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马店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驻马店市旅游产业转型升级行动方案(2017—2020年)的通知

索 引 号: S0001-0205-2017-00701 主题分类: 市政府办公室
信息来源: 发文日期: 2017年10月30日
名  称: 驻马店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驻马店市旅游产业转型升级行动方案(2017—2020年)的通知
文  号: 驻政办〔2017〕112号 关 键 词: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经济开发区、市产业集聚区管委会,市人民政府各部门:《驻马店市旅游产业转型升级行动方案(2017—2020年)》已经2017年9月26日市政府第9次常务会议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实施。   2017年10月22日  驻马店市旅游产业转型升级行动方案(2017—2020年) 为加快我市旅游产业转型升级,打造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更好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制定本行动方案。一、总体思路和目标(一)总体思路旅游产业作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关联度高、带动性强,消耗资源低、投入产出比高,就业空间大、市场发展前景广阔,是国家重点培育的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当前,我市旅游业正迎来大众旅游时代,处于“机遇与挑战并存、矛盾与风险交织”的特殊发展时期,既存在规模扩张的需要,也面临效益提升的迫切需求,特别是旅游市场活力不够、信息化程度不高、旅游产业链条不长、城市的综合服务功能较弱、旅游管理体制机制不顺、政策保障力度不足、区域竞争加剧等方面,还在困扰着我市的旅游业发展,迫切需要我们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为引领,以提高旅游产业发展质量和效益为目标,不断扩大旅游投资和消费,加快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各类资源有机整合、产业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创新,构建全域旅游格局,努力推动驻马店市旅游产业由观光主导型向观光、休闲、度假、文化、养生等复合型转变。(二)发展目标以转型升级为主题,以项目建设为重点,依托重要交通网络和中心城区,构建我市“一心两带三组团”的旅游发展新框架,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素质,集聚产业优势,提升发展质量。到2020年,全市年接待海内外游客500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50亿元。二、重点任务1.优化旅游产业空间结构。依托驻马店生态文化资源,构建“一心、两带、三组团”旅游发展新格局。做靓“一心”,即都市休闲游憩中心,包括中心城区、经济开发区、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西部老乐山、金顶山、东部宿鸭湖、宿鸭湖湿地等,并承担驻马店市旅游综合服务功能。做精“两带”,即“红色天中”特色风光带,以新阳高速(S38)串联的驻马店红色旅游资源分布带,包括焦竹园鄂豫皖边省委旧址、竹沟革命纪念馆、孤山冲革命旧址群、杨靖宇将军纪念馆及故居、确山县临时治安委员会旧址等。通过精品景区打造和区域联合发展等方式,串联沿线红色旅游资源和文化资源,建成文化、生态观光廊道。“神奇画廊”生态旅游带,以县道022、省道220、天目山公路串联的生态资源分布带,同时也是驻马店市乡村旅游发展领先区域,分布有嵖岈山、龙天沟、凤鸣谷、棠溪源、竹沟、薄山湖等知名景区。对现有景区产品进行精品化提升,完善其旅游功能和业态,进一步创新乡村旅游产品类型,推动生态旅游产品创新升级。增厚“三组团”,即“湖光山色”度假产业组团,包含遂平、泌阳和确山等县区在内的山水资源丰富、生态环境良好区域,进一步创新产品类型、完善休闲度假设施,实现由观光产品向观光、休闲、度假、养生等复合型产品的转型升级。“魅力天中”文化产业组团,包含汝南、上蔡、西平等县区在内的“天中文化”旅游资源聚集区,通过文化景点改造提升、文旅商综合体建设和周边配套设施建设,开发文化体验、文化禅修养生等文化旅游项目,有效拓展文化旅游产业链条。“生态田园”休闲产业组团,包含确山、平舆、正阳等县区在内的农业资源富集区,立足“生态田园”精髓,重点打造观光农业、创意农业等旅游产品,培育驻马店“生态田园”旅游产业链条。(责任单位:市发改委、旅游局、文广新局、商务局、住建局、农业局、林业局、水利局,各县区人民政府,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经济开发区、市产业集聚区管委会)2.实施旅游精品建设工程。采取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的方式,建设一批具有明显优势、对周边资源具有整合功能、对旅游线路具有支撑作用、对区域旅游具有带动作用的重点项目,提升旅游产品品质和内涵。一是大力发展休闲度假产品。积极培育“神奇嵖岈”山水度假旅游目的地,充分发挥龙头品牌引领作用,以嵖岈山风景区为核心,整合嵖岈山温泉小镇、凤鸣谷、红石崖、龙天沟、嵖岈山卫星人民公社旧址,加快嵖岈山南翼综合服务区、嵖岈山新e家营地等重点项目建设进度,启动棠溪源旅游综合开发项目建设,打造引领全域旅游发展的“神奇嵖岈”旅游品牌。将大嵖岈山旅游区打造成为集生态度假、奇石观光、地质科普、温泉养生、文化体验、乡村休闲于一体的中原一流、全国知名的山水度假旅游目的地。“世外庄园”田园休闲旅游目的地,以遂平县友利创意休闲农业观光园、驿城区双峰酒庄、确山县老乐山休闲农业观光园、确山县瓦岗常庄田园综合体、云梦湖生态农业旅游观光园、鲍棚美丽乡村旅游综合开发项目、砾缘茶博园休闲观光综合开发项目、千年岭国家农耕文化公园、益农丰达农业科技示范园、象河谷乡村旅游综合体项目等农业观光园区的庄园化提升建设为重点,建设集田园风景观光、庄园休闲度假、民俗文化体验于一体的生态田园庄园群,打造国内知名的现代休闲农业和文化创意旅游区。“竹林红沟”红色体验旅游目的地,整合竹沟红色小镇、孤山冲革命旧址群等红色、生态旅游资源,建设“竹沟红色文化创意旅游综合体”。以“竹沟红色文化创意旅游综合体”为龙头,带动区域内“杨靖宇将军纪念馆”、“鄂豫皖边省委旧址”、“确山县临时治安委员会旧址”、“高平寺、白塔寺革命武装暴动遗址”、“刘邓大军强渡汝河雷岗激战遗址”等众多红色旅游资源的开发建设,构建红色创意旅游产品体系,打造“竹林红沟”红色旅游品牌,建设国内一流的红色旅游目的地。“快乐驿站”文化创意旅游目的地,以皇家驿站、盘古山景区、重阳文化产业园、李斯文化园、天中山文化园、嫘祖文化苑、中国车舆文化产业园、上河城文旅商综合体开发建设为重点,构建特色各异、优势互补的天中文化旅游产品体系,联合打造国内知名的文化创意旅游目的地。“吉祥乐山”养生养老旅游目的地,依托老乐山高品质文化资源和生态山水胜境,对区域旅游接待设施和养生养老服务体系进行提升完善,通过北泉小镇、道养院、半岛度假酒店、银发e族颐养园、北泉寺和“八宫两观一拜台”古建筑群恢复重建等重点项目的开发,营造吉祥自然的养生养老度假氛围,建成集道家观光朝圣、自然生态游憩、健康养生度假和文化休闲体验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旅游度假区;联合周边的千年岭国家农耕文化公园和鲍棚美丽乡村等重点项目开发,打造全国知名、省内一流的养生养老旅游目的地。二是积极打造精品景区。通过动态管理,提升现有A级旅游景区的品质和品牌影响力。巩固嵖岈山国家5A级旅游景区创建成果,加快老乐山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步伐,指导南海禅寺、竹沟革命纪念馆、金顶山、铜山(湖)、白云山、盘古山等旅游景区提质升级。对3A级以下旅游景区创建,进行严格把关,淘汰一批资源匮乏、设施陈旧、增长乏力的旅游景区。三是加快重点旅游项目的开发建设。要加快推进皇家驿站、杨靖宇将军纪念馆及故居、天中老街、上蔡重阳文化园、泌阳象河谷旅游综合项目等开发建设,打造一批特色鲜明、交通便利、环境优美、服务配套的景区景点,持续增强驻马店旅游发展后劲。(责任单位:市旅游局、发改委、商务局、住建局、民政局、文化局、林业局、农业局、水利局,各县区人民政府,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经济开发区管委会)3.促进乡村旅游提质升级。一是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依托绿水青山、田园风光、传统村落、民俗文化等,大力发展观光农业和休闲农业,积极培育创意农业、定制农业和会展农业等新型业态。全力推进“一带两片区”规划的实施,着力打造精品,重点培育特色旅游乡镇(村)、特色休闲农庄、特色农业观光园、特色田园综合体、特色艺术村落等五种新业态。加强农产品深加工和纪念品、工艺品的研发和生产,开发乡村旅游商品。二是推动乡村旅游扶贫攻坚。开展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环境整治行动,全面提升通村公路、供水供电、网络通信基站、垃圾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水平,实现与交通干道全连接。加大“六小工程”推进力度,确保每个旅游扶贫重点村建好一个停车场、一个旅游厕所、一个垃圾集中收集站、一个医疗急救站、一个农副土特产品商店和一批旅游标识标牌。到2020年,我市通过发展旅游,带动贫困人口脱贫数量占全市脱贫人口总数的比例超过全省平均水平。三是加大对乡村旅游的支持力度。按照“分类、分批、分级”的原则,整合各类涉农资金,持续强化乡村旅游政策扶持,通过整村开发、连片开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乡村旅游规划编制,乡村旅游人才教育培训,乡村旅游宣传营销等方面支持乡村旅游快速发展,大力促进农旅整合,提升农业附加值和农民增收。四是强化乡村旅游规范管理。以示范带动提品质,以标准管理促提升,采取上下结合的方式,加大乡村旅游相关标准的贯彻实施力度,加快乡村旅游示范县、示范乡镇、示范村和星级乡村旅游经营单位创建步伐,促进乡村旅游提档升级,推动实现乡村旅游服务设施、服务流程的标准化和规范化。(责任单位:市旅游局、发改委、市委农办、市农业局、扶贫办、住建局、交通局、工信委、环保局、文广新局、商务局、卫计委,各县区人民政府,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经济开发区管委会)4.提升旅游文化内涵。加快皇家驿站、杨靖宇将军纪念馆、竹沟革命纪念馆、南海禅寺、嵖岈山卫星人民公社旧址、天中山文化园、梁祝故里、根亲文化园、重阳文化园、李斯文化园、嫘祖文化苑、盘古山文化园等文化旅游项目建设。挖掘整合我市特色文化资源,开发文化旅游演艺产品,打造优秀旅游演出节目。大力培育重阳文化节、西游文化节、梁祝文化节、盘古文化节、嫘祖文化节等节庆品牌,提升节庆活动的水平和档次,建设中原历史文化旅游区的重要板块。进一步开发山地摩托车越野赛、龙舟公开赛、重阳登高等特色体育旅游项目,引导鼓励景区根据旅游资源情况,开发水上运动、自行车骑行、低空飞行等旅游项目,打造精品体育旅游线路,形成多元旅游产品体系,培育新的消费热点,扩大旅游消费。(责任单位:市旅游局、文广新局、教体局、商务局、环保局、水利局、林业局,各县区人民政府,经济开发区、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管委会)5.加快旅游交通设施建设。在《驻马店旅游交通专项规划》的指导下,统筹新一轮交通建设资金重点支持旅游公路建设。加快嵖岈山、老乐山、宿鸭湖、西部山区组团快速通道建设,优先安排通往新开发旅游景区道路建设,加大通往现有景区(点)公路的升级改造力度,提高技术标准和通达性。完善交通标识标牌体系,在市中心城区及市域高速公路、国道集中设置一批旅游标志牌,为游客提供直观、醒目、便捷、清晰的导识服务。打通重点景区之间相互连接的旅游道路,形成旅游环线。加快中心城区旅游汽车站和旅游集散中心建设,开通中心城区与主要景区(点)的旅游专线,形成畅通便捷的旅游交通体系。(责任单位:市交通局、发改委、旅游局、财政局、住建局,各县区人民政府,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经济开发区管委会) 6.积极推进智慧旅游建设。一是加快旅游大数据库建设。建设旅游基础数据、业务数据、运行数据、专项数据和决策数据在内的驻马店旅游数据库;建立旅游部门与公安、交通运输、工商、气象、林业、水利、国土资源、住房城乡建设、统计等部门的数据共享机制;加强旅游部门与通信运营商和大型互联网企业的战略合作。二是充分发挥市级旅游安全运行监测平台作用。实现4A级以上旅游景区游客集中区、环境敏感区、安全隐患区人员流动和环境实时监测。三是加快智慧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开展游客集散中心、景区游客服务中心和乡村旅游村镇等重点涉旅场所宽带和无线上网环境建设,提高无线局域网络和4G覆盖率。到2020年所有4A级以上景区实现智能导游、电子讲解、在线预订、信息推送等功能全覆盖。四是构建旅游公共信息服务体系。推动互动体验技术、移动信息技术、物联网技术等在旅游产业中的应用,加快线上线下服务融合,为游客提供旅游资讯查询、产品推荐、行程规划、门票酒店预订、景区导游导览、虚拟旅游、旅游地图等旅游公共信息服务。(责任单位:市旅游局、财政局、公安局、农业局、交通局、住建局、林业局、工商局、气象局、水利局、国土局、统计局、工信委,各县区人民政府,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经济开发区管委会)7. 拓展旅游客源市场。紧紧围绕打造“休闲养生地,魅力驻马店”旅游品牌,整合宣传资源,创新宣传方式,扩大驻马店旅游竞争力。一是实施“引客入驻”行动。继续巩固郑州、武汉、合肥等传统中部客源市场,充分利用高铁优势,努力开发长沙、广州、石家庄、北京、西安等高铁沿线客源市场。发挥高铁旅游联盟平台作用,制定旅游奖励政策。积极开展针对高速铁路、高速公路沿线客源城市的宣传促销活动,拓展区域旅游合作广度,推进豫南旅游推广联盟城市一体化进程。二是实施“留客在驻”行动。通过延长旅游产业链条、完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提升景区配套服务水平、优化旅游市场环境等举措,力争到2020年国内游客在我市平均停留天数达到全省平均水平。三是创新宣传营销模式。整合宣传资金,有计划地在国内主流媒体,客源地机场、高铁站、高速公路等户外媒体投放形象宣传广告,进行持续宣传。加强营销策略的研究和营销方式手段的创新,充分利用手机、微博、微信、论坛等各类新型网络媒体,把传统营销方式与互联网营销、联盟营销、整合营销等多种手段结合起来,扩大宣传营销效果。四是培育旅游节庆品牌。充分重视节庆活动对驻马店旅游的拉动作用,提高节庆策划及组织水平,通过系列节庆活动有效整合旅游产品,提升驻马店旅游知名度和美誉度,形成“名城名节”现象。(责任单位:市旅游局、财政局、公安局、交通局,各县区人民政府,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经济开发区管委会)8.做大做强旅游企业。充分发挥市场对旅游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推动旅游市场向社会资本全面开放,强化企业的主体地位,鼓励各类资本公平参与旅游开发建设,提升旅游产业水平。鼓励和引导有条件的旅游企业面向资本市场融资,重点支持成长性好、竞争力强的旅游企业做大作强。积极引进国内外大型旅游企业集团投资、落户我市,提升管理服务水平。加快星级饭店、绿色饭店、星级餐馆的创建评定步伐,支持特色民宿、主题酒店、度假酒店发展,构建旅游住宿接待体系。推动旅行社转型升级,支持旅行社实现线上线下业务融合发展,鼓励有实力的旅行社跨区域设立分支机构。(责任单位:市旅游局、金融办、商务局,各县区人民政府,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经济开发区管委会)9.深化旅游市场治理。以保障旅游消费者和旅游经营者合法权益、建立良好的旅游市场秩序为目标,加快建立权责明确、执法有力、行为规范、保障有效的旅游市场综合监管机制,构建旅游市场治理体系,提升旅游市场治理能力,推进依法治旅工作。建立健全旅游综合协调、案件联合查办、投诉统一受理、安全综合管理等工作机制,构建旅游市场现代治理体系。按照属地管理、部门联动、行业自律、各司其职、齐抓共管的原则,强化行政监管与社会监督、行业自律、游客自觉四种力量,提升旅游市场治理能力;建立完善的旅游市场执法体系,旅游、交通运输、公安、工商等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联合执法,抓好旅游市场资质监管、行为监管与信用监管,规范行政执法检查工作,提高监管效能,着力解决扰乱旅游市场秩序、侵害旅游者权益等突出问题。依法建立旅游安全和应急管理体系,加强旅游安全风险管控和旅游突发事件应对机制建设,强化旅游安全保障。建立健全旅游诚信体系,建立旅游违法查处信息共享机制、失信企业协同监管和联合惩戒机制,加大旅游失信惩戒力度。推动文明旅游建设,倡导文明旅游、理性消费,加大文明旅游宣传引导、监督劝导,提高旅游服务意识和服务质量,在全社会弘扬文明旅游新风,构建人民满意、游客乐意、行业惬意的旅游市场环境。(责任单位:市委宣传部、市民族宗教委、市发改委、市公安局、市交通局、市旅游局、市工商局、市卫计委、市食药局、市文广新局、市商务局、市安监局、市教体局、市气象局、市消防支队,各县区人民政府,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经济开发区管委会)10.强化人才队伍建设。一是建设驻马店旅游智库。成立驻马店旅游专家咨询委员会,打造一支产业领军型、高层创新型旅游人才队伍。二是构建高层次旅游人才队伍。面向重点院校和旅游企业,实施研究型、管理型、创新创业型、实践服务型、技术技能大师型旅游英才培养计划。出台旅游人才引进激励措施,加快引进一批高层次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三是加强旅游行业业务培训。依托黄淮学院等高校旅游院(系)教育资源,建设高标准产学研相结合的实训基地。四是充实一线旅游从业人员队伍。建立完善旅游从业人员岗位培训、资格认证、技能考核、岗位考核、级别认证等制度,强化对导游等一线旅游从业人员的技能培训,定期开展旅游行业技能大赛、优秀从业人员评选等活动。(责任单位:市旅游局、人社局、教体局,各县区人民政府,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经济开发区管委会)11.加大对旅游业的投入。一是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增加用于旅游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宣传推介和奖励的资金投入。将符合条件的旅游企业和项目,纳入美丽乡村、扶贫开发、文化产业、节能减排、电子商务等专项资金支持范围。二是鼓励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旅游业发展。支持企业通过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投资、建设、运营旅游项目。三是争取国家、省项目资金支持。结合国家重大建设项目三年滚动投资计划,推荐一批重大旅游项目入选国家投资项目库。积极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专项建设基金、旅游发展基金和省高成长服务业引导资金等,支持我市旅游重大项目建设。四是创新金融支持政策。加大对小微旅游企业和乡村旅游的信贷支持力度。支持旅游企业在主板、中小板、新三板和区域股权交易市场挂牌上市。探索试行旅游资产证券化,以资产折股委托资产管理公司运营,筹措旅游开发建设资金。支持旅游企业通过发行企业债、公司债、中小企业私募债、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中小企业集合票据等债务融资工具筹措资金。(责任单位:市旅游局、发改委、财政局、商务局、金融办、商务局,各县区人民政府,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经济开发区管委会)12.完善土地利用政策。一是全面落实《国土资源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旅游局关于支持旅游业发展用地政策的意见》(国土资规〔2015〕10号),增加旅游产业发展用地。市县(区)级在年度土地供应中要优先安排旅游基础设施和重大旅游项目建设用地。按照“谁投资、谁受益”原则,鼓励社会资本利用垃圾场、废弃矿山等历史遗留损毁土地开发旅游项目。新建、改建旅游厕所及相关粪便无害化处理设施需使用新增建设用地的,要专项安排用地计划指标。二是旅游相关建设项目用地中,用途单一且符合法定划拨范围的,可以划拨方式供应;用途混合且包括经营性用途的,应当采取招标拍卖挂牌方式供应。利用林地、水面、湿地、山地兴办的旅游项目,可通过承包、租赁等形式取得使用权或经营权。在符合生态环境保护要求和相关规划的前提下,对使用荒山、荒地、荒滩等未利用地建设的旅游项目,优先安排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在确定或调整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等保护地范围时充分考虑公众游憩设施用地需求。三是支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依法使用非耕农用地自办或以土地使用权入股、联营等方式开办旅游企业。支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以外的单位和个人依法通过承包经营流转方式使用农民集体所有的农用地、未利用地,从事与旅游相关的种植业、林业和养殖业。支持城乡居民利用自有住宅或其他条件依法从事旅游经营,支持企事业单位利用存量房产和土地资源发展旅游业。(责任单位:市国土局、旅游局、住建局、农业局、林业局、水利局、环保局,各县区人民政府,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经济开发区管委会)13.加强统筹协调。强化驻马店市旅游产业发展领导小组职能,建立定期议事协调、目标管理、绩效考核、督办问责制度,及时协调解决旅游业发展过程中的重大问题。各县区都要明确旅游管理部门,强化工作职能,把加快旅游业发展摆在重要位置,形成务实高效的工作推进机制。各有关部门是推进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责任单位,要明确责任,主动衔接,形成发展合力。旅游部门要认真做好旅游业发展相关政策研究制定和统筹协调工作;发改部门要把发展旅游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积极支持旅游项目建设;交通部门要加快旅游路网建设,对连接旅游景区的道路,做到优先立项、优先开工和优先升级,拓展旅游区公路的通达深度;文化部门要积极开展旅游文化专题研究,推进游客参与性强的文化旅游项目建设,增强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工商、安监、公安、质监、卫生、食药监等部门负责加强旅游诚信体系建设,市场秩序、安全、公共卫生以及食品安全等方面的管理。文物、民族宗教、农业、林业、水利、国土、环保等部门负责正确处理好旅游发展与资源保护的关系,支持旅游产业发展。(责任单位:市旅游局、发改委、交通局、文广新局、工商局、公安局、质监局、卫计委、食药监局、民宗委、农业局、林业局、水利局、国土局、环保局,各县区人民政府,经济开发区、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管委会)三、组织实施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意义,将旅游业转型发展摆到突出位置、作为现代服务业的支柱产业,推动旅游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市旅游产业发展领导小组要定期研究解决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重大问题,制定责任分工方案,明确年度工作任务、目标节点和具体推进措施。市旅游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定期进行业务指导,总结推广经验做法,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标签: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