网 ”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 | ||
索引号 | F0001-0201-2016-1343852 | 发文字号 | 鹤政〔2015〕42号 |
发布日期 | 2016-01-11 | 成文日期 | 2015-12-24 |
鹤壁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鹤壁市“互联网 ”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 鹤政〔2015〕42号 | ||||||||||||||||||||||||||||||||||||||||||||||||||||||||||||||||||||||||||||||||||||||||||||||||||||||||
来源: 发布时间: 2016-01-11 字体大小: | ||||||||||||||||||||||||||||||||||||||||||||||||||||||||||||||||||||||||||||||||||||||||||||||||||||||||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部门: 《鹤壁市“互联网 ”行动实施方案》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2015年12月24日 鹤壁市“互联网 ”行动实施方案 为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主动适应和引领新常态,推动互联网与各行业融合发展,加快形成经济增长新动力,根据《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河南省“互联网 ”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豫政〔2015〕65号)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重大意义 “互联网 ”是把互联网的创新成果与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推动技术进步、效率提升和组织变革,提升实体经济的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创新要素的经济社会发展新形态。随着互联网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的不断涌现,互联网应用呈现出横向延伸、纵向深入、跨界融合发展的态势,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着战略性和全局性的影响。加快推进“互联网 ”,有利于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新兴业态;有利于重塑创新体系、激发创新活力;有利于保障改善民生、提升公共服务和社会治理水平,对我市在全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我市具有区位、产业等优势有利条件,在消费领域、制造业、服务业、政府管理等方面应用潜力巨大。必须紧紧抓住发展机遇,解放思想、提高认识,跟上互联网应用时代步伐,推动互联网与各领域深度融合和创新发展,真正使“互联网 ”成为推动发展的主导力量,增强发展活力和竞争力。 二、行动要求 (一)基本思路 全面贯彻落实豫政〔2015〕65号文件精神和《河南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现代化建设战略纲要》,坚持开放共享、融合创新、变革转型、引领跨越、安全有序,以市场需求和改革创新为导向,突出企业的主体作用,以产业转型升级、新业态新模式培育、公共服务能力提升为主攻方向,实施10项行动和40个重点专项,强化基础支撑和制度保障,以更加积极的姿态推进开放合作,着力拓展互联网与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融合的广度和深度,做优存量、做大增量,构筑发展新优势和新动能,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为建设生态活力幸福之城提供强力支撑。 (二)主要原则 ——市场主导,统筹推进。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主要依靠市场力量实施“互联网 ”行动和重点专项;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着重提供基础支撑和制度保障,夯实网络发展基础,营造安全网络环境,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形成优势互补、多元参与、有序竞争的发展格局。 ——开放共享,合作共赢。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推进实施“互联网 ”行动,加快推动信息资源的开放与利用,大力引进优势企业开展合作,最大程度地释放市场创新活力,最大限度地优化全社会资源配置,使互联网成为生产生活要素共享的重要平台,形成政府、企业、社会多方共赢的发展局面。 ——融合创新,增强动力。把“互联网 ”作为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的关键举措,加强与经济社会各领域的对接,推动互联网应用从消费性领域向生产性领域拓展,发展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增强各行业创新能力,培育融合性新兴产业,促进发展动力由传统增长点转向新的增长点。 ——突出重点,示范带动。坚持科学引导、分步实施,充分发挥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先导作用,选择重点领域、重点区域和关键环节先行实施行动,并根据发展需要适时进行动态调整、增加新的行动内容,推动互联网应用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和创新优势。 ——协调联动,凝聚合力。充分发挥各级各部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跨部门联合推进机制,引导相关部门和县区争创试点示范,推动信息资源跨层级、跨部门共享,合力解决“互联网 ”行动实施中的突出问题,形成上下协调、共同推进的工作格局。 (三)行动目标 产业转型升级成效明显。互联网在制造业、服务业、农业、能源等领域的应用不断拓展,建成一批智能制造试点、精准农业示范园区、智慧物流园,基于互联网的新业态成为重要的增长点,互联网对产业提质增效升级的促进作用日益凸显。 社会服务更加便捷普惠。互联网在民生领域的应用更加广泛,建成一批智慧民生服务、交通服务、政务服务和社会治理平台,打造一批健康医疗、养老、教育、旅游等线上线下结合的示范点,公众享受到更加优质、高效、便捷、普惠的服务。 基础支撑能力显著增强。宽带网络和下一代互联网加快发展,网络访问速率和移动通信网络服务能力大幅提升,无线传感网、云计算中心应用和大数据平台等新型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应用支撑和安全保障能力明显增强。 发展制度环境持续优化。全市上下对互联网融合创新的认识不断深入,促进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改革进一步深化,公共信息资源开放取得实质进展,技术、资金、人才等创新资源加快集聚,开放合作迈出坚实步伐,政策支撑体系日益完善。 到2018年,“互联网 ”行动和重点专项实施取得突破性进展,基于互联网的新业态成为新的经济增长动力,互联网对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提供公共服务的支撑作用大幅提升,网络经济与实体经济协同互动的发展格局初步形成。 到2025年,网络化、智能化、服务化、协同化的“互联网 ”生态体系基本完善,“互联网 ”新经济形态发展进入省内先进行列,建成全省重要的智能制造中心、互联网融合创新应用高地。 三、行动任务和重点专项 (一)“互联网 ”电子商务行动 培育电子商务新业态,在跨境贸易电子商务、行业电子商务等重点领域实现突破,加快电子商务生态链建设。 1.跨境贸易电子商务专项。抓住省创建国家级跨境贸易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机遇,完善跨境电子商务通关服务,提高各环节便利化水平。引导企业利用海外营销平台等渠道展销推介产品,开拓国际市场,提升在国际市场的影响力,促进传统外贸企业转型升级,扩大跨境贸易电子商务交易规模。加快综合保税区申建工作,据此规划建设国际商品城项目,深化与河南民航发展投资有限公司合作,建立跨境E贸易展示体验中心、保税延展交易中心等。 2.行业电子商务发展专项。开展电子商务示范创建工程,推动我市电子商务发展水平全面提升。加强与国内知名电商平台合作,引导企业利用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开展在线交易。整合我市金属镁、食品、家居等行业优势资源,发展金属镁、食品、家居垂直类电商平台,推进流通领域各行业电子商务应用,扩展流通渠道和市场空间。建设电子商务园区,吸引电商平台、应用、服务、物流、支付等企业集聚,培育建设店连店电子商务科技园、民鑫电子商务产业园、邮政电商孵化园等现有园区,打造知名园区,培养新税源和新的经济增长点。 3.涉农电子商务专项。加强互联网与农业农村融合发展,推进农村电子商务基础设施建设,建设覆盖全市县、乡、村与电子商务快速发展相适应的现代物流配送体系,促进电子商务在工业消费品、农业生产资料下乡和农产品、特色产品进城双向流通网络中的应用。多渠道培训农村电子商务从业人员和消费群体,支持农村青年和返乡大学毕业生网上创业。重点推进淇县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建设,建立县级电商服务平台、乡级配送中心以及村级电子商务网点,开展网上代销代购,推动农村特色产品培育品牌,提高竞争力,扩大销售渠道,形成示范带动效应。 4.线上线下互动体验式经济发展专项。充分整合线下资源,鼓励线上线下结合(O2O)模式,面向居民提供多元化生活消费需求对接服务。支持实体零售、餐饮、家政、家电维修、生鲜配送企业利用电子商务平台,开展网订店取、预约上门服务、社区配送等便民服务。引导中国(鹤壁)快餐食品博览会、中原(鹤壁)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中国镁应用新产品新技术博览会等举办网上展会,提高会展智能化、精细化水平。鼓励交通客运企业、旅游景区及文化演艺单位开展在线订票、门票配送等服务,促进商业服务网络便利化,激发线上线下消费潜力。 5.电子商务应用创新发展专项。发展网络拍卖、数据托管、数据分析、网上培训等电子商务新业态。支持利用移动社交、新媒体等渠道,发展社区电商、粉丝经济等网络营销新模式。加快云计算技术在电子商务领域的应用力度。支持企业加快移动电子商务的创新与应用,通过手机终端搭建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鼓励开展商品流通全流程追溯和查询服务。深化与腾讯战略合作,借助腾讯公司的互联网技术及资源,营造我市互联网产业发展环境,打造互联网产业集群。
(二)“互联网 ”创业创新行动 充分运用互联网和开源技术,推动各类要素资源聚集、开放和共享,大力发展众创空间,建设“双创”综合服务体系,推进开放式创新,加快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社会氛围。 1.众创空间建设专项。深入实施“创业鹤壁”行动,建设一批众创空间等新型创业创新服务平台。通过市场化机制、专业化服务和资本化途径,有效集成创业服务资源,打造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科技园区,形成点、线、面相结合的创新创业孵化服务链条,提升创新创业服务能力。通过加快众创空间建设步伐、开展科技创业孵化链条试点、加快发展天使投资、提升众创空间服务能力等举措,提升众创空间数量和质量。 2.“双创”服务体系建设专项。完善创业服务网络平台,设立市、县区级创业服务窗口,建立孵化园区综合服务平台,实现全市创业服务平台与孵化园区服务平台无缝对接。开设创新创业网络教育窗口,实现线上线下创业教育资源共享,建立创业人才培训服务体系。引导和鼓励各类创业孵化器与天使投资、创业投资相结合,完善投融资模式;吸引人才、技术、资本等创业创新要素向我市集聚,加快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动局面。 3.开放式创新发展专项。推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互联网 ”新技术新模式和理念全面普及应用,将鹤壁发展成为“互联网 ”应用创新开放试验区。加强创业创新公共服务资源开放共享,面向国内外引进一批高层次人才和优秀服务团队。整合利用国内外创新资源,建立线上与线下、政府与市场开放合作等创业创新机制。积极引入国内外知名企业、投资机构、高校、科研院所参与“互联网 ”双创载体建设。
(三)“互联网 ”益民服务行动 充分发挥互联网的高效、便捷优势,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服务消费成本。大力发展以互联网为载体、线上线下互动的新兴消费,加快发展基于互联网的医疗、健康、养老、教育、旅游、社会保障等民生领域新兴服务,创新政府服务模式,提升公共服务水平。 1.政府网络化管理服务创新专项。进一步扩大电子政务外网覆盖范围,建设基于电子政务外网的电子政务和办公系统;加强对鹤壁城市云计算中心的监管,推广云计算服务在全市政府部门和企业的应用。构建在线公共服务体系,开展网上受理、审批和监督等管理服务创新,提高政府公共管理、公共服务和公共政策的响应速度,提升政府科学决策能力和社会治理水平,促进简政放权和政府职能转变。 2.便民服务新业态发展专项。培育线上线下结合的社区服务新模式,建设社区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和社区公共服务移动信息平台,整合民政养老服务、低保救助、社会事务、城市公共应急等各个方面信息资源和服务资源,推广网格化社区管理服务,提升社区建设和服务水平。 3.在线医疗服务发展专项。依托我市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实现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和公共卫生、新农合、卫生监督等机构对接,建设区域医疗协同平台。继续推进居民健康卡项目建设,建立市居民健康卡综合管理中心,建设覆盖所有卫生计生服务机构的用卡环境。实施医保数字化工程,依托互联网建设全市医疗保险和卫生村村通信息系统,城乡医保用户通过手机终端就可实现门诊支付、门诊退单等功能。 4.智慧健康产业发展专项。鼓励健康服务机构搭建公共信息平台,提供长期跟踪、动态更新、预测预警的个性化健康管理服务;发展第三方在线健康市场调查、咨询评价、预防管理等应用服务,提升规范化和专业化运营水平。建设食品安全电子监管信息平台,开发食品生产安全监管、食品流通安全监管、食药安全追溯等服务模块,形成上下贯通、信息共享、统一高效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信息系统;推广12331食品药品投诉举报系统,建立综合性食品药品安全信息服务平台。 5.智慧养老服务发展专项。依托12349居家养老服务信息平台,整合家政、保姆、餐饮、维修、医疗、保健等多种服务行业,为居家老人提供包括紧急救援、康复护理、日常照料、家政服务、休闲娱乐、法律咨询、精神慰藉等在内的综合性养老服务项目。完善老年人基本信息和养老服务信息数据库,提高养老管理服务水平。 6.智慧旅游产业发展专项。建设智慧旅游公共服务平台,在现有景区改造提升和美丽乡村等特色景区建设过程中,注重“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推广旅游线上线下互动体验模式,为游客提供资讯查询、产品推荐、形成规划、导游导览等全程一体化旅游信息服务。加快推进旅游物联网设施建设,推进自助导游、电子导览、车辆交通在线服务等网络应用,开通12301旅游服务热线,提供全方位的高效旅游服务。 7.在线社保服务专项。完善社保网上经办大厅,开通社会保险基本信息和缴费信息查询、单位缴费工资申报等业务,实现网上办事“直通车”。推广社会保障自助服务一体机,实现社会保险、劳动就业、人事人才等信息查询、打印等自助服务。加快建设社保服务信息公共平台,实现从招工录用到解除终止合同、从失业登记到就业服务、从参保到待遇发放的“一站式”服务。 8.新型教育专项。鼓励互联网企业与社会教育机构根据市场需求开发数字教育资源,发展网络教育服务,加快建设鹤壁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和鹤壁教育信息公共服务平台,提供统一数据、统一门户、统一认证、统一空间的综合服务,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进程。加快“互联网 职业教育”发展进程,构筑“互联网 职业教育”高地,促进职业院校“互联网 职业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开展“互联网 教研服务”、“互联网 学生学习服务”活动,推动职业教育资源数字化;推行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推动职业院校与互联网企业合作搭建服务平台,提升数字化校园、网络中心、数字化图书馆等信息化机构基础建设能力,提升职业教育的职业化、高端化、规模化、定制化水平。完善现有市级教育资源平台,及时接入国家和省基础教育资源平台、教育管理平台,通过购买企业服务、结对共享等方式,形成优质教学资源的交流中心、共享中心。推进中小学“班班通”“校校通”“人人通”建设,方便学校、教师、学生获取优质教育资源服务。
(四)“互联网 ”绿色生态行动 加速互联网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应用,完善在线监测及信息发布系统,加快节能环保数据的互联互通和开放共享,提升再生资源利用信息化水平,促进生产、生活方式绿色化。 1.资源环境动态监测专项。强化卫星遥感、多维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应用,完善市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系统、环境水质自动监测系统和污染源在线监控系统,建立市级污染源在线网络平台,监控市控重点污染源排放情况。 2.智慧节能环保专项。建立完善重点行业、重点企业能耗和主要污染物及固体废弃物排放监测与评估系统,推动环境信息同源共享,加强环境数据的汇聚、整理、分析,发布“空气质量平台手机版”。保障公众的环境知情权,提升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积极性。完善环境预警和风险监测信息网络,提升重金属、放射源、危险废物等风险防范和应急处理能力。 3.废旧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建设专项。鼓励互联网企业参与搭建废旧商品回收信息平台,利用大数据、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手段,开展信息采集、数据分析、流向监测,创新回收模式,推动废旧商品回收由传统“走街串巷”向线上回收线下物流融合发展转型。加强废旧汽车及零部件、废弃电器电子产品等回收利用信息管理,逐步建立市级信息服务网络。
(五)“互联网 ”协同制造行动 按照“政府推动、企业主体,示范带动、全面推进”的工作思路,以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为主线,强化试点带动,加强研发平台建设,通过开展智能工厂示范建设,强化工业基础能力,提高工艺水平和产品质量,大力发展智能制造,加快建立企业在互联网背景下的生产、营销模式,不断提升制造业层次和核心竞争力。 1.大规模个性化定制专项。以生产过程可视化、生产系统智能化、创新制造营销协同化、价值链上下游企业系统创新和融合发展为重点,推动工业企业运用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优化供应链管理,加快以个性化需求为导向的研发、制造和营销模式方式变革。鼓励企业建设基于互联网的制造服务平台,贴近客户需求,注重客户需求的分析,整合企业信息资源与生产能力,推动企业向“以消费者为导向”发展。推动企业定制服务平台的开发和应用,满足客户个性化定制要求。 2.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专项。根据不同行业特点,选择具有良好基础、示范带动性强的企业,开展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示范建设,推动智能制造生产模式集成应用,为行业企业提供经验和模式。在食品、汽车及零部件、电子信息、现代家居、纺织服装等离散制造领域,组织开展数字化车间试点示范项目建设,支持有条件的产业集聚区建设智能制造示范试验区。 3.网络化制造发展专项。推动企业整合信息资源,开展协同设计、协同制造和协同销售,建设基于互联网的设计研发制造平台和销售服务平台,提高企业快速反应能力。全面提升企业的资源配置优化、操作自动化、实时在线优化、生产管理精细化和智能决策科学化水平。推动价值链上下游企业开放数据,提高企业间协同设计、协同制造能力。 4.制造业服务化转型专项。建立制造执行系统和企业资源计划管理系统,实现生产过程可视化、量化管理以及成本、质量的动态跟踪;通过持续改进,运用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推动制造信息和管理信息全程透明、共享,实现企业智能管理与决策。鼓励企业开展在线监测、远程诊断、云服务及系统解决方案试点示范,促进企业由产品提供商向制造服务商转型。 5.智能终端发展专项。抢抓我省打造全国重要的智能终端(手机)产业基地的战略机遇,主动对接,借势发展,按照差异化发展的思路,重点发展智能手机、智能计算机域名系统(DNS)设备、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3G)路由器、网络之间互连协议(IP)数据通信网络设备、机顶盒、蓝牙耳机、北斗卫星应用终端、无线射频网络优化设备、裸眼三维(3D)显示产品等通信产品,以及为计算机、通信和消费类电子产品(3C)配套的镁合金零部件等智能终端配套产品。 6.工业机器人发展专项。鼓励企业开展生产线智能化改造,加快机器人、3D打印、数控机床、无线射频识别(RFID)标签、智能传感器、自动化物流及仓储等先进装备装置应用。建设生产过程数据采集和分析系统、制造执行系统、企业资源计划管理系统,实现计划、排产、生产、检验的全过程精细闭环管理,加快企业级信息系统建设,实现产品设计制造与企业定制平台融合。
(六)“互联网 ”家居行动 鼓励企业利用信息技术和互联网平台,开展网上协同、定制设计、柔性制造、规模化定制生产,以聆海家居为龙头,推动互联网与现代家居产业深度融合,进一步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发展规模和水平,努力探索集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新业态新模式,打造在我省有一定影响的“互联网 家居”示范基地。 1.智能家居发展专项。鼓励传统家居企业开展集成创新,发展以智能移动设备为控制终端、多品种兼容和互联互控的智能家居产品,不断提升智能化水平和服务能力。 2.网络销售发展专项。运用互联网平台促进家居产品消费端与家居生产企业融合对接,培育电子商务 家居 家装 消费金融新业态,形成基于互联网的家居生产消费产业链。
(七)“互联网 ”现代农业行动 推动互联网与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服务各环节加速融合,以体系、平台、系统等建设及应用示范为抓手,培育一批网络化、智能化、精细化的现代“种养加”生态农业新模式,加快完善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体系,逐步建立农副产品、农资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加快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 1.农业精准生产专项。建立农业生产全程监测管理网络体系,促进农业生产智能化、集约化、精准化。利用物联网、地理信息技术(3S)、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4G)等现代信息技术,依托星陆双基遥感农田信息协同反演技术,在粮食高产示范方、都市生态示范园区开展农情监测、精准施肥、智能灌溉、病虫草害监测与防治等方面的信息化示范,实现种植业生产全程信息化监管与应用。利用智能感知、无线传感、智能控制等现代信息技术,对畜禽养殖繁殖育种、环境监控、饲料投喂、远程诊断等生产过程进行数字化管理,实现畜禽养殖生产信息化。 2.农业经营网络化服务专项。支持互联网企业建立农业服务平台,建设覆盖市、县涉农部门、区域服务站、村级益农服务社的四级农业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完善呼叫中心信息系统、短(彩)信服务系统、手机报、双向视频系统等信息服务支持系统,支撑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及供销合作社互联网应用,推动产销衔接。实施信息进村入户工程,以村级超市、农资店、党员活动中心等为主体,按照有场所、有人员、有设备、有宽带、有网页、有持续运营能力的“六有”标准,建设村级综合信息服务站,鼓励通过移动互联网为农民提供生产生活信息服务。 3.农副产品追溯体系专项。支持利用现有互联网资源,完善农产品质量标准、监测预警和追溯体系,建立产地准出与市场准入衔接机制,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全程信息化,做到生产记录可存储、产品流向可追踪、储运信息可查询,实现农产品“从农田到餐桌”全程可追溯,保障“舌尖上的安全”。
(八)“互联网 ”高效物流行动 搭建社会化物流信息服务平台,建设智能仓储系统和物流配送体系,全方位提升运输、仓储、配送等物流关键环节网络化、标准化水平,提升物流服务能力。 1.物流信息服务平台专项。发挥信息化在物流产业中的引领作用,鼓励骨干物流企业或物流园区整合仓储、运输和配送环节的物流信息资源,搭建面向社会的物流信息服务平台。支持物流企业借助第三方应用程序(APP)或与互联网企业合作开发自己的APP,推动各类物流信息平台互联互通及数据对接共享。 2.物流基础设施提升专项。支持企业利用二维码、无线射频识别等感知技术,提升物品拣选、传送、识别等设备的自动化水平,发展自动化物流仓储中心。加快推进货运车联网,促进与物流园区、仓储中心、配送网点信息精准对接,推进快递下乡,快递业与电子商务协同发展。鼓励配送企业与社区服务机构、农村商业网点广泛合作,解决物流配送“最后一公里”问题。 3.智能化区域物流中心建设专项。推动市域物流信息资源整合,引导物流企业信息服务系统与制造业仓储管理系统进行信息对接,提升物流信息化水平。积极引进大型物流集成商、货代企业、电商企业等建设具有复合功能的智能物流基地和区域转运分拨中心。积极推进河南投资集团鹤壁煤炭物流储配园项目,建设集煤炭中转接卸、仓储物流、数字化配煤、标准化交易服务、电商平台等功能为一体的现代化煤炭物流园区;通过电商平台进行供应链管理和资源整合,构建煤炭交易的新业态、新模式,降低煤炭交易成本、提高煤炭交易效率。
(九)“互联网 ”便捷交通行动 全面整合交通运输信息资源,推进基于互联网平台的便捷化交通服务发展,提升交通运输服务品质和科学治理能力。 1.交通运输服务品质提升专项。加强智慧交通行业信息平台建设,促进交通运输、交通管理跨部门信息共享,推动政府部门和企业服务性数据资源向社会开放。鼓励与互联网企业合作,搭建面向公众的便民服务平台,推广覆盖多种出行方式的“一站式”服务。推进城市智能公共交通服务体系建设,加快一卡通区域联网。积极发展基于互联网平台的出租车服务。 2.交通运输资源在线集成专项。加强公路、铁路、通用航空和客货运枢纽等交通网络设施运行状态和通行信息的采集,完善信息感知基础数据库。应用推广车联网等智能技术,提高基础设施、运载工具、运行信息等要素资源的在线化水平。推动跨地域、跨类型交通信息互联互通,构建全市统一、对接全省全国的网络体系。 3.交通运输科学治理能力提升专项。推动交通运输大数据应用,为优化交通设施规划建设、安全运行控制、运输管理决策提供支撑。推进车联网和新一代交通控制网技术在预防拥堵、节能减排、提升通行能力等方面的应用,开展交通信息服务、交通诱导、主动安全预警等领域智能系统研发与推广,加强对交通运输违章违规行为的智能化监管。
(十)“互联网 ”普惠金融行动 推动传统金融业与互联网融合,推动互联网借贷、第三方互联网支付、股权众筹等机构发展。支持金融机构加快产品、服务和机构的互联网化。鼓励金融机构以现有业务和平台为核心和立足点,通过互联网金融的渗透互补作用,有重点、有步骤地向现有业务的上下游延伸扩展,培育新的利润增长点;支持有条件的银行业金融机构积极开发利用直销银行平台拓展业务,在产品设计、业务流程再造等方面加大创新力度。 1.第三方互联网支付机构培育专项。积极推动金融集成电路(IC)卡和移动金融在全市范围内公共服务领域的应用拓展,提升电子现金的使用率和便捷性,提高城市智能化水平。引导我市零售、餐饮、交通出行等领域扩大支付宝、微信银行等移动支付工具的应用。支持我市符合条件、有产业支撑的企业发起设立法人第三方互联网支付机构。 2.互联网借贷平台培育专项。支持网络借贷平台、电商平台在我市发展,鼓励大型企业、金融机构等发起设立网络借贷平台,探索互联网金融服务创新,鼓励金融机构和互联网企业依法合规提供创新金融产品,为我市中小微企业、“三农”、创新创业等领域提供普惠金融服务,拓宽融资渠道弥补供给不足,提高资源配置率、降低融资成本。推进互联网征信市场建设,积极培育征信机构,丰富征信产品,加强信用基础设施建设。 3.互联网股权众筹融资试点专项。支持国内优秀众筹平台在我市开展股权众筹业务,利用创新型融资模式,推动普惠金融发展。鼓励我市企业、创新创业项目利用众筹平台拓宽融资渠道解决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4.金融机构互联网业务拓展专项。支持各金融机构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手段,加快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提供便利的存贷款、支付结算、信用中介平台等金融服务,构建电子银行立体报务体系,打造“一站式”在线综合金融服务平台。引导推动银行建设并利用移动金融平台,创新互联网供应链金融服务,拓宽普惠金融服务范围。支持保险、证券建立并利用互联网直销平台提供在线理财服务,引导小额贷款、融资性担保公司拓展互联网金融业务。
四、基础支撑和制度保障 (一)强化信息网络及应用服务基础支撑 1.构建下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加快实施“数字鹤壁”战略,推进宽带网络光纤化改造和全光网城市建设,增强移动通信网络服务能力,促进网间互联互通,大幅提升网络访问速率,有效降低网络资费。落实国家电信普遍服务补偿机制,实施光纤城市、宽带乡村工程。推进网络设施的共建共享,加快构建宽带、融合、安全、泛在的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 2.建设智慧园区服务平台。以产业集聚区、服务业“两区”、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等为依托,构建智慧园区服务平台,提高园区管理服务效能,为企业提供信息化应用和增值服务。积极争取省智慧园区建设试点,推动4个省级产业集聚区推进信息基础设施优化、开发管理精细化、功能服务专业化和产业发展智能化。 3.推进信息化基础服务平台建设。以资源共享、数据开放为目标,进一步完善云计算平台服务机制,加快推进大数据平台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促进资源共享和数据整合,建设公共数据交换和开放平台,建立政府数据共享和开放机制。推进和完善人口基础信息库、法人单位基础信息库、自然资源和空间地理基础信息库、宏观经济信息数据库等四大基础数据库建设。打造企业和个人征信服务平台,建立健康高效的金融服务环境。建设互联网政务服务新媒体,完善政府网站服务体系。 4.加强信息安全保障。完善信息安全基础设施,推进移动信息安全服务云平台、安全管理平台、数据备份中心等建设。加快电子身份认证体系建设,推进电子签章应用普及。建立信息安全支撑体系,贯彻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等制度和网络安全国家标准要求,加快制定数据资源开放标准规范,加强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安全防护和用户个人信息保护。 (二)强化创新驱动基础支撑 1.加快创新能力建设。组织实施一批重大科技专项、自主创新专项等,推动“互联网 ”关键技术研发和产业化。鼓励互联网企业参与省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建设,提升相关产业“互联网 ”融合水平。支持生产制造企业、服务业企业等与互联网企业合作对接,共建跨界交叉领域的工程(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培育一批高水平创新平台,促进创新资源开放共享。 2.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支持融合领域关键技术、工艺和产品方面创造和形成自主知识产权,申请重大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商标等。鼓励互联网融合应用企业开展专利权质押融资,加强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创新在线产权交易模式,促进知识产权的转化和应用。 3.大力发展开源社区。鼓励企业自主研发和政府资金支持形成的软件成果向社会开源。引导高校及科研院所、企业或个人发起或参与开源项目,鼓励企业依托互联网开源模式构建新型生态。促进互联网开源社区与标准规范、知识产权等机构的对接与合作。 (三)强化人才智力基础支撑 1.加强应用能力培训。鼓励各县区政府采用购买服务的方式,向社会提供互联网知识技能培训,支持相关研究机构和专家开展“互联网 ”基础知识和应用培训。鼓励传统企业与互联网企业建立信息咨询、人才交流等合作机制,促进双方深入交流合作。加强制造业、农业等领域人才特别是企业高层管理人员的互联网技能培训,鼓励互联网人才与传统行业人才双向流动。 2.加快复合型人才培养。鼓励、引导大中专院校根据互联网融合发展需要,加快调整人才培养和学科、专业建设方案,注重将国内外前沿研究成果尽快引入相关专业教学中。鼓励学校聘请互联网领域高级人才作为兼职教师,加强“互联网 ”领域实验教学。 3.加大产学研联合培训。结合职教攻坚二期工程,推进互联网领域的校企深度融合,依托高校、科研机构、企业的智力资源和研究平台,建设一批具备教学、生产、培训和鉴定等多种功能的综合实训基地。实施产学合作专业综合改革项目,鼓励校企、院企合作办学,推进“互联网 ”专业技术人才培训。建立企业研发中心和院校对接机制,鼓励企业在院校建立“互联网 ”研发机构和实验中心。 (四)完善开放合作发展机制 1.引进培育龙头企业。鼓励优势企业采取特许经营、服务外包、PPP等方式,优先运营开发公共服务平台、公共信息资源。加大对新农帮、店连店等电商平台的支持,使其成为全国有影响力的知名电商平台。创新招商模式,推进以数据开发换项目、以平台建设招项目、以投资模式创新引项目,尽快再培育引进一批新的龙头项目、龙头企业。对设立区域性总部、功能性机构、研发中心、服务中心等给予一定的奖励支持。 2.推动重点领域开放合作。坚持市场主导、企业主体、充分竞争的原则,拓宽招商领域,把引进电子商务等新业态作为重要内容,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推动各级政府、行业部门开放数据资源,积极引进和培育数据服务企业。与优势企业合作搭建全市云计算中心服务平台,支持优势企业与有条件的县区、企业开展试点示范合作。 3.促进产业集聚发展。坚持强主导、改体制,促进产业集聚区围绕国家、省、市“互联网 ”行动计划,立足实际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与集聚区主导产业结合,加快提质转型创新发展。鼓励有条件的产业集聚区、服务业“两区”因地制宜规划建设一批产业园、区中园,积极引进综合运营服务商,提高园区整体运营水平。支持建设集企业推广、融资担保、招聘培训、物流仓储、孵化培育、诚信经营等公共服务功能于一体的电子商务产业园区以及网络营销孵化中心,吸引电商集聚。强化链式引进、集群引进,建设一批总部型、基地型项目,辐射带动一批配套企业集聚发展,高起点打造一批互联网产业集群。 (五)完善重点项目推进机制。提高重点项目遴选标准,完善遴选机制,确保项目质量;坚持有限资源保重点,完善优先保障要素机制,提高审批质量;实行问题征集、部门联动、协调督办等工作制度,完善协调服务机制,提高服务水平;加大监督力度,实行重点项目建设综合考评制度,完善监管机制,提高管理效能。 (六)完善支持政策引导机制 1.落实完善财税支持。强化政府引导作用,选择重点领域统筹使用扶持资金,通过以奖代补、贴息、基金化等方式支持“互联网+”重点行业项目。研究设立“互联网 ”专项扶持基金,引导更多社会资本进入,投向符合条件的“互联网+”融合创新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组织实施“互联网+”重大工程,发展壮大新兴业态。加大政府部门采购云计算服务的力度,探索基于云计算的“互联网 ”政务运营机制。 2.强化企业融资服务。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构建多层次的“互联网 ”投融资服务体系。强化资本市场对互联网技术创新的支持,通过知识产权证券化、股权众筹融资等创新模式,支持企业转型升级和中小微企业发展,催生和促进互联网经济新业态。支持“互联网 ”企业发行公司债券、短期融资券、中小企业私募债等债务融资工具。推动商业银行、信托投资、保险等机构创新信贷产品与金融服务,加大贷款投放力度。鼓励政策性担保机构提供融资担保服务。 (七)完善发展环境体制机制 1.构建开放包容环境。研究制定云计算、大数据发展规划。进一步放宽融合性产品和服务准入限制,落实执行行业互联网准入负面清单,对未纳入负面清单管理的领域、业务,各类市场主体皆可依法平等进入。破除行业壁垒,推动各行业、各领域在技术、标准、监管等方面充分对接,最大限度减少准入限制,规范事中事后管理。深化商事制度改革,简化企业注册登记制度,推进投资贸易便利化。 2.完善信用支撑体系。结合我市实际做好全省统一的公共信用信息平台建设,加强征信记录、风险预警、违法失信行为等信息资源在线披露或共享,建立完善失信联合惩戒机制。支持信用服务机构开发信用产品,提供信用评估等服务。深化个人、企业征信,促进各类信用信息互动共用,强化信用监测警示。 3.推动数据资源开放。推进政务公开信息化,建立网上政务服务体系。全面梳理政务信息资源,稳步推进政务数据资源向社会开放。依托政府门户网站,建立市级政府数据服务网,统一政务数据开放渠道,汇聚各级各部门开放的政务信息资源,为社会提供各类数据服务。支持公众和企业充分挖掘商业价值,促进互联网应用创新。 4.完善市场监管机制。落实国家、省加强网络信息保护和信息公开的有关规定,调整完善不适应“互联网 ”发展的政策措施。加强产业技术政策、标准执行的过程监管,强化多部门行政执法联动机制。探索建立有利于新兴业态和服务发展的监管模式,严格查处信息领域企业垄断行为,营造互联网公平竞争环境。 五、组织实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充分发挥“互联网 ”推进工作领导小组的作用,实现全市“互联网 ”工作统筹规划、协调推进、求实求效。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具体工作的组织推进。建立市“互联网 ”专家咨询委员会,为政府决策提供重要支撑。 (二)强化分工协作 市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制定工作方案,完善具体措施,加强指导和服务,落实相关任务。各县区、开发区、宝山循环经济产业集聚区、城乡一体化示范区要结合自身实际,研究制定落实方案,明确重点任务和具体推进措施,扎实推动相关工作开展。 (三)积极参与全省示范试点 聚焦“互联网 ”关键环节,组织实施一批基础好、成效高、带动效应强的项目,以点带面、点面结合,着力在重点行业、重点领域取得新突破。积极争取国家、省支持,鼓励参与全国、全省的“互联网 ”试点示范。 (四)有序推进实施 各级各部门要主动作为,大胆探索,推动“互联网 ”新业态新经济发展。要加强学习交流,积极借鉴外市“互联网 ”融合应用成功经验。要深化开放合作,注重利用市场力量推动“互联网 ”行动实施。要合理定位、循序渐进,避免盲目建设和重复投资。 附件:重点工作分工 附 件 重点工作分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