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乡市人民政府关于2016年全市工业经济发展的意见

新乡市人民政府关于2016年全市工业经济发展的意见

  工业决定着国民经济现代化的速度、规模和水平,是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是实体经济的骨架和地区综合竞争力的基础,是稳增长、调结构、转方式的主战场,也是创新的主战场,对经济发展全局至关重要。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积极应对复杂严峻的经济形势,动员全市上下,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应时合势、更新理念,围绕产业振兴这条主线,强化科技、招商、金融等各方面的支撑,统筹推进、形成合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打造新乡工业经济发展新优势,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基础,特制定本意见。
  一、指导思想
  2016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开局之年,是“十三五”规划的起步之年,也是推进结构性改革的攻坚之年,开好局、起好步至关重要。全市工业经济发展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全面对接《中国制造2025》《中国制造2025河南行动纲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导向,以开展“招商引智活动年”、“资本运作服务年”、“作风建设年”为抓手,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改革开放和创新驱动为动力,大力实施产业强市战略,推进“4325”产业发展工程,着力发展主导产业,加快培育产业集群,推动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全力建设中原经济区先进制造业强市。
  二、发展目标
  大力推进“4325”产业发展工程,优化提升装备制造、食品加工、纺织服装、现代家居4大支柱产业,延长产业链条,形成产业集群,培育龙头企业,支撑新乡发展;重点突破电池电动车、生物与新医药和电子信息3大新兴产业,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大力发展大旅游大健康和现代服务业;力争到“十三五”末,7大工业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5000亿元。
  三、主要工作任务和措施
  (一)实施产业强市战略,推进“4325”工程落实
  1.组织产业规划编制实施。全面对接《中国制造2025河南行动纲要》,大力实施产业强市战略,坚持扩大总量和调优结构并重,坚持改善供给和扩大需求并举,坚持开放带动和创新驱动并进,着力推动7大主导产业发展。全面推进“十三五”工业转型升级规划、信息化发展规划和装备制造、食品加工、纺织服装、电池电动车、生物与新医药、电子信息等产业发展规划编制、实施。
  2.优化提升支柱产业。装备制造:以新航集团、豫飞重工、威猛振动等为龙头,着力推进智能制造,加快装备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开展振动机械、起重机械、数控机床等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申报,推动高端装备快速发展。组织企业申报联合收割(获)机和拖拉机行业准入、国家铸造行业准入,指导企业申报智能制造专项、智能装备发展专项和数控机床专项。大力推进威猛振动智能移动破碎筛分系统产业化、北方车辆仪表年产30000套车辆在线综合监控系统生产线能力技术改造、河南兴迪锻压年产600台液压设备等项目建设。食品加工:以百威英博、娃哈哈、克明面业等企业为龙头,顺应消费升级需求,积极发展冷链食品,加快开发绿色、安全的深加工产品,提高营养食品和功能性食品比重。重点支持百威英博二期、克明面业二期等项目建设,努力打造国内一流的面制品、肉制品、乳制品、酒类及饮料产业。纺织服装:以新乡白鹭化纤、香港锦艺等为龙头,加强化纤原料深加工、高档面料、服装产业的发展,利用新乡化纤的基础优势,拉伸产业链,打造棉纺生产加工基地,建设新乡高科技纺织服装产业园,重点推进白鹭化纤10万吨绿色纤维、香港锦艺20万锭高档纺纱等项目建设。现代家居:重点抓好以新飞电器为龙头的家电产业转型升级和以原阳金祥家具产业园为主导的家具产业达产达效,大力推进大班家具个性化定制项目,打造家电、板式家具、钢制家具、家装建材等优势产业链条,积极培育电子商务 家居 家装 消费金融新业态,形成基于互联网的家居生产消费产业链。
  3.重点突破新兴产业。电池电动车:以科隆集团、环宇赛尔、河南锂动、新乡新能等为龙头,抓住国家新能源材料及电池材料战略性新兴产业区域集聚发展试点的机遇,通过招商引资、招才引智,采取多种合作模式,整合现有资源,加强与国内外产业龙头企业的对接合作,盘活新乡电池电动车产业,打造国家级产业基地。加强新乡电池研究院研发能力建设,促进产业创新能力提升。生物与新医药:以华兰生物、双鹭药业等龙头企业带动,加快推进中原经济区生物医药产业园单克隆抗体、双鹭医药产业园化学原料药、拓新生化核苷系列原料药、华隆生物干细胞库等重点项目实施,实现生物与新医药产业整体规模和效益稳步提升。积极争取为华兰生物设立新的单采血浆站。电子信息:以红旗区光电信息产业园、平原示范区电子信息产业园等为承接地,积极主动融入郑州航空港区建设,加强与北京、深圳等地对接力度,发展电子信息智能终端产业,进一步提高我市电子信息产业综合实力。以电波科技城、中兵通信科技园、地面数字电视无源雷达融合孵化基地等基地型项目建设为抓手,巩固电子信息产业基础优势,加快智谷光电蓝宝石玻璃镜片等项目实施。
  4.强化组织、产业基金支持。建立完善产业强市工作推进机制,强化组织保障,形成发展合力。根据我市产业发展实际需要,设立创业和产业投资基金等,通过财政投入资金的基金化运作,引导社会资本全力支持我市产业发展,确保产业强市战略、“4325”工程落实。
  (二)抓好改革试点建设,大力发展产业集群
  5.编制全国产业集聚集群创新发展综合试点建设总体实施方案。以列入试点为契机,以产业集聚区为载体,抓紧细化实施方案,用好上级赋予的政策,在载体建设、产城互动发展、产业集群发展、可持续发展等方面推动改革创新,进一步突出主业,培育产业链条健全、专业协作机制完善、竞争力强劲的产业集群。
  6.推动产业集聚区提质转型创新发展。持续实施产业集聚区“1131”集群招商,即:每家产业集聚区突出发展1个百亿元产业集群,开工建设1个投资10亿元以上的龙头企业,引进3个投资5亿元的项目,实施10个主导产业链项目,提升集群效应。省级产业集聚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超过100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超过2500亿元。深入推进产业集聚区经济体制、社会体制、行政体制、人事制度等改革创新,明晰权力、释放活力、增强动力。7.培育壮大特色专业园区。各县(市、区)要围绕“4325”产业发展工程,以产业集聚区为载体,突出发展1—2个百亿级的特色产业集群,更多优质资源向特色园区集聚,打造一批特色鲜明的区中园、园中园。重点推进凤泉区电池产业园、牧野区国家化学与物理电源产业园和现代物流产业园、红旗区光电信息产业园、卫滨区西环综合服务园区、卫辉市饮料食品产业园、延津县食品产业园和环保产业园、经开区高科技纺织服装产业园和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高新区生物制药产业园和制冷产业园、获嘉县装饰涂料产业园和家居产业园、平原示范区印刷包装产业园和电子信息产业园、原阳县金祥家具产业园和国基中央厨房产业园、封丘县健康食品产业园和电子商务产业园、辉县市汽车配件产业园和大健康大旅游等专业园区建设。力争原阳家具产业园投产企业达48家以上,全面启动家具物流园和国家级家具检测中心建设;平原示范区印刷包装产业园投产企业达10家以上;延津环保产业园入驻企业达26家以上;获嘉县装饰涂料产业园入驻企业达16家以上,中原家居产业园入驻企业30家以上;卫辉市食品包装产业园入驻企业达11家以上。
  (三)加快兼并重组步伐,化解过剩做强龙头
  8.加强兼并重组引导服务。认真贯彻落实《新乡市人民政府关于引导和促进我市企业兼并重组工作的实施意见》(新政文〔2015〕77号),强化税收、财政、土地、职工安置等方面的政策支持、引导。各级各部门要积极完善相关行业规划和政策措施,加强和改善服务,创造良好环境,引导和激励企业自愿、自主参与兼并重组。
  9.因企施策化解过剩产能。及早着手,摸清底数,用好用活支持政策,加强分类指导。对于有市场、有技术暂时存在困难的企业,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帮助企业尽快恢复活力;对于“僵尸企业”,要按照企业主体、政府推动、市场引导、依法处置的办法,逐步实现市场出清;对于有重组意愿的企业,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引导和推进企业兼并重组,化解过剩产能,加快产业提档升级。
  10.强化“去产能”政策激励约束。各级各部门要加强与国家、省有关部门的对口联系,及时掌握“僵尸企业”界定标准、处置的总体办法以及设立工业企业结构调整专项奖补资金情况,第一时间做好对接、启动工作,积极争取国家、省专项奖补资金支持。严格落实国家“去产能”相关政策措施,通过严格环保、能耗、技术等标准,整合我市相关涉企资金,建立以奖代补、奖补后置机制等方式,加大特困行业过剩产能化解力度。严格执行行业准入,严禁新建产能过剩和“两高一资”项目,严控低水平重复建设项目,大力淘汰落后产能。
  11.大力培育龙头企业。围绕“4325”产业发展工程,加大财政资金支持力度,设立产业发展资金,重点支持龙头企业规模扩张、上市重组、技术改造、创新发展、开拓市场等,持续开展星级工业企业评定奖励。研究制定加快工业龙头企业发展的若干政策,对工业企业上规模、增效益等给予资金奖励。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申报国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工程)实验室。对取得重大科技成果的企业,给予一定资金奖励。优先争取中央、省相关基金支持,优先安排地方财政配套资金,优先支持直接融资,优先争取金融机构贷款,在项目用地上优先安排,在环境总量指标上重点倾斜,在人力资源、水资源、矿产资源、煤电油运等生产要素上优先给予保障。力争经过5年的培育,全市主营业务收入超100亿元工业企业达到5家以上。
  (四)加大招商引智力度,推动重点项目建设
  12.大力推进工业企业招商引智。以开展招商引智年活动为契机,围绕工业主导产业,明确主攻区域和方向,推动招商引资向招商与引智并举转变。珠三角以承接电池及电动车、光电触控、软件等产业为主;长三角以承接电子信息、纺织服装、新型建材、汽车零部件等产业为主,加强与上海浦东新区经信委对接,抓住上海市及浦东新区产业结构调整机遇,推动浦东(新乡)工业园建设;京津环渤海以围绕央企招商引资为重点,深入研究中兵、中航、国药等央企发展重点,强化央企和龙头企业的二次招商,加强与北汽新能源和中关村电子信息产业的对接;郑新产业融合以承接郑州溢出效应为重点,借助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建设,加强对电子信息、航空航材、印刷包装、科技孵化、电子商务等产业对接,推动郑新产业错位、互补发展。要围绕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创建,从单纯的招引项目和资金,向“人才 资金 项目”打包引进模式转变,推进“项目 技术 团队 资本”组合,达到引资与引智的双赢。要以2016年9月份举办“全国知名高校院所走进新乡暨技术对接、经贸洽谈活动”为契机,集中签约一批项目,加强我市工业企业与国内知名科研院所的战略合作。
  13.创新方式提升实效。进一步发挥企业在招商中的主体作用和商协会的桥梁作用,大力开展以商招商和中介招商,积极鼓励在新发展的企业利用人脉关系、行业资源谋划招商项目,开展与上下游合作伙伴的项目对接。加强与已落地招商企业对接,推动现有投资者增资引资,形成二次招商效应。按照精简、务实、创新的原则,有针对性地参加国家和省举办的重大经贸招商活动,做好参加省级层面安排的“第五届中国(郑州)产业转移系列对接活动”以及围绕“一带一路”、“沿长江经济带”、“国际产能合作”、“对接德国工业4.0”等举办的一系列产业对接活动的组织工作,力争引进一批推动我市产业转型升级的产业集群项目。持续优化招商环境,完善招商项目推进机制,提高招商引资“三率”水平。
  14.抓好重点项目建设。坚持打基础、谋长远,抓住国家政策窗口期,全面融入全国全省发展大局,重点围绕“4325”产业发展工程,谋划一批弥补短板、夯实基础、创造优势的重大项目,健全重大项目动态储备库。继续坚持已有重大项目推进工作机制,强化项目建设服务和保障。坚持提高投资效率,扩大工业有效投资。2016年,重点推动总投资832亿元的167个5000万元以上重点工业项目建设,其中,新开工47个,续建120个,竣工81个。
  (五)强化科技创新驱动,提升产业发展档次
  15.加强创新能力建设。实施知识产权数量质量双提升、产业集聚区专项行动等,积极推进中原城市群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创建工作,支持新乡高新区创建国家创新型特色园区,大力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型(试点)企业、科技小巨人企业、节能减排科技创新示范企业、知识产权优势企业或优势区域等科技创新主体。组建市级以上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家,培育国家高新技术企业5家,专利申请量不低于3500件。
  16.深入推进协同创新。加快实施科技协同创新创业专项行动计划,完善政府主导、各部门配合、社会广泛参与的科技协同创新工作机制,建设协同办公和科技信息化平台、产学研合作创新平台、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平台,建立完善科技创新服务专家库,培育科技协同创新创业中心1—2家。鼓励企业开放研发检测平台,服务全市企业。加强对外科技开放与合作,借助我市“招商引智”活动年契机,构筑科技创新的合作大协同。
  17.加快建设具有区域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改进和完善科技创新的体制机制,加强顶层设计,进一步制定、完善增强创新活力、发挥人才支撑、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科技与金融融合等一批配套政策文件,真正形成“1 X”的科技创新工作体系。强化创新保障,增强工业企业等各类市场主体的创新能力,营造良好的创新生态,形成持续推动科技创新的工作新常态。
  18.大力发展新业态新模式。持续推进电子商务示范创建工程,加强与沪江网、淘宝网等企业对接与合作,培育电子商务、物联网等新业态新模式,加快高新区电子商务产业园、经开区北京网库实体经济电商产业园、红旗区阿里巴巴跨境贸易电子商务示范区等项目建设。继续开展“豫货通天下”工业企业和电商企业对接活动,按照“生产企业 电子商务 信息网络 物流配送”模式,引导工业企业建立电子商务网站和利用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深化采购、销售环节电子商务应用。大力开展与深圳市怡亚通公司“企业供应链服务”项目对接活动,整合供应链上下游,强化协同运作。充分发挥电子商务行业职业教育指导委员会作用,推动校企合作,为电子商务发展提供人力支撑。支持企业和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建立创客中心,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打造平台。
  19.推动绿色发展。全面抓好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市建设,大力推动清洁生产、绿色循环经济发展,在清洁生产、节能降耗、污染治理、循环利用等重要环节实施一批改造项目和示范工程,紧紧抓住生物资源与终端消费品、“城市矿山”与再生制品两个对接链条,构建循环型生产方式,打造绿色制造服务体系。持续推动企业技术改造,明确技术改造重点领域和方向,加快推进信息技术与管理技术、制造技术的融合,降低生产成本,不断提升产品质量和档次。加强对发电、水泥、化工、造纸等涉气、涉水重点排放行业和企业的治理,推动达标提质、清洁生产、绿色发展。
  20.品牌引领提升质量水平。以创建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为契机,推进质量强市战略、品牌战略、标准化战略实施。坚持政府质量奖奖励制度,积极培育省长质量奖企业,培育评审市长质量奖5家;实施名牌战略,争取培育10个河南省名牌;推动质量诚信建设,争取培育10家质量诚信A等工业企业。
  (六)强化金融资本支持,助力实体经济发展
  21.加强资本运作服务。以开展资本运作服务年活动为抓手,大力拓展直接融资渠道。全面落实企业新三板挂牌三年行动计划,按照“挂牌一批,签约一批,后备一批”的工作思路,建立新三板企业工作台账,完善后备企业资源库,形成梯次发展的格局,确保2016年底全市挂牌公司总数达到30家。积极推动企业上市、并购重组和再融资。大力发展债券融资,鼓励符合条件的企业、项目发行绿色债务融资工具,引导企业合理利用直投公司资金、股权投资基金。加大与保险机构合作力度,积极引进保险资金。发挥新型城镇化、战略新兴产业等发展基金作用,加大社会融资力度,推动工业企业融资机制创新。
  22.强化对实体经济的信贷支持。积极倡导正确的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意识,认真贯彻落实中国人民银行、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商务部、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等八部委《关于金融支持工业稳增长调结构增效益的若干意见》,加强货币信贷政策支持,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保持货币信贷平稳增长,重点支持星级企业、龙头企业、高新技术企业,重大技改、产业升级、结构调整项目,以及企业兼并重组、重大技术装备、工业强基工程等领域,加快工业转型升级。扩大小微企业抵押担保物范围,积极推广动产、应收账款、知识产权、股权质押等抵质押贷款品种。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开展循环贷款、年审制贷款,合理采取分期偿还贷款本金等更为灵活的还款方式,减轻小微企业还款压力。
  23.防范和化解企业资金风险。完善主办银行制度并逐步拓展至小微企业,推行联合授信管理,强化银企自律机制,增进银企信息沟通;充分发挥应急转贷资金作用,建立重点产业和企业资金链动态监测协调处置机制,积极帮助企业防范和化解因暂时资金周转困难而有可能引发的资金链断裂风险。严厉打击逃废银行债务等行为,增强银企互信,确保融资主渠道畅通。加强企业财务管理,严控企业内部风险。
  (七)加快信息化建设,推动“两化”深度融合
  24.提升完善网络基础设施。以落实“宽带中国”示范城市创建目标为契机,加大宽带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力度。进一步提升4G网络深度及广度覆盖,持续推进宽带网络的提速降费,充分发挥“宽带新乡”建设领导小组统筹协调机制,解决宽带建设难点,推动全市移动和固定宽带的普及应用和保护。25.持续推广“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在全市范围内深入开展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工作,通过两化融合自评估、自诊断、自对标,明确两化融合发展目标、重点方向和实施路径。总结提炼两化融合经验和做法,开展示范推广,引导企业加快互联网环境下的业务创新和组织变革,培育数据驱动、网络协同、精细管理等新型能力。
  26.深入实施“互联网 ”制造业行动计划。重点推进新航集团、金龙铜管、成林包装、台冠电子、大班家具等一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探索发展智能工厂、智能装备和智能服务等新模式、新业态,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我市制造业的融合发展。同时,支持有条件的高新区等产业集聚区建设智能制造示范试验区、基于“互联网 ”的智慧创客小镇。
  (八)深化企业服务活动,打造优良发展环境
  27.完善企业服务机制。制定2016年企业服务活动工作实施方案,建立点线面相结合的市级领导分包服务机制,破解龙头企业、产业链、产业集群发展中的瓶颈制约。建立企业服务例会制度,定期综合协调企业热点、难点问题,通报企业服务工作开展情况,督导各项优惠政策贯彻落实情况。健全企业服务长效机制,完善市县两级企业服务工作制度,建立企业服务问题台账制度及问题办理、进展月度报告、定期跟踪走访、季度工作通报等制度,确保全年问题办结率达90%以上。完善政企沟通机制,推动政企沟通“零障碍”。强化精准服务,稳定企业生产经营。28.加强企业培训提升。健全企业培训提升机制,统筹安排年度企业家培训专项资金不低于100万元,持续开展“请进来”“走出去”培训,更加注重对企业在经济新常态下如何做好资本运作、财务管理、企业创新、品牌营销等,开展专题性、重实效的提升培训。各有关部门要积极发挥职能作用,组织有关机构及部门专业人员,大力开展资本运作、融资服务、项目申报、知识产权保护、企业商标战略、质量管理提升等针对性、实用性业务知识培训,每2个月开展一次政策宣讲大会,不定期赴各县(市)、区开展政策巡讲活动,帮助企业及时全面了解并用足、用活、用好政策,打造有利于企业健康发展的生态环境。
  29.强化工业经济运行监测预警。建立市、县两级经济运行监测平台,创新县(市、区)、重点行业以及150家行业代表性重点企业经济运行、重大事项及时报告等联动工作监测机制,加强用电量、订单、产品价格等工业先行指标监测,及早发现、妥善应对运行中出现的问题。坚持每季度召开一次经济运行例会,深入分析经济运行态势,准确把握经济运行特点,提高经济运行分析的科学性、预见性和可操作性,集中协商解决重点行业及重点企业热点、难点问题,形成服务企业发展的合力。
  30.切实减轻企业负担。积极对接、严格落实国家、省关于降低企业交易、人工、物流、财务、电价、税负等各项政策。建立并公布权责清单,完善长效管理机制。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及时做好国务院、省政府取消下放行政审批事项的衔接落实工作。全面清理和规范行政审批中介服务,逐步形成公开公平、规范有序、诚信高效的中介服务市场环境。做好涉企收费目录清单管理工作,加大对违规收费行为的查处力度,切实减轻企业负担。
  31.持续转变工作作风。以开展“作风建设年”活动为契机,狠抓工作落实、提升服务理念、改进服务方式、提高服务效能,形成钉钉子、重落实的干事创业氛围,为产业振兴和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以上意见,望遵照执行。
  附件:工作任务责任分工新政文(2016)56号 附件.doc

新乡市人民政府
2016年3月23日

标签: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