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援助性政策与构筑新机制结合起来

与东北、西部一样,中部属于内陆省份。从2000年到经济普查后的2004年,东北、西部占全国GDP的比重分别由10.02%和17.13%下降到8.68%和17.08%,同一时期中部地区由20.36%下降到18.86%,只有沿海地区由52.39%增加到55.38%。在沿海上升而中部、西部、东北同时下降的<?xml:namespace prefix="st1" ns="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smarttags"?>一升三降变化中,中部地区在全国GDP中所占比重下降幅度最大。可见,中部塌陷并非没有依据,但相应地,西部、东北同样也在塌陷,只是程度有所不同。另据2004年普查数据推算,2004年东北、沿海、中部与西部地区的人均生产总值分别为13548元、20754元、8684元和7730元,中部地区与沿海和东北地区的人均生产总值差距较大,而与西部的人均生产总值相对接近。<?xml:namespace prefix="o" ns="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可以看出,中国的区域差距扩大主要表现为沿海与内地之间差距的扩大,减缓这种差距扩大的政策也应该在沿海与内地之间进行。在东北振兴和西部开发分别成为中央政府的政策内容以后,实施促进中部崛起的政策十分必要,这符合政策的公平性原则。

    中部在工业发展方面的条件好于东北。国有企业虽然具有一定规模,但是要么偏重于资源类产业、要么偏重于市场需求旺盛的重型加工类产业。民营经济也有一定规模,体制机制矛盾不像东北那么突出。在农业发展方面,中部的条件好于西部。中部地区的土地资源禀赋较好,黄淮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域辽阔,土壤肥沃,适合于人居,不像西部许多区域受水土流失、沙漠化、石漠化威胁。尤其是,中部交通运输设施纵横交错,铁路、公路、航空、水运立体网络构筑完好,密度适中,条件好于西部;各类矿产资源的开发类产业都有一定基础,也在重化工产业发展和资源品价格上涨中受益。尽管中部地区也与西部一样有贫困人口较多的矛盾,也与东北一样有资源型城市枯竭和老工业基地问题,但相对于西部和东北的同类问题,中部的矛盾要缓和得多。借鉴西部开发和东北振兴的经验,对中部地区相关城市和区域进行政策援助与扶持是必要的,但因为中部面对的相关问题弱于西部和东北,不同层次上的政策扶持力度也相应会弱于西部与东北。

    促进中部地区崛起一定要注重构筑新的机制,以更有效地利用中部地区的资本与劳动力等生产要素。要通过工业化、城镇化与市场化,实现中部资源的合理配置,塑造中部具有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的各类产业发展。根据中部生产要素的分布格局,促进中部崛起的战略方向应该是:一是强化市场导向。要实现资本和资源在市场化基础上的合理配置,促进资源与要素的流动;二是充分发挥优势。有效利用稀缺的资本资源,充分利用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并尽可能实现劳动力资源对资本资源的替代;三是扩大区际分工。应输入欠缺的资本资源而输出过剩的劳动力资源,实现劳动力与资本在更大区域范围的均衡配置。

标签: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