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公民科学素质基准》
《中国公民科学素质基准》是指中国公民应具备的基本科学技术知识和能力的标准。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一般指了解必要的科学技术知识,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树立科学思想,崇尚科学精神,并具有一定的应用它们处理实际问题、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制定《基准》是健全监测评估公民科学素质体系的重要内容,将为公民提高自身科学素质提供衡量尺度和指导。《基准》共有26条基准、132个基准点,基本涵盖公民需要具有的科学精神、掌握或了解的知识、具备的能力,每条基准下列出了相应的基准点,对基准进行了解释和说明。 《基准》适用范围为18周岁以上,具有行为能力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测评时从132个基准点中随机选取50个基准点进行考察,50个基准点需覆盖全部26条基准。根据每条基准点设计题目,形成调查题库。测评时,从500道题库中随机选取50道题目(必须覆盖26条基准)进行测试,形式为判断题或选择题,每题2分。 正确率达到60%视为具备基本科学素质。 基准点(132个) 1. 知道世界是可被认知的,能以科学的态度认识世界。 (1)树立科学世界观,知道世界是物质的,是能够被认知的,但人类对世界的认知是有限的。 (2)尊重客观规律能够让我们与世界和谐相处。 (3)科学技术是在不断发展的,科学知识本身需要不断深化和拓展。 (4)知道哲学社会科学同自然科学一样,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 (5)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认识自然和社会、发展科学和技术具有重要作用。 2. 知道用系统的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6)知道世界是普遍联系的,事物是运动变化发展的、对立统一的;能用普遍联系的、发展的观点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 (7)知道系统内的各部分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复杂的结构可能是由很多简单的结构构成的;认识到整体具备各部分之和所不具备的功能。 (8)知道可能有多种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知道解决一个问题可能会引发其他的问题。 (9)知道阴阳五行、天人合一、格物致知等中国传统哲学思想观念,是中国古代朴素的唯物论和整体系统的方法论,并具有现实意义。 3. 具有基本的科学精神,了解科学技术研究的基本过程。 (10)具备求真、质疑、实证的科学精神,知道科学技术研究应具备好奇心、善于观察、诚实的基本要素。 (11)了解科学技术研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 (12)对拟成为实验对象的人,要充分告知本人或其利益相关者实验可能存在的风险。 4. 具有创新意识,理解和支持科技创新。 (13)知道创新对个人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性,具有求新意识,崇尚用新知识、新方法解决问题。 (14)知道技术创新是提升个人和单位核心竞争力的保证。 (15)尊重知识产权,具有专利、商标、著作权保护意识;知道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对促进技术创新的重要作用。 (16)了解技术标准和品牌在市场竞争中的重要作用,知道技术创新对标准和品牌的引领和支撑作用,具有品牌保护意识。 (17)关注与自己的生活和工作相关的新知识、新技术。 (18)关注科学技术发展。知道“基因工程”、“干细胞”、“纳米材料”、“热核聚变”、“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 ”等高新技术。 5. 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认识到技术产生的影响具有两面性。 (19)知道解决技术问题经常需要新的科学知识,新技术的应用常常会促进科学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 (20)了解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农医天算以及近代科技成就及其对世界的贡献。 (21)知道技术产生的影响具有两面性,而且常常超过了设计的初衷,既能造福人类,也可能产生负面作用。 (22)知道技术的价值对于不同的人群或者在不同的时间,都可能是不同的。 (23)对于与科学技术相关的决策能进行客观公正地分析,并理性表达意见。 6. 树立生态文明理念,与自然和谐相处。 (24)知道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热爱自然,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 (25)知道我们生活在一个相互依存的地球上,不仅全球的生态环境相互依存,经济社会等其他因素也是相互关联的。 (26)知道气候变化、海平面上升、土地荒漠化、大气臭氧层损耗等全球性环境问题及其危害。 (27)知道生态系统一旦被破坏很难恢复,恢复被破坏或退化的生态系统成本高、难度大、周期长。 7. 树立可持续发展理念,有效利用资源。 (28)知道发展既要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 (29)知道地球的人口承载力是有限的;了解可再生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知道矿产资源、化石能源等是不可再生的,具有资源短缺的危机意识和节约物质资源、能源意识。 (30)知道开发和利用水能、风能、太阳能、海洋能和核能等清洁能源是解决能源短缺的重要途径;知道核电站事故、核废料的放射性等危害是可控的。 (31)了解材料的再生利用可以节省资源,做到生活垃圾分类堆放,以及可再生资源的回收利用,减少排放;节约使用各种材料,少用一次性用品;了解建筑节能的基本措施和方法。 8. 崇尚科学,具有辨别信息真伪的基本能力。 (32)知道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验是检验科学真伪的重要手段。 (33)知道解释自然现象要依靠科学理论,尊重客观规律,实事求是,对尚不能用科学理论解释的自然现象不迷信、不盲从。 (34)知道信息可能受发布者的背景和意图影响,具有初步辨识信息真伪的能力,不轻信未经核实的信息。 9. 掌握获取知识或信息的科学方法。 (35)关注与生活和工作相关知识和信息,具有通过图书、报刊和网络等途径检索、收集所需知识和信息的能力。 (36)知道原始信息与二手信息的区别,知道通过调查、访谈和查阅原始文献等方式可以获取原始信息。 (37)具有初步加工整理所获的信息,将新信息整合到已有的知识中的能力。 (38)具有利用多种学习途径终身学习的意识。 10. 掌握基本的数学运算和逻辑思维能力。 (39)掌握加、减、乘、除四则运算,能借助数量的计算或估算来处理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问题。 (40)掌握米、千克、秒等基本国际计量单位及其与常用计量单位的换算。 (41)掌握概率的基本知识,并能用概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2)能根据统计数据和图表进行相关分析,做出判断。 (43)具有一定的逻辑思维的能力,掌握基本的逻辑推理方法。 (44)知道自然界存在着必然现象和偶然现象,解决问题讲究规律性,避免盲目性。 11. 掌握基本的物理知识。 (45)知道分子、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微粒,所有物质都是由原子组成,原子可以结合成分子。 (46)区分物质主要的物理性质,如密度、熔点、沸点、导电性等,并能用它们解释自然界和生活中的简单现象;知道常见物质固、液、气三态变化的条件。 (47)了解生活中常见的力,如重力、弹力、摩擦力、电磁力等;知道大气压的变化及其对生活的影响。 (48)知道力是自然界万物运动的原因;能描述牛顿力学定律,能用它解释生活中常见的运动现象。 (49)知道太阳光由七种不同的单色光组成,认识太阳光是地球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最主要来源;知道无线电波、微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都是电磁波。 (50)掌握光的反射和折射的基本知识,了解成像原理。 (51)掌握电压、电流、功率的基本知识,知道电路的基本组成和连接方法。 (52)知道能量守恒定律,能量既不会凭空产生,也不会凭空消灭,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其他物体,而总量保持不变。 12. 掌握基本的化学知识。 (53)知道水的组成和主要性质,举例说出水对生命体的影响。 (54)知道空气的主要成分。知道氧气、二氧化碳等气体的主要性质,并能列举其用途。 (55)知道自然界存在的基本元素及分类。 (56)知道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只改变物质的原有形态或结构,质量总和保持不变。 (57)能识别金属和非金属,知道常见金属的主要化学性质和用途。知道金属腐蚀的条件和防止金属腐蚀常用的方法。 (58)能说出一些重要的酸、碱和盐的性质,能说明酸、碱和盐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并能用它们解释自然界和生活中的有关简单现象。 13. 掌握基本的天文知识。 (59)知道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行星,太阳是银河系内的一颗恒星,宇宙由大量星系构成的;了解“宇宙大爆炸”理论。 (60)知道地球自西向东自转一周为一日,形成昼夜交替;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为一年,形成四季更迭;月球绕地球公转一周为一月,伴有月圆月缺。 (61)能够识别北斗七星,了解日食月食、彗星流星等天文现象。 14. 掌握基本的地球科学和地理知识。 (62)知道固体地球由地壳、地幔和地核组成,地球的运动和地球内部的各向异性产生各种力,造成自然灾害。 (63)知道地球表层是地球大气圈、岩石圈、水圈、生物圈相互交接的层面,它构成与人类密切相关的地球环境。 (64)知道地球总面积中陆地面积和海洋面积的百分比,能说出七大洲、四大洋。 (65)知道我国主要地貌特点、人口分布、民族构成、行政区划及主要邻国,能说出主要山脉和水系。 (66)知道天气是指短时段内的冷热、干湿、晴雨等大气状态,气候是指多年气温、降水等大气的一般状态;看懂天气预报及气象灾害预警信号。 (67)知道地球上的水在太阳能和重力作用下,以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和径流等方式不断运动,形成水循环;知道在水循环过程中,水的时空分布不均造成洪涝、干旱等灾害。 15. 了解生命现象、生物多样性与进化的基本知识。 (68)知道细胞是生命体的基本单位。 (69)知道生物可分为动物、植物与微生物,识别常见的动物和植物。 (70)知道地球上的物种是由早期物种进化而来,人是由古猿进化而来的。 (71)知道光合作用的重要意义,知道地球上的氧气主要来源于植物的光合作用。 (72)了解遗传物质的作用,知道DNA、基因和染色体。 (73)了解各种生物通过食物链相互联系,抵制捕杀、销售和食用珍稀野生动物的行为。 (74)知道生物多样性是生物长期进化的结果,保护生物多样性有利于维护生态系统平衡。 16. 了解人体生理知识。 (75)了解人体的生理结构和生理现象,知道心、肝、肺、胃、肾等主要器官的位置和生理功能。 (76)知道人体体温、心率、血压等指标的正常值范围,知道自己的血型。 (77)了解人体的发育过程和各发育阶段的生理特点。 (78)知道每个人的身体状况随性别、体重、活动以及生活习惯而不同。 17. 知道常见疾病和安全用药的常识。 (79)具有对疾病以预防为主、及时就医的意识。 (80)能正确使用体温计、体重计、血压计等家用医疗器具,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 (81)知道蚊虫叮咬对人体的危害及预防、治疗措施;知道病毒、细菌、真菌和寄生虫可能感染人体,导致疾病;知道污水和粪便处理、动植物检疫等公共卫生防疫和检测措施对控制疾病的重要性。 (82)知道常见传染病(如传染性肝炎、肺结核病、艾滋病、流行性感冒等)、慢性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突发性疾病(如脑梗塞、心肌梗塞等)的特点及相关预防、急救措施。 (83)了解常见职业病的基本知识,能采取基本的预防措施。 (84)知道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了解心理疾病、精神疾病基本特征,知道预防、调适的基本方法。 (85)知道遵医嘱或按药品说明书服药,了解安全用药、合理用药以及药物不良反应常识。 (86)知道处方药和非处方药的区别,知道对自身有过敏性的药物。 (87)了解中医药是中国传统医疗手段,与西医相比各有优势。 (88)知道常见毒品的种类和危害,远离毒品。 18. 掌握饮食、营养的基本知识,养成良好生活习惯。 (89)选择有益于健康的食物,做到合理营养、均衡膳食。 (90)掌握饮用水、食品卫生与安全知识,有一定的鉴别日常食品卫生质量的能力。 (91)知道食物中毒的特点和预防食物中毒的方法。 (92)知道吸烟、过量饮酒对健康的危害。 (93)知道适当运动有益于身体健康。 (94)知道保护眼睛、爱护牙齿等的重要性,养成爱牙护眼的好习惯。 (95)知道作息不规律等对健康的危害,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 19. 掌握安全出行基本知识,能正确使用交通工具。 (96)了解基本交通规则和常见交通标志的含义,以及交通事故的救援方法。 (97)能正确使用自行车等日常家用交通工具,定期对交通工具进行维修和保养。 (98)了解乘坐各类公共交通工具(汽车、轨道交通、火车、飞机、轮船等)的安全规则。 20. 掌握安全用电、用气等常识,能正确使用家用电器和电子产品。 (99)了解安全用电常识,初步掌握触电的防范和急救的基本技能。 (100)安全使用燃气器具,初步掌握一氧化碳中毒的急救方法。 (101)能正确使用家用电器和电子产品,如电磁炉、微波炉、热水器、洗衣机、电风扇、空调、冰箱、收音机、电视机、计算机、手机、照相机等。 21. 了解农业生产的基本知识和方法。 (102)能分辨和选择食用常见农产品。 (103)知道农作物生长的基本条件、规律与相关知识。 (104)知道土壤是地球陆地表面能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是人类从事农业生产活动的基础。 (105)农业生产者应掌握正确使用农药、合理使用化肥的基本知识与方法。 (106)了解农药残留的相关知识,知道去除水果、蔬菜残留农药的方法。 22. 具备基本劳动技能,能正确使用相关工具与设备。 (107)在本职工作中遵循行业中关于生产或服务的技术标准或规范。 (108)能正确操作或使用本职工作有关的工具或设备。 (109)注意生产工具的使用年限,知道保养可以使生产工具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和延长使用年限,能根据用户手册规定的程序,对生产工具进行诸如清洗、加油、调节等保养。 (110)能使用常用工具来诊断生产中出现的简单故障,并能及时维修。 (111)能尝试通过工作方法和流程的优化与改进来缩短工作周期,提高劳动效率。 23. 具有安全生产意识,遵守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 (112)生产者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应树立安全生产意识,自学履行岗位职责。 (113)在劳动中严格遵守安全生产规定和操作手册。 (114)了解工作环境与场所潜在的危险因素,以及预防和处理事故的应急措施,自觉佩戴和使用劳动防护用品。 (115)知道有毒物质、放射性物质、易燃或爆炸品、激光等安全标志。 (116)知道生产中爆炸、工伤等意外事故的预防措施,一旦事故发生,能自我保护,并及时报警。 (117)了解生产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知道清洁生产标准和相关措施,具有监督污染环境、安全生产、运输等的社会责任。 24. 掌握常见事故的救援知识和急救方法。 (118)了解燃烧的条件,知道灭火的原理,掌握常见消防工具的使用和在火灾中逃生自救的一般方法。 (119)了解溺水、异物堵塞气管等紧急事件的基本急救方法。 (120)选择环保建筑材料和装饰材料,减少和避免苯、甲醛、放射性物质等对人体的危害。 (121)了解有害气体泄漏的应对措施和急救方法。 (122)了解犬、猫、蛇等动物咬伤的基本急救方法。 25. 掌握自然灾害的防御和应急避险的基本方法。 (123)了解我国主要自然灾害的分布情况,知道本地区常见自然灾害。 (124)了解地震、滑坡、泥石流、洪涝、台风、雷电、沙尘暴、海啸等主要自然灾害的特征及应急避险方法。 (125)能够应对主要自然灾害引发的次生灾害。 26. 了解环境污染的危害及其应对措施,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和水资源。 (126)知道大气和海洋等水体容纳废物和环境自净的能力有限,知道人类污染物排放速度不能超过环境的自净速度。 (127)知道大气污染的类型、污染源与污染物的种类,以及控制大气污染的主要技术手段。能看懂空气质量报告。知道清洁生产和绿色产品的含义。 (128)自觉地保护所在地的饮用水源地。知道污水必须经过适当处理达标后才能排入水体。不往水体中丢弃、倾倒废弃物。 (129)知道工业、农业生产和生活的污染物进入土壤,会造成土壤污染,不乱倒垃圾。 (130)保护耕地,节约利用土地资源,懂得合理利用草场、林场资源,防止过度放牧,知道应该合理开发荒山荒坡等未利用土地。 (131)知道过量开采地下水会造成地面沉降、地下水位降低、沿海地区海水倒灌;选用节水生产技术和生活器具,知道合理利用雨水、中水,关注公共场合用水的查漏塞流。 (132)具有保护海洋的意识,知道合理开发利用海洋资源的重要意义。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