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七区政府信息公开制度

  • 索引号:732453021/2021-00003
  • 发布机构:二七区马寨镇人民政府
  • 关键词:综合,政务
  • 成文日期:2021-01-11
  • 发布日期:2021-01-11
  • 二七区政府信息公开制度

    为促进依法行政,充分发挥政府信息对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和经济社会活动的服务作用,保障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全面正确实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现制定二七区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制度,本制度包括政府信息主动公开制度等十项制度。

    一、政府信息主动公开制度

    (一)政府信息主动公开是指依法应当让社会公众广泛知晓的政府信息,政府信息公开单位应当采取有效形式,在职责范围内,按照法定程序,及时主动地向社会公开。

    (二)政府信息公开是原则,不公开是例外。依照《政府信息公开条例》,除法律、法规规定不宜公开的以外,凡是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各类事项均属对外公开范畴。

    对暂时不宜公开或不能公开的,要进行审核并说明理由,报区政府办公室备案。

    (三)政府信息公开单位公开政府信息,应当遵循公正、公平、便民的原则。

    (四)政府信息公开单位对符合下列基本要求之一的政府信息应当主动公开:

    1、 涉及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切身利益的;

    2、 需要社会公众广泛知晓或者参与的;

    3、 本单位机构设置、职能、审批事项、服务事项及相应办事程序等;

    4、 其他依照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应当主动公开的。

    (五)属于主动公开范围的政府信息,政府信息公开单位应当自该政府信息形成或者变更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予以公开,并向档案馆、公共图书馆(乡镇文化站)提供主动公开的政府信息纸质材料。法律、法规对政府信息公开的期限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六)政府信息公开单位应当依照《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规定,在各自职责范围内确定主动公开的政府信息的具体内容,依法编制政府信息公开目录和公开指南,并具体重点公开下列政府信息:

    1、 机构设置、职责范围、办事程序、联系方式、举报办法以及政府信息公开受理机构、办公地址、办公时间、联系电话、传真号码、邮政编码、电子邮箱地址等;

    2、 负责实施和监督执行的有关法律、法规、规章以及其他规范性文件;

    3、 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专项规划、区域规划及相关政策;

    4、 上级和本级党委、政府作出的重大政策措施和重大工作部署;关系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要政策和工作安排,以及需要社会、公众广泛参与的活动;

    5、 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资料;

    6、 财政预算、决算报告;

    7、 政府集中采购项目的目录、标准及实施情况;

    8、 行政许可事项及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设定依据、条件、数量、程序、期限以及申请行政许可需要提交的全部材料目录及办理情况;

    9、 行政事业性收费的项目、依据、标准;

    10、 重大建设项目的批准和实施情况;

    11、 扶贫、教育、医疗、社会保障、劳动就业等方面的政策、措施及其实施情况;

    12、 突发公共事件预警信息及突发公共事件发生情况和处置情况等;

    13、 环境保护、公共卫生、安全生产、食品药品、产品质量的监督检查情况。

    (七)区政府及其部门重点公开的政府信息还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1、 城乡建设和管理的重大事项;

    2、 社会公益事业建设情况;

    3、 征收或者征用土地、房屋拆迁及其补偿标准、补助费用的发放、使用情况;

    4、 抢险救灾、优抚、救济、社会捐助等款物的收入管理、使用和分配情况。

    (八)乡镇政府应当在其职责范围内重点公开下列政府信息:

    1、 贯彻落实国家关于“三农”政策的情况;

    2、 财政收支、各类专项资金的管理和使用情况;

    3、 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宅基地使用的审核、批准情况;

    4、 征收或者征用土地、房屋拆迁及其补偿标准、补助费用的发放、使用情况;

    5、 乡镇的债权债务、筹资筹劳情况;

    6、 抢险救灾、优抚、救济、社会捐助等款物的发放情况;

    7、 乡镇集体企业及其他乡镇经济实体承包、租赁、拍卖等情况;

    8、 执行计划生育政策的情况。

    (九)政府信息公开单位应当利用本单位的政府信息公开网页、信息公开栏、政府门户网站、报刊杂志、广播、电视等大众传播媒体以及政府新闻发布会等形式主动及时地公开政府信息。

    (十)主动公开的政府信息,由政府信息公开单位的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机构提出政府信息公开建议,送本单位负责人审查确定公开或不公开;涉及敏感问题的重大事项,提交本单位领导班子集体讨论决定公开与否。

    (十一)公开事项如有变更、撤销或终止,政府信息公开单位要及时在原公开载体上公布并作出说明。

    二、政府信息依申请公开制度

    (一)依申请公开政府信息是指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以下简称申请人)根据生产、生活、科研等需要,依法向制作或者保存该信息的政府信息公开单位申请获取相关政府信息,并经该单位审查同意,向申请人公开所需政府信息的活动。

    (二)申请人申请公开政府信息时,应当按照《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规定,采用书面形式(信函、电报、电子邮件)向政府信息公开单位提出申请;采用前述形式确有困难的,申请人可以口头提出,由受理该申请的政府信息公开单位代为填写政府信息公开申请。

    申请人申请获取政府信息,应当向政府信息公开单位出示有效身份证件。

    (三)政府信息公开申请应当包括的内容:申请人的姓名或者名称、联系方式;申请公开的政府信息的内容描述;申请的政府信息用途;申请公开的政府信息的形式要求。

    (四)申请人通过互联网提出申请的,在“中国郑州市二七区”政府信息公开网站上填写电子版《政府信息公开申请表》后,通过电子邮件方式添加发送至受理单位;通过信函方式提出申请的,应在信封左下角注明“政府信息公开申请”字样;通过电报、传真方式提出申请的,应相应注明“政府信息公开申请”字样。

    (五)政府信息公开单位应当通过发放、邮寄或提供网络下载服务等多种方式向申请人提供政府信息公开申请书的格式文本,方便申请人通过互联网直接查询,获取有关政府信息。

    (六)申请人可以向政府信息公开单位申请公开除下列规定以外的政府信息:

    1、 确定为国家秘密的信息;

    2、 依法受保护的商业秘密;

    3、 依法受保护的个人隐私;

    4、 法律、法规禁止公开的其他信息。

    (七)政府信息公开单位向申请人提供的政府信息应当是现有的,一般不承担为申请人汇总、加工、重新制作,以及向其他行政机关和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搜集。

    政府信息公开单位向申请人提供的政府信息应当是正式、准确、完整的,申请人可以在生产、生活和科研中使用,也可以在诉讼或行政程序中作为书证使用。行政机关在日常工作中制作或者获取的内部信息以及处于讨论、研究、或者审查中的过程性信息,一般不属于公开的政府信息。、

    (八)政府信息公开单位受理政府信息公开申请,按下列程序办理:

    1、 受理并填写受理书面通知;

    2、 承办股室提出初步处理意见;

    3、 本单位政府信息公开领导小组研究并作出决定;

    4、 书面回复申请人。

    (九)政府信息公开单位收到政府信息公开申请后应当进行登记,能够当场答复是否可以公开的,应当场予以答复;不能当场答复的,应当在收到申请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根据下列不同情况书面告知申请人:

    1、 属于应当公开的,制作公开决定书,公开决定书应注明公开时间、公开场所、公开方式、公开内容;

    2、 属于不予公开的,制作不予公开决定书,并说明理由和依据;

    3、 属于主动公开且已经向社会公开的,应当指引告知申请人;

    4、 属于应当主动公开但尚未公开的政府信息,应当及时向社会公开并指引告知申请人;

    5、 申请公开的政府信息不属于被申请单位掌握范围的,应协助将申请转递至相关政府信息公开单位,同时告知申请人联系方式;

    6、 申请公开的政府信息不存在的,及时告知申请人;

    7、 申请公开的内容不明确的,应当告知申请人更改、补充申请。

    申请公开的政府信息涉及第三方权益的,政府信息公开单位征求第三方意见所需时间不计算在本条规定的期限内。

    (十)政府信息公开单位对政府信息不能确定是否可以公开时,依法报请有关主管部门或者区保密工作部门确定的时间不计算在本制度规定的期限内。

    (十一)因信息资料处理等客观原因及其他正当理由在规定的期限内确实难以作出答复的,可以将答复的期限适当延长并书面告知申请人,延长期限不得超过15个工作日。  

    (十二)申请人要求提供的政府信息含有不予公开的内容,但能够区分处理的,政府信息公开单位应当提供可以公开的内容。

    (十三)申请人要求公开分属多个行政机关制作或保存的政府信息,受理机关可要求申请人按照“一事一请”原则对申请方式加以调整:即一个政府信息公开申请对应一个政府信息项目。

    (十四)对将申请信息拆分过细的,即申请人就一个具体事项向同一行政机关提出多个内容相近的政府信息公开申请,行政机关需要对现有信息进行拆分处理才能答复的,受理机关可要求申请人对所提申请作适当归并处理。

    (十五)对于要求行政机关为其大范围提供课题研究所需资料、数据的申请,若已经主动公开的,告知申请人索取渠道;通过主动公开渠道难以获取的政府信息,向相关行政机关分别提出申请。

    (十六)政府信息公开单位依申请提供政府信息,除可以按照国务院价格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财政部门制定的收费标准收取检索、复制、邮寄等成本费用外,不得收取其他费用。政府信息公开单位不得通过其他组织、个人以有偿服务方式提供政府信息。

    三、政府信息公开发布制度

    (一)政府信息公开发布是指为保证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方便、及时获取政府信息,政府信息公开单位应当依法公开发布其制作或保存的政府信息。

    (二)政府信息公开发布遵循依法、客观、公正的原则,维护国家安全,保守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

    (三)政府信息公开单位应当保证政府信息公开发布的及时、真实、准确、全面,并对其公开发布的政府信息承担责任。

    (四)公开发布的政府信息必须由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机构对发布内容、时间、形式等严格审查把关,经单位主要负责人审核同意后发布;通过网站、广播、电视等方式发布的应将原文作为发布信息资料存档备查。

    (五)政府信息公开单位发布有关农产品质量安全状况、传染病疫情、重大动物疫情、对外贸易公共信息、重要地理信息数据、统计信息等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明确需要审批的政府信息,应当及时报请相关业务主管部门审批,信息未经审批的不得发布。

    (六)多家单位联合共同起草生成的需对外公布的政府信息,由组织起草生成该信息的单位负责向公众公开发布,其他单位不得对该信息进行发布。

    (七)政府信息公开单位拟公开发布的政府信息涉及其他单位工作内容或发布后可能对其他单位工作产生影响的,应当及时向所涉及单位发送政府信息发布协调函和拟发布信息全文,书面征求意见。被征求意见单位应当在2个工作日内予以书面回复。

    书面回复同意的,拟发布单位按照政府信息公开相应工作规程向公众公开发布信息。书面回复不同意的,拟发布单位应当立即指派专人与被征求意见单位进行协商解决;经协商被征求意见单位仍不同意的,拟发布单位应当立即报请同级政府信息公开主管部门协调解决;同级政府信息公开主管部门应当组织该信息涉及单位、相关业务主管部门以及该领域专家顾问共同研究协商,最终确定该信息是否可以公开发布,并以书面形式向相关涉及单位进行确认回复。

    (八)政府信息公开单位可以通过下列方式公开发布政府信息:

    1、 政府信息公开单位应当将主动公开的政府信息通过政府公报、政府网站、新闻发布会以及报刊、广播、电视等方式公开;

    2、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在档案馆、公共图书馆(乡镇文化站)设置政府信息查阅场所,并配备相应的设施、设备,为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获取政府信息提供便利。政府信息公开单位应当及时向档案馆、公共图书馆(乡镇文化站)提供主动公开的政府信息;

    3、 各级政府信息公开单位可以根据需要设立公共查阅室、资料索取点、信息公告栏、电子显示屏等场所、设施,公开发布政府信息。

    (九)政府信息公开单位应当编制、公布政府信息公开目录(主动公开政府信息目录和依申请公开政府信息目录分别编制)和政府信息公开指南并及时更新,已经过时、废止的资料、信息应及时清理或作技术处理。

    (八)政府信息公开单位发现影响或者可能影响社会稳定、扰乱社会管理秩序的虚假或者不完整信息的,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在其职责范围内发布准确的政府信息予以澄清。

    四、政府信息公开保密审查制度

    (一)政府信息公开保密审查是指为规范政府信息公开工作,防止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的政府信息泄露,危及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依法对公开发布的政府信息进行审查的活动。

    (二)政府信息公开保密审查遵循“谁公开,谁审查,谁负责”和“先审查后公开”的原则,实行“初审、复审”两级审查制度。

    (三)政府信息公开单位应当成立政府信息公开保密审查领导小组,指定一名领导为保密审查负责人,指定至少一名经过保密培训的工作人员承办。

    (四)政府信息公开单位在公开政府信息前,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等有关规定对拟公开的政府信息进行审查。拟公开的政府信息由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机构负责人初审,本单位政府信息公开保密审查负责人复审后确定公开发布与否或者答复申请人。政府信息公开保密审查负责人认为敏感的信息,提交本单位政府信息公开保密审查领导小组决定;本单位保密审查领导小组决定不了的,报请本单位领导班子集体讨论决定。

    (五)政府信息公开单位在对政府信息进行保密审查时,对属于国家秘密的政府信息不予公开。

    政府信息公开单位公开涉及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的政府信息,应当征得第三方的同意。第三方不同意公开的,不得公开。但是,政府信息公开单位认为不公开可能对公共利益造成重大影响的,应当予以公开,并将决定公开的政府信息内容和理由书面通知第三方。

    (六)政府信息公开单位对政府信息不能确定是否可以公开时,应当依照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报有关主管部门或者区保密工作部门确定。

    (七)有关主管部门或者区保密工作部门收到政府信息公开单位对政府信息不能确定是否可以公开的报告时,对属于权限范围内的事项,应当在接到报告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作出答复。

    对不属于权限范围内的事项需要转报有权机关决定的,应当在接到报告之日起3个工作日内转报。

    (九)违反本制度,对发布的政府信息不进行保密审查或者保密审查把关不严,导致发生泄密事故的,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的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五、政府信息公开年度报告制度

    (一)政府信息公开年度报告是指为便于全社会了解政府信息公开单位开展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具体情况,由政府信息公开单位对本单位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情况向同级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主管部门报告,并向全社会公布的制度。

    (二)政府信息公开单位应当在每年3月31日前向同级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主管部门报告本单位上一年度的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情况,并向全社会公布。

    (三)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年度报告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1、 主动公开政府信息的情况;

    2、 依申请公开政府信息和不予公开政府信息的情况;

    3、 政府信息公开的收费及减免情况;

    4、 因政府信息公开申请复议、提起行政诉的讼情况;

    5、 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改进情况;

    6、 向档案馆、公共图书馆(乡镇文化站)提供主动公开的政府信息情况;

    7、 其他需要报告的事项。

    (四)政府信息公开单位应当利用公开栏、政府信息公开网站、报刊杂志、广播、电视等大众传播媒体以及政府新闻发布会等公布本单位上一年度政府信息公开的年度报告。

    六、政府信息公开考核评议制度

    (一)政府信息公开考核评议是指为使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规范化、制度化,保障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依法进行,而对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实行定期考核和不定期评议的活动。

    (二)政府信息公开考核评议工作坚持下列原则:

    1、 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

    2、 分级负责的原则;

    3、 实事求是、注重实效的原则;

    4、 日常监督与年终考核相结合的原则。

    (三)区政府负责对全区政府信息公开单位和乡镇、街道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进行考核评议。

    (四)政府信息公开年终考核评议由区政府办公室统一组织实施。监察、编制、法制、保密、审计、财政等部门配合开展政府信息公开考核评议工作。

    (五)政府信息公开考核评议的内容包括:

    1、 制度建设与监督检查。是否按要求建立和完善政府信息公开的相关制度,群众提出的意见建议是否及时处理,举报处理是否及时落实;

    2、 政府信息公开的内容。编制和更新公开的政府信息内容、政府信息公开指南和政府信息公开目录是否及时,有无公开依法不应当公开的政府信息;

    3、 政府信息公开的形式。对依法应当公开的政府信息是否按照法定方式公开,是否及时向档案馆、公共图书馆(乡镇文化站)提供公开的政府信息纸质材料;

    4、 政府信息公开的时限。对依法应当公开的政府信息是否按照法定时限公开,对申请人的申请是否在法定时限内作出答复;

    5、 政府信息公开的实效。有无因政府信息未公开或公开不及时而造成的事故或群众举报,工作人员有无利用职权便利以权谋私,有无“吃、拿、卡、要”等行为;

    6、 政府信息公开的收费。有无违法收费情况,对应当减免的费用是否给予减免,是否通过其他组织、个人以有偿服务方式提供政府信息;

    7、 其他根据工作安排、上级部署需要考核评议的内容。

    (六)政府信息公开考核评议工作严格按照标准进行,具体标准由区政府办公室制定。

    (七)考核的基本程序

    1、 制定考核方案,经区政府分管领导审定后,由区政府办公室部署;

    2、 被考核单位进行自我总结,并形成书面材料;

    3、 考核小组进行实地考核。

    (八)在开展考核的同时,可以组织同级党委、政府、人大、政协、行政机关、事业单位、社团组织单位的代表以及企业、个体工商户代表对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进行评议。

    (九)评议采取问卷评议、座谈会评议等方式进行。

    (十)区政府办公室根据日常考核、年终考核情况,研究提出考核评议综合得分,提出初步等次报本级政务公开工作领导小组审定,审定结果通知被考核评议单位,并公开通报。

    (十一)对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考核评议中被评为优秀等次的单位给予表彰奖励;对被评为不合格等次的单位给予通报批评,对单位主要负责人和分管领导按干部管理权限进行诫勉谈话,并取消当年单位和主要负责人、分管领导评优评先资格。

    七、政府信息公开举报调查制度

    (一)政府信息公开举报调查是指为加强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监督,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对政府信息公开单位不依法履行政府信息公开义务的举报进行调查处理的活动。

    (二)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政府信息公开单位不依法履行政府信息公开义务的,可以通过电话、电报、电子邮件、信函、来访等方式向监察机关或者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主管部门举报;为便于调查取证,要求署实名举报。

    (三)收到举报的监察机关或者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主管部门应当予以调查处理。

    (四)调查处理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关于政府信息公开的举报,按下列程序办理:

    1、 受理。对举报实行首问责任制,由接件人及时登记、受理或交有关专管人员登记受理,举报应按时间顺序编号登记,并填发受理通知书;

    2、 调查核实。受理举报后,办理单位在5个工作日内派人(2人以上)向被举报单位和举报人调查核实;

    3、 形成书面调查结论;

    4、 做出处理决定;

    5、 回复举报人。

    (五)口头或电话举报的,接待人员应当对举报的以下情况进行记录:

    1、 举报人的基本情况及联系方式;

    2、 被举报人的基本情况;

    3、 举报的事项或要求,以及接到举报电话的时间等。

    (六)自受理政府信息公开举报之日起,受理机关应当在15个工作日内作出处理,并将处理结果书面回复举报人。因特殊情况不能办结的,经本机关主管领导批准可以延长10日。

    (七)举报事项经调查属实的,可以视情况做出如下处理:

    1、 责令被举报单位向举报人赔礼道歉;

    2、 责令依法公开应当公开的政府信息;

    3、 违反规定收费的,责令退还违法收取的费用;

    4、 责令按规定严格执行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和规范;

    5、 依法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八)举报的事实不确凿、不充分或者与实际不符的,应当将查明的事实、理由和依据书面告知举报人;不属于政府信息公开范畴的,告知举报人依法向有关单位反映。

    (九)负责调查处理举报案件的工作人员,与举报事项有利害关系的应当回避。负责调查处理举报案件的机关和工作人员负有保密义务。 

    八、政府信息公开监督检查制度

    (一)政府信息公开监督检查是指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主管部门、监察机关以及上一级行政机关(以下简称监督机关)依法对政府信息公开单位的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查处违法行为的活动。

    (二)政府信息公开监督检查工作坚持以下原则: 

    1、 分级负责,一级督查一级的原则;

    2、 定期检查与不定期检查、抽查与普查、专项检查与综合检查相结合的原则;

    3、实事求是的原则。

    (三)全区政府信息公开监督检查由区政府办公室、区监察局根据工作需要统一组织实施或单方面组织实施,法制、审计等单位共同参与完成。

    (四)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监督机关应当设立政府信息公开监督举报信箱,公布监督电话,接受社会公众对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监督。

    (五)政府信息公开监督检查的内容包括:

    1、制度建设与执行情况;

    2、 政府信息公开的内容;

    3、 政府信息公开的形式;

    4、 政府信息公开的时限;

    5、 政府信息公开的实效;

    6、 政府信息公开的收费;

    7、 政府信息公开的保密审查。

    (六)政府信息公开监督检查的方式:检查反映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开展的相关资料;检查相关单位、相关方面政府信息公开制度落实情况;召开工作会议;走访(包括暗访)有关单位或相关人员;日常工作考核等。

    (七)政府信息公开监督检查结果要形成书面报告,在一定范围内通报,并作为公开工作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

    (八)通过监督检查,对存在问题较多的单位,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监督机关要与该单位交换意见,并视情节轻重,对单位和责任人按照行政问责办法由有权机关采取以下方式处理:

    1、 批评教育,限期整改;

    2、 责令责任人书面检查,予以通报批评;

    3、 取消当年评优评先资格;

    4、 给予行政处分。 

    九、政府信息公开行政复议、诉讼制度

    (一)政府信息公开行政复议、诉讼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政府信息公开单位在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中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可以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通过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依法保护自己的权益的活动。

    (二)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政府信息公开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

    1、 政府信息公开单位不依法履行政府信息公开义务的;

    2、 违反规定收取政府信息公开费用的;

    3、 通过其他组织、个人以有偿服务方式提供政府信息的;

    4、 公开不应当公开的政府信息的。

    (三)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可以向区政府申请行政复议,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四)当事人申请行政复议的应当自知道该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60日内提出行政复议申请。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五)申请人不服行政复议决定的,可以在收到复议决定书之日起15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复议机关逾期不作出复议决定的,申请人可以在复议期满之日起15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十、政府信息公开保障制度

    (一)政府信息公开保障是指为使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顺利进行而采取的各种保障措施。

    (二)政府信息公开单位应当成立政府信息公开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领导,确保《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全面、有效施行。

    (三)政府信息公开单位应当明确本单位的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机构,负责本单位政府信息公开的日常工作。

    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机构的具体职责是:

    1、 具体承办本单位的政府信息公开事宜;

    2、 维护和更新本单位公开的政府信息;

    3、 组织编制本单位的政府信息公开指南、政府信息公开目录和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年度报告;

    4、 对拟公开的政府信息进行保密审查;

    5、 与政府信息公开有关的其他职责。

    (四)各级人民政府和各部门要将开展政府信息公开的工作经费纳入财政年度预算,保障该项工作的正常开展。

    (五)政府信息公开单位应当建立健全政府信息发布保密审查机制,明确审查的程序和责任,保守有关秘密。

    (六)政府信息公开单位不得制作、发布、传播以下内容的信息: 

    1、 违反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的;

    2、 危害国家安全,泄露国家秘密,有颠覆国家政权或破坏国家统一的意图的;

    3、 损害国家荣誉和利益的; 

    4、 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破坏民族团结的; 

    5、 破坏国家**政策,宣扬邪教和封建迷信的;

    6、 散布谣言,扰乱社会秩序,破坏社会稳定的; 

    7、 散布淫秽、色情、赌博、暴力、凶杀、恐怖或者教唆犯罪的; 

    8、 侮辱或者诽谤他人,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 

    9、 含有法律、行政法规禁止的其他内容的。

    (七)政府信息公开单位应当依法保护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知情权、举报权、复议权、诉讼权,不得对当事人进行打击报复。

    (八)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监督机关要加强对政府信息公开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及时查处违法行为。

    (九)政府信息公开单位要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执行情况纳入年度岗位目标责任制考评。

    (十)对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行为,监督机关和上级行政机关应当依法依规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十一)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有证据证明政府信息公开单位提供的与其自身相关的政府信息记录不准确的,有权要求该单位予以更正。

    标签: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