濮阳科技简报
第80期
(总1155期)
濮阳市科学技术局编 2013年10月12日
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步伐 支撑现代农业发展
建市以来,我市通过“育典型,强龙头,带基地,兴产业”等措施,重点围绕粮食高产稳产、农业特色支柱产业开发、设施农业发展壮大等,实施科技项目,转化科技成果,推广先进适用技术,支撑了现代农业发展。
一、实施种业科技开发工程,为粮食增产提供支撑
以粮食核心区建设为主线,以农作物新品种选育、引进、试验、示范、推广为抓手,提升米袋子科技含量。建市以来,市科技局每年都设立“农作物新品种选育与试验示范”重大科技专项予以支持,使我市种业得到了长足发展,初步形成了以市农科院为主导,种子企业参与的科研育种新格局。至目前,我市持有种子经营许可证的种子企业24家,种子企业职工总数360人,拥有高级研究人员40人。共选育出通过国家或省审定命名的小麦、玉米、花生、大豆等主要农作物优良品种达42个(其中:国审品种11个),申报专利15项,新农药(肥)产品10个,累计推广面积1.36亿亩,带动农民增收18亿多元。我市小麦、玉米、水稻、花生、大豆等主要农作物完成6次更新换代,良种覆盖率达到98%以上,种子科技贡献率达到52%,为我市粮食生产实现“九连增”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二、实施科技富民强县工程,培育特色支柱产业
近年来,通过组织实施科技富民强县、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等科技专项,加快特色优势产业的技术集成创新和成果转化,大大提高了我市农业综合效益和农业产业化水平。2004年以来,清丰县、南乐县、台前县、华龙区先后被确定为河南省科技富民强县试点县,清丰县、南乐县、台前县先后被科技部和财政部确定为国家科技富民强县试点县。通过富民强县试点县的实施,培育了清丰食用菌、南乐肉牛、台前鸭鹅养殖及羽绒加工、华龙区城郊绿色蔬菜等特色产业,有力的促进了县域经济的发展。如清丰县承担的国家科技富民强县配套项目“珍稀食用菌产业化开发”,自实施以来,引进新品种38个,新模式26项,建设科技示范基地20个,新增食用菌产业化开发企业21家,食用菌种植面积达到750万平方米,年总产值达到12亿元。先后荣获“中国白灵菇之乡”、“全国食用菌行业优秀基地县”等荣誉称号。南乐县的“20万头肉牛产业化技术开发与推广”项目,引进、推广科技成果90余项,建成肉牛养殖专家大院5家,标准化养殖基地30个,申请专利11件,注册申请商标13件。2012年,全县牛饲养量达到25万头,实现销售收入12亿元。
三、培育壮大农业科技型龙头企业,推进农业产业化开发
通过实施“规模奶牛场高效安全养殖关键技术研究”、“15万亩绿色优质稻米标准化生产技术开发”、“白灵菇新品种引进及规模化种植技术开发”等一批特色产业开发项目,培育壮大了濮阳市全力食业有限公司、濮阳市天泉林牧业有限公司、河南省申氏菇业有限公司等一批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我市食用菌、有机大米、畜禽养殖等区域特色产业进一步发展壮大。濮阳市全力食业有限公司承担的“肉禽安全高效饲料配制技术及樱桃谷鸭小区无公害养殖技术研究”,新设无公害标准化规模养殖小区示范点120个,带动3000多名农民就业。目前我市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已达180多家(其中:国家级1家,省级25家)。
四、加快设施农业新技术的示范推广,支撑全市设施农业发展。
2009年底,市委、市政府重新思考、定位我市农业,决定把以日光温室和大中棚种植蔬菜、瓜果和鲜花等为主的设施农业作为民生工程、富民工程来抓。市科技局积极组织力量,以园区建设为重点,积极发展高效、生态、循环、高产、优质、安全农业,研究解决了一批生产中的共性技术问题,使设施农业得到快速发展,初步形成了以花卉、蔬菜、草莓、食用菌、瓜果、节水莲藕等为主导的生产格局。止2012年底,全市设施农业总规模发展到40余万亩,其中100亩以上示范园区达到 176个,千亩以上示范园区19个亩,万亩以上示范园区3个;省级农业科技园区2家,国家级蔬菜标准园4个。今年以来,我们还积极打造“濮阳市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航母舰队”。以濮阳市高新技术农业试验示范园区、开发区农业园区这两家省级农业科技园区为基础,整合全市的农业科技园区,积极创建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使每个农业科技园区都能和国家的体系接轨,享受国家优惠政策。近日,国家科技部下发文件,批准我市农业科技园区为“河南濮阳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标志着我市农业科技园区的建设和发展进入了国家级层面。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的创建,必将提高我市科技创新能力,推动全市现代农业发展。
五、建立完善农业科技服务体系,提高科技服务水平
近年来,市科技系统运用现代传播媒体,开展全方位、多层次服务,初步形成了“媒体宣传、热线咨询、网络传播、实地指导、教育培训和示范开发”城乡一体化科技信息服务新体系。目前,市科技系统创办了濮阳市三农信息服务网、濮阳科技成果网、中原科普网等11个涉农科技网站;与濮阳日报社开办了《濮阳日报•科技之光》专版,濮阳广播电台开办了“科技之声”专题节目,濮阳电视台开办“龙乡科技”电视专题栏目,开通了科技信息户户通服务热线(9600175);建立濮阳市科技信息辐射中心30家,为基层配备了10部“科技服务车”,设立市级调度服务中心,县(区)咨询服务中心,乡镇建通联服务站点,形成农村科技服务“110”的网络体系。经过几年的运作实践,有效地促进了科技服务工作的开展,较好地解决了科技信息的进村入户问题。
(农村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