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马店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驻马店市推进普惠金融发展实施方案(2016—2020年)的通知

索 引 号: S0001-0203-2016-00736 主题分类: 市政府
信息来源: 发文日期: 2016年12月30日
名  称: 驻马店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驻马店市推进普惠金融发展实施方案(2016—2020年)的通知
文  号: 驻政〔2016〕113号 关 键 词: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经济开发区、市产业集聚区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驻马店市推进普惠金融发展实施方案(2016—2020年)》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2016年12月28日    驻马店市推进普惠金融发展实施方案(2016—2020年) 普惠金融是指立足机会平等要求和商业可持续原则,以可负担的成本为有金融服务需求的社会各阶层和群体提供适当、有效的金融服务。简言之,就是面向农民、小微企业、城镇低收入者和其他社会群体等社会所有阶层和群体有效、全方位地提供服务的金融体系。大力发展普惠金融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是脱贫攻坚的有效途径,有利于促进金融业可持续均衡发展,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增进社会公平与和谐。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2016—2020年)》(国发〔2015〕74号),推动驻马店市普惠金融发展,增强各类市场主体和广大人民群众对金融服务的获得感,特制定本实施方案。一、总体要求(一)明确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政府引导与市场主导相结合、完善基础金融服务与改进重点领域金融服务相结合,明显改善对小微企业、“三农”、贫困人口、特殊人群等薄弱领域的金融服务水平为重点,不断提高金融服务的覆盖率、可得性和满意度,使广大人民群众公平分享金融改革发展的成果。(二)把握基本原则健全机制、持续发展。建立有利于普惠金融发展的体制机制,进一步加大对薄弱环节金融服务的政策支持,提高精准性与有效性,确保普惠金融业务持续发展和服务持续改善,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机会平等、惠及民生。以增进民生福祉为目的,让所有阶层和群体能够以平等的机会、合理的价格享受到符合自身需求特点的金融服务。市场主导、政府引导。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尊重市场规律,使市场在金融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在统筹规划、组织协调、均衡布局、政策扶持等方面的引导作用。防范风险、推进创新。加强风险监管,保障金融安全,维护金融稳定。坚持监管与创新并行,坚守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风险底线。在有效防范风险基础上,鼓励金融机构推进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适度降低服务成本。(三)确立工作目标到2020年,建立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相适应的普惠金融服务和保障体系,有效提高金融服务可得性,明显增强人民群众对金融服务的获得感,显著提升金融服务满意度,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金融服务需求,特别是要让小微企业、农民、城镇低收入人群、贫困人群和残疾人、老年人等及时获取价格合理、便捷安全的金融服务。提高金融服务覆盖率。基本实现乡乡有机构、村村有服务,乡镇一级基本实现银行物理网点和保险服务全覆盖,巩固助农取款服务村级覆盖网络,提高利用效率,推动行政村一级实现更多基础金融服务全覆盖。拓展城市社区金融服务广度和深度,显著改善城镇企业和居民金融服务的便利性。提高金融服务可得性。大幅改善对城镇低收入人群、困难人群以及农村贫困人口、创业农民、创业大中专学生、残疾劳动者等初始创业者的金融支持,完善对特殊群体的无障碍金融服务。加大对新业态、新模式、新主体的金融支持。提高小微企业和农户贷款覆盖率。提高金融服务满意度。有效提高各类金融工具的使用效率。进一步提高小微企业和农户申贷获得率和贷款满意度。提高小微企业、农户信用档案建档率。明显降低金融服务投诉率。二、重点工作(一)突出打好脱贫攻坚战1.落实责任分工。各银行业、保险业金融机构要认真落实《驻马店市金融助推脱贫攻坚行动方案》(驻政办〔2016〕79号),明确责任,分工合作,支持打赢脱贫攻坚战。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按照单列信贷资源、单设扶贫机构、单独考核贫困地区建制乡镇机构网点覆盖率和行政村金融服务覆盖率、单独研发扶贫金融产品的“四单”原则,加大对扶贫工作的投入,力争实现“五个高于”,即贫困地区各项贷款增速高于上年同期、贫困户贷款增速高于上年同期、贫困地区各项贷款增速高于全市当年各项贷款平均增速、贫困户贷款增速高于农户贷款平均增速、主要责任银行对分包区内的扶贫小额信贷金额高于本区域扶贫信贷总额的60%。鼓励保险业金融机构完善多层次保险服务组织体系,加强贫困地区保险消费者教育,丰富保险产品与服务,进一步建立健全贫困地区风险保障体系。2.聚焦重点难点。各银行业金融机构要围绕中央扶贫攻坚工作提出的“五个一批”基本路径,对发展特色优势产业、转移就业、异地搬迁、生态保护、教育医疗等脱贫工程建设,主动加强信贷资金投入,提高中长期信贷资金比重。农业发展银行要加大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易地扶贫搬迁等领域的资金投放,努力实现扶贫开发项目贷款投放稳步增长。其他涉农银行业金融机构要着重加大对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的扶贫小额信贷投放。要进一步完善针对建档立卡农村贫困户和各类农业产业扶贫经营主体的贷款管理政策,建立健全精准扶贫担保贷款贴息和风险补偿机制,提高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投入扶贫项目的信贷资金配套比例。深入推广“扶贫再贷款 地方法人金融机构贷款 政府担保基金 财政贴息 建档立卡贫困户(扶贫龙头企业)”的五位一体再贷款金融扶贫模式,综合发挥人民银行、各级政府、担保机构和金融机构多方合力。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和符合条件的单个农业产业扶贫经营主体和批量带动贫困户脱贫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贷款,财政应当给予贴息支持。市、县(区)政府要尽快建立精准扶贫贷款担保基金,充分发挥引导作用,探索推动财政与担保、保险、银行等机构的合作模式,建立合作共赢风险分担机制。各银行业金融机构要制定关于脱贫攻坚项目的贷款管理办法,把扶贫项目和贫困对象认定结果的真实性作为发放贷款的首要条件,把确实的还款来源作为还款主要保障,把贷款资金是否专款专用、支持对象是否精准作为贷款检查的重要内容,保证精准扶贫。探索农户基础信用信息与建档立卡贫困户信息的共享和对接,建立对贫困户的信用评价指标体系,实现信用与信贷联动。各保险业金融机构要大力发展农业保险和扶贫小额贷款保证保险以促进产业脱贫,大力发展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和大病保险基础上为贫困人口专门安排由财政投资的大病补充医疗保险以促进健康脱贫,大力发展农房保险、扶贫小额人身保险、主要劳动力意外伤害保险以促进民生脱贫,大力发展贫困家庭大学生助学贷款保证保险等以促进教育脱贫。鼓励保险机构充分发挥保险资金长期投资的独特优势,积极参与贫困地区基础设施、重点产业和民生工程建设。(二)扎实做好农村金融服务工作1.突出支持重点。以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高标准良田“百千万”建设、农田水利建设、新型城镇化建设以及涉农企业、农业合作社、种养大户、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信贷支持重点,持续加大涉农信贷投放,努力实现全市涉农信贷投放持续增长。农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农村中小金融机构要单列涉农信贷计划,其它银行业金融机构要根据自身战略定位和业务特点向“三农”客户倾斜资源配置。县域以下银行业金融机构要加大对当地的贷款投放。要大力支持“三农”保险发展,强化支农惠农能力。各保险机构要发展多种形式的农业保险,提高农业保险覆盖面和风险保障水平;发展多样化的养老保险、健康保险产品,完善农村保障体系。2.完善机构体系。按照《河南省推进中原经济区农村金融改革试验区建设总体方案》(豫政〔2015〕8号)、《河南省推进中原经济区农村金融改革试验区建设实施方案(2015—2020年)》(豫政办 〔2015〕96号)以及《驻马店市推进农村金融改革试验区建设工作方案(2016—2020年)》(驻政办〔2015〕158号)要求,进一步深化农村金融体系机制改革,不断完善农村金融组织体系。农业银行要深化“三农”金融事业部改革。农发行要加大中长期“三农”信贷投放。农信社(农商行)、村镇银行要强化立足县域、服务“三农”定位,更好发挥支农服务主力军作用。支持邮政邮储银行建立“三农”事业部,稳步发展小额涉农贷款业务。支持国有银行和股份制银行到乡镇设立支行,把金融服务触角伸向农村。其他商业银行要发挥自身专长,发展涉农业务。支持各类符合条件的社会资本参与设立村镇银行,力争早日实现县域全覆盖。积极引导推动金融机构在行政村设立金融综合服务站,办理银行卡消费、小额现金取款、现金汇款、转账汇款、余额查询、代理缴费、各项支农补贴发放、零钞兑换、金融知识宣传等普惠金融服务,在贫困村要率先全覆盖。保险机构要以“三农”服务站点为平台,不断延伸保险服务触角,以乡镇机构为依托,建立涵盖承保、理赔、防灾防损和各项增值服务为一体的农业保险基层服务体系。3.创新金融产品。各银行业金融机构要坚持问题导向,结合农村实际、农业特点、农户需求,进一步加大涉农信贷产品与农村金融服务方式的探索与创新。要积极探索低成本、可复制、易推广、量体裁衣式的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加快建立健全符合本地需求特点的金融产品体系。鼓励金融机构根据农业生产周期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资金需求特点,合理确定贷款额度、期限和利率,有效满足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大额和中长期资金需求。结合农村信用工程建设,简化贷款流程,坚决杜绝吃拿卡要不良风气,推动信贷管理规范化,积极打造“阳光信贷”。要积极探索开展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林权抵押贷款、大型农机具融资租赁等业务。充分发挥担保机构作用。保险机构要积极发展农村小额信贷保险、农民养老健康保险、农村小额人身保险等普惠保险业务,鼓励开办与农民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农房保险、农机保险、农业基础设施保险等特色优势涉农保险,探索发展农业保险保单质押贷款和农户信用保证保险业务。要积极做好外出务工人员、低保户、贫困户等重点群体的保险保障工作。提高政策性农业保险覆盖面,根据农业生产实际,支持合理扩大政策性农业保险品种范围,提高政策性农业保险保障水平。(三)做实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工作1.确保信贷投放。各商业银行要严格落实上级监管部门关于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工作要求,单列小微信贷计划,执行过程中不得挤占挪用,确保小微企业贷款投放稳步增长,实现“三个不低于”目标,即贷款增速不低于各项贷款平均增速、贷款户数不低于上年同期、申贷获得率不低于上年同期。农发行应根据自身战略定位,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做好小微企业金融服务。适时开展小微企业信贷政策导向效果评估,督促引导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投放。对小微企业贷款“三个不低于”完成情况较差的银行,开展约见谈话、现场督导,持续加强督导力度,推动目标实现。2.优化机构布局。各银行业金融机构要加快拓展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渠道,线上线下同步发力、同步拓展。线上要大力推广手机银行、网络银行等新型终端,线下要突出机构建设的专营定位。大型银行、股份制银行、邮政储蓄银行要继续推进专营机构建设,安排专人专岗。中原银行、农信社(农商行)、村镇银行要向小微企业集中区域增设小微支行、社区支行。3.丰富服务手段。各银行要根据小微企业的融资特点和实际用款需求创新贷款产品,合理设置贷款期限和还款方式,降低企业资金周转成本,为小微企业提供多样化授信、支付结算、资产管理、咨询等综合金融服务。对已成熟的产品应加快推广,尽快惠及更多小微企业。进一步完善“政银企对接”、“税银企合作”等机制,加强协调互动,助力小微企业发展。要深化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与“互联网 ”的融合,进一步改造信贷管理制度和信用评价模型,合理设定授信准入门槛,创新抵质押方式,推进发放信用贷款。发挥保险融资功能,探索以信用保险、贷款保证保险等产品为主要载体,通过“政府 银行 保险 企业”多方参与、风险共担的合作模式,助推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题。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利用上市融资、发行债券、风险投资、股权投资、信用保险、金融租赁等实现多样化融资。融资担保行业特别是政府性担保机构,要重点支持小微企业和“三农”,尤其是科技型、创新型的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确保小微企业和“三农”融资担保业务较快增长,融资担保费率保持较低水平。4.加大尽职免责。引导金融机构在有效管控风险的前提下,落实好无还本续贷、循环贷款等小微企业流动资金贷款还款方式创新,科学合理确定贷款分类,配套改进信贷管理系统,降低小微企业“过桥”融资成本。对市场前景较好、但暂时经营困难的小微企业,可通过信贷展期、借新还旧等贷款重整政策,缓解企业债务压力,不能简单压贷、抽贷、断贷。各银行要推动尽快建立科学、合理、可操作的小微企业授信尽职免责制度,提高不良贷款容忍度。(四)大力支持民营企业发展1.积极开展培育。多措并举支持各类民营企业发展。深入实施信贷培育工程,主动寻找、储备和培育客户。对当前经营形势较好的企业,金融机构要千方百计降低融资成本,给予优惠利率,承担应有责任,让利于企,增强民营企业发展后劲。2.适时进行帮扶。对待民营企业要做到“三个不得”,即不得随意提高放贷条件,不得设置玻璃门和弹簧门,不得提供歧视性服务。要分类施策,有序推进债权人委员会制度实施,切实发挥稳贷、增贷、减贷、重组的作用,积极支持有信用、有市场、发展前景良好但暂时困难的企业,坚决避免简单的“一刀切”式的断贷、压贷、抽贷、拒贷。逐步建立完善银行对企业抽贷报告制度,要及时主动向同级政府金融办、人行、银监和行业(项目)主管部门报告。(五)切实缓解融资难融资贵问题1.搭建融资平台。不断加强各县区政府、市政府各有关部门间的工作联动,积极推动政、银、证、保、担、税等之间的互动,为企业融资铺路搭桥。积极引导银行、证券、信托、基金、保险等金融机构,为企业提供一揽子金融服务。各银行业金融机构要进一步扩大股权、动产、应收账款、知识产权、仓单等抵质押贷款覆盖面。推动建立银企信息双向发布机制,定期向金融机构通报项目建设、企业运行情况,向企业通报金融政策、金融产品,强化银企对接。积极培育后备企业,推动符合条件的企业上市挂牌融资。支持涉农、中小微企业在中原股权交易中心挂牌融资。引导和推动证券公司、中介机构为企业上市挂牌融资提供服务。加强对企业的债务融资培育和辅导,支持企业或项目通过中期票据、非公开定向债务融资工具、集合票据、项目收益票据等进行融资。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或项目利用企业债、公司债、集合债券、项目收益债券等进行融资。2.降低融资成本。严格执行银监会“七不准”(不准以贷转存、不准存贷挂钩、不准以贷收费、不准浮利分费、不准借贷搭售、不准一浮到顶、不准转嫁成本)、“四公开”(收费项目公开、服务质价公开、优惠政策公开、效用效能公开)规定,对直接与贷款挂钩、没有实质性服务内容的收费项目一律取消,严格限制向小微企业收取财务顾问费、咨询费等费用。采取提前续贷审批、设立循环贷款、实行年度审核制等措施,优化审贷程序,缩短审贷时间,减少企业高息过桥融资,尽力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六)全力做好民生保障1.积极推动民生金融。要主动研究各类特殊群体的金融需求,持续改进特殊群体金融服务,积极提供价格合理、便捷安全、人性关怀的金融服务,丰富服务的方式、内容和品种,着力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切实保障民生事业。各银行业金融机构要积极到机构空白乡镇设立标准化固定营业网点,对暂不具备条件的机构空白乡镇要继续采取便民金融服务点、金融电子化机具、电子渠道等多种形式提供简易便民服务,对已解决基础金融服务的行政村,逐步充实查询、银行卡和小额贷款申请受理等服务功能。2.强化重点群体金融服务。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创业担保贷款发放力度,不断强化对城镇低收入人群、大中专毕业生、返乡农民工、农村青年、农村妇女、大学生村官、科技特派员等初始创业者的金融支持。落实康复扶贫贷款政策,支持残疾人辅助性就业机构发展,促进残疾人创业就业。利用国家有关民贸优惠利率政策,支持民族贸易和民族用品生产企业发展。加大国家助学贷款发放力度,提高贷款覆盖面,缓解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就学难题。深化农民工银行卡特色服务,切实满足农民工基本金融服务需求。进一步完善针对城镇低收入人群、农村贫困人口、困难人群、下岗失业者、残疾人士、老年人等特殊群体的金融产品,引导有条件的金融机构设立无障碍服务网点,为残疾人、老年人等提供无障碍的金融服务。(七)加强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1.加强金融知识普及教育。广泛利用电视广播、书刊杂志、数字媒体等渠道,长期有效普及金融基础知识,加大对普惠金融的宣传力度。针对城镇低收入人群、困难人群,以及农村贫困人口、创业农民、创业大中专学生、残疾劳动者等初始创业者开展专项教育活动,使其掌握符合其需求的金融知识。注重培养社会公众的信用意识和契约精神。建立金融知识教育发展长效机制,推动部分大中小学开展金融知识普及教育,鼓励高校开设金融基础知识相关公共课。2.培育公众金融风险意识。以金融创新业务为重点,针对金融案件高发领域,运用各种新闻信息媒介开展金融风险宣传教育,促进公众强化金融风险防范意识,树立“收益自享、风险自担”观念。重点加强与金融消费者权益有关的信息披露和风险提示,引导金融消费者根据自身风险承受能力和金融产品风险特征理性投资与消费。3.加大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力度。加强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监督检查,及时查处侵害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行为,维护金融市场有序运行。金融机构要担负起受理、处理金融消费纠纷的主要责任,不断完善工作机制,改进服务质量。畅通金融机构、行业协会、监管部门、仲裁、诉讼等金融消费争议解决渠道,试点建立非诉第三方纠纷解决机制,逐步建立多元化的金融消费纠纷解决机制。(八)发挥政策引导和激励作用1.贯彻落实好货币信贷政策。充分落实运用差别化存款准备金等货币政策工具,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更多地将新增或者盘活的信贷资源配置到小微企业和“三农”等领域。进一步增强支农支小再贷款、再贴现支持力度,引导金融机构扩大涉农、小微企业信贷投放,降低社会融资成本。2.健全金融监管差异化激励机制。以正向激励为导向,从业务和机构两方面采取差异化监管政策,引导各类金融机构将金融资源更多投向小微企业、“三农”、特殊群体等普惠金融薄弱群体和领域。进一步研究加强对小微企业和“三农”贷款服务、考核和核销方式的创新。推进落实有关提升小微企业和“三农”不良贷款容忍度的监管要求。积极发挥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区域性股权市场、债券市场和期货市场的作用,引导证券投资基金、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创业投资基金增加有效供给,进一步丰富中小企业和“三农”的融资方式。保险机构要认真履行社会责任,切实发挥市场主体经营作用,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推动农业保险规范发展,进一步厘清政府与市场的边界,理顺基层政府与保险承办机构之间的关系,合力界定各方工作职责,做到不缺位、不越位。农业保险承保机构要对保单真实性以及承保理赔操作合规性负责。扶持小额人身保险发展,支持保险公司开拓县域市场。3.发挥财税政策作用。立足公共财政职能,完善、用好普惠金融发展专项资金,重点针对普惠金融服务市场失灵的领域,遵循保基本、有重点、可持续的原则,对普惠金融相关业务或机构给予适度支持。发挥财政资金杠杆作用,支持和引导各县区政府、金融机构及社会资本支持普惠金融发展,更好地保障困难人群的基础金融服务可得性和适用性。落实小微企业和“三农”贷款的相关税收扶持政策。推动落实支持农民合作社和小微企业发展的各项税收优惠政策。4.强化政府配套支持。各县区要加强政策衔接与配合,共筑政策支撑合力。鼓励市、县两级财政通过贴息、补贴、奖励等政策措施,激励和引导各类机构加大对小微企业、“三农”和民生尤其是精准扶贫等领域的支持力度。对金融机构注册登记、房产确权评估等给予政策支持。各县区政府要切实承担起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第一责任人的责任,排查和化解各类风险隐患,提高地方金融监管有效性,严守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三、组织保障和推进实施(一)加强组织保障。由市政府金融办、人民银行、银监局、保险行业协会牵头,市发改委、工信委、民政局、财政局、农业局、农办、人社局、商务局、林业局、畜牧局、残联等部门参加,建立推进普惠金融发展工作协调机制,制订促进普惠金融发展的具体措施,协调解决重大问题,推进规划实施和相关政策落实,切实防范金融风险。各有关部门要加强沟通,密切配合,根据职责分工完善各项配套政策措施。各县区政府要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协调机制,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具体落实方案,及时将实施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报送市直有关部门。(二)开展试点示范。普惠金融的实施应全面推进、突出重点、分步开展、防范风险。对需要深入研究解决的难点问题,可在小范围内分类开展试点示范,待试点成熟后,再加以总结推广。各县区要在风险可控、依法合规的条件下,开展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试点,推动改革创新,加强实践验证。积极探索发挥基层组织在推进普惠金融发展中的作用。围绕普惠金融发展重点领域、重点人群,集合资源,以点带面推动金融知识扫盲、移动金融、就业创业金融服务、扶贫信贷、大学生助学贷款等专项活动,促进实现普惠金融规划目标。(三)强化信用建设。充分利用多层次信用档案平台,逐步建立健全市、县(区)、乡镇(街道)、村(社区)四级共同推进的信用建设工作组织领导体系和信用信息跨部门采集共享工作机制,以小微企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农户、重点人群和特殊群体为重点对象,收集整理政府部门、公共事业、中介服务及社会管理等相关信息,扩充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降低普惠金融服务对象征信成本。加强县域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和考核,强化信用评价和结果应用,开展小微企业信用评价和“信用户”、“信用村”、“信用乡镇”评定与创建,推动信用与基础金融服务、普惠金融发展实现联动。(四)健全监测评估。加快建立推进普惠金融发展监测评估体系,实施动态监测与跟踪分析,开展普惠金融实施的中期评估和专项监测,注重金融风险的监测与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引导和规范互联网金融有序发展,有效防范和处置互联网金融风险。要切实落实监督管理部门对非法集资的防范、监测和预警等职责。加强督查,强化考核,把推进普惠金融发展工作作为目标责任考核和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
标签: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