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马店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培育外贸转型升级基地的实施意见

索 引 号: S0001-0203-2016-00600 主题分类: 市政府
信息来源: 发文日期: 2016年12月13日
名  称: 驻马店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培育外贸转型升级基地的实施意见
文  号: 驻政〔2016〕108号 关 键 词: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经济开发区、市产业集聚区管委会,市人民政府有关部门:为贯彻落实《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河南省促进外贸稳定增长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豫政〔2015〕77号)和《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河南省外贸转型升级基地管理办法的通知》(豫政办〔2016〕99号),加快推进我市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建设,培育外贸竞争新优势,促进我市外贸事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现提出如下实施意见:一、总体要求(一)重要意义。外贸转型升级基地是加强产业和贸易有机结合、推进外贸转型升级的重要载体。本意见所称外贸转型升级基地是指经省政府认定的我市产业优势明显、区域特色鲜明、公共服务体系完善,具有较大发展潜力,有一定的自主创新能力和技术水平,示范带动效应较强的产业集聚区以及各类行业或专业性示范园区(基地)。建设外贸转型升级基地是转变外贸发展方式、优化贸易结构、加快外贸发展的重要举措,可以进一步优化各产业集聚区的发展环境,全面提升基地内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提高经济效益;建设外贸转型升级基地是发挥产业集聚优势,支撑城市、区域现代市场体系建设的重要手段,可以进一步增强龙头企业的品牌效应与协同优势,促进产、学、研、用协助发展,提高区域内外贸经营、现代流通体系建设的服务能力,加快区域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建设外贸转型升级基地是创新公共服务模式,整合社会服务资源,促进外贸做大做强的重要依托,可以在聚合自然资源、社会资源的同时,探索公共服务和产业政策环境建设的新模式,增强政府服务能力。(二)基本原则。突出集聚区特色、科学规划实施。根据各产业集聚区的产业基础、产业特色、配套设施等基本条件,制定基地发展规划,突出品牌特色,依托产业需求建设具有典型示范效应的外贸转型升级基地;促进产业聚合、实现协同发展。借助产业链聚合效应,培育产业集群,促进产业积聚。加快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积极推进产、学、研、用协同合作,发挥规模效应,促进协同发展;注重营造环境、增强内生动力。充分发挥政策的引导带动作用,形成全方位支持基地发展的良性机制,注重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增强出口内生动力和国际竞争力。(三)发展目标。因地制宜,依托现有产业集聚区,在全市形成一批带动效应强、产业优势明显、区域特色鲜明、公共服务体系完善、龙头企业作用突出的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力争到“十三五”末建成五家省级外贸转型升级基地、两家国家级外贸转型升级基地。二、培育重点(一)生物医药外贸转型升级基地。以天方药业、天方科技、后羿制药等企业为依托,实施技术改造,注重自主创新,创建省级基地,积极争取创建国家级基地。(二)专用汽车及零部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以华骏车辆、华骏铸造、大力天骏等企业为依托,推进两化深度融合,增强创新能力,培育核心竞争力,创建省级基地,积极争取创建国家级基地。(三)畜牧机械设备外贸转型升级基地。以金凤牧业、中州牧业、华兴养殖设备等企业为龙头,注重引进、消化吸收、创新,创建省级基地,并积极争取创建国家级基地。(四)食用菌外贸转型升级基地。以亿健食品、真菌研究所、大地菌业、泌花食品、三明食品、富石西等企业为依托,发展食用菌菌种研究、制种、种植、加工、出口产业链,完善配套服务,建立质量追溯体系,创建省级基地,并积极争取创建国家级基地。(五)服装纺织外贸转型升级基地。以神艺服饰、恒茂服饰、丰盈制衣等企业为龙头,积极开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升质量,打造品牌,创建省级基地。(六)鞋业外贸转型升级基地。以荣光鞋业、步实鞋业、稳步鞋业等企业为龙头,建设豫南最大鞋类检测中心,创建省级基地。(七)文化用纸外贸转型升级基地。以白云纸业为依托,大力开展加工贸易,积极进行境内外商标注册,创建省级基地。(八)球铁制品外贸转型升级基地。以华星铸造、精工机械、三合球铁、三星球铁等铸造企业为龙头,增强总体竞争能力,创建省级基地。 (九)新能源电动车整车及零部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以立马车业、虎妞车业、东威车业等新能源电动车企业为依托,推进两化深度融合,培育核心竞争力,创建省级基地。(十)家具外贸转型升级基地。以兴福家俬、凯悦家俬、中鑫家具、中冠户外休闲用品、华东休闲用品等企业为依托,积极开发新产品,提升质量,打造品牌,创建省级基地。三、工作任务(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整合公共资源,建立公共服务平台,为基地企业提供较为完善的办公环境、基础网络、数据中心、仓储物流、技术研发等多层面的公共基础设施保障和服务平台。支持帮助基地构建适合不同行业需求的公共研发中心、培训中心、检测中心、认证机构等,为基地企业提供一站式服务。(二)注重创新发展。制定和完善产、学、研、用和创新发展等政策,鼓励引导基地企业积极参与构建孵化中心,推动产学研用战略合作和创新机制,为国内外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在生物医药、专用汽车、畜牧机械、服装、食品加工等应用领域的基础设计与研究提供创新孵化与成果转化服务,提高引进、消化、吸收和再创新能力,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三)发挥基地聚集效应。利用基地政策优势和完善的服务环境,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大力开展招商引资,着眼基地龙头企业延链补链和产业配套。发挥基地聚集效应,充分利用基地内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支撑作用,推动特色产业集群发展,致力形成“雁阵效应”,助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四)提升产品质量。深入实施科技兴贸和以质取胜战略,加强对出口商品的质量、标准化、计量等体系管理,推动企业建立质量保证体系。开展和推进国际通行的质量管理、环境管理、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等认证管理体系的研究和应用,支持鼓励企业采用国际先进标准,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引导企业走质量、安全、效益型发展道路。(五)创建出口品牌。加快实施出口品牌战略,充分发挥品牌的影响力、辐射力和带动力,提升壮大现有知名品牌、培育创建新的品牌、加快引进国内外知名品牌。支持企业申报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名牌、河南省出口名牌。鼓励龙头企业开展境外商标注册、产品认证。支持企业采取收购、授权使用等形式推进品牌建设。(六)大力开拓国际市场。深入研究国际贸易新模式,探索出口新渠道,主动融入“一带一路”战略,扩大与沿线国家和地区经贸合作;深度开发美国、欧盟、日韩、港澳等传统市场;大力开拓非洲、拉美、东盟、中亚和俄罗斯、印度等新兴市场,不断优化国际市场布局,努力扩大我市产品的国际市场份额。支持企业参加国内外知名展会,引导企业利用国家在境外设立的大型品牌贸易中心开展贸易活动。推动有条件的企业融入全球供应链体系。(七)加快外贸平台建设。充分发挥驻马店公共保税中心进口保税仓、出口监管仓等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的作用,扩大进出口贸易。积极申请设立保税物流中心,积极申建海关、检验检疫分支机构。加强与沿海、沿边口岸的协作,推进“无水港”建设。鼓励企业利用跨境电子商务平台开展对外贸易,发挥电子商务平台在人员培训、品牌培育、宣传推介等方面的作用和优势。完善进出口贸易预警机制,协助企业主动应对贸易壁垒和贸易摩擦,有效规避贸易风险。(八)强化人才培养。落实各项人才政策,加大外贸基地招才引智力度及人力资本投入,重点培育和引进发展急需的各类专业人才。加强对人才的联合培养,推动外贸基地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联合开展应用型、管理型人才的职业培训,建立各类人才教育培训基地,为外贸基地提供专业人才支撑。四、保障机制(一)成立领导组织。市政府成立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指导全市创建外贸基地工作,分管副市长任组长,分管副秘书长及市商务、发改、财政、工信、科技、农业等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为副组长,县区分管副县区长为成员。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会议,及时通报、协调解决工作中的具体问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商务局,负责全市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建设的日常工作。(二)建立健全责任机制。市商务部门围绕外贸基地年度工作目标,推动落实相应政策和扶持措施。各县区要建立专门管理机构,制定产业发展规划、实施方案和扶持政策,积极培育创建省级、国家级基地。(三)建立重大项目跟踪协调制度。对重大招商项目和重点出口项目,实行定人、定期、定点跟进,主动帮扶,对有条件取得国家、省政策扶持的项目,商务部门要重点辅导和专人跟进。(四)建立外贸基地建设统计和考核制度。建立、完善基地考核指标体系。按照基地管理要求认真做好各项统计工作,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五)落实奖励扶持政策。统筹使用市级外经贸发展专项资金,对获认定的省级外贸转型升级基地,给予50万元奖励支持;对获认定的国家级外贸转型升级基地,给予100万元奖励支持,并在品牌培育、平台建设、进口贴息、出口信保、国际市场开拓等政策方面优先扶持。各县区要结合实际,创新工作举措,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加快培育创建外贸转型升级基地步伐,促进本地对外贸易实现跨越式发展。 2016年12月5日
标签: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