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乡市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关于推进“互联网 制造业”的实施意见

各县(市)、区工信部门:

  为贯彻落实国家、省市“互联网 ”行动计划,加快推动互联网在我市工业领域深度融合和创新发展,促进新业态拓展,构建我市经济发展新动能,现就我市积极推进“互联网 制造业”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思路

  顺应“互联网 ”发展趋势,抢抓“中国制造2025”战略机遇,以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为主线,以智能制造和“互联网 ”小微企业为主攻方向,以加快发展信息产业和宽带网络基础设施为支撑,不断拓展互联网与制造业领域融合的广度和深度,全面提升我市工业经济的质量和效益,助力打造新乡产业升级版。

  二、主要目标

  立足新乡产业优势和发展潜力,推进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在工业各领域的深度应用。到2020年,“互联网 制造业”发展取得明显成效,建设一批智慧工厂、智能车间,打造一批专业化公共服务平台,全市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指数达到85以上。

  智能制造水平不断提高。在化工、纺织、建材等流程制造领域,开展智能工厂建设,推广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改造;在装备制造、轻工及电子信息等离散制造领域,开展数字化车间建设,推广装备智能化升级、工艺流程改造、基础数据共享等应用。力争到2020年,培育智慧工厂、智能车间20个以上,全市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关键工序数控化率分别达到75%、55%以上。

  新业态新模式快速发展。推进大中型企业由生产制造型向生产服务型转型转变,电子商务在中小微企业广泛普及,在家电、家具等重点行业广泛推行个性化定制,众创研发、众包设计快速发展,企业创新活力显著增强。

  信息技术支撑服务能力显著增强。工业电子、工业软件、工业控制、信息安全等技术及产品的自主创新能力明显增强,信息化服务能力和系统集成能力进一步加强,高新区火炬园、红旗区光电信息产业园、平原示范区电子信息产业园等载体建设更加完善,产业布局更加合理,产业规模大幅提升。

  新型产业生态基本形成。信息网络基础设施配套更加完善,智能装备与产品产值比重显著提高,培育建设一批行业领先的云制造服务平台,构建产业链上下游互联共享、大中小微企业协同共创的新型产业生态体系,打造更加开放包容、更具竞争优势的平台经济。

  三、重点任务

  (一)推进两化深度融合

  将“两化融合管理体系”作为引导企业战略调整、业务转型、组织变革、新型能力培育的重要抓手。通过组织、引导趋势企业开展两化融合评估、对标、达标等工作,不断提升全市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的两化融合水平。

  1. 开展两化融合评估工作。依托国家、河南省两化融合咨询服务平台评估系统,发动组织重点企业开展两化融合评估、诊断、对标工作,明确两化融合发展目标、重点方向和实施路径。积极组织开展全市工业企业两化融合发展水平摸底调研工作,清晰把握全市两化融合发展水平,找准薄弱环节和突破口,加快两化深度融合进程。

  2. 推动“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国家标准的贯彻实施。以白鹭化纤等5户企业被列为国家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试点企业为契机,加大政策宣贯力度,推广“企业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国家标准,支持装备制造、纺织服装、电子信息等重点行业以及典型企业开展管理体系贯标工作,通过贯标逐步建立起规范的两化融合的制度体系,为企业推动两化深度融合提供组织保障、体制保障和机制保障。

  3. 加大两化融合示范企业推广力度。总结推广国家和省级两化融合示范企业的成功经验,引导行业协会、中介组织、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与示范企业开展合作,组织省信息化专家为示范企业建设提供技术支持和咨询服务。支持有条件的示范企业建设供应链云服务平台,带动上下游企业深化信息技术应用,提高网络环境下的企业间协作配套能力和产业链专业化协作水平。

  (二)加快发展智能制造

  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依托新一代信息技术,统筹行业、企业需求,通过试点示范引领,加快传统产业智能化升级改造和智能工厂、智能车间建设,发展智能装备和智能化产品,提高智能制造规模和水平。

  1. 推进传统产业智能化升级。实施机器换人专项,在劳动强度大、可靠性和精度要求高、工艺工位复杂、生产环境危险的关键岗位推广使用工业机器人等智能装备和自动化设备替代人工生产;开展自动化、智能化生产线建设,在建材、纺织等流程制造领域,推广使用自动化成套设备或成套控制系统,优化工艺流程,全面提升企业生产管理精细化水平;加大先进智能设备应用,在重型机械装备等离散制造行业推广应用智能装备及新型传感器,提高数据采集、信息传送、智能分析和决策反馈能力。

  2. 实施智能制造试点示范。提升企业资源配置优化、实时在线优化、生产管理精细化和智能决策科学化水平,开展智能工厂建设;推动以装备智能化升级、工艺流程改造、基础数据共享为核心的数字化车间改造。重点推进白鹭化纤、金龙铜管、成林包装、威猛振动、台冠电子等一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探索发展智能工厂、智能装备和智能服务等新模式、新业态。支持有条件的经开区、高新区等产业集聚区建设智能制造示范试验区。

  3. 开展智能制造装备和产品的技术研发。立足我市装备制造基础,组织研发具有深度感知、智能决策的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工业控制系统、增材制造(3D打印)装备、工程机械,加快推动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产品的产业化和工程化;围绕市场需求发展旅游、餐饮、教育、家庭服务等行业的服务机器人及智能终端。

  (三)促进互联网与制造业融合创新

  深化物联网、互联网在工业中的应用,促进工业全产业链、全价值链信息交互和集成协作,创新要素配置、生产制造和产业组织方式,加快工业生产向网络化、智能化、柔性化和服务化转变,延伸产业链,培育新业态,加快实现新乡制造向新乡创造转变。

  1. 培育基于互联网的创业组织方式。充分运用互联网和开源技术,全面开展创新资源共享网络化平台、众创空间和双创服务平台建设,优化网络创新创业生态圈,搭建市场化、专业化、集成化、网络化众创空间,为小微创客提供一站式、低成本、全要素公共服务,培育基于互联网的新产品、新模式、新业态,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2. 发展基于互联网的个性化制造。推动制造业企业主动融入互联网,加快以个性化需求为导向的研发、制造和营销模式方式变革。引导骨干企业加大柔性制造单元等先进装置应用力度,发展基于互联网的个性化定制、众包设计、云制造等新型制造模式,打造规模化定制生产线。

  3. 发展基于互联网的服务型制造。支持制造企业利用互联网技术整合线下服务资源,发展融合应用解决方案、总集成总承包、内容增值服务、工业大数据和云计算服务等新业态,在起重机械、振动机械、输变电设备、现代农机等领域,推动骨干企业从制造企业向集成供应商和系统服务商转变,形成一批集智能成套装备设计、制造、总成和服务于一体的国内行业龙头企业,促进企业由产品制造商向服务提供商转型,不断延伸产业价值链条。

  4. 普及基于互联网的营销方式。以行业为突破口,培育一批行业电子商务平台,鼓励工业企业选择合适的第三方平台开设网络销售终端或建立官网销售平台、企业在线商城。支持骨干企业搭建行业电商、跨境电商等新型营销平台,建设线下品牌集成体验店。鼓励和引导中小制造企业广泛开展基于互联网大数据挖掘的新媒体品牌推广、网络精准营销以及线上线下虚实结合的体验式营销。

  5. 支持工业大数据应用。支持有条件的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合作,开展大数据技术研究和试点应用,在研发设计、产品服务等领域实现产品设计优化和故障提前预测,提升生产制造、供应链管理等领域智能决策水平和经营效率。鼓励行业骨干企业在工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应用大数据技术和云服务模式,提升生产制造、供应链管理、产品营销及服务等环节的智能决策水平和经营效率。鼓励互联网企业搭建面向中小微企业的协同制造公共服务平台,提高数据聚合和知识共享为基础的云制造服务,促进创新资源、生产能力、市场需求的对接。

  (四)壮大信息技术产业

  大力推动工业产品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方向发展,鼓励我市装备制造、家电等传统优势行业发展智能终端、可穿戴设备、智能家居等产品。依托互联网企业,谋划实施智能电动汽车项目,积极推进市内企业拓展智能汽车发展领域。培育引进骨干企业和研发团队,争取在工业机器人、新兴智能产业等领域取得突破

  1. 开发智能终端产品。鼓励我市装备制造、家电等传统优势行业多形式开展关键技术研发攻关和协同创新,推进创建和完善一批智能装备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和企业研究院,大力开发智能家居、数字家庭、智慧医疗、可穿戴设备、智能电动汽车与车载终端等智能终端产品。

  2. 发展软件与系统集成。加快推进高新区火炬园、平原新区软件产业园建设,支持工业企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企业,开发产品研发类、生产控制类、经营管理类、协同平台类、模块化嵌入式类等工业软件产品,形成一批数字设计与虚拟仿真、智能控制与智能管理、业务协同与流程再造等系统集成与整体解决方案,促进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发展。

  3. 加快发展物联网产业。支持物联网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合作,重点培育、扶持一批物联网企业,促进物联网标识、感知、处理和信息传送等产业链条进一步完善。在智慧城市、智能工业、智能交通、精准农业、智能物流、产品追溯等领域开展应用示范,推动物联网技术规模化应用。支持工业物联网发展,引导产业集聚区积极创建物联网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推动物联网技术在工业领域的集成创新和应用。

  (五)提升“互联网 制造业”服务水平

  结合全市“互联网 ”行动计划,加快4G网络建设和下一代互联网IPv6规模部署,不断完善云基础设施,构建畅通安全的互联网基础设施,着力推进各类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推动物流信息化发展,增强面向工业领域供应链协同需求的物流响应能力,支撑和带动全市“互联网 ”优化发展。

  1. 完善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全面落实“宽带中国”示范市创建目标,实施宽带新乡战略,加快产业集聚区的光纤网、移动通信网和无线局域网的部署和优化,推动信息基础设施与交通、电力、水利等公共基础设施的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实现信息基础设施共建共享。积极开展国家下一代互联网试点城市建设,实现下一代互联网与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融合发展,推进TD—LTE等4G智能终端的产业化和广泛应用,提高面向工业应用的网络服务能力。

  2. 增强公共服务平台能力。支持两化融合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发展和完善一批面向产业集群、重点行业和中小企业的公共服务云平台,建立工业软件服务云计算平台。加快新乡市云计算中心和移动大数据中心建设力度,全面提升云计算中心大数据专业服务能力,促进信息共享和数据开发。支持骨干企业开展信息物理系统网络研发及应用,完善企业云、行业云及大数据平台等应用基础设施,增强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保障水平,实现人、设备与产品的实时联通、精确识别、有效交互与智能控制。

  3. 提升物流服务能力。加大物流新技术引进推广力度,鼓励企业积极采用物联网、云计算、RFID(电子标签)、条码识别、电子数据交换、传感网络技术、物流可视化货物跟踪等新技术,大力推广集装技术和单元化装载技术应用。支持龙头物流企业开发应用可视化智能管理、自动化仓储、在线调度管理、智能配货等信息系统,普及标准化物流设施设备。搭建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提高物流业发展信息化水平,重点推动跨行业、跨区域物流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对接全省物流云平台和全省物流园区公共信息平台;实施智能物流设施升级工程,打造智慧物流园区和智能物流骨干企业。

  四、保障措施

  (一)健全工作机制

  把“互联网 制造业”作为产业转型升级的战略举措,新乡市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成立专项行动工作领导小组和办公室,明确任务分工、工作进度和责任,抓好落实。组织开展年度检查与效果评估,对工作进展情况进行公开发布与跟踪评价,并将评估结果作为专项行动滚动调整的重要依据。各级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要结合两化融合贯标、企业技术改造、智能工厂建设、电子商务、安全生产等专项工作,加强对推进“互联网 制造业”的组织领导,强化沟通协调,统筹政策和资金等资源,确保该项工作顺利开展。有关企业要结合自身实际,制定“互联网 制造业”发展规划或具体行动方案。

  (二)加大引导支持

  统筹利用我市现有创业创新、集约用地、政府采购等政策资源,加大重点领域的倾斜力度,为“互联网 制造业”发展创造良好政策环境。统筹利用现有的财政专项资金和产业基金,支持“互联网 制造业”相关平台建设和应用示范等,探讨股权众筹和融资服务等新模式,支持“互联网 制造业”新业态发展。加大对“互联网 制造业”的扶持力度,支持企业申报省科技成果转化、工业转型升级、中小企业发展等各类专项,引导企业加快信息技术在生产、经营、管理等各环节的应用。

  (三)强化人才支撑

  推进CIO(企业首席信息官)制度建设,依托龙头企业、科研院所、培训机构开展经验交流和人才培训,全面提升CIO在信息建设中的工作水平。落实《中共新乡市委 新乡市人民政府关于引进培育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团队)的意见》,大力引进国内外“互联网 制造业”领军人才和创业创新团队。注重人才培养,鼓励互联网龙头企业设立培训机构,或与科研院所(校)合作建立教育实践基地,组织“互联网 制造业”专业培训,满足企业对智能制造各领域技能人才的需求。

  (四)营造发展环境

  充分利用互联网、微信、电视、报纸等媒介,大力宣传我市“互联网 制造业”试点示范、平台建设、众创研发等成果以及在智能制造、智能装备、智能产品和新业态等互联网工业发展方面的典型案例,提升全社会对“互联网 制造业”的认识。选择“互联网 制造业”典型项目,开展企业间观摩交流,营造全方位的“互联网 制造业”共鸣效应。强化安全保障,着力加强智能制造工业控制系统网络安全保障能力建设,完善智能化的信息安全体系,加强重点领域网络安全审查和网络安全人才队伍建设,确保“互联网 制造业”整体安全可控。

  

标签: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