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加快推进制造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着力优化创新创业生态体系,促进大中型工业企业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以下简称“双创”),加快先进制造业专业园区建设,培育发展一批大企业(集团),实现产业提质升级、企业做大做强,根据《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支持大中型工业企业开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若干意见》(豫政办〔2016〕206号),结合我市实际,制定如下意见:
一、重要意义
抢抓“互联网 ”、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郑洛新“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群机遇,在大中型工业企业中广泛开展“双创”,充分发挥企业资金、技术、人才、客户资源等方面的优势推动创业创新,对激活发展源动力、打造发展新引擎、走好创新驱动发展道路具有重要意义。我市制造业正处于转型攻坚的关键时期,大中型企业作为“双创”的重要载体、结构调整的主力军,集众智、汇众力推进转型变革,是培育自主创新能力强的大企业(集团)的必然选择,是打造我市先进制造业“精品店”和“领军旗舰”,带动工业结构层次整体提升的重要途径,是培育新业态新模式、增强发展新动能的重要抓手。各县(市、区)政府、有关部门要进一步深化认识,完善措施、拓展空间、营造氛围,大力支持大中型工业企业开展“双创”,最大限度释放创新创造活力,推动新乡先进制造业走在全省前列。
二、指导思想
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把贯彻落实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 ”和“双创”紧密结合,坚持企业主体、示范带动,充分发挥大中型企业创新创业的引领作用,以企业资源平台化、员工创客化、产品个性化为导向,以制造业和互联网融合发展为主线,促进大中型企业建设各类“双创”平台,引导企业采取“众筹众包众创众扶”等方式集众智、汇众力,强化政策引导、要素支撑、精准服务,激发制造业创新活力,创出成果、效益和品牌。
三、主要目标
力争到2018年底,大中型工业企业“双创”平台普及率达到80%以上,建设5个“双创”示范平台、5个创客示范团队,形成一批示范引领效应较强的制造新模式,“双创”平台成为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新载体。
四、政策措施
(一)建设“双创”生态圈和创新型企业家团队
1.建设“双创”生态圈。发挥大中型工业企业带动作用,通过“双创”加快产业链和供应链整合,汇集供应商、采购商、品牌商、运营商和服务商,共享金融、数据、技术、标准、信息等资源要素,打造开放共享、共生共赢的“双创”生态圈。推动生产制造向提供系统集成和整体解决方案的服务化转型,面向行业提供产品研发、产品设计、大型设备融资租赁、行业电子商务和专业物流等服务,促进信息流、技术流、资金流和物流的贯通和整合。利用资金优势发展产业链金融,以融资租赁、回购承诺等“销售 金融”模式开拓市场,以产业投资基金推动产业链协同创新,利用金融链稳定供应链,降低核心企业及中小企业生产成本。盘活闲置的土地、厂房、办公场所等资源,打造集共享式办公空间、创业社区、小微金融、创业公寓等为一体的新型众创空间,打造“互联网 创客 创投 产业”的“双创”平台,推动闲置资产充分利用。
2.建设创新型企业家队伍。发挥企业家关键作用,引领企业厚植“双创”基因、提升“双创”思维,坚守主业、诚信守约、大胆创新、不断超越,健全企业内部创新组织体系和运行机制,向扁平化、平台化的创新型组织转型。按照企业创业创新发展的现实需求,组织开展主题鲜明、层次丰富、形式多样的培训活动,提升企业整体创新能力和水平。
(二)建设技术研发平台和团队
1.搭建技术研发平台。推动大中型工业企业在新技术和新产业领域前瞻布局,集聚全球领先创新人才、技术与资源,以协同设计、众包研发、创新联盟等方式联合攻关,加速突破一批关键共性技术和主导产品。一是自建创新平台,利用在行业细分领域的专业优势,搭建聚焦主营业务和主导产品的技术创新平台,加快提升企业创新能力与效率,推动企业产品结构调整和技术升级。二是合建创新平台,通过与全球研发机构、高校和科研院所合作,联合建立开放式创新平台,强强联合、优势互补,加速企业创新过程。三是利用第三方创新平台,如产业联盟、技术创新联盟以及工业云平台等,开展低成本、高效率的创新活动,拓宽创新渠道、推动协同研发。
2.建设技术创客团队。鼓励大中型企业组建由首席技术专家领衔的技术创客团队,采取多专业、扁平化、高效率的组织方式,承担协同创新、关键技术联合攻关、科技成果转化、新技术新工艺推广等任务。优先支持技术创客团队申报科研项目、申请科研经费,为其开展工作提供资金、设备、人员等保障。技术创客团队的科技成果转化纳入单位预算,实行统一管理,按规定赋予技术创客团队成果转化和科研经费自主权。
(三)建设员工“双创”平台和团队
1.搭建员工“双创”平台。充分挖掘大中型工业企业员工的“双创”潜力,通过建设“职工创客工作室”“首席员工创新工作站”“劳模工作站”等创客空间,开展“五小”(小发明、小创造、小革新、小设计、小建议)竞赛活动,为广大职工提供创意展示、开放交流、项目孵化、经费支持等服务,组织员工围绕新产品开发、生产工艺创新等开展攻关活动。鼓励企业通过完善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经营业绩考核机制,以及股权、期权、分红等激励方式,支持员工自主创业、企业内部再创业,增强企业创新发展能力。支持企业创新创业人才到高校、科研院所兼职。允许高校、科研院所设立一定比例的流动岗位,吸引有创新实践经验的企业家和企业科研人才兼职。鼓励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的高校、科研院所聘任企业、行业高层次人才担任研究生兼职导师或指导教师。
2.建设员工创客团队。大中型工业企业应加快培养一批专注工艺提升、精益生产的“大工匠”,建立“大工匠”工作室,开展技术攻关、解决生产难题、创新完善工艺,带动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员工队伍建设。对“大工匠”工作室,企业应制定管理办法,给予相应的项目和资金支持,做到有工作场地、有资金保障、有组织制度、有攻关目标、有效果评估。
(四)建设开放式“双创”平台和团队
1.搭建开放式“双创”平台。面向个性化、多样化市场需求,利用大中型工业企业资源整合能力,集聚产业链上企业间和消费者的创新优势,发展“设计 用户”“制造 电商”“营销 社交”等新模式,加快制造业向研发设计、增值服务等价值链高端环节延伸。
2.引进高层次创新创业团队。贯彻落实《中共新乡市委、新乡市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开展“一招四引”工作的实施意见》(新发〔2016〕22号)和《中共新乡市委、新乡市人民政府关于引进培育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和团队的意见》(新发〔2015〕21号),大力开展招才引智,每年不定期组团赴高校、科研机构、大型企业和人才比较集中的城市招聘高层次人才,力争做到引进一批人才,培育一批团队,带动一批项目,形成一批新兴产业;依托招商机构和涉外机构面向海内外开展招才引智工作;支持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建立共引共享的人才引进新机制。对于符合“一招四引”、引进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团队)等各类优惠政策的,应优先享受。
(五)优化发展环境,凝聚创新创业合力
1.完善服务体系。开展专家创新服务团、创业导师团进企业活动,支持专业化运作团队和第三方服务机构参与企业“双创”。发挥行业协会、中介组织及互联网企业桥梁纽带作用,鼓励建立跨行业、跨领域的新型产学研用联盟,完善资金、技术、人才等公共服务平台,建立协同创新、合作共赢的产业生态。依托有条件的产业集聚区和先进制造业专业园区,鼓励建设资源聚集、创新活跃、高效协同的制造业“双创”基地,为处于初创期和成长期的制造企业提供线上线下结合、低成本、便利化的创业载体。
2.加强金融服务。鼓励大中型工业企业建立面向员工和小微企业的“双创”投资平台,整合企业内外部资金资源,完善投融资服务体系,为创业项目和团队提供全方位的投融资支持。支持企业设立创客资金,通过投资员工创业、创新成果回购、股权激励等形式推动“双创”;鼓励有条件的企业依法合规发起或设立公益性创业基金。引导天使投资、创业投资基金等向创新型企业投资,发展投贷联动、知识产权质押、信用贷款、融资租赁等融资新模式,鼓励金融机构利用“双创”平台提供结算、融资、咨询等一站式金融服务。
3.鼓励争先创优。在同等条件下,优先推荐符合条件的创新型企业家、技术专家、“大工匠”等申报各级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五一劳动奖章”、“五四青年奖章”、“三八红旗手”、“突出贡献高技能人才和技术能手”等荣誉称号。积极举办各类“双创”赛事、论坛、培训等活动,支持企业员工参加国家、省、市举办的各类创新创业大赛。
4.营造社会氛围。总结大中型工业企业“双创”经验,推出一批典型案例,通过试点示范加快推广普及。在全社会广泛宣传大中型工业企业“双创”成功模式、先进事迹,大力培育企业家精神和创客文化,弘扬敢为人先、宽容失败的创新文化,树立崇尚创新、创业可敬的价值导向,让“双创”蔚然成风。
5.落实组织保障。建立由市企业服务活动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市企业服务活动办公室牵头、相关职能部门参加的工作推进机制,定期对大中型工业企业“双创”中遇到的重大问题进行会商。各县(市)、区要结合实际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制定专项配套政策和实施办法,强化跟踪服务和考核评估,确保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本意见自印发之日起施行。
新乡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7年6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