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壁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鹤壁市2016年工业重点产业推进方案的通知

标 题 鹤壁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鹤壁市2016年工业重点产业推进方案的通知
索引号 F1000-0201-2016-1497589 发文字号 鹤政办〔2016〕37号
发布日期 2016-07-22 成文日期 2016-06-30
标签:
鹤壁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鹤壁市2016年工业重点产业推进方案的通知 鹤政办〔2016〕37号
来源:   发布时间: 2016-07-22 字体大小: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部门:

  鹤壁市2016年清洁能源与新材料产业、绿色食品产业、汽车零部件与电子电器产业、镁精深加工产业、现代家居产业等5个工业重点产业推进方案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2016年6月30日

  鹤壁市2016年清洁能源与新材料产业推进方案

  为加快推进全市清洁能源与新材料产业发展,根据《鹤壁市2016年加快重点产业发展推进机制》要求,制定本方案。

  一、产业发展现状。我市清洁能源与新材料产业既包括煤炭、电力、水泥等传统产业,也包括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产业,还包括煤基新材料、新型建材等产业。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已建设形成了宝山循环经济产业集聚区、姬家山精细化工园区,建成运行现代煤化工装置7套、清洁能源装置2套、精细化工装置4套。2015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919.8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为47.4%;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218亿元,增长9.6%,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30.6%。基本形成了煤—电—建材、煤—精细化工—化工材料、煤—油—煤油融合3条循环经济产业链。

  目前,受全国煤炭产能过剩、煤炭价格持续下滑和省外低价煤冲击等因素影响,我市煤炭行业生产经营持续困难,亏损严重。2015年,全市完成煤炭产量571万吨,同比下降4.8%;实现营业收入396亿元,累计亏损19.8亿元,同比增亏6.11亿元。煤化工行业遭受全球市场疲软冲击,主要煤化工产品产能过剩,价格大幅下跌,同时面临资金、技术、环境等多方压力。

  二、总体思路。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转型升级、提升发展为目标,以发展煤油融合、煤化一体为主攻方向,拉长煤基新能源新材料等循环经济产业链条,积极发展风电、光电产业,努力建设清洁能源和新材料基地。

  三、工作目标。2016年,全市清洁能源与新材料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950亿元,增长3.3%;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30亿元,增长5.5%。

  四、重点工作

  (一)产业提升发展工程。持续强化产业支撑,坚持煤油融合、煤化一体发展,拉长煤基新能源新材料等循环经济产业链条,加快培育链条健全、高端高效的现代产业集群。

  1.推动产业集群发展。持续发挥河南能源、北京三聚环保、中维化纤等现有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向高端化、精细化、差异化发展,着力推动产业链向前端的研发和后端的销售、服务延伸,价值链向提高核心竞争力和附加值方向转变,积极打造在国内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清洁能源与新材料产业集群。(责任单位:市发改委)

  2.发挥基金杠杆撬动作用。抓住国家、省出台支持项目建设优惠政策有利时机,分级申报各项建设资金。按照国家政策,结合现有招商成果,谋划包装一批投资大且对产业具有战略支撑作用的龙头项目,积极争取国家债券资金,充分利用国开行、农发行债券基金撬动作用,促使整装大项目落地;利用省级先进制造业发展专项资金等财政专项资金作为引导基金,适时设立产业发展投资基金,发挥其投资撬动作用,加快我市清洁能源和新材料产业循环化改造力度,提高产业发展层次。(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财政局)

  3.着力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把科技创新作为重要引擎,积极承接科技成果转化中试和科技项目孵化项目,搭建产学研用一体化平台。在现有的300吨/年乙二醇中试装置、3000吨/年丁二酸酐装置、15.8万吨/年悬浮床加氢装置的基础上争取扩大示范。持续深化与北京化工大学、华北科技学院、河南能源规划研究院等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的合作,促使醇醚燃料、高硫煤综合利用、对苯二甲酰氯、聚丁二酸丁二醇酯等中试项目开工建设,并争取更多的新技术、关键技术在我市进行孵化或成果转化。加强与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合作与交流,力争在宝山循环经济产业集聚区设立分院。(责任单位:市科技局)

  4.强化综合配套功能,提高专业园区平台承载能力。坚持水、电、路、汽、消防同步规划、地上地下同步建设,形成集中供水、集中污水处理、集中供蒸汽、集中供工业原料气、道路管网循环畅通等“四集中、一循环”的基础配套能力。加快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积极创建省级乃至国家级示范园区、试点园区、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开发区等,同时积极与高校和科研院所合作建设研发中心、成果转化基地等,促使园区由规模扩张向量、质转变,由要素高强度投入为主向投资、创新双驱动转变,由单纯依靠优惠政策向依靠优质综合服务转变,全面提升园区平台承载能力。(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宝山循环经济产业集聚区管委、鹤山区政府)

  (二)产业开放招商工程。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和省重大战略布局,健全机制、提升平台,借助外力,强化包装,坚持不懈提升招商质量和水平。

  1.制定产业图谱。谋划编制清洁能源与新材料产业招商路线图和招商手册,明确招商方向、主攻区域、重点企业和工作措施,实现招商新突破。(责任单位:市商务局)

  2.落实完善驻地招商机制。每个县区招商负责同志及专业招商人员要确保驻地跟踪项目常态化,要重点研究当地功能区规划、产业发展的趋势、产业转移规律以及重点企业对外投资意向,建立跟踪项目信息库,及时了解项目动态。(责任单位:市商务局)

  3.充分利用招商载体,精准招商。发挥比较优势,借助中国鹤壁民俗文化节、2016中国(郑州)产业转移系列对接活动等平台,充分调动商会、协会、企业的积极性,开展以商招商、以情招商活动。同时,利用专业园区产业配套能力强及我市国家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市等具有现实吸引力的条件和政策吸引客商,加快引进产业层次高、带动能力强的龙头项目。(责任单位:市商务局)

  4.强化项目谋划包装,开展组团式、产业链招商。坚持煤油融合、能源和新材料一体化建设思路,围绕三聚环保清洁能源产业园、河南能源精细化工材料产业园、姬家山精细化工产业园等基地,积极谋划龙头项目,开展组团式、产业链招商,通过产业链的不断完善,达到产业发展集群化、产业链接循环化、资源利用高效化、环保设施共享化,聚集上下游产品,降低配套成本,吸引企业入驻,(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宝山循环经济产业集聚区管委、山城区政府、鹤山区政府)

  5.推动重点项目签约落地。着力推进总投资250.5亿元的18个开放招商重点项目,力争落地项目12个、总投资175.5亿元,力争签约项目6个、总投资75亿元。(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宝山循环经济产业集聚区管委、鹤山区政府、淇县政府、浚县政府、山城区政府、开发区管委、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管委)

  (三)持续加快项目建设。着力推进总投资437亿元的20个重点项目,2016年完成投资79亿元。

  1.继续坚持项目建设领导分包机制。清洁能源与新材料产业推进组成员都要分包具体项目,负责协调解决项目推进中存在的问题,提高项目开工率、资金到位率和投产达标率。(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宝山循环经济产业集聚区管委、鹤山区政府、淇县政府、浚县政府、山城区政府、开发区管委、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管委)

  2.续建项目抓投产。采取倒排工期、现场督导、观摩点评等举措,强力推进总投资93.1亿元的10个续建项目,年度计划完成投资37.1亿元,其中河南省蓝天鹤化工科技有限公司年产2000吨丁二酸酐与2 万吨精细化工残废液资源综合利用、鹤壁昌业化工有限公司年产6万吨二硫化碳、河南省同力水泥有限公司环保建材和鹤壁市元昊化工有限公司年产5万吨橡胶硫化促进剂(债券项目)等4个项目竣工投产;鹤壁瑞达化学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年产10万吨橡胶促进剂、郑州郑氏化工产品有限公司年产1000吨植物生长调节剂和华塑高分子新材料产业园等3个项目部分车间或生产线投产;中维化纤股份有限公司锦纶66工业丝(债券项目)、鹤壁市恒力橡塑公司年产10万吨橡胶助剂和鹤壁盛步光伏发电有限公司50兆瓦农光互补光伏发电站等3个项目主体完工。(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宝山循环经济产业集聚区管委、鹤山区政府、淇县政府、开发区管委)

  3.新建项目抓进度。加快联审联批,督促企业落实项目建设资金,重点推进350万吨/年煤焦油综合利用项目、鹤壁盈德工业气体岛及综合利用项目、河南豫能控股股份有限公司220兆瓦光电项目、江苏万城集团屯子镇新能源产业园项目等10个项目开工建设,力争5个项目主体完工。(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宝山循环经济产业集聚区管委、鹤山区政府、淇县政府、浚县政府)

  (四)持续深化企业帮扶。把握企业发展状况,坚持分类指导、提高实效,精准服务企业发展。

  1.找准问题、精准施策。抓好市定12家重点服务企业,各县区要对重点服务企业全面摸排,了解企业生产经营情况,排查出“问题清单”,盯紧不放、一办到底,建立帮扶台账,明确责任分工和办理时限,做到件件有回音。达到稳定“增长点”、控制“下拉点”、减少“出血点”、化解“拖累点”要求。(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宝山循环经济产业集聚区管委、淇县政府、浚县政府、山城区政府)

  2.搭建平台、对接服务。开展银企对接,推动金融机构服务项目、服务企业;开展产销对接,推动产业链上下游之间相互协作、互利共赢;开展用工对接,为企业解决用工难问题;开展智力对接,聘请管理专家,举行专家“大巡诊”活动,为企业把脉问诊,提升企业管理创新水平。(责任单位:市政府金融办、市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

  3.政策支持、降本增效。进一步落实扶持企业发展的税收优惠政策,积极争取中央专项建设债券、省先进制造业引导基金、中小微企业风险补偿金、财政中小企业还贷周转金等各级、各种财政支持资金,缓解企业融资难、资金周转难问题,扶持企业做大做强。(责任单位:市政府金融办、市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财政局)

  4.持续帮扶、转型升级。与企业建立长期联系,畅通沟通渠道,随时掌握企业生产经营状况和需要解决的问题,跟踪服务,持续帮扶;积极创新工作方法,引导企业拓宽思路,放眼长远,积极调结构、强主业、促转型,提高核心竞争力,加快升级发展。(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

  (五)关闭淘汰落后产能。积极争取国家政策支持,加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按照市场化要求,综合运用法律、经济、行政手段,通过兼并重组、破产清算,实现落后产能有序退出。(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

  五、工作机制

  (一)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市、县区联动工作机制,市发改委、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财政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科技局、国土资源局、环保局、市政府金融办等部门要与宝山循环经济产业集聚区、鹤山区等加强工作协调,统筹产业整体规划布局,协调解决企业发展过程中的困难,重点解决资源、土地、供电、资金等问题,特别是煤化工企业厂区周围居民搬迁、环保审批手续等问题。

  (二)加大财政金融支持力度。对清洁能源与新材料产业自主创新、技术改造、节能减排等转型升级项目给予专项补助,具体办法由市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会同市财政局、发改委研究制定。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资金优先用于支持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项目,抢占高端产业发展先机。有关部门要和产业集聚区对接,在科技创新、产业发展、集群培育等专项资金和政策方面给予倾斜。

  鹤壁市2016年绿色食品产业推进方案

  为推进全市食品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发展,打造千亿元食品产业集群,根据《鹤壁市2016年加快重点产业发展推进机制》要求,制定本方案。

  一、产业发展现状。近年来,全市绿色食品产业总量持续快速增长、集群发展态势更趋明显、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骨干企业竞争力不断增强。目前,已拥有食品企业近400家,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7家,省级以上龙头企业37家。2015年,绿色食品产业主营业务收入550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量的27.6%;吸纳就业人数4.7万人,占全市工业就业人数的23.6%。但在大型龙头企业、知名品牌、高新技术企业、高附加值产品等方面的发展较为薄弱,还缺乏完善的产业配套体系、有效的产业发展机制和良好的企业融资环境等。

  二、总体思路。按照“调结构、扩规模、建集群、延链条、提质量、保安全”的总体要求,重点打造肉类制品、面类制品两大产业集群,着力培育调理快餐食品、休闲饮品两大新兴产业,全力壮大龙头企业、全产业链企业、冷链物流配套企业,增强优质原料基地、食品安全保障两大基础支撑能力,强化技术创新、品牌战略和会展带动,将鹤壁建设成为在全国具有影响力的食品强市。

  三、工作目标。2016年,力争全市食品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600亿元,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27%以上。实施“1531”培育计划,即:力争主营业务收入超100亿元的企业达到2家,超50亿元的达到3家,超30亿元的达到4家,超10亿元的达到10家。

  四、重点工作

  (一)实施产业集群培育提升工程,加快肉制品和面制品产业集群和产业链条升级。围绕打造千亿元食品产业集群的目标,重点发展浚县和鹤淇两大食品产业集聚区。强化集群内企业分工协作,建立从原料生产、加工制造、物流配送到终端消费的完整产业链条,强化技术研发、检验检测、物流配送、信息服务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共享,实现优势互补、信息共享、协调发展。2016年底,浚县、淇县食品产业均成为横向联合、纵向耦合、关联发展、协作紧密的产业集群,主营业务收入分别达到200亿元和400亿元。

  依托大用、永达、至真等龙头企业,抓好大用50万吨快餐、至真食品产业园等项目,争取建成全国著名的肉制品产业化基地,肉制品加工产业规模达到100万吨,打造超200亿元肉制品产业集群。加快发展猪、鸡、鸭、牛、羊、兔、鸽等养殖及深加工,重点拉长冷鲜分割肉—调理肉食品—预制肉制品—熟肉制品—休闲肉制品产业链条。

  依托中鹤、永昌、天龙等龙头企业,抓好中鹤100万吨小麦深加工、永昌60万吨小麦深加工、天龙30万吨小麦深加工、麦德隆6万吨烘焙食品、闽台工业园10万吨焙烤食品等项目,面制品产业集群规模达到600万吨,打造超300亿元面制品产业集群。重点拉长面粉—专用面粉—蒸煮面制品(挂面、馒头、包子、饺子)—烘焙面制品(饼干、面包、糕点等)—休闲面制品产业链条,淀粉—变性淀粉—淀粉糖—糖醇—氨基酸—有机酸产业链条。

  (责任单位:市发改委,浚县政府、淇县政府)

  (二)提升调理快餐食品产业规模,加大休闲饮品食品产业开发。依托大用、永达、中鹤、谷夫、帮太等龙头企业,重点抓好永达淇县现代农业产业化集群项目、中鹤20万吨速冻面制品、谷夫20万吨谷物早餐、帮太20万吨营养早餐、安贵5万吨速冻汤圆、天香2万吨速冻水饺等项目。

  依托至真、帮太、轩轩、百翼蜂业、淇源、豫知味等休闲食品企业,重点抓好帮太10万吨谷物饮料、谷夫20万吨谷物饮料、淇河酒业3000吨白酒、河南老窑4000吨白酒、河南和润生科技有限公司年产1800吨高档饮品深加工等项目。着力推动浚县产业集聚区引进闽商食品产业园。

  (责任单位:浚县政府、淇县政府)

  (三)加快项目建设,不断扩大产业规模。提高鹤壁赛德食品年产50万吨中式营养快餐项目的市场拓展能力,加大浚县烘焙食品工业园项目招商力度,推进河南和润生科技有限公司年产1800吨高档饮品深加工项目建设进度。推进中鹤年产10万吨休闲威化食品项目、飞天农业年产40万吨淀粉项目、天邦菌业工厂化生产双孢菇项目尽快开工建设,加快杭州金辣木公司辣木产业深加工项目建设进度。(责任单位:市发改委,浚县政府、淇县政府)

  (四)实施产业配套协作提升工程。

  1.建立完善优质原料基地。鼓励龙头企业通过设立风险基金、要素入股、利润返还等方式,与农民建立稳定的利益联接机制,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充分发挥鹤壁赛德食品年产50万吨中式营养快餐项目和永达淇县现代农业产业化集群项目的带动效应,鼓励引导农民或种植户围绕企业所需积极开展订单种植。在猪、鸡、羊、牛、鸭、兔等养殖方面依托龙头企业,推广“公司 基地 农户”的经营模式。

  2.建设技术研发转化平台。采取企业出资、学院出智、政府补贴的模式,依托鹤壁职业技术学院(或外地高校科研院所),联合大用、永达等肉制品龙头企业和中鹤、永昌等面制品龙头企业,分别建设国家级肉制品、面制品技术研发中心。

  (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农业局、畜牧局、科技局、鹤壁职业技术学院,浚县政府、淇县政府)

  (五)实施品牌创建提升工程。

  1.打造“鹤壁食品”整体品牌。着力打造以无公害、绿色、有机、航天为核心理念的“鹤壁食品”整体品牌。由政府牵头设计“鹤壁食品”整体品牌形象,注入品牌内涵,提出宣传口号,注重借助媒体、会议、会展、汇报、企业等多种形式扩大品牌影响力。今后举办会展、组织企业赴外地参加各种展会、推介会、对接会等,均以“鹤壁食品”整体形象出现。

  2.建设中国食品名城。通过实施品牌战略,培育知名企业,宣传知名企业家,打造知名食品园区,建设食品名市,力争把鹤壁市建设成中国食品名城。

  3.鼓励产业集聚区和企业创建品牌。鼓励浚县产业集聚区、鹤淇产业集聚区创建以食品产业为主导的“全国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对荣获中国和省名牌的企业给予适当奖励。

  (责任单位:市食品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质监局、发改委、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商务局,浚县政府、淇县政府)

  (六)实施食品安全保障提升工程。建立企业内部安全体系。所有食品加工企业都要参照行业龙头企业建立有效的涵盖食品原料加工制造、储运和流通全过程的食品安全监督管理体系,全面开展食品行业ISO系列(质量认证)、TQM(全面质量管理)、HACCP(危害分析及关键控制点)等体系建设。(责任单位: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农业局、畜牧局,浚县政府、淇县政府)

  (七)引入“互联网 ”发展平台。重点实施“互联网 电子商务”和“互联网 高效物流”行动,引导食品企业与电商企业对接,积极发展融合互联网信息化技术、大数据与云平台、现代冷链体系的生鲜电子商务,革新产品营销模式,建设现代食品物流网。大力推进帮太食品“互联网 全谷物”食品产业化示范项目建设,扩大线上交易发展规模。(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商务局、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

  五、工作机制

  (一)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一是统筹落实上级政策资金扶持,集中工业结构调整、农业结构调整、中小企业发展、农业综合开发、循环经济等政策性资金,对食品产业重点建设项目给予支持。二是按照《鹤壁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企业上市和挂牌工作的意见》(鹤政办〔2014〕28号)相关规定,给予上市食品企业政策扶持。三是本地企业建设超亿元以上项目,享受和招商引资项目同等的优惠政策。四是投资5000万元以上的食品项目,实行联审联批制度,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简化办事手续。五是对总部在鹤壁的企业、拟上市企业(以券商正式介入为准)、有重大带动作用的龙头项目,实行一事一议、一企一策。

  (二)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一是抓住品牌食品企业扩规模、占市场、全国布局的机遇,发挥我市土地、劳动力、原材料、资源等优势,促进食品企业集群式转移。二是着力引进大型全产业链龙头企业和跨界发展现代农业和食品产业的企业,有针对性地实施招商。三是进一步落实我市招商引资奖励政策,激发全员招商引资的积极性。

  (三)建立融资扶持机制。一是对企业因融资需求评估土地的,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减免各项手续费。二是尝试设立食品产业助保贷资金池,为食品企业融资提供担保。三是协调金融机构对实力强、资信好的食品企业,核定一定的授信额度,适当放宽抵押担保条件,简化审批手续。四是协调金融机构对租赁土地发展种植、养殖的企业放宽贷款条件,允许对权属清晰、风险可控的土地经营权和固定资产等开展抵押贷款业务。

  (四)加大人才及劳动力保障力度。一是和鹤壁职业技术学院、河南农业大学、河南工业大学、郑州大学等院校联合,采用定向培训、定向招生等形式,加强对食品产业管理人才及技术工人的培养和培训。二是将食品企业招聘的高级技术、管理人才,按照《鹤壁市引进高层次人才优惠政策》等规定纳入人才库,享受鹤壁市高层次人才相应待遇。三是每年定向培训3000人次,为食品企业输送亟需的人才和一线技术工人。

  鹤壁市2016年

  汽车零部件与电子电器产业推进方案

  为加快汽车零部件与电子电器产业集群发展,提升产业发展层次,根据《鹤壁市2016年加快重点产业发展推进机制》要求,制定本方案。

  一、产业发展现状。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坚持把汽车零部件与电子电器产业作为优化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战略支撑产业重点培育,制定实施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我市汽车零部件与电子电器产业基本形成了产品系列化、规模化、标准化的格局,实现了持续较快增长。目前,拥有规模以上企业67家,2015年完成工业增加值43.19亿元、同比增长25.9%,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9.6%。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升,拥有省级以上研发中心15个,其中国家高新技术企业4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家。产业规模化、集群化发展初步形成,成立了由42家汽车电子电器企业参与的鹤壁汽车电子产业集团,推动成员企业间逐步实现技术、产品、市场和资源的优势互补;培育了天海集团、海能达、航盛、仕佳等一批龙头企业,打造了汽车电子、汽车模具、通信车和光电子4大特色产品集群。特色产品市场占有率进一步提升,仕佳光子光分路器芯片(PLC)国际市场占有率突破50%,汽车线束和电子插接件国内市场占有率超过20%。军民融合发展进一步加快,海能达公司年产500辆应急通信车建设项目通过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实现军民融合的创新发展。一批龙头型、基地型产业项目正在加快建设。产业整体呈现总量较快增长、效益持续提升、结构不断优化的良好发展态势。但还存在产业规模小链条短、产品技术含量低、市场竞争力弱等问题。

  二、总体思路。以壮大产业规模和增强核心竞争力为主线,以转型升级提升发展、打造特色产业集群为目标,积极开发高端汽车电子、模具数字化产品,统筹发展消费电子、军工电子,加快发展专用车,跟进发展新能源汽车,提高汽车整车、零部件与电子电器产业配套能力,努力打造龙头支撑有力、产业链条和配套齐全的整体优势,推动产业向高端智能化、规模集群化迈进,使汽车零部件与电子电器产业成为推动我市产业创新发展、转型升级的重要支撑产业。

  三、工作目标。推进总投资100亿元的13个重点项目,全年完成投资37亿元;强化企业服务,帮助企业稳产增效。力争2016年汽车零部件与电子电器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00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10%以上。

  四、重点工作

  (一)持续强化产业支撑。按照构建现代产业平台、“互联网 ”、集团化发展和基金化助力“四大支撑”的要求,不断健全支撑服务平台,着力提升产业发展的承载力和吸引力。

  1.着力加强研发平台建设。依托中科院半导体研究所河南研究院,吸引和培养高端电子信息产业人才,加快电子信息领域高端科技成果在我市的转化和应用。持续深化与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河南省电子规划研究院、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等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的合作,力争关键技术在我市进行孵化或成果转化。支持汽车电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发展,强化服务,加强沟通,不断提升汽车电器产业整体水平。(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开发区管委)

  2.推动汽车电子产业集团发展。持续发挥集团的带动引领作用,完善集团发展战略及中长期(3—5年)规划,明确细分市场及发展方向,组建帮扶团队对成员企业开展管理、技术、市场等全方位诊断,有计划地在集团内部释放业务,达到技术、产品、市场和资源互补,提高智能化水平,促进产业集团加快发展,打造国内外有一定影响力的汽车电子大型集团。(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发改委、财政局,开发区管委)

  3.发挥产业基金引领带动作用。依托市信息创新创业投资基金,发挥产业战略投资平台、政府资金导向作用,做大做强特色产业集群,推动产业优化升级。(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发改委、财政局,市经济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4.引导企业开展“互联网 ”。推进汽车零部件与电子电器产业与互联网融合,引导企业利用“互联网 营销”平台等渠道展销推介产品,进一步推进与阿里巴巴、慧聪网在产业带方面的合作,积极组织企业与电商企业对接,融入和借力全省“十百千万”系列网上促销工程,扩大网络交易规模。(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财政局,各县区政府)

  (二)持续扩大开放招商。深度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和省重大战略布局,广泛借助外力,着力在围绕特色引龙头、延链条、带集群、促升级上取得突破。

  1.制定产业招商路线图。以顾问等多种形式聘请国内一流专家,组建专家项目策划团队,立足提升产业招商引资的层次和质量,高水平谋划编制汽车零部件与电子电器产业链发展招商路线图和产业招商手册,明确招商方向、主攻区域、重点企业和推进措施,提高招商引资的针对性实效性。(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发改委、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

  2.推动重点项目签约落地。着力推进总投资87亿元的16个开放招商重点项目,力争落地项目9个、总投资48亿元,签约项目7个、总投资39亿元。重点跟踪年产500万芯公里高速数据传输线缆、矽望光电自动化设备研发中心、华晨新能源汽车等项目的签约、落地投产。(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各县区政府)

  3.搭建用好招商载体平台。积极谋划开展切实有效的招商活动,充分调动商会、协会、企业积极性,加快引进产业层次高、带动力强的龙头型、基地型项目,重点承接专用车、汽车电子、模具及车桥等汽车零部件项目,务求取得更大成效。(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各县区政府)

  (三)持续加快项目建设。以提高项目开工率、资金到位率、投产达效率为重点,对重点项目实施动态管理,做到早谋划、早开工、早投产,不断提升项目推进效率、能力和水平,增强发展后劲。

  1.抓建设进度。开展“三比三评”活动,通过比手续办理、比投资完成、比形象进度,每季度评出5个前期工作效率高、投资进度快、形象进度好的项目,同时相应评出5个前期工作效率低、投资进度慢、形象差的项目并进行通报。重点推进荣兴电子科技产业园、尼克斯科技有限公司汽车零部件及功能材料产业园、国际(鹤壁)科技创业园等项目。(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各县区政府)

  2.抓集中开工。重点推进仕佳年产410万片列阵波导光栅、海能达年产18000套军工通信设备、维达电器年产180万套镁合金电子散热器等拟开工项目,列出详细计划、排出具体日程、明确工作任务,组织好项目联审联批,落实好项目开工条件,确保按期开工建设。(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各县区政府)

  3.抓竣工投产。瞄准项目在四季度竣工的目标,逐项制定竣工时间表,实行倒计时推进,以周保月、以月保季、以季保年,强化现场调度,注重问题解决,确保项目按期竣工投产或部分投产,培育一批新的经济增长点。重点推进天海集团年产400万套国际高端线束出口工业园,亿网光电年产80万箱环保型六类、七类数字通信线缆等项目。(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各县区政府)

  (四)持续深化企业服务。把握企业发展状况,坚持分类指导、提高实效,精准服务企业发展。

  1.精准施策帮扶企业。确定市级重点服务企业13家,逐家调研了解企业生产经营情况,排查出“问题清单”,建立工作台账,围绕稳定“增长点”、控制“下拉点”、减少“出血点”、化解“拖累点”,制定切实可行措施,明确时间节点,开展精准服务。(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各县区政府)

  2.开展系列对接活动。搞好银企对接、产销对接和用工对接活动,发布产品供需信息,加大产业链对接力度,组织开展好各类用工招聘活动。开展专家服务企业行活动,帮助企业把脉问诊,做强主业、做大规模。加强企业培训,开展针对性的企业上市、企业家培训、电商平台等专题培训。(责任单位:市政府金融办、市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银监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3.落实完善政策支持。进一步落实好国家降低企业税费、电力价格等减轻企业负担的各项政策措施,帮助企业降本增效。积极利用好各级财政支持资金,用好用足先进制造业引导专项资金,支持符合我市产业发展方向的企业新产品开发、技术改造。发挥好中小微企业风险补偿资金和中小企业还贷周转金作用,缓解企业融资难、资金周转难问题。(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市政府金融办、市财政局,市经济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4.促进企业转型升级。引导鼓励企业拓宽思路、加强管理,调整结构、延链补链,内引外联、战略合作,提升核心竞争力,加快转型升级发展。(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发改委、财政局)

  五、工作机制

  (一)强化组织领导。充分发挥汽车零部件与电子电器产业推进组职能,统筹相关部门力量协调解决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推动产业加快发展。各有关部门要结合职能分工,制定具体措施,加强协调配合,提高工作效率,推动各项工作和措施落到实处,取得实效,扎实推动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二)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积极争取国家相关政策和资金支持,鼓励金融机构增加信贷投入和出口信贷额度,支持信用担保机构为中小企业提供信用担保服务,支持企业通过新发或增发股票、发行企业债券、引入风险投资等方式扩大融资规模。

  (三)加大要素保障。各县区要坚持“有限指标保重点”,科学规划产业园区,明确产业发展重点,加大对重点项目土地、水、电、气等生产要素保障,加大科技投入,实现绿色发展。

  (四)优化发展环境。各部门要持续改作风、转职能、优环境,精简办事环节,优化审批流程,全面落实项目服务全程代理制。要加大对产业发展的支持力度,严格落实产业政策,为招商项目落地提供高效优质服务。

  鹤壁市2016年镁精深加工产业推进方案

  为推动镁精深加工产业做大做强,根据《鹤壁市2016年加快重点产业发展推进机制》要求,制定本方案。

  一、产业发展现状。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镁精深加工产业发展,列为新兴先导产业之一强力推进,“十二五”期间产业主营业务收入翻番,2015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68.3亿元、同比增长1.59%,工业增加值11.3亿元、同比增长12.8%,在经济下行影响下,整体与去年持平,我市成为全国重要的镁加工产业示范基地。但也存在缺乏龙头企业、产品档次低、创新能力弱、高端产品缺乏等问题,产业发展亟待转型升级,随着《中国制造2025》和国家“十三五”规划的实施,装备制造轻量化为镁精深加工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

  二、总体思路。以推进军民融合发展为途径,建设人才、专利、标准三大工程,培育增长点,创造新亮点。以技术创新为动力,促进产品高端化、成果产业化、应用规模化、企业集团化。融入国家发展战略,实现镁产业与新能源汽车、智能制造、国防军工等产业融合互动发展,形成地域经济优势,通过服务12家重点企业、推进3个重点项目建设、促成8个招商引资重点项目,努力建成国内重要镁基新材料研发、制造、应用示范基地,全力打造“中国镁谷”,持续做优做强镁精深加工产业。

  三、工作目标。2016年,力争镁精深加工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73亿元,同比增长8%以上,高端、终端产品不断增强。

  四、重点工作

  (一)推动项目建设。根据国内外市场需求,充分利用鹤壁资源优势和现有企业优势,通过招商引资、技术改造,着力规划建设一批重点项目,推动产业规模不断壮大。

  1.新建项目抓开工。重点推动河南明镁镁业科技有限公司年产2000吨高强韧超塑性宽幅镁合金薄板项目,力争2016年年底前完成投资1.5亿元,实现镁板车间三条轧机生产线试生产。加快推进鹤壁万德芙镁科技有限公司年产1000吨航天航空用高强镁合金生产项目,力争2016年完成投资9000万元,建成年产1000吨航天航空用高强镁合金中试基地,升级改造1条中高强镁合金坯料生产线。(责任单位:开发区管委)

  2.续建项目争投产。推动鹤壁地恩地新材料公司宽幅超薄镁合金1600炉卷轧机板带材板带加工项目,建设年产2万吨镁合金冶炼及5000吨镁板生产线,力争2016年底主要生产设备安装到位,完成前期投资2亿元。(责任单位:鹤山区政府)

  3.建成项目抓提升。推动美丽鸟公司年产18万辆镁合金电动车自行车、富迈特公司年产1.2万吨挤压型材、捷美特公司年产50万套镁合金电动车及车架、创世电机科技园等一批建成项目通过技术创新、扩张规模等手段开拓市场,提升企业层次。(责任单位:开发区管委)

  4.积极谋划新项目。本着拉长产业链条原则,积极谋划镁合金板材、镁合金轮毂、镁合金汽车零部件等精深加工及终端应用项目,加大与中航哈尔滨东安集团、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上海亚欧有色金属交易中心、无锡尚格工业设计有限公司等对接力度,推动项目尽快落地,为形成镁产业招商引资工作的“三个一批”(即谋划一批、签约一批、落地一批)全力做好工作。(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各县区政府)

  (二)加大招商引资。

  1.加强对外交流。积极参加镁行业新产品新技术等专业招商会展活动,加强对外合作交流,通过外引内联,促进我市现有镁企业扩规模、上台阶。(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各县区政府,河南镁业有限公司)

  2.发挥县区产业招商优势。组成专业招商小组,重点加强军工、航空航天、电子信息、汽车零部件、休闲用品等精深加工领域招商,到2016年底,力争2个项目签约落地。(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各县区政府)

  3.推动镁铝产业融合发展。充分利用我省铝工业大省优势,与中国铝业公司及郑州轻金属研究院等合作,通过兼并、联合、重组等多种方式,加快镁铝产业融合发展。(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各县区政府)

  (三)加强龙头培育。

  1.加强现有企业培育。一是推动地恩地公司扩大产业规模,依托镁大厦加大招商力度,发展成为集冶炼、综合加工、产品交易及展览为一体的综合性大型企业集团,成为镁冶炼及综合加工的标杆企业,带动全市镁产业发展。二是充分发挥明镁公司高强韧、超塑性镁合金技术优势,使之发展成为全国知名的宽幅铸轧薄板龙头企业。(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鹤山区政府、开发区管委,河南镁业有限公司)

  2.引进行业领军企业。加大与国内大型央企、行业领军企业对接力度,积极引导大型企业集团及投资机构介入镁产业。(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各县区政府,河南镁业有限公司)

  (四)建设专业园区。

  1.优化园区功能。立足已建成的金山、鹤淇、鹤山金属镁产业园区,进一步优化园区功能,明确产业布局和发展重点,增强集聚效应,推动产业集群化发展。(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管委、鹤山区政府、开发区管委)

  2.提升园区环境。出台相应政策措施,以优良的政务环境进一步吸引大企业入驻,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及配套设施建设,使企业真正实现工作在园区、居住在小区、生活在社区,提升园区承载能力。根据需要尽快规划物流园区,降低企业物流成本,有效扩大镁产品物流半径。(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管委、鹤山区政府、开发区管委)

  3.规划建设新园区。规划建设淇县镁综合利用园区和鹤壁军民融合产业园2个新园区。淇县镁综合利用园区重点发展白云岩矿石开发、镁合金冶炼电力与镁深加工融合发展等。鹤壁军民融合产业园重点促进镁与电子信息融合发展,促进镁在军方的应用,大力发展军用高强韧镁合金、军用镁合金零部件。(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淇县政府、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管委、鹤山区政府、开发区管委)

  (五)加快企业创新。

  1.促进企业管理创新。建立合理有效的企业家队伍建设工作机制,加大培训力度,提升企业家素质,引导企业制定发展规划,最大限度地提高企业竞争力。(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

  2.推动科技创新。加快校企合作,积极与郑州大学、重庆大学等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开展科技合作,适时组建镁产业技术发展研究院,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鼓励企业建立研发中心,到2016年底,力争骨干企业建立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工程(技术)实验室等各类研发中心数量增长20%,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发改委、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质监局,鹤壁职业技术学院)

  (六)推动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1.应用技术研发平台。依托现有研究中心搭建应用技术研发平台,有效利用企业资源,帮助企业提升科技水平。(责任单位:市科技局)

  2.镁产业战略合作平台。以河南镁业有限公司为主导,发挥联合体及河南省镁产业联盟作用,搭建镁产业战略合作平台。(责任单位:河南镁业有限公司)

  3.质量检测平台。进一步推动国家镁及镁合金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发展,支持中心依托设备资源优势帮助企业提升科技研发水平,推动中心成为集行业标准制定、质量检测、科研和仲裁为一体的开放性综合性服务平台。(责任单位:市质监局)

  4.产品交易平台。依托镁业大厦建设中国镁交易中心,实施“互联网 镁”工程,打造立足中原、辐射全国的镁及镁合金仓储、交易、信息发布和产品展示中心,创造镁业指数。(责任单位:市商务局,有关县区政府)

  (七)设立产业基金。积极与金融投资机构沟通对接,成立镁产业发展基金,并与市综合性母基金有效结合,吸引、撬动更多外部资金加入,重点做好镁精深加工重点企业、重点项目、行业整合等,更好发挥基金作用。(责任单位:市财政局,河南镁业有限公司)

  (八)以做实做特河南镁业有限公司为突破口,推动产业整体提升。按照“政府主导、市场运作、资源整合、多方合作”原则,尽快壮大公司资产规模,完善组织架构,制定推进计划,确保做实、做大、做强,推动我市镁产业跨越式发展;依托公司资产尽快开展投融资业务,发挥国有资本投资引导作用,积极谋划项目,大力开展产业招商,加大企业培育和龙头引进,促进产业整合。(责任单位:河南镁业有限公司)

  五、工作机制

  (一)加强组织领导。充分发挥镁精深加工产业发展工作组职能,明确责任分工,制定工作措施,加强协调配合,确保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企业服务各项重点工作落到实处,全面推进产业发展。

  (二)加大政策扶持。充分发挥财政政策引导作用,在技术改造、精深加工、技术研发等方面对镁产业发展给予重点扶持,科技、技改、结构调整等资金重点向技术领先、装备先进、带动性强、前景好、效益好的项目倾斜。重点项目实行一事一议、综合协调、现场办公的方式做好服务及推进工作。

  (三)提升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企业服务水平,积极主动开展产业调研,千方百计帮助企业解决各种难题,加大重点建设项目和重点招商项目的推进力度,简化审批程序,保障项目顺利进行。支持行业协会和产业联盟联合各方优势力量共同推进产业发展。

  
鹤壁市2016年现代家居产业推进方案

  为促进我市现代家居产业健康快速发展,根据《鹤壁市2016年加快重点产业发展推进机制》要求,制定本方案。

  一、产业发展现状。现代家居产业是重要的消费品制造和劳动密集型产业,主要包括家具、家电、厨卫、家装建材、专业卖场、专业物流等子产业,具有产业链条长、产品种类多、市场化程度高、成长性好、吸纳就业能力强等特点。近年来,我市各级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安排部署,坚持市场主导和政府引导、开放招商与自我发展相结合,积极引导企业调整产品结构、拉长产业链条、开展项目建设,全市现代家居产业取得长足发展,2015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24.25亿元。2016年,我市现代家居产业既面临房地产行业不景气带来的需求不足压力,同时也面临消费结构升级和城镇化快速发展的良好机遇,预计我市现代家居产业将保持平稳快速发展态势。

  二、总体思路。抢抓城镇化快速发展和消费结构升级以及国家大力实施“互联网 ”战略的历史机遇,以壮大规模、优化结构、创新业态、提高竞争力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产业集聚区为载体,以承接产业转移为途径,突出消费牵引、拓展领域,着力培育龙头企业、强化优势品牌、加快产业集群链式发展,壮大聆海家居、石林新型陶瓷、光电智能灯具等专业园区,重点发展“互联网 家居”、林木一体化、绿色生态板材,努力将我市建成全省重要的家居产业基地,打造家居区域品牌。

  三、工作目标。力争2016年现代家居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140亿元,成为我市新的工业增长极。

  四、重点工作

  (一)打造“一基地三园区”。

  一基地:依托浚县产业集聚区家居产业基地,注重家居文化创意和品牌培育,支持聆海家居、贝迪塑业、万华板业等企业,重点发展整体橱柜、整体衣柜、套装门、塑钢型材、绿色生态板材等现代家居系列产品,加快构建从上游研发、设计,中游生产、加工,到下游物流、展示、营销等上下衔接,多品种、全链条发展的家装家居产业链,努力打造集研发、生产、商贸为一体的现代家居产业基地。(责任单位:浚县政府,市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发改委)

  三园区:依托聆海家居产业园,实施“互联网 家居”,开展网上协同、定制设计、柔性制造、规模化定制生产,推动互联网与现代家居产业深度融合,进一步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发展规模和水平,努力探索集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新业态新模式,打造在河南有一定影响的“互联网 家居”示范基地。(责任单位:浚县政府,市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发改委、商务局)

  依托石林新型陶瓷产业园,积极承接广东、山东等地名优企业转移,重点发展墙砖、地板、建筑陶瓷等产品,积极延伸卫具、卫浴等高端产品生产链条,丰富陶瓷产品种类,打造中部地区新型陶瓷及家装建材生产制造中心。(责任单位:山城区政府,市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发改委)

  依托国立光电智能灯具产业园,培育发展照明灯饰产品集群,重点发展智能照明、室内照明、户外照明、特种照明、定制照明等系列产品,突出“按需照明”理念和“主动控制”技术引领智慧照明的发展方向,努力打造集提供智能照明解决方案、定制化研发设计服务和一站式安装服务的光电产业园。(责任单位:淇滨区政府,市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发改委)

  (二)实施整体推进,促进产业集聚发展。以开放招商、项目建设和企业服务一体化推进为抓手,以帮助企业破解难题为着力点,以转型升级、提升发展为目标,着力膨胀产业规模、强化优势品牌、加快产业集群链式发展。

  招商引资方面,推进4个以上开放招商重点项目,其中落地项目1个以上,签约项目3个以上;项目建设方面,推进8个重点项目,其中续建项目7个、拟开工项目1个、计划竣工项目3个,全年完成投资28亿元;企业服务方面,推进6家重点企业稳产增效。(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浚县政府、淇县政府、山城区政府、淇滨区政府、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管委)

  (三)突出龙头引领,带动产业提质增效。

  1.加强现有企业培育。强力推动聆海家居、贝迪塑业、万华板业、瑞兴堡、国立光电等一批企业加快发展,加大政策引导、资金支持、平台支撑、要素配置、品牌宣传推广等扶持力度,培育一批带动力强、创新能力强的龙头企业,为我市现代家居产业快速发展提供重要支撑,形成“以大带小、以点带面”的产业发展格局。(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浚县政府、山城区政府、淇滨区政府)

  2.引进行业领军企业。围绕现代家具、门窗、厨卫、新型陶瓷及智能灯具产业链条,瞄准珠三角、长三角、川陕、渤海湾、东北等家居产业基地,紧盯红星美凯龙、北京居然之家、香港皇朝家私、广东欧派家居等国内家居建材企业100强、行业龙头及相关上下游配套企业和意大利、法国等国外知名家居企业,开展协会招商、定向招商,着力引进一批龙头型、基地型企业和延链、补链、强链项目。(责任单位:市商务局,浚县政府、山城区政府、淇滨区政府)

  (四)强化创新引领,实现产业特色发展。

  1.大力发展“互联网 家居”。智能家居发展方面,鼓励鹤壁国立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开展集成创新,发展以智能移动设备为控制终端、多品种兼容和互联互控的智能家居产品,不断提升智能化水平和服务能力。依靠智能照明基于总线的有线控制技术和基于无线通信的控制技术,稳步推进智能传感器平台和智能无线通信网关两项智能家居产品关键技术研发设计,开发智能家居综合传感与控制平台。网络销售发展方面,鼓励聆海家居运用互联网平台促进家居产品消费端与家居生产企业融合对接,培育电子商务 家居 家装 消费金融新业态,形成基于互联网的家居生产消费产业链。鼓励其他家居企业自建网络平台或在阿里巴巴、京东、亚马逊等网购平台建设品牌专卖区,建设营销连锁门面店,实现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有机结合。(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发改委,浚县政府、山城区政府、淇滨区政府)

  2.大力发展新型原料。积极推进聆海家居与南京林业大学林木一体化项目深度合作,对杨木改性技术进行联合研发攻关,发展新型原料。打造林木种植、板材加工、家居制造、产品销售等环节有机结合的林木加工产业链条。(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浚县政府)

  3.积极开发绿色环保原料。支持农作物秸秆生态板、生态粘合剂、板材设备的研发、制造和推广,培育从胶粘剂、成套设备到板材生产的新型生态环保板材产业链条,提高板材产品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依托万华生态板业公司推动秸秆利用产业化,大力发展环保零甲醛秸秆生态板。(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浚县政府)

  (五)抓好平台配套,推动产业链式发展。引导、扶持现代家居企业积极组建以企业为主导的研发平台,健全公共服务平台,提升产业发展的承载力和吸引力。

  1.搭建产学研创新平台。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鼓励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建立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依托优势企业建立公共研发中心,加快新产品开发,提高产品附加值。重点支持聆海家居依托河南省速生杨木优化工程实验室和南京林业大学家具设计与工程学科建设博士后流动站(河南聆海)工作点,支持国立光电与中科院宁波材料所共建创新服务平台,提升企业科研开发和创新能力。(责任单位:市科技局,浚县政府、山城区政府、淇滨区政府)

  2.完善产业配套体系平台。整合资源建设仓储物流中心,为企业提供仓储配送服务。稳妥推进物流服务外包,加快引进、培育第三方物流企业,实现产销无缝对接。加快构筑公共检测检验、人才培训教育、销售展示等服务平台,搭建全方位、多层次服务体系。(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发改委,浚县政府、山城区政府、淇滨区政府)

  五、工作机制

  (一)明确任务分工。市工业和信息化部门负责统筹全市现代家居产业发展,研究制定产业发展规划和政策措施,协调解决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并负责督导推进方案实施。发展改革部门负责谋划重点项目,帮助符合条件的企业重大项目列入省重点项目,争取相关政策、资金。商务部门负责帮助企业与电商对接,建设网络交易服务平台,帮助有条件的企业列入省电子商务示范企业,争取相关政策、资金。财政部门负责配合有关部门积极争取国家相关政策和资金支持。科技部门负责帮助企业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帮助有条件的企业申报省级创新型科技企业、省级工程技术中心,争取相关政策、资金。林业部门负责帮助有条件的企业申报省级林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享受贷款贴息支持,争取相关政策、资金。金融部门负责帮助符合条件的企业解决融资贷款问题。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负责帮助企业解决人才引进问题。统计部门负责建立家居产业统计监测和发布制度。各部门要履职尽责,密切配合,形成工作合力,有关县区政府要把重点企业、重点项目纳入工作重点,抓好推进落实。

  (二)强化企业服务。完善企业服务制度,围绕促进企业开拓市场、缓解融资难题、提升创新能力等,举办产销对接、银企对接、用工对接、产学研对接等专题对接活动,千方百计帮助企业解决生产经营中遇到的难题。重点项目实行一事一议、综合协调、现场办公等方式做好服务及推进工作。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