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科字〔2017〕92号 签发人:张仕民
办理结果:B
对市政协七届一次会议
第237号提案的答复
民革许昌市委员会:
您单位提出的“加快科技创新步伐 绘就实力许昌篇章”的提案收悉。提案中总结的基本情况全面详实,指出的问题客观中肯,提出的思考与建议切实可行。经与市财政局等单位共同研究,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关心支持下,在社会各界特别是广大科技人员的共同努力下,我市科技创新取得了显著成绩,整体工作在全省处于先进水平,我市连续12年(六次)被评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科技创新已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健康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今年4月1日,市委、市政府隆重召开了科技创新暨“许昌英才计划”表彰大会,出台了《关于落实国家和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意见》(许发〔2017〕17号),并拿出共计4953万元奖励科技创新先进单位和个人,支持“许昌英才计划”首批引进创新创业人才(团队)和高层次人才,在全社会引起了强烈反响。
正如您指出的那样,虽然我市科技创新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与科技创新在发展全局中的核心位置相比,与经济、科技发达地区相比,与建设创新型许昌的要求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一是全市自主创新能力和科技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还不强;二是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水平还不够高,高企数量还不够多、规模还不够大;三是创新平台不够多,平台承载力和服务功能有待提升;四是科技人才队伍现状与经济、科技发展的要求还不适应,高水平的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比较匮乏;五是科技投入不足,多元化的科技投入体系尚未形成。
之所以出现这些问题,有主观方面的原因,也有客观方面的因素。主观上是一些地方、企业依靠科技创新发展理念树得不牢,对科技创新的支撑和引领作用认识不到位,对依靠科技创新加快经济和企业发展缺乏危机感、紧迫感,舍不得在科技创新上进行投入或投入不够。客观上是我市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少、高层次科技人员匮乏、原始创新能力相对较弱,加之各级财政对科技的投入相对偏低,科技创新基础条件建设相对滞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科技创新能力的提高。对于这些问题,作为市政府科技主管部门,我们进行了深入调研和认真研究,广泛听取了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并向市委、市政府有关领导做了汇报,现结合您的思考与建议,提出以下对策措施:
一是加强创新战略规划,统筹创新驱动发展。抓紧高标准编制并实施《许昌市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规划》,明确到2020年、2030年我市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指导思想、总体要求、战略重点和战略措施。加快许昌高新区建设,支持产业集聚区申报省级高新区,支持各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检验检测中心和重点实验室优先在高新区布局,引导人才、技术、资金、项目等各类创新要素向高新区集聚,把高新区打造成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产业集群发展的高端平台,力争国家高新区年底前获批。更加突出融合发展,聚焦主导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深化产学研合作,促进科技与产业发展、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紧密结合,运用科技创新解决产业发展中的突出难点和问题,坚决避免科技与经济社会发展“两张皮”。
二是提升产业创新能力,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结合推进先进制造业强市、现代服务业强市、现代农业强市、网络经济强市建设,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优化“服务链”,着力推进高端装备制造和电子信息产业、现代农业、节能减排、服务业等方面的科技创新,加强相关领域关键技术、产品研发及推广应用,提升产业发展水平。高标准实施重大科技项目,把落实“许昌英才计划”引进人才(团队)和实施科技项目结合起来,聚焦我市经济社会优先领域和优势产业重大科技问题,重点在电子信息与智能终端、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等产业,集中创新资源,实施一批重大科技项目。推动组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围绕我市重点产业、特色产业,支持有实力的企业联合高校、科研院所等组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整合利用市内外资源,打造一批特征明显、引领产业技术创新的联合团队,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核心竞争力。
三是建设创新载体平台,整合各类创新要素。积极培育创新研发平台,加强对研发中心的管理,强化动态考核,提高研发中心运行质量,真正发挥其在科技创新中的核心作用,确保全年新增30家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等市级以上创新研发平台。加强科技孵化平台建设,鼓励有实力的民营企业投资建设一批特色鲜明的专业孵化器,积极发展各类生产力促进中心、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等创新创业服务机构,支持产业聚集区、各类园区、大专院校等建设市场化、专业化、集成化、网络化的众创空间,加强星创天地建设,进一步提升孵化能力,打造提供“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的开放式综合服务平台,有效满足大众创新创业的需求。提升许昌科技大市场运营水平,以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技术为支撑,与国内外知名科技服务专业机构广泛开展合作,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公共管理服务平台、人才引进与技术转移服务平台、大型科研仪器设施共享服务平台、科技文献信息服务平台、创新创业孵化服务平台等五大服务平台作用,致力打造成综合性、多功能、开放式的科技创新重要窗口。
四是大力培育创新主体,夯实创新发展基础。重点支持创新骨干和龙头企业,围绕我市重点和优势产业,选择创新能力强、产业带动作用突出的企业,从实施重大科技专项、搭建高层次创新平台、集聚高端创新人才等方面予以重点支持,形成一批具有国内乃至国际先进技术水平和竞争力的创新骨干和龙头企业。大力培育高新技术企业,认真落实《许昌市高新技术企业培育计划(2016—2020)》,建立完善高新技术后备企业库,进一步加大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培训力度,落实奖励和税收优惠政策,增强企业申报积极性。加快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认真落实支持创新普惠性政策,完善科技型中小企业备案管理制度,大力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开展技术创新活动,争取到年底全市备案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900家。
五是着力推进开放式创新,广泛集聚创新资源。把科技开放合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强化引技引智,加强共建共享,主动融入全国、全省自主创新体系建设,积极争取上级和外地科技资源。继续加强引进大院名校工作,争取与更多的高校和科研院所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开展有效合作,促进更多的科技成果在我市转移转化。做好与已签订战略合作协议高校院所的深度对接工作,深化产学研合作,促进研发成果转化。加大与中科院的合作力度,以中科院河南产业技术创新与育成中心许昌分中心为载体,引进中科院人才、技术成果,每年引进转化一批中科院先进技术成果,市财政每年从科技经费中安排专项资金,对我市企业与中科院合作实施的项目给予配套支持。搭建科技开放合作平台,定期举办校企、院企项目洽谈、人才交流等对接活动,为产学研合作搭建平台。支持有实力、有优势的企业在省内外设立研发机构,并购省内外优质企业、研发机构,促进技术和产品输入和输出。
六是着力集聚创新人才,扎实推进“英才计划”。充分发挥科技部门职能作用,以产学研合作引进人才、以科技项目培育人才、以科技创新平台留住人才、以科技创新奖励激励人才、突出“高精尖缺”导向,认真落实“英才计划”,力争引进更多的高端人才团队来许创业,为我市重点产业的发展、战略型新兴产业的培育、传统优势产业的提升做出积极贡献。建立健全评选制度,每年表彰一批优秀科技创新企业和创新人才,形成崇尚创新、尊重创新、鼓励创新的浓厚氛围。扎实推进“英才计划”,围绕项目发展、产业集聚来引育人才,把人才引进与智力引进、技术引进和项目引进有机结合,将招商引资与招才引智并重,力争引进一个项目、带来一批人才、打造一个团队、搞活一个产业,实现人才与项目良性互动和高效融合,更好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同时,对首批评审认定的59名高层次人才和16个创新创业人才(团队),要在市人才办的牵头下,积极落实各项支持政策,提供优质高效服务。
七是不断加大创新投入,形成多元化科技投入体系。建立健全财政性科技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加快建设“财政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金融投入为支撑、社会资金参与”的多元化科技投入体系。财政部门要及时落实各项科技支持政策,确保财政科技投入稳步增长,综合运用无偿资助、后补助、政府采购、风险补偿等多种方式,带动社会资源向创新链的各个环节聚集,形成与创新链紧密关联的资金链。完善科技和金融结合机制,引导银行、担保、保险等金融机构加强支持科技企业力量,鼓励金融机构设立科技支行或科技金融事业部,支持银行业金融机构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等业务,引导支持金融机构实施产品和服务创新,加大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促进科技金融资源有效对接和信息共享。
最后,诚挚感谢您单位对我市科技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恳请您们一如既往,继续为我市科技创新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我们将认真研究,积极采纳。让我们同心同德,群策群力,不断开创我市科技创新工作的新局面,为推动经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加快建设实力许昌、活力许昌、魅力许昌做出积极贡献。
2017年8月18日
联系单位及电话:许昌市科技局 2965829
抄 送:市政协提案委(3份),市政府督查室(2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