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壁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四水同治加快推进新时代水利现代化的意见

标 题 鹤壁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四水同治加快推进新时代水利现代化的意见
索引号 F0001-0201-2019-3134344 发文字号 鹤政〔2019〕17号
发布日期 2019-07-10 00:00:00 成文日期 2019-06-21 00:00:00
标签:
鹤壁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四水同治加快推进新时代水利现代化的意见 鹤政〔2019〕17号
来源:   发布时间: 2019-07-10 00:00:00 字体大小: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加快实施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水灾害统筹治理,全面开启我市新时代水利现代化建设新征程,按照《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四水同治加快推进新时代水利现代化的意见》(豫政〔2018〕31号),结合我市实际,提出以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深入落实“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方针,以“坚持高效利用水资源、坚持系统修复水生态、坚持综合治理水环境、坚持科学防治水灾害”为基本原则,以着力解决水资源保护开发利用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为主线,以全面保障水安全为目标,以全面深化改革和科技创新为动力,牢牢把握“水利工程补短板、水利行业强监管”水利改革总基调,持续提升水资源配置、水生态修复、水环境治理、水灾害防治能力,以水资源的可持续高效利用助推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为我市率先实现全面小康、建设高质量富美鹤城提供坚实的水利支撑和保障。

  二、总体目标。

  到2020年,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明显提升,地下水超采得到进一步控制,河湖保护和监管明显加强,综合防灾减灾救灾能力显著提高。全市供水能力达到5.682亿立方米,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695,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较2015年降低25%,主要河流水质优良(达到或优于Ⅲ类)比例达到省定目标。水土流失治理度达到68%,农村居民集中供水率达到90%,全面解决贫困人口饮水安全问题。

  到2025年,节水型社会基本建立,地下水开发利用基本实现采补平衡,水质优良比例持续提升,现代化水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显著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年供水能力达到6.108亿立方米,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较2020年降低10%,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696,农村集中供水率达到92%,水土流失治理度达到86%。

  到2035年,全市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水灾害问题得到系统解决,节水型社会全面建立,城乡供水得到可靠保障,水生态得到有效保护,水环境质量优良,防灾减灾救灾体系科学完备,基本形成系统完善、丰枯调剂、循环畅通、多源互补、安全高效、清水绿岸的现代水利基础设施网络,水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

  三、重点任务

  (一)充分利用南水北调水资源

  1.优化全市受水区水资源配置。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布局和水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在全市范围内优化配置南水北调水资源指标。受水县区要结合水量指标,科学配置生活、生产、生态用水。加快规划受水水厂及配套管网建设,合理扩大供水范围。

  2.提高供水保障能力。加强南水北调中线鹤壁段总干渠和配套工程的运行维护管理,确保工程安全平稳运行。提高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供水保证率,充分发挥过境水资源利用能力和效益。积极推进南水北调中线调蓄水库工程前期工作,实现南水北调水与当地水联合调度。做好城市备用水源的管理和保护工作。

  3.加大生态补水力度。研究出台补偿政策,通过南水北调总干渠分水口门或退水闸,相机对淇河等河道进行生态补水,积极改善河流生态环境。

  (二)大力实施重点工程建设

  1.实施重点河道治理工程建设。实施河道清淤疏浚,提高河道防洪除涝标准。淇县、浚县要实施好卫河、共产主义渠(淇门以上)防洪除涝生态治理工程建设以及淇河干流综合治理工程(亚行项目)。淇县要实施好赵家渠水生态环境治理工程及淇县护城河、龙须沟综合治理工程。山城区要实施好汤河流域综合整治项目。鹤山区要实施好羑河治理工程。

  2.实施海绵城市生态水系建设。建设完成护城河、棉丰渠、天赉渠二支渠等城区河道支渠的整治及水系连通等综合治理工程,构建“水润鹤城,绿色项链”的生态空间,达到海绵城市建设总体目标。

  3.实施水土保持工程建设。2030年规划水土流失防治面积达到296.97平方公里。实施鹤壁淇河国家湿地公园湿地保护与恢复项目,着力改善湿地水生态系统。

  4.实施水污染防治项目建设。统筹抓好鹤壁市钜桥南污水处理厂建设项目、鹤壁市金山污水处理厂建设项目、鹤壁市深水山城污水处理有限公司提标改造等水污染防治项目建设,提升城镇水污染防治和处理能力。

  (三)认真做好大运河保护利用工作

  配合海河水利委员会做好大运河(卫河)浚县段干流治理工程,提升防洪除涝保障能力。严格卫河排污口设置审批,对已经许可排污口流入河流水质加强监测、监控,杜绝污水直排入河。合理调配生态水量,充分利用卫河径流补充浚县生态水系用水。

  (四)全面实施节水行动

  1.强化水资源刚性约束。全面加强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编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镇总体规划、重大建设项目规划等必须开展水资源论证,确保规划与当地水资源条件和防洪要求相适应。加快水资源环境承载能力预警机制建设,全面实施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

  2.健全节水奖惩机制。加强对节水技术、节水设施改造的政策资金支持,落实上级节水型城市创建及节水型载体创建奖补政策。开展水效领跑者引领行动,推进合同节水。

  3.开展农业节水行动。以农田水利建设“红旗渠精神杯”活动为载体,推进灌区续建配套及节水改造,实现区域化、规模化高效节水灌溉。稳步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建立健全农业水价形成机制、农业水价精准补贴机制。

  4.开展城镇和工业节水行动。推进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加强城市供水管网漏损改造。在生态脆弱区、严重缺水区、地下水超采区,实行负面清单管理,严控新建或扩建高耗水、高污染项目。加快出台节水设施“三同时”制度。开展水效对标达标改造,促进废水循环利用和综合利用。

  5.加强节水宣传教育。利用“世界水日”“中国水周”“全国城市节水宣传周”,积极推动“法律六进”节水宣传活动,增强公众水安全、水忧患、水文化意识,提升节约用水意识和能力。

  (五)扎实推进河道管理与保护

  1.加强水环境治理。实施碧水工程,打好水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大城乡水环境综合治理力度,加快卫河、共产主义渠、浚内河、汤河治理。开展入河排污口整治,优化入河排污口布局。开展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专项行动,保障饮水安全。

  2.严格河道水域岸线管理保护。强化涉河建设项目管理,规范各类涉水行为。加快河湖、水利工程划界确权,逐步建立水流产权制度。开展河道水域岸线综合整治行动,严格水生态空间管控。建立完善河道采砂管理长效机制,严厉打击非法采砂行为。

  3.加快水生态修复。开展河流、水库、湿地水生态修复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推进淇河等河流沿线天然湿地保护,在有条件的水库、河道、入河排污口、污水处理厂尾水排放口等因地制宜规划建设人工湿地。科学确定重要河道生态流量,完善河库联合调度机制。建设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淇河等沿河游园湿地和沿岸生态廊道,积极申报“鹤壁市朝歌淇河省级湿地公园”项目。建设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防护林、经济林和小型蓄水保土工程,全面推进水源涵养和水土保持工作。

  (六)积极开展地下水超采区综合治理

  1.压减地下水开采总量。优化地下水超采区经济发展规模、布局与结构,严控高耗水产业和种植业。实施好浚县地下水超采区综合治理项目建设,尽快发挥工程效益。继续实施公共供水管网覆盖范围内地下水井封停和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受水区地下水压采行动,有效压减地下水开采量。

  2.强化地下水监管。贯彻执行《鹤壁市地下水保护条例》,严格地热水、矿泉水以及地热能开发项目取水许可。严格实行地下水禁限采管理制度,地下水禁限采区一律不准新增地下水开采量,确有必要新增的必须实施等量或减量置换。

  3.加快水源置换工程建设。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受水区、引调水工程受水区,加快替代水源工程建设,推动城镇供水管网向周边村庄延伸覆盖。在山丘区因地制宜建设中、小、微型蓄水工程,有效压减乡村地下水开采量。

  (七)有效加强水灾害防治

  1.强化防洪薄弱环节建设。抓紧实施漳卫河系卫河坡洼柳围坡、良相坡蓄滞洪区建设,提高蓄滞洪区安全运行保障能力。加快完善山洪灾害监测预警体系。

  2.强化水旱灾害防御能力建设。积极推进基层防汛预报预警体系和群策群防体系建设,健全防汛抗旱预案体系、应急管理机制和防汛抗旱指挥系统。加快城乡抗旱应急水源工程建设,完善水旱灾害监测预报预警网络,建立多层次应急救援力量,提升抢险救灾队伍、物资和装备统筹保障能力。

  (八)进一步强化乡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1.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将农村水环境治理纳入河长制管理,开展乡村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实施农村清洁河道行动,推进污水管网和污水处理设施建设。

  2.有序发展规模化集中供水。推进农村供水工程提档升级、配套改造、联通并网,2020年前完成省规划内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健全工程管理机构,完善工程良性运行体制机制,探索政府、企业、社会多元化管理运营模式。

  3.加强农田水利建设管理。以田间工程配套、雨水集蓄利用为重点,加快灌区末级渠系改造,打通农田水利“最后一公里”。科学明晰小型水利设施产权、明确管护主体,健全基层水利服务体系,确保农田水利设施长期有效运行。

  4.完善山区生态用水设施。以山区造林和森林防火用水为目的,在西部山区建设蓄水池和输水设施,提升山区林业生态建设和森林防火水源保障能力。

  (九)科学调配水资源

  1.完善水资源调度体系。开展水库动态汛限水位研究。完善水利工程、水网运行调度方案和应急水量调度预案。积极争取引黄水量指标,推进浚县引黄调蓄工程建设,提升引黄调蓄水能力,实现跨区域水资源调度。建立健全水资源监测预警评估体系和天上水、地表水、地下水联合利用长效机制。

  2.推进雨水洪水中水资源化。推进全市大中小型水库安全运行、河道治理、河库调蓄等工程建设,有效拦蓄洪水。加快海绵城市、湿地项目建设,充分利用水土保持工程、自然洼地、水池水窖等集蓄雨水。增强城乡污水深度处理能力,提升中水、矿坑水等非常规水资源化利用水平。

  (十)积极推进智慧水利建设

  利用物联网、卫星遥感、无人机、视频监控等先进技术手段,持续完善监测网络,构建水文水资源、河湖水域岸线、水土流失、水工程、水生态、水环境等涉水信息全要素动态感知的监测监控体系。整合各类涉水信息管理平台,建设高速、泛在的水利信息网络。优先推进防汛抗旱、水资源管理、农村水利、水土保持、河湖管理、大坝安全监测等智慧水利建设。新建水利工程要把智慧水利建设内容纳入设计方案和投资概算,已建水利工程要加快智慧化升级改造。

  五、保障措施

  (一)强化领导,协同联动。各县区、各部门切实扛起四水同治的政治责任和使命担当,构建领导有力、高位推动,责任清晰、协同联动、全面实施的工作推进体系,确保四水同治工作扎实有效推进。

  (二)依法治水,强化监管。建立完善防汛抗旱、水土保持、农田水利、水利工程建设、河道采砂管理、水权交易等制度体系。全面加强水事综合执法,积极探索部门间联合监督检查、联合执法机制,严厉打击水事违法行为,用法律、法规、体制、制度推进水利现代化建设。

  (三)规划引领,深化改革。强化规划引领,加快编制全市四水同治“1 9”规划体系。各县区要尽快编制项目实施方案,建立健全推进机制,加强用地保障,加快项目实施。全面深化改革,推进四水同治体制机制制度创新,落实河长制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

  (四)创新融资,加大投入。各县区、各部门要加大项目建设融资力度,创新投融资模式,鼓励和支持社会资本投入水利建设与运营。加大公共财政支持和投入力度。发展改革、财政、水利、住房城乡建设、生态环境等部门要积极争取国家政策和上级对四水同治工程项目建设资金支持。

  (五)强化问责,严格奖惩。建立严格的问责机制,对主动作为、成效显著的予以表扬激励;对措施不力、消极等待、进度缓慢的进行通报批评,视情节严重依纪依规问责追责,并与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红旗渠精神杯”评比挂钩,实行一票否决。将四水同治任务完成情况适时通报并向社会公布,作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奖惩的重要依据。

  2019年6月18日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