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乡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气象现代化建设的意见

新乡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气象现代化建设的意见

  为贯彻落实《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气象现代化的意见》(豫政〔2013〕63号)精神,进一步推进气象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公共气象服务能力,更好地服务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现就加快推进我市气象现代化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
  十八大精神,坚持公共气象发展方向,以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保
  障改善民生为宗旨,以防灾减灾、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改善生态环境等为重点,以气象科技和人才为支撑,以创新体制机制为动力,以项目建设为重要抓手,努力实现气象工作政府化、气象业务现代化、气象服务社会化,为幸福新乡和中原经济区强市建设提供更优质的气象服务。
  (二)主要目标。到2020年,全市基本建成覆盖城乡的公共气象服务体系、功能先进的气象预报预测体系、布局科学的综合气象观测体系、可持续发展的气象事业支撑保障体系。监测预报的准确性、灾害预警的时效性、气象服务的主动性、防范应对的科学性进一步提高,基本满足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和改善民生的需要,气象事业整体实力位居全省地市级气象部门前列。
  二、推进气象综合观测体系现代化
  (一)加快推进综合气象自动化观测系统建设。依托市级气象防灾减灾预警中心建设,建立覆盖全市的雷达监测系统。完善气象卫星接收、自动气象站、移动应急气象等监测系统。加快农业气象自动观测系统建设步伐,配置农业气象观测自动化设备,加强对各类农作物长势和田间环境状况的实时监测,提升温室气体、雾霾、负氧离子、雷电等环境气象的监测或信息获取能力。建立部门间气象观测站网规划建设协调机制,将各类专业气象探测设施纳入气象综合观测网总体布局。
  (二)加强气象信息网络和装备保障能力建设。加快建立完善气象、水利、国土资源、林业、环保、交通运输、电力等部门间气象观测相关信息共享机制。推进气象防灾减灾视频会商系统与各级政府相关部门互联互通。建设高速宽带气象信息网络,推进气象资源集中共享和精细化管理。建立市、县两级现代化气象装备保障业务体制,推进装备保障社会化。
  (三)强化气象探测环境保护。依法加强气象探测环境保护工作,将气象探测环境保护纳入市、县两级城乡规划,制定专项保护规划。各县(市)政府要将气象部门纳入规划委员会成员单位。限期整改已经遭受破坏的探测环境,用3—5年使全市气象探测环境达标率达到100%。
  三、推进气象预报预测体系现代化
  (一)提高预报预测准确率和精细度。开展城市、乡镇及重点区域精细化天气预报,建立市级气象灾害信息监测预警中心和信息共享平台,提高灾害性天气分区预警准确率和预警时效。到2020年,24小时晴雨预报准确率稳定在90%以上,最高、最低气温预报准确率分别达到76%、78%,灾害性天气预警时效提高到30分钟及以上。
  (二)加强现代气象预报系统建设。以数值预报产品和多种观测资料的综合应用为基础,不断完善气象灾害预报预测系统,重点建设精细化气象预报系统和突发灾害性天气临近预报系统。努力提高暴雨、暴雪等灾害性天气预报的准确率和精细化水平,提高短时强降水、雷雨大风等突发强对流天气的临近预报预警时效。着力开展气象与农业、水利、旅游、交通、电力、环境、城建等高敏感行业相关研究,建立完善针对专业部门和行业的预报预测产品。
  四、推进公共气象服务体系现代化
  (一)推进基本公共气象服务均等化。不断丰富气象观测、天气预报、灾害预警、影响评估、气候资源开发利用、气象为农服务、气象为城市运行服务等公共气象服务产品,将基本公共气象服务纳入公共服务体系,并列入当地政府公共服务发展规划。
  (二)健全气象防灾减灾体系。健全“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气象防灾减灾工作机制,完善分灾种的气象灾害应急预案,建立气象灾害预警社会应急联动响应机制。结合基层应急管理体系和综合减灾示范区建设,全面推进乡(镇)、办事处和村(社区)气象防灾减灾标准化建设。充分发挥乡(镇)、办事处气象协理员、村(社区)气象信息员、重点单位安全员的作用,加强业务培训,为其配置必要的装备,给予必要的经费补助。
  (三)加强重点领域气象服务体系建设。强化气象为农服务,建立较为完善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和农业气象服务体系。完善农业气象服务平台,增加服务内容,提高服务质量。统筹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和粮食生产核心区气象设施建设,建立农业气象自动观测系统。依托农村气象防灾减灾体系实现气象服务和气象防灾信息向基层传播,充分发挥气象为农服务效益。建立完善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指挥系统,加强作业装备和队伍建设,提高人工影响天气作业能力、管理水平和服务效益。加强城市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和城市公共气象服务体系建设,加大城市生活类、防灾类气象服务产品开发和供给力度。推进气候可行性论证和雷电等气象灾害风险评估及认证工作。提升地质、水利、交通、环境、旅游等重点领域的气象服务能力。
  (四)完善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及传播网络。加强气象服务业务系统建设,建立和完善突发公共事件预警信息发布平台。媒体、通信企业和社会单位要依法承担社会责任,建立健全气象预警信息传播“绿色通道”和气象手机短信“全网”发布机制。加快推进中国气象频道在市、县落地,统筹推进学校、医院、车站、旅游景点、建设工地等人员密集区和公共场所以及农村社区气象信息接收设施建设。创新气象信息发布渠道,不断提高气象信息覆盖率和时效性。到2015年,全市气象预警信息覆盖面达到90%以上。到2020年,覆盖率达到98%以上。
  五、加强支撑保障体系建设
  (一)推进气象科技创新工作。加强市级气象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将气象科技工作纳入科技发展规划和年度项目研究计划。深入开展强对流天气预警、极端气候事件预测、农业气象和卫星遥感、雷电灾害预警与防护、人工影响天气、公共气象服务等气象科学技术研究。
  (二)加强气象人才队伍建设。建立专业布局合理、具有较高业务技能、综合素质优良、具有创新活力的人才新体系。制定完善有利于培育观测、预报、服务等基本业务骨干人才的政策措施,将气象干部纳入组织人事部门培养培训计划,将基层气象协理员、信息员、安全员队伍建设纳入农村实用人才素质提升工程。强化人才联合培养、科研合作,加强科技成果推广应用工作,切实增强科技创新支撑能力,实现气象事业可持续发展。
  (三)大力普及气象防灾减灾和应对气候变化知识。积极组织实施《新乡市气象科普发展规划(2013—2020)》,将气象防灾减灾和应对气候变化科普工作纳入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列入领导干部教育培训计划。充分利用科技、文化、教育等资源,依托各类科普场馆、文化场所、宣传专栏、气象台站等建设气象科普平台。依托新乡市防灾减灾预警中心,建设新乡气象科普展馆。积极开展世界气象日、防灾减灾日等气象宣传活动,推进气象科普进学校、进社区、进农村、进企业,增强社会公众气象防灾减灾和应对气候变化意识。
  六、保障措施
  (一)建立完善公共财政保障机制。各级政府要统筹推进气象现代化协调发展,把气象现代化建设所需经费和项目维持经费纳入各级财政预算,并随着经济发展和财力增长逐步加大对气象现代化的投入。
  (二)抓好气象现代化项目建设。加快气象灾害监测预警与防御工程建设,建立和完善基层公共气象服务平台、综合气象监测预报平台和气象灾害预警应急指挥平台。各级政府要积极推进基层气象台站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四个一流”气象台站。
  (三)加强气象法制和标准建设。全面推进气象依法行政,严格实施各项气象行政许可制度,强化气象工作的社会管理职能,实现气象行政审批进驻当地行政审批大厅,纳入审批流程,参加联审联办。要将气象部门纳入当地安全生产委员会,强化气象灾害防御准备监督检查、防雷安全隐患排查、气候可行性论证、气象探测环境保护、预报预警统一发布、行业气象管理等社会管理。推进气象灾害等级、气象灾害防御重点单位、基本公共气象服务和防雷安全等地方气象标准建设。
  (四)全面推进基层气象机构综合改革。建立与气象现代化体系相适应、与中原经济区经济强市建设需求相匹配的新型事业结构,以加强气象社会管理、增强公共气象服务能力、加强气象业务建设为重点,大力推进基层气象台站机构综合改革。各县(市)要落实好气象防灾减灾、人工影响天气、气象为农服务等工作机构、人员编制,建立完善投入保障机制,提升基层气象机构服务能力和现代化水平。乡村、社区、企业、学校等要明确基层气象服务机构、人员,完善政策,不断夯实基层气象服务组织基础。
  (五)加强气象现代化工作的组织领导。各级政府要切实加强领导,成立领导协调机构,制定推进气象现代化实施方案,建立定期研究协商机制,及时协调解决发展中遇到的重大问题。要建立气象现代化建设目标责任制并纳入政府综合考评体系,加强考评,确保气象现代化建设有序推进。以上意见,请遵照执行。

新乡市人民政府
2014年3月18日

标签: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