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马店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驻马店市加快推进全域旅游发展实施意见》、《驻马店市加快全域旅游发展实施方案和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驻马店市进一步激发文化和旅游消费潜力的意见》的通知

索 引 号: S0001-0205-2020-00100 主题分类: 市政府办公室
信息来源: 发文日期: 2020年01月10日
名  称: 驻马店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驻马店市加快推进全域旅游发展实施意见》、《驻马店市加快全域旅游发展实施方案和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驻马店市进一步激发文化和旅游消费潜力的意见》的通知
文  号: 驻政办〔2019〕140号 关 键 词: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经济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市人民政府各部门:

《驻马店市加快推进全域旅游发展实施意见》、《驻马店市加快全域旅游发展实施方案和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驻马店市进一步激发文化和旅游消费潜力的意见》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2019年12月31日       

 

驻马店市加快推进全域旅游发展

实 施 意 见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全域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8〕15号)精神,全面实施《驻马店全域旅游发展规划》,推动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融合发展,切实把文旅产业打造成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坚持“统筹协调、融合发展”“因地制宜、绿色发展”“改革创新、示范引导”的原则,围绕打造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国家文旅融合先行示范区和国内知名的旅游目的地总体目标,大力推进各类资源有机整合、产业融合发展、社会共建共享,加快实现从景点旅游向全域旅游、从观光旅游向休闲旅游、从规模扩张向品质提升转变,逐步形成全景化打造、全时空体验、全要素保障、全程化服务、全方位管理的全域旅游发展新格局,努力把文旅产业培育成为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引擎产业、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惠及民生的幸福产业,为推动我市走在高质量发展前列、加快“四个驻马店”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二)基本原则

——坚持市场主导与政府推动相结合。统筹推动文化旅游业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推动文旅资源进一步向市场开放,优化发展环境,提高公共服务质量;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强化文旅企业市场主体地位,加大招商引资引智力度,增强文旅产业综合竞争力。

——坚持全域旅游与全民旅游相结合。以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为抓手,推动实现全产业强化引领、全领域融汇要素、全交通无缝对接、全部门聚力文旅发展;让广大人民群众参与到文旅发展中来,分享文旅发展成果。

——坚持硬件提升与软件完善相结合。加强文旅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建设与配套完善,全面提升硬件功能和品质;健全标准体系,规范服务行为,整治市场环境,构建诚信体系,加强综合治理,引导文明旅游,改善文旅消费软环境。

——坚持开发利用与生态保护相结合。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生态保护优先原则,统筹整合全域资源,优化文旅产业空间布局和业态选择;把握文旅资源开发节奏,注重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避免同质化项目建设,提升文旅资源开发利用效率。

(三)总体目标

到2025年力争实现全市年接待游客量突破8000万人次,全市旅游综合收入突破650亿元,年均分别增长10%和15%以上。通过“抓县推市”,全面促进我市全域旅游发展,到2025年成功创建2-3家国家级、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努力将我市建成中原一流、国内知名的旅游目的地。

二、主要任务

(一)构建全域旅游发展格局。

全面落实全域旅游发展规划,按照“突破点、贯穿线、整合面”全域旅游发展理念,打造“一心一带四组团”全域旅游发展格局。

一心:即城市旅游服务中心,依托中心城区,提升城市环境,完善城市休闲功能,以文化旅游创意产业园为载体,打造皇家驿站、方特“熊出没”旅游度假区、杨靖宇将军纪念馆、金顶山、植物园、蚁蜂特色小镇、水屯特色小镇、宿鸭湖生态旅游区等重点项目,大力发展文化游、生态游和红色旅游,构建全域旅游休闲消费综合服务中心。

一带:即淮河湿地生态旅游带,依托正阳、确山县沿淮农业资源、历史遗址、特色村落等丰富的旅游资源,通过培育湿地环境,增加湿地科普、生态休闲、乡村旅游等功能,带动沿淮旅游产业发展,形成淮河湿地生态旅游带。

四组团:大嵖岈观光度假组团,以嵖岈山景区为龙头,提升景区的品牌形象、产品业态和空间布局,打造全国西游文化深度体验旅游区和国内顶级的山地旅游目的地。以温泉小镇为依托,整合嵖岈山卫星人民公社旧址博物馆、下宋水库、红石崖等资源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重点打造温泉医疗康养、田园精品民宿、湖滨运动度假和公社文化体验四大核心产品。积极开发棠溪源-龙天沟-凤鸣谷等山水资源丰富、生态环境良好区域,创新产品类型、完善休闲度假设施,实现以观光产品为主向生态休闲、运动体验、度假康养等复合产品转型升级。

东部文化体验组团,依托汝南、平舆、上蔡、新蔡等县富集的文化旅游资源,通过整合资源、文化包装、景点提升和配套设施建设,打造文化体验、禅修养生、温泉康养等文旅项目,拓展文化旅游产业链条。

确山研学养生组团,以老乐山为龙头,带动竹沟-千年岭等片区发展,将老乐山打造成为集山地运动、文化体验和休闲度假于一体的全国知名、全省一流森林康养旅游度假区。以竹沟革命纪念馆、竹沟革命烈士陵园、竹沟干部学院、确山临时治安委员会旧址、焦竹园鄂豫边革命纪念馆为依托,打造红色教育和研学基地。

泌阳生态休闲组团,以铜山风景区为龙头,带动区域景区提质升级,将铜山湖打造为自然科普和滨湖休闲基地,保护生态水源;以盘古山为依托,深入挖掘盘古文化、根亲文化和农耕文化,打造中国盘古文化圣地;将白云山提升为避暑康养度假区,带动传统山地观光旅游产品向中高端休闲疗养和康体养生度假转型。

(二)推进重点文旅项目建设。

建设一批具有明显优势、对周边资源具有整合功能、对旅游线路具有支撑作用、对区域旅游具有带动作用的重点文化旅游项目,提升旅游产品品质和内涵,丰富全域旅游产品供给。一是打造一批项目。强力推进嵖岈山国际旅游度假区、老乐山生态文化园、皇家驿站文旅综合体、方特“熊出没”旅游度假区、康利达体育文化综合体、杨靖宇将军纪念馆、正阳花生小镇、竹沟红色小镇、关王庙戏曲小镇和蓝天芝麻小镇等十大重点文化旅游项目的建设力度,打造一批特色鲜明、业态新颖、综合拉动能力强的景区景点,引领我市全域旅游发展。二是谋划一批项目。谋划推进一批投资规模大、发展前景好、有竞争优势和市场潜力的精品旅游项目。加大文化旅游创意产业园、宿鸭湖生态旅游区、马术特色小镇、驻马店农耕文化博物馆等重点项目的策划规划,重点引进休闲度假、文化体验、健康养老、主题游乐、农事体验等旅游新业态项目,培育多元化、复合型的文旅综合体。三是引进一批项目。按照全域旅游规划要求,加大对“一心一带四组团”等优质文旅资源和旅游景区的包装策划,持续加大文化旅游开放招商力度,强化招商举措,创新招商方式,充分利用中国农加工洽谈会、中博会、文博会等招商平台,积极引进国内外有实力的企业参与我市文旅项目开发,增强我市旅游发展后劲。

(三)丰富文化旅游产品供给。

一是做强山水旅游。积极培育“神奇嵖岈”、“吉祥乐山”、“竹林红沟”、“欢乐金顶”、“祈福铜山”等山水旅游品牌,加快开发山地、温泉、湖泊、森林等休闲度假旅游产品,重点培育一批休闲街区、夜游体验、文化演艺等休闲度假业态。二是做优文化旅游。依托皇家驿站文旅综合体、老乐山生态文化产业园、方特“熊出没”旅游度假区、杨靖宇将军纪念馆等重点文化旅游项目,持续提升我市文化旅游品牌层次,打造文旅龙头产品。推进指导根亲文化、农耕文化、民俗文化、戏曲文化等优秀传统文化向旅游产品转化。合理开发利用革命旧址、古城古镇、传统村落等文化文物资源,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旅游产品和特色文创产品。支持博物馆、文化馆、图书馆等公共文化机构开发特色文创产品。三是做大乡村旅游。围绕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结合“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建设提升一批国家级、省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点)、生态旅游示范镇、休闲农庄(农场)等,重点打造百里画廊乡村旅游带、常庄-栗园湾美丽乡村片区、凤鸣谷—红石崖乡村旅游片区、铜山—铜山湖—白云山乡村旅游片区、宿鸭湖环湖乡村旅游带为集群的特色旅游村,合理配置旅游要素,完善旅游接待设施,大力发展乡村民宿,加快农产品深加工和纪念品、工艺品的研发和生产,实现乡村旅游的提质增效。四是深化融合发展。加强旅游与工业融合,利用工业园区、废弃矿山等开展工业旅游和创意旅游,建成一批工业旅游示范景区;推动旅游与体育的融合,依托嵖岈山国际马拉松赛、老乐山重阳登高节等精品赛事,打造特色体育旅游品牌;推动旅游与健康产业融合,依托嵖岈山温泉小镇、老乐山中医药健康旅游基地,打造休闲度假和中医药康养为核心的健康休闲产业;倡导旅游与教育融合,依托嵖岈山、老乐山、竹沟革命纪念馆等特色资源,重点发展红色教育和研学旅游,建设一批旅游研学基地。

(四)完善公共服务功能。

一是构建全域旅游咨询服务体系。加快建设旅游公共服务平台,布局建设市、县、景区三级游客服务中心,及时为旅游者提供旅游咨询、旅游商品展销、旅游形象展示、旅游公交换乘于一体的旅游咨询服务体系。二是持续推进旅游厕所革命。重点推动旅游景区、宾馆饭店、乡村旅游点以及交通集散地等厕所的改造提升,至少达到 A 以上标准,鼓励涉旅场所、对外服务临街单位、企事业单位公厕对外开放,提高旅游公共服务便捷性。三是大力推进智慧旅游。建设全域旅游大数据平台,加强旅游设施、产品、服务、监管等数据的采集力度,通过共享旅游、交通、气象、环境、公安等公共数据资源,实现监测、预警、安全保障和信息服务全流程管理。全面开展智慧景区建设,到2025年实现全市3A级以上景区网上预约及扫码、智能导游、电子讲解、信息推送等功能全覆盖。

(五)强化品牌形象宣传。

围绕“千年古驿站,生态文明城”旅游品牌,整合宣传资源,创新宣传方式,扩大驻马店旅游影响力。一是强化品牌形象推广。制定市、县整体品牌营销推广总体规划,构建多部门联合、市县联动的宣传推广机制。拓展区域旅游合作广度,推进鄂豫皖三省十三市区域旅游一体化进程,实现资源共享、线路互推、客源互送。二是打造十大精品旅游线路。围绕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重点打造“西游文化体验游”、“湖光山色休闲游”、“传奇文化探秘游”、“登山礼佛驿站游”、“乐山乐水乡愁游”、“灵山秀水文化游”、“红色记忆研学游”、“百里画廊乡村游”、“寻根问祖溯源游”、“豫南风情民俗游”十大精品旅游线路,提高我市品牌形象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三是创新营销方式。围绕扩大驻马店旅游影响力,深耕市场,精准营销,整合宣传资金,有计划地在国内主流媒体、客源地机场、高铁站、高速公路等户外媒体投放形象宣传广告,进行持续性品牌形象宣传。利用百度、抖音等新媒体实现旅游品牌形象链接客户端推送全部覆盖。力争到2025年国内游客在我市平均停留天数超过全省平均水平。

(六)提升旅游服务品质。

围绕“吃住行游购娱”、“商养学闲情奇”旅游要素,补齐短板,全面提升旅游服务品质。一是围绕“吃”的要素,打造一批特色餐饮。突出“优环境、强特色、重服务”,挖掘整理传统美食,引导打造一批餐饮美食品牌示范店、示范街、星级农家乐,充分利用“天中十大美食”,大力发展多元化、多业态、多风味的特色餐饮。二是围绕“住”的要素,建设一批酒店民宿。制定出台奖励政策,创造良好发展环境,谋划和推进一批高星级酒店项目建设,引进国内知名民宿品牌和连锁品牌,建设个性化青年旅舍,构建多维度、多层次住宿体系。三是围绕“行”的要素,优化交通体系。合理布局全域旅游交通集散体系,推进交通枢纽“运游一体化”建设,延伸城市公交到主要景区和乡村旅游点。提高通景区公路标准,规范旅游交通标识体系,推进国省道干线和通景区公路沿线服务区向旅游综合服务转型。加快旅游风景道、城市慢行道、骑行道、健身登山步道、生态停车场、交通驿站等公共运动休闲设施建设。四是围绕“游”的要素,提升一批景区景点。将嵖岈山打造成5A级旅游景区中的样板景区,推动皇家驿站、老乐山、南海禅寺、竹沟革命纪念馆、金顶山、铜山(湖)等旅游景区按照精品景区标准提质升级,丰富景区文化内涵,推动景区产品创新、项目升级和设施设备更新换代,优化游览线路和游览方式,增加游客参与类项目,为游客提供更高质量的产品和体验。五是围绕“购”的要素,培育一批特色旅游商品。依托传统手工工艺、历史文化、名特小吃等特色资源,强化创意设计,开发特色旅游商品,做好线上线下营销,创造更多旅游附加值。六是围绕“娱”的要素,推出一批新业态项目。挖掘整理历史文化、民俗文化,打造独具特色的地方演艺节目留住游客;各景区景点增加游客体验类项目,开发夜游项目,让游客乐在其中,延长游客体验时间。七是围绕服务质量提升,培养一批优秀导游队伍。加大导游人员的培训力度,组织导游服务技能大赛,全面提高导游人员的综合素质和服务水平,使之成为驻马店旅游的形象大使、文明大使。

(七)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一是打造公平营商环境。推进企业诚信体系建设,建立健全旅游信用记录和旅游不文明行为,实施“红黑榜”制度。开展游客满意度测评,有针对性地开展游客满意度提升工作。开展旅游志愿服务公益行动,打造驻马店旅游志愿服务品牌。推进涉旅行业全员培训,加强旅游惠民便民服务。

二是建立综合监管机制。建立市、县文化旅游综合监管机制,依法开展旅游市场综合管理。建立联合公安、交通、卫生、消防、市场监管、文化旅游等部门的执法机制,规范旅游市场秩序。充分发挥社会舆论的监督作用,对扰乱文化旅游市场秩序典型问题立查立改,逐步形成以社会监督促旅游服务水平提升的良性机制。

三是加强执法队伍建设。加快文化综合执法队伍和旅游监察队伍融合,建立一支“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好”的文化旅游行政执法队伍,为文化旅游市场繁荣稳定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四是加强生态和安全监管。强化对自然生态资源和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开发和利用,严格实施重大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推进全域旅游环境综合整治,以旅游景区、旅游村镇、主要旅游线路沿线为重点开展净化、绿化、美化行动。加强旅游安全制度建设,压实安全监管责任、企业主体责任,强化安全警示和景区重点时段游客量调控能力,防范各类安全事故。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高规格的驻马店市全域旅游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充分发挥统筹作用,指导和协调政策制定、规划编制、项目推进、环境优化、区域联动等重点工作,推动相关工作机制常态化、长效化。按照全域旅游发展要求,各县(区)要成立专门的领导机构,统筹协调文化旅游发展中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

(二)完善政策保障。全面落实支持全域旅游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加大对文化旅游项目的财政投入力度。研究制定破除旅游发展瓶颈的土地、财政、交通、金融、人才等政策措施。

(三)强化考核督导。建立全域旅游发展目标责任制,将全域旅游发展作为各县区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的重要发展目标和考核内容,纳入考核体系。健全旅游统计和评价考核,围绕文化旅游产业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综合贡献,建立健全更科学的统计制度。通过第三方评估、社会监督评价等方式,科学评估全域旅游发展质量和效益。

 

 

驻马店市加快全域旅游发展实施方案和

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

 

为贯彻落实《驻马店市加快推进全域旅游发展实施意见》,全面抓好《驻马店市全域旅游发展规划》的实施,推动各类资源有机整合,扩大旅游投资和消费,推进产业有效融合和体制机制创新,构建全域旅游新格局,实现全域旅游高质量跨越发展,结合我市实际,制定如下方案。

一、总体思路

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为理念,以文化旅游产业转型升级为主题,以项目建设为重点,以树品牌、促融合、调结构、强基础为抓手,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目标,统一规划布局、优化公共服务、推进产业融合、加强综合管理、实施系统营销,不断提升文旅产业现代化、集约化、品质化水平,更好满足旅游消费需求,努力把文化旅游产业打造成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

二、主要目标

通过三年发展,力争到2022年,实现接待国内外游客突破 650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突破490亿元,年均分别增长10%和15%以上。创建2-3家高品质旅游景区,打造3-5个特色旅游小镇,创建1-2家国家级、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不断推动旅游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布局更加合理,业态更加丰富,旅游品牌竞争力显著增强,游客满意度不断提高。

三、重点工作

(一)抓好全域旅游规划实施。按照我市全域旅游发展规划确定的“一心一带四组团”空间格局,遂平、确山县全面启动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具备条件的县区尽快启动全域旅游发展专项规划编制工作,到2022年成功创建1-2家国家级、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

(二)抓好十大重点文旅项目建设。一是加快重点项目建设。深化与深圳华强方特集团对接,确保方特“熊出没”乐园和“熊出没”水世界旅游度假区项目尽快开工建设;深化与中建投对接,促成“马术特色小镇”项目尽快签约落地;加快推动皇家驿站、杨靖宇将军纪念馆、康利达体育文化综合体、正阳花生小镇、竹沟红色小镇、关王庙戏曲小镇和蓝天芝麻小镇的开发建设,大力开发文化旅游创意产品,逐步构建全域旅游休闲消费综合体系。二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以全域旅游发展规划为指导,以市文旅公司为依托,推动驻马店市文旅产业发展基金设立,撬动更多的社会资本参与我市文化旅游开发;持续加大文化旅游开放招商力度,以规划建设文化旅游创意产业园为契机,筛选建立驻马店优选文化旅游项目库,编印《驻马店文化旅游重点招商项目册》,举办驻马店文化旅游专项招商宣传推介活动。持续扩大我市文化旅游领域投资,提升我市文化旅游整体发展水平。

(三)加快旅游景区提质升级。建设一批具有明显优势、对周边资源具有整合功能、对旅游线路具有支撑作用、对区域旅游具有带动作用的重点文化旅游项目,提升旅游产品品质和内涵,丰富全域旅游产品的供给。巩固提升嵖岈山5A级旅游景区品质,加快皇家驿站、汝南天中山生态文化园、平舆蓝天芝麻小镇、平舆金沙湾生态园、上蔡状元红文化园等国家4A级、3A级旅游景区创建,打造一批高A级旅游景区集群,不断提升我市旅游景区的整体质量和品级。

(四)加快景区连通工程建设。依托明港机场和通用机场,以高速公路系统、主干路系统为骨架,合理布局全域旅游交通集散体系,优化完善交通组织。结合328省道、227省道、323省道、230国道升级和107国道东改线的契机,改造升级七蚁路,加快新蔡至平舆快速通道建设。完善新建、改扩建高速公路、国道、省道等交通要道及中心城区的旅游交通标识牌,为游客提供更加便捷的旅游交通服务。

(五)丰富旅游产品供给。以特色产业为支撑,做足“旅游 ”文章。“旅游 文化”,深度挖掘整合我市独具特色的梁祝文化、盘古文化、重阳文化、嫘祖文化、车舆文化、驿站文化、冶铁铸剑文化、西游文化等文化旅游资源,通过动态演绎、场景再现等手段,开展游客喜闻乐见、丰富多彩的文化旅游参与类活动。“旅游 工业”,积极开发特色工业体验游,延伸旅游产业链条,重点打造国际农产品加工产业园、河南徐福记、豫坡酒业、蔡洪坊酒业、君乐宝乳业等工业旅游示范区(点)。“旅游 教育”,依托嵖岈山、老乐山等河南省研学旅游示范基地,开发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国民素质教育等研学旅游产品,建设竹沟革命纪念馆、杨靖宇将军纪念馆等一批省级旅游研学基地。“旅游 康养”,依托老乐山中医药健康旅游基地、嵖岈山温泉小镇等温泉养生项目打造以特色医疗、康体养生和文化体验为核心的健康休闲产业。

(六)加快乡村旅游发展。以美丽乡村建设为抓手,培育和扶持以百里画廊乡村旅游带、常庄-栗园湾美丽乡村片区、凤鸣谷—红石崖乡村旅游片区、铜山—铜山湖—白云山乡村旅游片区、宿鸭湖环湖乡村旅游带为集群的特色旅游村,鼓励发展休闲农业、观光农业、科技农业和创意农业等现代农业新业态,打造农旅融合升级版。依托遂平嵖岈山村、红石崖村,确山常庄村、留庄稻田艺术公园,泌阳生态和园、角子山马术俱乐部,平舆蓝天芝麻小镇、金沙湾生态园,驿城区橡林院子等乡村旅游资源和产品,大力发展乡村民宿、乡村客栈,指导开发板栗、香菇、花生、芝麻、红薯、山野菜、中药材等农特旅游商品,拉动乡村旅游消费升级,提升乡村旅游产品的影响力和附加值。

(七)完善旅游接待服务。一是建设全市旅游集散中心与咨询服务体系。启动驻马店市旅游集散中心建设,提升城市文化旅游集散功能和文化艺术服务功能。在各县区建设二级旅游集散和信息咨询中心,结合景区游客中心形成覆盖全域、功能完善的集散、咨询服务体系。二是启动驻马店旅游大数据平台建设。探索开展数字博物馆、数字文化馆、数字信息资源共享、数字文化遗产展示等智慧场馆平台建设;充分利用城市门户APP“咱的驻马店”归集驻马店文化旅游信息,涵盖全市旅游各大要素,实现“一机在手、走遍天中”,方便游客旅游消费,满足大众旅游时代的自助游、自驾游需求。三是持续推进旅游厕所革命。重点推动旅游景区、宾馆饭店、乡村旅游点以及交通集散地等厕所的改造提升,至少达到A以上标准,鼓励涉旅场所、对外服务临街单位、企事业单位公厕对外开放,提高旅游公共服务便捷性。四是加快智慧旅游建设。加快车站、宾馆饭店、景区景点、乡村旅游点等重点涉旅区域的互联网、物联网、信息互动终端等基础设施建设。到2022年所有4A级以上景区实现智能导游、电子讲解、在线预订、信息推送等功能全覆盖。五是提升住宿设施的质量和数量。鼓励社会资本投资高星级饭店,引进国内外知名酒店管理集团管理模式,提升星级饭店服务质量。到2022年,新增2-3家高星级饭店,星级饭店总数达到30家以上。鼓励我市农家乐宾馆提质升级,引进社会资本和国内知名民宿品牌投资乡村民宿建设,到2022年建成10家以上的高星级旅游民宿。六是提升导游服务质量。加大对导游人员教育培训力度,制定年度培训方案,做到常年有计划,短期有安排,使导游员培训工作走上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开展导游员服务技能大赛和优秀导游员、文明导游员等评选活动,通过系列培训,提升全市导游员的整体服务水平,让导游员讲好驻马店故事,树立驻马店良好形象。

(八)强化旅游市场推广。一是大平台带动。充分利用央视主流媒体传播带动效果,在全国乃至全球范围内宣传驻马店旅游产品和旅游形象,提升驻马店知名度和美誉度。二是大联盟互动。继续巩固和扩大中原经济区旅游联盟、淮河生态经济带文化旅游联盟等区域旅游联盟共商共建成果,通过开展旅游专列营销等活动有效整合旅游产品,实现资源共享、客源互送。三是大投放造势。推动与百度、抖音等知名新媒体深度合作,综合利用新媒体平台和手段,通过开展全年系列性主题活动和在新郑机场等客源地机场、地铁、高铁站、高速公路等人流集中场所投放形象宣传广告,吸引多地区广泛深度关注。四是大城市促销。在巩固郑州、武汉、合肥、长沙、西安等周边主要客源城市的同时,加大开展北京、上海、深圳和东北三省等城市宣传推广促销活动,不断扩大驻马店的影响力,引导当地市民的出游选择。五是大节会推广。充分利用我市特色文化旅游资源,继续培育提升嵖岈山国际马拉松赛暨西游文化节、老乐山“三山同登”群众登山健身节、上蔡重阳文化节、汝南梁祝文化节、泌阳盘古文化节、西平嫘祖文化节等文化旅游节庆品牌形象,办好2020年驻马店市第一届文化旅游博览会暨第三届文化旅游商品大赛,全方位宣传推广驻马店文化旅游资源和产品。六是大网络覆盖。利用微信公众号、APP等网络新媒体传播快、受众广等优势,开展驻马店旅游网上线上宣传,构建驻马店旅游形象宣传推广新格局。

(九)加强文化旅游市场监管。一是建立市、县文化旅游综合监管机制。建立联合公安、交通、卫生、消防、市场监管、文化旅游等部门的执法机制,规范旅游市场秩序。充分发挥社会舆论的监督作用,对扰乱文化旅游市场秩序典型问题立查立改,逐步形成以社会监督促旅游服务水平提升的良性机制。二是规范处理旅游投诉。运用12345政务服务热线及手机APP、微信公众号等多种手段,建立高效便捷的旅游投诉受理机制。对景区景点、星级饭店、旅行社等进行常态化暗访,对投诉集中、整改不力的旅游企业实行通报、约谈、重点督办,进一步规范旅游市场秩序。三是切实保障旅游安全。落实地方政府属地管理、部门监管和企业主体责任,建立旅游安全隐患台账制度。强化旅游从业人员安全风险防范及应急救援技能培训,组织开展旅游风险评估,加强出游安全风险提示,落实旅行社、饭店、景区等涉旅场所安全规范。加强旅游景区最大承载量警示、客量调控、气象灾害监测与预警信息发布、应急管理。强化对索道、吊桥、大型游乐设施等特种设备和游船、旅游用车、旅游节庆活动等重点领域及环节的安全监管,保障旅游市场安全稳定。

四、组织实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市级成立由市政府市长担任组长的全域旅游发展领导小组,对全域旅游发展统一领导、统一协调。各县区要落实全域旅游发展主体责任,建立健全主要领导牵头的全域旅游工作领导小组和工作推进机制。

(二)加大财政金融支持。一是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增加用于旅游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宣传推介和奖励的资金投入。将符合条件的文化旅游企业和项目,纳入美丽乡村、扶贫开发、文化产业、节能减排、电子商务等专项资金支持范围。二是鼓励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支持企业通过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投资、建设、运营旅游项目。三是创新金融支持政策。完善旅游投融资机制,引导各类资金参与全域旅游建设,探索旅游资产证券化试点。加强与金融机构的合作,加大对小微型文化旅游企业和乡村旅游的信贷支持。

(三)完善用地保障。支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依法依规盘活利用空闲农房和宅基地,改造建设民宿、创客空间等场所;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可以预留部分规划建设用地指标(不超过5%)用于零星分散单独选址的乡村旅游设施建设;符合法定划拨范围的游客服务中心、停车场、旅游厕所、旅游服务点等,可按划拨方式供地。在符合生态环境保护要求和相关规划的前提下,对使用荒山、荒地、荒滩等未利用地建设的旅游项目,优先安排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编制调整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时,明确与旅游相关的各类设施用地。

(四)强化人才队伍建设。一是建设驻马店文化旅游智库。成立驻马店文化旅游专家咨询委员会,打造一支产业领军型、高层创新型旅游人才队伍,支持规划设计、科技研发、市场营销、投资运营、景区托管等旅游智业发展壮大。二是加强旅游人才队伍建设。完善导游职业发展环境,进一步提升导游队伍的职业荣誉感和职业吸引力,重点引进和培养适应“旅游 ”的复合型人才、创新创意创业型人才,完善旅游人才引进、培养、使用和评价机制。鼓励企业引进各类旅游高级管理人才、高新技术人才,支持引进优秀旅游管理、策划和技术开发团队。支持院校、科研机构、旅游企业引进海外高端人才,优化人才结构。

 

附件:全域旅游三年行动计划任务分解表(2020—2022)

 


附  件

全域旅游三年行动计划任务分解表(2020-2022年)

主要任务

工作内容

具 体 要 求

责任单位

构建全域旅游发展格局

1

抓好全域旅游规划实施

具备条件的县区尽快启动全域旅游发展专项规划编制工作,指导遂平、确山县全面启动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到2022年成功创建1-2家国家级、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

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各县区人民政府

2

抓好十大重点文旅项目建设

加快推进方特“熊出没”乐园和“熊出没”水世界旅游度假区项目建设;深化与中建投对接,促成“马术特色小镇”项目尽快签约落地;推进皇家驿站、杨靖宇将军纪念馆、康利达体育文化综合体、正阳花生小镇、竹沟红色小镇、关王庙戏曲小镇和蓝天芝麻小镇的开发建设,大力开发文化旅游创意产品。

市发改委、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市卫健体委、市财政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文旅公司、各有关县区人民政府

3

加快旅游景区提质升级

巩固提升嵖岈山5A级旅游景区品质,指导推进皇家驿站、汝南天中山生态文化园,平舆蓝天芝麻小镇,金沙湾生态园,上蔡状元红文化园等积极创建国家4A级、3A级旅游景区。

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市财政局、各有关县区人民政府

4

加快景区连通工程建设

依托明港机场和通用机场,以高速公路系统、主干路系统为骨架,结合328省道、227省道、323省道、230国道和107国道东改线的契机,改造升级七蚁路,加快新蔡至平舆快速通道建设。完善新建、改扩建高速公路、国道、省道等交通要道及中心城区的旅游交通标识牌,为游客提供更加便捷的旅游交通服务。

市交通运输局、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市财政局、市住建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各区县人民政府

丰富文化旅游产品供给

5

培育特色旅游品牌

打造引领全域旅游产业发展的“神奇嵖岈”“皇家驿站”“竹林红沟”“吉祥乐山”“欢乐金顶”等特色品牌。

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各有关县区人民政府

6

强化文化旅游融合发展

深度挖掘整合我市独具特色的梁祝文化、盘古文化、重阳文化、嫘祖文化、车舆文化等文化旅游资源,通过动态演绎、场景再现等手段,开展游客喜闻乐见、丰富多彩的文化旅游参与类活动,提高旅游品味和体验度。

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各县区人民政府

7

加快乡村旅游发展

培育和扶持以百里画廊乡村旅游带、常庄-栗园湾美丽乡村片区、凤鸣谷—红石崖乡村旅游片区、铜山—铜山湖—白云山乡村旅游片区、宿鸭湖环湖乡村旅游带为集群的特色旅游村。

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市财政局、市农业农村局、各县区人民政府

依托遂平嵖岈山村、红石崖村,确山常庄、留庄稻田艺术公园,泌阳生态和园、角子山马术俱乐部,平舆蓝天芝麻小镇、金沙湾,驿城区橡林院子等乡村旅游资源和产品,大力发展精品民宿、乡村客栈,指导开发农特旅游商品,拉动乡村旅游消费升级,提升乡村旅游产品的影响力和附加值。

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市财政局、市农业农村局、各县区人民政府

8

促进旅游与工业融合

重点打造国际农产品加工产业园、河南徐福记、豫坡酒业、蔡洪坊酒业、君乐宝乳业等重点工业旅游示范区(点)。

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市工信局、各县区人民政府

9

支持旅游与教育融合

依托嵖岈山、老乐山等河南省研学旅游示范基地,开发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国民素质教育等研学旅游产品,建设竹沟革命纪念馆等一批省级旅游研学基地。

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市财政局、市教育局、市卫健体委、遂平、确山县人民政府

完善旅游

接待服务

10

建设全市旅游集散中心与咨询服务体系

加快建设集游客信息咨询服务、旅游商品展销、旅游形象展示、旅游公交换乘于一体的市级旅游集散服务中心。在各县区建设二级旅游集散和信息咨询中心,结合景区游客中心形成覆盖全域、功能完善的集散、咨询服务体系。

市财政局、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各县区人民政府

11

启动驻马店旅游大数据平台建设

探索开展数字博物馆、数字文化馆、数字信息资源共享、数字文化遗产展示等智慧场馆平台建设;充分利用城市门户APP“咱的驻马店”归集驻马店文化旅游信息开发,涵盖全市旅游各大要素,实现“一机在手、走遍天中”,方便游客旅游消费,满足大众旅游时代的自助游、自驾游需求。

市财政局、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市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

12

持续推进旅游厕所革命

重点推动旅游景区、宾馆饭店、乡村旅游点以及交通集散地等厕所的改造提升,至少达到 A 以上标准。

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市财政局、各县区人民政府

13

加快智慧旅游建设

加快车站、宾馆饭店、景区景点、乡村旅游点等重点涉旅区域的互联网、物联网、信息互动终端等基础设施建设。到2022年所有4A级以上景区实现智能导游、电子讲解、在线预订、信息推送等功能全覆盖。

市工信局、市财政局、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各县区人民政府

14

提升住宿设施的质量和数量

鼓励社会资本投资高星级饭店,引进国内外知名酒店管理集团管理模式,提升星级宾馆服务质量。到2022年,新增2-3家高星级饭店,星级饭店总数达到30家以上。鼓励我市农家乐宾馆提质升级,引进社会资本和国内知名民宿品牌投资乡村民宿建设,到2022年建成10家以上的高星级旅游民宿。

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市招商局、各县区人民政府

15

提升导游服务质量

加大对导游人员教育培训力度,制定年度培训方案,开展导游员服务技能大赛和优秀导游员、文明导游员等评选活动,通过系列培训,提升全市导游讲解员的整体服务水平。

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市人社局、各县区人民政府

强化旅游

市场推广

16

大平台带动

充分利用央视主流媒体传播带动效果,在全国乃至全球范围内宣传驻马店旅游产品和旅游形象,提升驻马店知名度和美誉度。

市财政局、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

17

大联盟互动

继续巩固和扩大中原经济区旅游联盟、淮河生态经济带文化旅游联盟等区域旅游联盟共商共建成果,通过开展旅游专列营销等活动有效整合旅游产品,实现资源共享、客源互送。

市财政局、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各县区人民政府

18

大投放造势

推动与百度、抖音等知名新媒体深度合作,综合利用新媒体平台和手段,通过开展全年系列主题活动和在新郑机场等客源地机场、地铁、高铁站、高速公路等人流集中场所投放形象宣传广告。

市财政局、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各县区人民政府

19

大城市促销

加大开展北京、上海、深圳和东北三省等城市宣传推广促销活动,不断扩大驻马店的影响力,引导当地市民的出游选择。

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市财政局、各县区人民政府

20

大节会推广

充分利用我市特色文化旅游资源,继续培育提升嵖岈山国际马拉松赛暨西游文化节、老乐山“三山同登”群众登山健身节、上蔡重阳文化节、汝南梁祝文化节、泌阳盘古文化节、西平嫘祖文化节等文化旅游节庆品牌形象,办好2020年驻马店市文化旅游博览会曁第三届文化旅游商品大赛,全方位宣传推广驻马店文化旅游资源产品。

市卫健体委、市财政局、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各有关县区人民政府

21

大网络覆盖

利用微信公众号、APP等网络新媒体传播快、受众广等优势,开展驻马店旅游网上线上宣传,构建驻马店文化旅游形象宣传推广新格局。

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各县区人民政府

强化旅游

市场推广

22

建立健全市、县旅游综合监管机制

建立联合公安、交通、卫生、消防、市场监管、旅游等部门的执法机制,规范旅游市场秩序。充分发挥社会舆论的监督作用,旅游服务质量社会监督员、媒体、公众曝光的扰乱旅游市场秩序典型问题立查立改,逐步形成以社会监督促旅游服务水平提升的良性机制。

市公安局、市交通局、市卫健体委、市消防支队、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市应急管理局、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

23

规范处理旅游投诉

运用12345政务服务热线及手机APP、微信公众号等多种手段,建立高效便捷的旅游投诉受理机制。对景区景点、星级饭店、旅行社等进行常态化暗访,对投诉集中、整改不力的旅游企业实行通报、约谈、重点督办,进一步规范旅游市场秩序。

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市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

24

切实保障旅游安全

落实地方政府属地管理、部门监管和企业主体责任,建立旅游安全隐患台账制度。强化旅游从业人员安全风险防范及应急救援技能培训,组织开展旅游风险评估,加强出游安全风险提示,落实旅行社、饭店、景区等涉旅场所安全规范。加强旅游景区最大承载量警示、客量调控、气象灾害监测与预警信息发布、应急管理。强化对索道、吊桥、大型游乐设施等特种设备和游船、旅游用车、旅游节庆活动等重点领域及环节的安全监管,保障旅游市场安全稳定。

市市场监管局、市气象局、市交通局、市应急管理局、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市消防支队、各县区人民政府

组织保障

措施

25

加强组织领导

市、县成立高规格全域旅游发展领导小组,统筹协调旅游发展中的重点难点问题。

市、县区人民政府

26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成立驻马店旅游专家咨询委员会,建设驻马店旅游智库。

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

27

强化考核督导

建立全域旅游发展目标责任制,健全旅游统计和评价考核,建立健全更科学的旅游统计制度。

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市统计局、各县区人民政府

出台政策

支持

28

加大财政投入力度

增加用于旅游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宣传推介和奖励的资金投入,将符合条件的旅游企业和项目,纳入美丽乡村、扶贫开发、文化产业、节能减排、电子商务等专项资金支持范围。

市财政局、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各县区人民政府

29

创新金融支持政策

完善旅游投融资机制,探索旅游资产证券化试点。各类金融机构加大对小微型旅游企业和乡村旅游的信贷支持。

市财政局、市金融局

30

完善用地保障

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可以预留部分规划建设用地指标(不超过5%)用于零星分散单独选址的乡村旅游设施建设;在符合生态环境保护要求和相关规划的前提下,对使用荒山、荒地、荒滩等未利用地建设的旅游项目,优先安排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编制调整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时,明确与旅游相关的设施用地。

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林业局、各县区人民政府

           

 

 


驻马店市进一步激发文化和旅游消费潜力的意见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激发文化和旅游消费潜力的意见》(国办发〔2019〕41号)文件精神,提升我市文化和旅游消费质量和水平,增强居民消费意愿,以高质量文化和旅游供给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现就进一步激发我市文化和旅游消费潜力提出以下意见:

一、总体目标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顺应文化和旅游消费提质转型升级新趋势,深化文化和旅游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供需两端发力,不断激发全市文化和旅游消费潜力,努力构建全域旅游新格局,使我市文化和旅游消费设施更加完善,消费结构更加合理,消费环境更加优化,文化旅游产品、服务供给更加丰富,将驻马店市打造成为中原一流、全国知名的旅游目的地。

二、主要任务

(一)全面提升文化旅游产品质量

一是推动景区提质升级。推动景区设施设备更新换代、产品创新和项目升级,合理调整景区布局,优化游览线路和方式,扩展游览空间,丰富文化内涵。将嵖岈山打造成5A级旅游景区中的样板景区,推动皇家驿站、老乐山、南海禅寺、竹沟革命纪念馆、金顶山、铜山(湖)等旅游景区按照高A级景区标准提质升级,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出游选择。二是加快智慧文旅建设。加快旅游集散中心、景区景点、文化场馆、博物馆、宾馆饭店、乡村旅游点等重点文旅区域的互联网、物联网、信息互动终端等基础设施建设。在具备条件且用户需求较强的地方,优先部署第五代移动通信(5G)网络。到2022年实现全市4A级以上旅游景区、文化场馆、博物馆、三星级以上饭店及重要游客集聚区4G/5G网络、无线网络全覆盖,所有4A级以上景区实现智能导游、电子讲解、在线预订、信息推送、实时监测、科学引导、智慧服务等功能全覆盖。推广景区门票预约制度,合理确定并严格执行最高日接待游客人数规模。三是丰富文化旅游演艺项目。结合各县区实际,打造中小型、主题性、特色类的文化旅游演艺产品。引导文化和旅游企业通过自主创新、与国内知名演艺集团合作等形式,在文化和旅游场所增加参与式、体验式消费项目,到2022年培育2—3个文化旅游演艺精品项目。(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市工信局、市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和各县区人民政府负责)

(二)加快推进全域旅游发展

一是全面实施全域旅游发展规划。按照《驻马店市全域旅游发展规划》,构建“一心一带四组团”全域旅游发展新格局,全面推进我市全域旅游发展规划实施和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遂平、确山等有条件的县区在编制完成全域旅游规划的基础上,先行先试全面启动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具备条件的县区尽快启动全域旅游发展规划编制工作。二是强力推进重点文旅项目建设。加快推进皇家驿站文旅综合体、方特“熊出没”旅游度假区、马术特色小镇、康利达体育文化综合体等大型文旅项目落地建设。三是做强特色旅游品牌。打造引领全域旅游产业发展的“神奇嵖岈”旅游品牌、“世外庄园”田园休闲品牌、“创意竹沟”红色旅游品牌、“皇家驿站”文化创意品牌、“吉祥乐山”养生养老品牌。四是编制精品旅游线路。依托驻马店市丰富的历史人文自然旅游资源和大型文旅项目,编制一日游、二日游和多日游旅游线路,将人文历史、自然风光等进行有机组合,为外地来驻游客提供丰富多样的选择。(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卫健体委、各县区人民政府负责) 

(三)创新发展文旅融合新业态

一是推动创建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鼓励各县区结合本地实际,推动田园观光旅游、非物质文化遗产主题旅游等业态发展,大力扶持“文化旅游 ”农业、康养、非遗等主题文化旅游,创新业态发展,促进文化、旅游与现代技术相互融合,发展基于5G、超高清、人工智能等技术的新一代沉浸式体验型文化和旅游消费内容。到2022年,争创2—3个省级,3—5个市级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产业融合水平进一步提升,新型文化和旅游消费业态不断丰富。二是抓好“旅游 农业”。支持有条件的县区积极创建国家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点)。依托特色乡村旅游资源和产品,大力发展乡村民宿、乡村客栈。发展乡村旅游“后备箱”经济,将农产品开发为土特产品、旅游纪念品、特色休闲食品等乡村旅游商品,拉动乡村旅游消费升级,提升乡村旅游产品的影响力和附加值。三是创新文创产品开发。深度挖掘整合我市独具特色的梁祝文化、盘古文化、重阳文化、嫘祖文化、车舆文化、驿站文化、冶铁铸剑文化、西游文化等文化旅游资源,通过动态演绎、场景再现等手段,开展游客喜闻乐见、丰富多彩的文化旅游参与类活动。依托我市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通过自主研发、合作开发等形式,开发独具我市文化特色的文创产品,用文化软实力激发旅游产业转型发展硬实力,丰富文化旅游产品供给。四是加快民宿发展。推动乡村农家乐产品向民宿转型升级,引进国内知名民宿品牌,推动乡村民宿品牌化发展。(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市发改委、市农业农村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工信局、各县区人民政府负责)

(四)优化文化旅游发展环境

一是加快建设全市旅游集散中心与咨询服务体系。加快建设集游客信息咨询服务、旅游商品展销、旅游形象展示、旅游公交换乘于一体的全市旅游集散服务中心。各县区建设二级旅游集散和信息咨询中心,结合景区游客中心形成覆盖全域、功能完善的集散、咨询服务体系。二是启动驻马店旅游大数据平台建设。探索开展数字博物馆、数字文化馆、数字信息资源共享、数字文化遗产展示等智慧场馆平台建设,稳步推进“百姓文化云”和数字文化共享工程建设;扎实推进文旅信息化融合,搭建市级文旅产业监测和调度平台,实施大数据便民惠民行动。充分利用城市门户APP“咱的驻马店”归集我市文化旅游信息,涵盖全市旅游各大要素,实现“一机在手、走遍天中”,方便游客旅游消费,满足大众旅游时代的自助游、自驾游需求。三是持续推进旅游厕所革命。重点推动旅游景区、旅游度假区、特色小镇以及交通集散地等涉旅场所公共厕所的改造提升,所有主要涉旅场所、A 级景区旅游厕所至少达到A以上标准。四是优化旅游交通服务。打造“旅游大交通”格局,提高城市通景公路、景区互通公路标准,提升景区交通的通达性和便利性,力争到2022年全市所有A级景区之间实现互联互通。推进国省道干线和通景公路沿线服务区向旅游综合服务转型。合理布局全域旅游交通集散体系,推进交通枢纽“运游一体化”建设,延伸城市公交到主要景区和乡村旅游点。加快旅游风景廊道、城市慢行道、骑行道、健身登山步道、交通驿站等公共运动休闲设施建设。指导县区完善新建、改扩建高速公路、国道、省道等交通要道及中心城区的旅游交通标识牌,为游客提供更加便捷的旅游交通服务。五是提高消费便捷程度。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依法依规在文化和旅游消费集中区域设立分支机构。推动实施移动支付便民示范工程,提高文化和旅游消费场所银行卡使用便捷度,推广移动互联网新兴支付方式,完善游客移动支付解决方案,提高游客消费便利性。引导演出、文化娱乐、景区景点等场所广泛应用互联网售票、二维码验票。到2022年实现全市文化和旅游消费场所除现金支付外,都能支持银行卡或移动支付。六是推出消费惠民措施。各县区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引导国有景区和非国有景区制定实施景区门票降价、淡季门票免费或打折、演出门票打折等政策。(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交通局、市工信局、人民银行驻马店市支行、各县区人民政府负责)

(五)发展假日和夜间经济

一是推进带薪休假制度。鼓励单位与职工结合工作安排和个人需要分段灵活安排带薪年休假、错峰休假。二是做好假日期间管理。把握节假日及高峰期旅游消费集中的规律特征,在节假日期间加强高速公路和景区道路交通管理、增加公共交通运力、及时发布景区拥堵预警信息。三是做好节庆活动。充分利用我市特色文化旅游资源,积极培育提升嵖岈山国际马拉松赛暨西游文化节、老乐山九九重阳登高节、汝南梁祝文化节、泌阳盘古文化节、西平嫘祖文化节等文化旅游节庆,激发市民节假日出游热情。四是大力发展夜间文旅经济。鼓励有条件的旅游景区在保证安全、避免扰民的情况下开展夜间游览服务。鼓励各景区、各文旅企业通过自主创新、引进大型演艺集团等形式,推出特色夜间演艺项目,丰富夜间文化演出市场,到2022年推出2—3个特色夜间游览或演艺项目。(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市发改委、市公安局、市交通局、市商务局、各县区人民政府负责)

(六)严格市场监管执法

加大文化和旅游市场监管力度,严厉打击违法违规经营行为,加强对文化和旅游市场的安全管理,强化对文化娱乐和旅游设施的质量安全监管。进一步完善市场主体和从业人员信用记录并逐步纳入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和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对列入文化市场黑名单和旅游市场黑名单的市场主体和从业人员实施联合惩戒。到2022年,文化和旅游市场秩序得到进一步规范,产品和服务质量进一步提高,消费者权益得到更好保护。(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市应急管理局、市市场监管局、各县区人民政府负责)

三、保障措施

(七)加强组织领导。市政府建立促进文化和旅游消费工作联席会议机制,负责对促进文化和旅游消费工作的统筹协调和督促落实,形成“部门联动、政策集成、资源整合、资金聚焦”的工作机制。

(八)加强政策支持。统筹各类资金支持文化和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开展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示范,增加优质消费供给。鼓励各县区利用老旧厂房开设文化和旅游消费场所,落实土地支持政策,完善用水用电用气等方面的优惠政策。探索开展旅游景区经营权、门票收入权质押以及旅游企业建设用地使用权抵押、林权抵押等贷款业务。促进交通一卡通互联互通。引导保险业金融机构根据文化和旅游行业特点开发种类丰富的保险产品。

(九)加强督导考核。各县区、各有关部门要根据本意见的要求,结合各自实际,将促进文化和旅游消费作为重要工作任务,制定本县区、本部门关于激发文化和旅游消费潜力的意见。各县区要尽快建立文化和旅游消费数据监测体系,加强大数据技术应用,整合共享数据资源,加强趋势分析研判,为促进文化和旅游消费提供决策依据,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负责对本意见落实情况进行跟踪分析评估,做好跟踪监测,为全市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标签: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