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作市人民政府关于打造中原经济区先进制造业基地的实施意见

发布机关 焦作市人民政府 成文日期 标 题 焦作市人民政府关于打造中原经济区先进制造业基地的实施意见 发文字号 焦政〔2017〕7号 发布时间 2017年05月12日 焦作市人民政府关于打造中原经济区先进制造业基地的实施意见 发布日期:2017-05-12 09:29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管委会,市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有关单位:

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制造强国战略和《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中国制造2025河南行动纲要的通知》(豫政〔2016〕12号),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推动制造大市向制造强市跨越,现结合我市实际,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总体思路。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创新发展为主题,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质量效益为中心,坚持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融合化发展方向,以“郑焦”融合为新契机,以“十大特色产业集群”培育和“十大工程”为抓手,构建结构更优、质量更高、效益更好的先进制造业体系,逐步将我市打造成为中原经济区具有区域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

(二)基本原则。

1.坚持创新发展。把创新作为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的根本动能,全面推进体制机制创新、技术创新、产品创新、业态创新、组织创新、管理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

2.坚持融合发展。把“融合”作为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新模式,积极推进郑焦融合、产业融合、“两化”融合,推动制造业向信息化、智能化方向发展。

3.坚持集群发展。把集约节约发展作为制造业转变生产方式的重要途径,以产业集聚区、特色产业小镇、产业新城为载体,围绕核心企业,延伸产业链条,打造产业集群,推动制造业走集群化发展的道路。

4.坚持开放发展。把开放招商作为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的重要举措,瞄准国际国内先进制造业领军企业,加大开放合作和招商引资力度,引进一批高端制造业骨干企业。

5.坚持绿色发展。牢固树立“绿水青山也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全面打造绿色企业、绿色工艺、绿色产品,促进生态、生活、生产相互协调。

(三)发展目标。到2025年,制造业布局更加科学,结构更趋合理,重化程度明显下降,创新能力显著提升,“两化”融合发展水平总指数位居全省前列,若干重点行业和重要领域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初步建成中原经济区有影响力的制造强市。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230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9%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280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10%以上。

二、重点任务

立足现有产业基础,瞄准国际国内先进水平,坚持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一起抓、创新驱动与投资驱动一起抓、重点产业与重点园区一起抓,重点围绕汽车及零部件制造、高端装备制造、特色食品制造、绿色化工制造、高端铝加工制造、新材料制造、电子信息、新型生物医药制造、新能源制造、高档裘皮制造等,重点培育十个特色产业集群。

(一)汽车及零部件制造产业集群。坚持整车发展与零部件升级并举。以风神股份、中原内配等优势企业为龙头,加强与国际国内知名企业合作,围绕核心产品,加强技术研发,尽快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保持行业领先优势,打造百亿级汽车零部件制造企业。以多氟多年产30万套新能源汽车动力总成为依托,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整车制造,打造百亿级新能源汽车制造企业。引进御捷电动车、郑州日产等行业龙头企业,积极培育发展集装箱、粉粒物料、冷链物流等专用车。着力提高汽车及零部件制造企业专业化、系统化、规模化、模块化生产能力,构建完整的汽车产业链,打造千亿级产业集群。

(二)高端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坚持改造提升与引进吸收并重。依托厦工机械、科瑞森、大指造纸、泰鑫机械、龙昌机械等企业,深度融合电子信息、智能制造、新材料等高新技术成果,着力提高关键基础零部件、基础工艺、基础材料、基础制造等装备研发能力和系统集成水平,提升工程机械、矿山机械、造纸机械、农业机械、节能环保装备、农业机器人等传统优势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依托平原光电、中州机械、制动器股份等企业,加快军民融合步伐,拓宽军民融合领域,掌握一批核心技术,承接一批研发项目和军工产品,扩大军品市场份额,以军品带民品,促进装备制造业水平整体提升。积极引进智能制造、通用航空、轨道交通等新型产业,抢占装备制造业发展的先机,培育新的发展优势,打造千亿级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

(三)特色食品产业集群。坚持龙头带动、基地支撑,推动优质原料基地和加工制造一体化发展。以蒙牛乳业为龙头,大力发展高端乳制品制造,培育百亿级乳品企业;以河南伊赛为龙头,大力发展清真牛肉及制品制造,培育50亿元以上的牛肉屠宰加工企业;以保和堂、怀山堂等骨干企业为龙头,大力发展四大怀药精深加工;依托明仁药业、燕京啤酒、淼雨等,重点发展保健饮品、啤酒饮料、果醋饮料等优势产品;依托斯美特、天香面业等企业,延伸面制品精深加工产业链,形成地域特色鲜明、品牌影响广泛的独特优势,打造千亿级特色食品产业集群。

(四)绿色化工产业集群。按照“龙头带动、产业延伸、产品升级、绿色发展”的思路,加快化工产业转型。以龙蟒佰利联为龙头,围绕“富钛料—钛白粉—高档涂料”产业链,大力发展绿色环保涂料,打造全球最具竞争力的钛白粉制造企业;以多氟多为龙头,打造锂电池材料生产供应基地。建立“绿色发展示范企业”试点制度,鼓励龙蟒佰利联、多氟多、新开源等上市公司率先推进,带动精细化工、煤盐化工产业改进生产工艺,减少污染排放,优化产品结构,提升产品档次,实现绿色发展,打造千亿级绿色化工产业集群。

(五)高端铝工业产业集群。加快推进铝工业转型升级,鼓励中铝中州公司重点发展化学品级氧化铝、易溶氢氧化铝、聚氯化铝等高端产品;充分利用焦作万方的电解铝资源和上市公司平台,扩大开放合作,优化产品结构,延伸产业链条,实现由单一的电解铝生产向以高端铝加工为主转型,推动配套加工企业由棒、杆、线等低端产品向高档型材、压延件、熔铸件等精深加工延伸。加大对轨道交通、航空航天、汽车、电子、包装等领域高端铝基材料和产品的研发力度,不断拓展铝产品市场应用领域,打造中原经济区具有自主创新能力和完整产业链的千亿级铝精深加工产业集群。

(六)电子信息产业集群。以睿为视讯、皓泽电子、鑫宇光、金宇阳等高技术含量、高成长性企业为重点,大力发展触摸屏、微型照相驱动装置、光隔离器、电感元件、柔性ITO导电膜、双面金属基覆铜板等关键电子元器件制造。以深化与浪潮、华为等知名企业的战略合作为支撑,大力发展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技术及产品。紧抓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机遇,加快智能终端核心技术研发及产业化,重点发展移动智能终端、可穿戴设备、虚拟现实等智能硬件产品。

(七)新型生物医药产业集群。依托健康元、国药容生、辅仁怀庆堂、广济药业、新开源、华兴生物、豫兴康制药等骨干企业,重点发展氨基头孢烷酸、核黄素、补骨脂、木薯淀粉胶囊等产品,拓展原料药、大宗医药中间体和成品药生产制造,加快发展治疗重大疾病的化学新药,做大做强生物医药产业。立足“四大怀药”原产地优势,积极引进国内知名中药龙头企业,发展壮大“四大怀药”深加工特色产业链,打造“中国怀药之都”。

(八)高端新材料产业集群。依托龙蟒佰利联、荣佳钪业等骨干企业,重点发展钛材、钛合金、钪、锆等新型金属材料。依托维纳陶瓷、宏程陶瓷等骨干企业,重点发展氧化锆磨介、氧化锆陶瓷结构件、锆基纳米等陶瓷新材料。依托华晶钻石、富耐克、飞孟金刚石、大地合金、鑫锐等企业,重点发展高品级金刚石及制品、立方氮化硼和数控刀具、超硬刀具、磨料磨具等高端产品,建设国内知名的超硬材料生产基地。依托河南永威、华唐新材等骨干企业,重点发展防火阻燃及新型非金属玻璃钢复合材料。依托强耐建材、快宜居等企业,重点发展新型墙体材料、复合式加气装配式建筑、低碳节能型住宅模块等新型建筑材料及制品。

(九)特色新能源产业集群。依托锦辉风电、扬普实业等企业,重点发展大容量、高参数、低风速风电机组整机制造以及风力偏航制动器、兆瓦级电控制系统等关键零部件,完善风电装备产业链。大力推广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支持博爱旭盈电力100MW地面光伏电站、河南祥瑞60MW光伏电站、昌盛日电50MW光伏农业科技大棚并网发电以及沁阳许继集团50MW光电等项目建设。依托益达新能源等企业,打造液化天然气(LNG)制备、存储、运输等综合利用产业链。

(十)高档皮毛加工产业集群。以隆丰皮草为龙头,进一步加强与国际知名高端品牌和全球连锁零售企业合作,把产品向高档皮鞋、服装、皮具、箱包等终端产品延伸,终端门店向全球辐射,提升自主品牌国际知名度和美誉度。

三、主要举措

以实施“十大工程”为主要抓手,以“绿色改造、智能改造、技术改造”为重点,推进制造业转型升级。

(一)实施载体提升工程。抓住郑州市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重大机遇期,主动融入,深入对接。优化城市空间布局,高起点规划建设焦作南部产业新城等新载体,主动承接郑州产业转移,再造制造业发展新优势,打造制造业发展的新高地。谋划一批战略新兴产业项目,找准结合点和切入点,促进郑焦产业优势互补,形成融合发展的良性格局。以现有产业集聚区为基础,进一步完善功能,提升承载能力,围绕主导产业,强化延链补链,提高产业集聚度。加快产业集聚区转型步伐,以行业特色鲜明、产业链条完整、配套设施齐全、生态环境良好的产业集聚区为依托,推动产业不断升级换代,逐步引导有条件的集聚区向宜居、宜业、宜游的特色小镇发展。制定产业集聚区信息化建设规范,支持有条件的产业集聚区建设智慧园区。加快中心城区企业外迁步伐,鼓励城区企业“退二进三”,通过“空间置换”,优化产业布局,促进企业升级换代。

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委、商务局。

(二)实施大企业集团培育工程。按照“培育一个领军企业,引进一批配套项目,形成一个产业园区,打造一个产业集群”的思路,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以质量效益为中心,对符合我市主导产业发展方向的上市公司及其子公司、国有骨干企业、行业龙头企业、区域性龙头企业以及有持续盈利能力和潜在培育价值的高成长性企业,进行重点培育。到2025年,力争有5家以上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超过200亿元,主营业务收入超100亿元的工业企业达到15家,50—100亿元企业30家左右。

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委、发展改革委、财政局、商务局、统计局。

(三)实施中小企业升级工程。按照“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挂牌)”的发展路径,落实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建立完善全市统一的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培育一批“专精特新”企业和“小巨人”企业。对达到规上企业条件的,要纳入规上企业管理;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要以股份制改造为抓手,推动企业优化股权结构,完善公司治理,提升管理水平。鼓励小微企业到中原股权交易中心挂牌,支持达到一定条件的中小企业到新三板挂牌,积极引导优质企业上市,形成培育一批、储备一批、申报一批、上市(挂牌)一批的良性发展格局,实现中小微企业群体数量和质量双提升。力争到2025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2000家,境内外上市企业达到15家,新三板、四板挂牌企业数量分别达到100家、500家。

责任单位: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工业和信息化委、发展改革委、统计局。

(四)实施创新驱动工程。以“学深杭、促创新”活动为契机,全面推进制造业制度创新、科技创新、管理创新、商业模式创新,构建以企业为主体,以制造业创新中心、企业研发机构和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为支撑,以万众创新为基础的制造业协同创新体系,瞄准国内领先、国际先进的前沿技术,加强协同攻关,形成创新成果,加快转化应用。鼓励骨干企业自建、联建、委托建立各类研发平台,着力构建一批共性和关键技术研发平台、检验检测平台、科技信息平台、技术转移平台。支持重点企业组建“院士工作站”、与知名院校组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和博士后工作站,促进产学研深化合作。搭建众创、众包、众扶、众筹等创新支撑平台,打造新兴产业“双创”示范基地,推动创客实践活动,吸引天使投资、创业投资为创业者提供增值服务。大力发展中小企业创业基地和“众创空间”等创业服务平台,实现创新与创业、线上与线下、孵化与投资相结合,引导社会大众自由创业,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委、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质监局。

(五)实施工业强基工程。对接国家工业强基工程,定期制定工业强基发展指导目录。强化前瞻性基础研究和开发,支持企业开展工艺创新,实施一批强基工程重点项目,建设一批产业发展急需的标准、质量、计量、检测、认证、知识产权、共性技术研发等技术基础平台,推动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先进基础工艺、关键基础材料、产业技术基础(以下统称“四基”)等领域技术研发、工程化和产业化。加快“四基”推广应用,注重供给侧激励,建立整机企业与“四基”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的对接机制,促进整机和“四基”协同发展。实施企业制造装备升级计划,围绕“四基”,每年实施一批工业强基项目,全面提升制造业装备水平。

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委、财政局、科技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教育局。

(六)实施智能制造工程。突出数控装备普及换代、现有装备智能改造、工业机器人推广应用,培育智能制造模式,推进企业装备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升级,实现关键工序核心装备“数控一代”全覆盖,以智能化设备替代人工操作。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加强工业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信息服务业,完善“工业宽带 工业云 工业智能终端”体系,建设低时延、高可靠、广覆盖、大容量的工业互联网。推进新一代信息和网络技术在企业研发设计、生产制造、供应链管理、营销服务等环节的深度应用,鼓励企业加快技改,开展数字化智能车间、智能工厂试点建设,加快推广智能制造生产模式,提升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实施“互联网 协同制造”行动,深化互联网在制造领域应用。开展工业云及工业大数据创新应用试点,支持制造业云平台建设,提供开放共享的数据挖掘分析、个性化定制和精准营销等大数据应用服务。鼓励制造业骨干企业通过互联网与产业链各环节紧密协同、全面互联,推行众包设计研发和网络化制造等新模式。鼓励互联网企业与制造企业无缝对接,培育智能监测、远程诊断管理、全产业链追溯等工业互联网新应用。

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委、发展改革委、科技局。

(七)实施服务型制造工程。大力拓展服务型制造新模式,实现制造业向“制造 服务”转型升级,推广在线定制、众筹设计、线上线下融合等销售生产模式。开展试点示范,支持制造业企业延伸服务链,开发总集成、总承包业务,从单一产品制造向制造与服务集成转变。引导制造业企业整合产业链资源,提升研发设计、生产制造、运营维护及再制造各环节协同能力,拓展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服务。支持有条件的制造业企业建立财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等金融机构,推广大型制造设备、生产线等融资租赁服务。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大力发展工业设计,建立完善产学研相结合的设计研发体系,推动设计成果转化。加快发展研发设计、检验检测认证、技术转移转化、创业孵化、知识产权、科技咨询等科技服务业。加快引进一批专业化工业设计企业,支持有条件的制造企业与工业设计企业合作,创建国家级、省级工业设计中心。围绕本地经济转型升级,进一步突出专业定位,创新服务功能和方式,为中小工业设计企业提供众创空间。加快生产性服务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培育一批为企业研发设计、流程再造、管理提升、商业模式创新服务的综合服务平台,探索建设一批服务企业的“全科诊所”。

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科技局、工业和信息化委、商务局。

(八)实施标准引领工程。完善质量技术标准体系,以焦作国家轮胎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等为龙头,建设一批高水平的国家和省级质检中心、计量测试中心、工业产品质量控制和技术评价实验室、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鼓励建立专业检测技术联盟,增强工业产品质量分析能力。支持产业联盟或龙头企业搭建“技术专利化、专利标准化、标准产业化”链式平台,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产品和标准。支持行业龙头企业主导或参与地方标准、行业标准、国家标准、国际标准的制订、修订,掌握产业技术标准话语权。建立行业对标长效机制,支持大中型企业制定实施严于国家标准的企业标准,引导中小微企业贯标达标,开展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创建和质量对比提升活动。鼓励企业将自主创新技术转化为技术标准,支持企业参与国际标准、国内标准制(修)订,培育一批掌握国内外标准话语权的优势产业和企业。加快提升产品质量。开展质量标杆和领先企业示范活动,推广应用卓越绩效、六西格玛、精益生产、质量诊断、质量持续改进等先进生产管理模式和方法。支持企业建立首席质量官制度和专业质量管理团队,示范推广开展质量管理小组、现场改进等群众性质量管理活动,提高质量在线监测、在线控制和产品全生命周期质量追溯能力,建立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质量管理体系,培育一批中国质量奖企业、全国“质量标杆”企业和省政府质量奖企业。加快焦作制造品牌建设。鼓励打造拳头产品,重塑传统特色品牌,做强现有知名品牌,培育自主创新品牌,全面提升焦作制造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支持企业追求卓越品质,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名牌产品,不断提升企业品牌价值,推动焦作产品向焦作品牌转变。支持自主品牌企业“走出去”拓展国际市场,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开展商标国际注册、收购国际品牌,促进品牌国际化,培育知名企业、知名品牌、知名企业家。

责任单位:市质监局、科技局。

(九)实施绿色制造工程。引导企业树立绿色制造理念,推广绿色设计和绿色产品开发,加强节能环保技术、工艺、装备推广应用,强化产品全生命周期绿色管理,构建绿色企业、绿色工艺、绿色产品的“三绿”制造体系。强化绿色监管,建立健全节能环保法规、标准和评价体系,加强节能环保监察。推行企业产品标准、质量、安全自我声明和监督制度,建立企业社会责任标准体系和评价体系,引导企业开展绿色标志认证工作。严格控制能源消费总量。从严控制“两高一资”行业发展,降低能源消耗。深入开展“气化焦作”工程,扩大清洁能源替代覆盖面。加快推进企业节能技术改造,提升重点领域能效水平,以工业锅炉、电机节能、余热余压利用、高效除尘、脱硫脱硝、能量系统优化和高耗能行业工艺技术装备更新改造等为重点,在铝、化工、造纸、电力、建材等高能耗产业实施一批节能降耗重点工程。加快节能新技术、新产品的推广应用,实施节能技术装备产业化示范工程,鼓励节能技术、工业技术和信息技术的集成创新,提升节能装备智能化水平。加快企业能源管理中心建设,实现系统性节能降耗的管控一体化系统。推进资源高效利用。实施循环发展引领计划,推行企业循环式生产、产业循环式组合、园区循环式改造,减少单位产出物质消耗。打造低碳工业园区,支持产业集聚区尤其是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实施循环化改造,规划建设静脉产业园。

责任单位:市环境保护局、城乡规划局、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委、科技局。

(十)实施人才培养工程。加强领军型企业家、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和高技能人才三支队伍建设,围绕高端装备制造、绿色化工、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领域,构建人才集聚平台,尽快培育引进一批高端产业创新人才。每年组织一批创业创新领军人才、职业经理人、科技企业家和高技能人才到国内知名高校培训研修,推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构建劳动者终身职业培训体系,培养造就新型技能型劳动大军。完善以企业为主体、职业院校(技工院校)为基础、高技能人才专项公共实训基地为补充,学校教育与企业培养相联系、政府推动与社会支持相结合的高技能人才终身培养培训体系,大力实施蓝领素质提升工程,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技术工人培养模式,全面推行企业新型学徒制,培养一批既懂计算机操作、机械设计又懂企业经营管理的复合型人才。

责任单位: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教育局、人才办、工业和信息化委。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由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副市长为副组长、市直相关部门负责人为组员的焦作市建设中原经济区先进制造业基地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整合相关各方资源,建立上下联动、左右协同联合推进机制。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工业和信息委员会,负责日常工作和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目标任务督促检查、考评,市工业和信息化委主任兼任办公室主任。各责任单位要严格按照责任分工,抓好工作落实。

(二)完善支持政策。坚持有保有压,精准出台产业引导政策,对鼓励发展的高端装备制造、汽车及零部件、食品等优势产业和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现代信息技术等战略新兴产业,有针对性地出台重点支持政策,加大扶持力度。优化土地资源配置,强化土地资源保障,优先保障先进制造业发展用地。深化能源体制改革,优化电网、气网布局,改进企业供电供气方式,降低企业成本。

(三)优化发展环境。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减少行政审批事项,全面落实“放管服”政策,凡省里下放到市里的行政审批事项和市里保留的行政审批事项,除涉及市本级和中心城区的相关事项外,依法下放至县(市)政府自行审批,适合区级政府承接的审批事项,要下放到区级。全面实行权力清单和负面清单制,推动权力事项规范运行。创新建设工程项目审批方式,推进建设工程项目并联审批、模拟审批、在线审批。按照“整合流程、一门受理、并联审批、信息共享、限时办结”的总体要求,进一步压缩建设工程项目审批周期。在企业办理土地手续的同时,其他审批部门提前介入,对其他后续手续开展预审核,模拟办理手续,待正式土地手续获批后,再将模拟手续转化为正式手续,以“零等待”促使工程项目早日开工,加快重大项目落地。加快推行网上审批等方便快捷的审批方式,提高行政审批的便捷性和时效性。依法清理规范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定价(指导价)经营服务性收费、行政审批前置服务收费,定期公布目录清单。凡国家、省已经取消和暂停征收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一律停止征收;凡市县政府自主设立的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法律政策依据不充分的,一律取消;对依法依规保留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征收标准在法律法规允许的前提下按下限征收。定期开展重点行业、涉企单位收费督查或专项检查,从严查处自立项目、提高标准、变相收费、只收费不服务等违法收费行为。加强涉企保证金清理规范工作,进一步减轻企业负担。持续开展“优化法治环境、护航经济发展”专项活动。聚焦企业生产经营中面临的各种问题和司法需求,为企业提供优质的法律服务和有力的司法保障。加大对企业周边环境整治力度,严厉打击封门堵路、强买强卖等恶意干扰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违法行为,保证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和市场经济秩序。

(四)营造良好氛围。要牢固树立“企业至上”的理念,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媒体等多种形式,加大对优秀企业、优秀企业家的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要把企业家当作宝贵财富,切实尊重企业家,设立“焦作企业家日”,对做出突出贡献的企业家进行表彰奖励,广泛宣传。

2017年4月13日

标签: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