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市工业信息化规划(2011-2015年)

1. 规划背景和意义 1.1        全球工业信息化发展趋势

知识经济与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金融危机使各国加快了工业经济向现代服务业、高端制造业等高附加值产业转移,以知识与创新提升竞争力;另一方面也促使发达工业国家将低附加值产业向发展中国家、新兴发展国家转移。发达国家的发展理念可以概括为:以知识和创新为基础的“灵巧增长”,以发展绿色经济、强化竞争力为内容的“可持续增长”,及以扩大就业和促进社会融合为基础的“包容性增长”。推动信息技术在工业经济中的广泛应用,是发达国家推行这一发展理念的重要措施。

发达国家普遍将推动社会信息化应用和信息技术在企业中的应用作为发展经济,提高社会生产力的重要手段。美国上世纪就开始推行企业CIO制度,全球500强企业中有85%以上的企业都在使用ERP进行管理。伴随电子商务在企业中广泛应用,企业信息化管理重点已从企业内部管理向企业间的业务协调转移,ERP也在向SaaS(软件即服务)、云计算方式发展,并与BI(商业智能)结合发展。由此可见,信息技术已经普遍应用到工业经济从设计到生产营销的各主要过程,正日益成为企业竞争力的核心内容。

1.2        我国工业经济发展面临挑战

我国工业经济经过多年快速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果,但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工业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等许多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日益突显,工业经济增长过于依赖投资,部分“三高”(高污染、高耗能、高耗水)产业尚未得到根本遏制,一些行业还出现了产能严重过剩的问题。工业高能耗对环境的污染程度较世界平均水平严重得多,对我国工业经济的发展影响越来越严峻。据世界银行统计,我国单位GDP的能耗是世界平均水平的3.33倍,美国的3.68倍,西欧的5-7倍,日本的10.4倍;原材料消耗强度为美国的10倍,日本的20倍。要解决这些问题,根本的出路在于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以信息化技术促进工业经济高效、低碳、可持续发展,才能实现十七大提出的“确保2020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影响我国工业经济效益的另一主要问题是工业产品的附加值低。我国虽然是全球制造业大国,却处于产品价值链的低端,耗费大量物质资源却不能创造更高的价值与产业利润。产品与服务的价值取决于知识与技术的投入,投入不足则很容易导致“以自然资源的过度消耗与环境损害为代价”的粗放式发展。因此,我国政府高度重视推进工业与信息化的融合,将粗放生产方式转变为集约生产方式,增强工业经济的全球竞争力。

1.3        洛阳市发展工业信息化的意义

(1)促进节能减排,推动经济转型

洛阳是老工业城市,自“一五”以来,历经数十年发展,逐步形成了城市的五大优势产业:装备制造业、有色金属加工业、电力能源产业、石油化工产业、硅光伏和光电产业。但这些产业均属能耗大、高污染的重化工业,因此洛阳市面临的经济转型压力、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的压力远大于其他城市。洛阳市发展工业信息化,推进两化深度融合,有助于洛阳实现节能减排目标,控制污染,推动传统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转型,摆脱“工业围城”困难局面。

(2)提高工业附加值,增强工业效益

洛阳市作为重要的工业城市,为国家整体工业经济的发展做出了贡献,但进入新世界以来,洛阳工业经济的竞争力已被沿海城市超越,城市传统重化工业发展已显疲软,工业企业创新能力不足,工业产品与服务的附加值不高。发展工业信息化,推进两化深度融合,有利于洛阳转变工业经济的粗放型发展方式,提升效益。

(3)带动科技管理创新,转变增长方式

洛阳近年来工业经济增长较快,2009年、2010年的增长率均在13%以上,但主要是靠增加投资、增加物质资源消耗而拉动的,科技发展、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的贡献并不大,这严重影响了城市发展的后劲和竞争力。洛阳发展工业信息化,有助于增加工业经济生产和管理中的科技与知识含量,加快实现“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学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2. 洛阳市工业信息化现状 2.1        产业结构现状 2.1.1重化工业基础厚,高能耗产业多

“一五”时期,国家156个重点建设项目有7个定位在洛阳。第一拖拉机制造厂、洛阳轴承厂、洛阳矿山机器厂、洛阳铜加工厂、河南柴油机厂、洛阳水泥厂、洛阳热电厂的先后投产,使洛阳迅速完成了从农业和手工业城市向新兴工业城市的飞跃,奠定了工业经济的支柱地位,也使洛阳在全国工业体系中占据了重要地位。

洛阳2010年的GDP规模是2321亿元,制造业所占比重为59.7%。洛阳工业的集中度高,规模以上企业的工业增加值为830亿,现有5000多家规模以上独立核算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超亿元的企业415家,其中产值超百亿元的企业5家、超200亿元的企业1家。东方红拖拉机、洛阳浮法玻璃、大阳摩托、HJD04程控交换机、白马棉纱、牡丹铜材等都是国际国内名牌产品。

洛阳市轻、重工业在工业增加值中所占比例分别为19.4%和80.6%,五大支柱产业占全市工业增加值比重超过75%。五大产业是以重化工业为主的传统工业,能耗高、污染高,附加值相比较低,这为洛阳节能减排、控制污染增加了难度。

2.1.2国有经济比例过高,民营经济不足

洛阳大量的国有经济在计划经济时期为国家的发展做出了极大贡献,但在市场经济时期,国有大型企业的增值税3/4要上交国家,分公司利润要上交总公司,投资权限有限,地方留成不足又没有资源税,这些因素限制了地方投资规模的增长。

民营经济是提升经济活力、安排就业、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国内经济发展比较好的地区如长三角、珠三角都是民营经济为主。洛阳2010年民营经济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46.9%,比郑州的67%低20.1个百分点、比全省最高的城市低22.6个百分点,远低于东南沿海发达地区80%到90%的水平。

2.1.3制造业比重过大,服务业发展不足

服务业在产业中的比重是反映城市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发达国家或地区的服务业比重多在60%至80%之间,有些城市甚至达到90%。洛阳的服务业在2010年仅占生产总值31.9%,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与郑州的41.6%相比有近10个百分点的差距,与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城市差距更大。

洛阳的服务业比重低不仅有总量问题也有结构问题。从内部结构看,尽管传统服务业有了较大发展,但现代服务业尤其是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缓慢,传统服务业比重高,金融保险、流通、信息、咨询等现代服务业发展不足。2010年洛阳市生产性服务业占生产总值的比重是13.6%,而郑州生产性服务业所占比重是22.5%,北京生产性服务业所占比重是42.8%,分别比洛阳高9个和29个百分点。

2.2        信息基础设施现

近年来,洛阳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正逐步形成良好的通信环境,对工业信息化发展提供有力支持。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电信业务持续稳定增长,主要通信能力进一步增强。2010年末光缆总长度达到5.7万皮长公里,固定及移动电话用户总数达到618.44万户,电话普及率达到93部/百人。其中固定电话用户217.72万户,减少5.6%,移动电话用户400.72万户,增长13%。

二是广播电视网络建设有了新的进展,已建成有线、无线、光缆、微波和卫星等多种传播方式相结合的全市广播电视网络。2010年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达到95.6%,有线电视覆盖率达到41.13%,有线电视用户数79.8万户,已形成覆盖全市大部分城镇和乡村的广播电视网体系,为全面推进数字电视做好了准备。

三是计算机信息网络较快发展。2010年计算机上网用户总数近50万户,建成了“洛阳政务网”、“洛阳网”、“洛阳信息港网”、“洛阳中网”等一批网站。市、县(区)各部门、大中型企业、科研院所以及学校计算机局域网已大部分建成并投入运营,教育系统远程教育工作有了新的推进。

洛阳市政府还在2010年与三大电信运营商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移动公司承诺五年内投资50亿元、联通公司承诺五年内投资40亿元、电信公司承诺五年内投资22亿元用于洛阳通信基础设施建设,这将极大提高洛阳市信息化发展速度。

2.3        人才结构状况

洛阳拥有一拖研所、轴研所、耐研所、014中心、石化工程公司等十几个部属科研院所及一批省属和企业科研院所。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6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8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和技术中心2个,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和装备基础。在洛阳的大企业中也有许多技术研究部门,有许多高水平的专业人才,他们是洛阳市发展工业信息化,深入推进两化融合的重要力量。

洛阳的高校资源相对临近的西安、郑州有较大差距,2011年洛阳共有河科大等8所高校,在校生人数为10.84万人;洛阳高校的工科院系还是集中在传统的工业技术上,近十年来河科大、洛阳师范、洛阳工学院的计算机相关专业均得到重视,每年毕业人数过千人。

2.4        工业企业信息化状况

洛阳的企业信息化分为大企业和中小企业两种不同的状况,大企业的信息化状况通常要好于中小企业,这是因为信息化有规模效益,大型企业管理规范,容易从信息化中获得投资效益,有利于信息化的实施,因此大型企业对信息化建设的积极性好于中小企业。

洛阳的大型企业在信息化方面做了许多工作,从办公自动化、CAD使用直到ERP应用都有所尝试,但并未进一步发展。由于洛阳的大型企业多数是大型国有集团的子公司,其信息化的观念与规划来自公司体系的纵向渠道,规模大的信息化投资需要总公司审批,决策迟缓会影响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效率。

由于经济规模比较小,信息化投资回收风险较大,中小企业对信息化会有较多犹豫,中小企业可能更关注利用互联网技术提供的低成本信息化服务,如电子商务和以SaaS模式提供的企业信息化服务。随着信息技术应用成本不断降低,中小企业会越来越多地尝试信息技术的应用,目前80%的中小企业已有接入互联网的能力,其中已有44.2%的企业用于开展业务,16.7%的企业拥有自己的网站,9%的企业开展电子商务应用。

 

3. 两化融合影响因素分析 3.1       推进两化融合的影响因素

近年来,国家非常重视推进两化融合,总结相关经验,可得出影响两化融合推进速度的以下主要因素:

(1)外部压力:包括企业竞争压力、社会监督(环保、减排等)压力、政府压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及环保、减排等;

(2)观念:首先是企业领导层的信息化观念,高层领导对信息化的重视和理解才能产生信息化应用的动力;

(3)企业自身条件:企业信息化应用的效益与企业自身条件密切相关,规模、经营状况、管理规范化程度、技术力量都是与信息化效益相关的因素;

(4)外部环境:包括社会通信基础设施及IT服务业的发展状况(如国有职能范围、软件外包、解决方案提供、电子商务企业等)。

3.2       洛阳市两化融合有利因素分析

(1)企业规模大,信息化易见效益

洛阳工业企业集中度高,支柱企业规模大,信息化建设更容易取得效益,集中精力加强洛阳支柱产业企业的信息化建设,能够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

(2)企业管理规范,信息化易见成效

洛阳的工业企业比较成熟,管理规范,这是推进信息化的有利条件。信息化必须在数据准确的基础上进行,只有流程稳定,管理到位,信息化才能发挥作用。两化融合的工作从管理规范的企业着手,成功率会显著提高。

(3)产业研究力量强,利于信息化应用创新

洛阳具有大量的科研机构,实验装备较完善,具备较好的科研基础。科研能力是推动产业信息化创新的重要力量,信息技术是支持产业技术创新的重要工具。知识与智慧由人创造,有信息技术支持将会创造更多成果。

3.3       洛阳市两化融合不利因素分析

(1)部分国有企业决策周期过长

洛阳很多国有企业是大型企业集团的分公司,一些重要的投资决策需要由上级公司审核,这将会拖延信息化建设的进度,公司信息化项目需要尽早准备,争取获得母公司的支持,促进信息化发展。

(2)缺乏支持企业信息化的信息服务企业

洛阳信息技术企业仅有280家,2010年产值规模仅为30亿元左右,规模很小。但工业与信息化融合不是暂时性的工作,工业技术的发展永无止境,工业与信息化的融合也会永无止境,因此需要大力发展信息技术类服务企业支撑这种需求。

(3)信息化知识普及程度低

洛阳的信息化知识普及程度低可以从居民的上网率反映出来,居民上网率2010年21.6%与2010年7月CNNIC全国平均上网率31.8%相比,有10.2个百分点的差距,与发达地区40%以上的上网率城市相比差距更大。IT企业与高校的知识溢出会带动城市信息化知识普及,但洛阳市IT企业与高校不足限制了IT知识的溢出效益。

(4)信息化人才少

分析洛阳市人才结构状况可以看出,洛阳较临近省会城市郑州、西安、武汉等缺少高校资源和人才资源,即使洛阳本地高校每年培养的信息化人才在逐年增加,但留在洛阳的人数比例并不大,造成信息技术人员较为缺乏。因此,洛阳留住信息技术人员的环境还有待健全。由于洛阳缺少有影响力的软件公司或IT服务公司,造成了信息技术专业人才的流失,也严重影响了洛阳信息化的发展。

4. 洛阳市工业信息化需求分析

信息技术是经济增长的倍增器、发展方式的转换器、产业升级的助推器,是产业现代化的主要推动力。洛阳要加快工业信息化,深入推进信息化与现代工业体系的融合,重点推进研发设计数字化、生产自动化、产品智能化、管理网络化和商务电子化。分析起来,洛阳市发展工业信息化的需求主要有六个方面。

4.1        加速产品升级换代的需求

装备制造业是洛阳的重头产业,洛阳装备制造业的突出问题是产品与服务的附加值低,产品需要更新换代。以洛阳拖拉机一厂为例,其发动机出口正面临越来越严格的尾气排放标准问题,这就促使企业尽快完成产品升级换代,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才能达到新的出口标准。而产品升级换代,需要在产品设计、生产和装配过程中充分利用或融入信息化技术,使产品向高端领域升级。

4.2        改进工业生产管理的需求

洛阳的工业生产急需用信息技术来改善管理,减少资源浪费,提高效率。即使是管理规范的传统企业,也会遇到没有信息技术就无法管理的局面,而ERP等信息技术则有利于企业实现精益化管理。以洛轴为例,近两万种不同的合同定单只有依靠严格的ERP管理,才能有效的控制成本确保按期交付。

4.3        促进节能环保能力的需求

节能减排、控制污染、保护环境是洛阳经济转型面临的艰巨任务,要实现国家制定的相关目标,洛阳需要利用信息技术助力工业领域的节能减排,保护环境。信息技术既是开发微观节能环保技术的重要工具,也是实现城市整体环境自动化监控和节能减排监管的重要工具。环保物联网是国家重点推进的污染源监控和环保技术,以信息技术为手段,既能加强对企业的监管,还能有效促进企业加大两化融合力度,一举两得。

4.4        优化整合产业链的需求

产业链优化整合正日益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未来的竞争不是企业对企业的竞争,而是产业链对产业链的竞争,不重视产业链合作的企业将被边缘化。洛阳推进工业信息化发展,要强调工业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不能局限于企业内部,必须扩大到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合作领域,利用电子商务对产供销进行整合,促进产业链的优化和企业营销。

4.5        推进企业服务转型的需求

传统工业企业以生产和销售产品为主,不注重开发围绕产品的服务,这一方面不利于产品的销售和改进,同时也限制了工业经济的效益。因此,洛阳发展工业信息化要强调利用信息化帮助工业企业向服务业转型,以系统解决方案、设备远程维护等提高服务价值在产品销售价格中的比例,提高工业经济附加值。时机成熟后,可将新业务部门从现有企业中分离出来,形成新型服务业。

标签: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