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焦作新区管委会,市人民政府各部门,各有关单位:
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国发〔2011〕32号)、《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焦作市建设中原经济区经济转型示范市总体方案的通知》(豫政〔2012〕14号)精神,加快城市转型发展,全面建设中原经济区经济转型示范市,市政府决定2012年至2014年,实施创新城市建设,促进中心城市转型发展三年大提升行动,制定以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牢牢把握中原经济区建设重大机遇,围绕全面建设中原经济区经济转型示范市,突出新型城镇化引领,突出紧凑型复合型城市理念,突出中心城市组团式发展,以迎接河南省第十二届运动会为契机,以打造生态宜居城市、山水园林城市和国际知名旅游城市为载体,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创新城市建设,拓展城市空间,完善城市功能,加强城市管理,提升城市品位,促进中心城市向绿色生态宜居、文化品位高尚、现代元素丰富、公共服务体系健全的现代城市转型发展。
二、基本目标
到2014年,中心城市组团式发展格局初步形成,交通、通信、供水、供电、供气、供热、信息化、文化旅游、生态建设和防灾减灾等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基本完备,产业集聚力、综合承载力、辐射带动力显著增强。中心城市建成区面积达到100平方公里,居住人口达到100万人;绿化覆盖率达到40%,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9平方米;人均道路面积达到12平方米;人均住房建筑面积达到33.5平方米;日供水能力达到60万吨,污水处理率达到90%;供热面积达到850万平方米。主要设施水平基本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提升的需要,位居中原经济区前列。
三、主要任务
(一)拓展城市空间。
1.统筹新区建设与老城区改造。在加快老城区改造、完善老城区基础设施的同时,高标准建设焦作新区。强化新区产业与经济、生态、人居功能,加快产业和人口集聚,着力打造“三化”协调发展先导区、城市转型示范区、现代化复合型功能区和城乡统筹发展先行区。提高城市资源利用效率、基础设施水平、人居环境质量和人文素质,显著提升中心城市综合承载力。
2.积极推进复合型核心城市建设。加强中心城市与修武组团、博爱组团在规划、产业、交通、基础设施、生态建设、人居功能等方面相互衔接,打造宜居、教育、医疗、文化、商贸、旅游、休闲、物流等综合功能复合区,形成空间对接、产业融合、交通链接、功能协调的一体化发展新格局。
3.加快构建现代综合交通网络。一是积极推进高效快捷的铁路交通系统建设,加快建设郑焦城际铁路,大力推进焦作火车站升级改造、铁路北站搬迁、待王站扩建、郑焦城际铁路云台山支线及新月铁路增建第二双线等项目,尽快将月山车站更名为焦作西站、开通焦作至北京始发车次,积极推进焦作至济源、洛阳城际铁路规划建设,配合推进郑州至太原快速铁路通道建设。二是积极推进无缝对接的高速公路网建设,加快武西高速桃花峪黄河大桥项目建设,2013年建成投入使用;积极做好焦桐高速温县至巩义段、武西高速武陟至云台山段项目前期手续办理工作,力争2012年开工建设。三是积极推进内外连通的干线公路网建设,做好省道升国道、县乡道路升省道工作,2012年开工建设S308冢沁线焦作至沁阳段一级公路改建工程、S233斗武线山西交界至武陟县城段改建工程、S104郑常线詹店铁路立交桥改建工程;2013年开工建设S104郑常线新乡交界至博爱县城一级公路改建工程、S308冢沁线二十里铺至焦作段一级公路改建工程、S235焦西线改建工程;2014年开工建设S309获轵线孟州至济源交界段改建工程、S312温邵线沁阳至济源交界段一级公路改建工程;积极推进迎宾路向南延伸工程和焦作黄河大桥建设,加快前期工作,尽早开工建设。四是积极推进农村公路网络化交通建设,完成省下达的农村公路年度建设任务。五是积极推进环城快速通道建设,2012年开工建设东海路(林邓线—南洋大道)、中南路(林邓线—南洋大道)、南洋大道(中南路—中原路)等3条环城道路;2013年完成道路建设;2014年达到外环联通,和林邓线一起形成环城快速通道。
(二)完善城市功能。
1.积极推进基础设施建设。
(1)加快城区路网建设。按照完善老城区、发展新区的思路,完善城市主、次干道系统,打通一批断头路,改造丁字路、错口路,完善中心城市路网结构,形成科学、合理的城市交通循环体系。通过实施人民路、丰收路、建设路、待王路、世纪路等道路延伸工程,积极推进中心城市与城市组团交通链接、空间融合;通过实施中原路、新园路等道路扩建改造工程,优化入市口环境;通过实施果园路、东苑路、工字路、和平街、新华街等道路工程,健全城区路网体系。
①畅通城区主干路系统。
2012年开工建设民主路拓宽改造(北环路—站前路)、建设路(银河路—金源路)、中原路(林邓线—人民路)、西经大道(建设路—人民路)等4条城市主干道建设工程。2013年开工建设塔北路上下行线、长安路(影视路—丰收路)、滨河路(普济路—文昌路)、焦东路(太行路—影视路)、北环路(民主路—中南路)、太行路(河阳路—怡光路)、丰收路(山阳路—中原路)、龙源路(山阳路—中原路)等8条城市主干道建设工程。2014年开工建设解放东路(山门河—云台大道)、文昌路拓宽(待王路—丰收路)、待王路延伸、东经路等4条城市主干道建设工程。
②完善城区次干路支路系统。
2012年开工建设新华街(烈士街—建设路)、文汇路(河南路—丰收路)、经四中路(雪莲路—人民路)、平安路(中原路—文昌路)、中兴南路(武成路—丰收路)、和平街(焦东路—山阳路)、成丰路(和平街—建设路)、山前路二期(纬二路—人民路)等8条道路建设工程。2013年开工建设河南路(丰收路—瓮涧河)、站南路(丰收路—山阳路)、果园路(解放路—北环路)、烈士街(陶瓷路—普济路)、站前路(东至山阳路、西至普济路)、工字路(解放路—建设路)、和平街(果园路—普济路)、文汇路(人民路—龙源路)、扬青路(山阳路—文汇路)、纬一路(山阳路—东苑路)、凤翔路(山阳路—东苑路)、纬二路(山阳路—东苑路)、东苑路(林邓线—解放路)、经一路(纬一路—解放路)等14条道路建设工程。2014年完成全部工程建设任务。
③推进区管道路建设。
2012年,解放区开工建设光明路(河南路—人民路)、山前路(老牛河—中站区界)、牧野路改造(林园路—影视路)等3条道路建设工程,完成建设街(解放路—车站街)、青年路(学生路—车站街)等2条道路大修工程;山阳区开工建设新丰一街(河南路—人民路)、长恩路北延等2条道路建设工程,完成周庄路(太行路—北环路)大修工程;中站区开工建设瑞丰路(解放西路—新园路)、光华路(太行路—新园路)等2条道路建设工程,完成怡光路(新园路—影视路)、许官线(龙洞—王庄段)等2条道路大修工程;马村区完成建兴路(银河路—中兴路)、文昌路(解放路—纬北路)、银河路(建设路—纬北路)等3条道路大修工程;焦作新区开工建设中南路(世纪路—南洋大道)、南洋大道(中南路—中原路)、神州路(中原路—西经大道)、世纪路(中原路—西经大道)、云阳路(神州路—世纪路)、神州西路(民主路—普济路)、九洲路(神州路—南海路)、建业路(永兴路—汉昌路)、永兴路(0 660—东苑路)、中纬路(0 55—凯旋路)等10条道路建设工程。
2013年,解放区开工建设政二街(站前路—站南路)、中州路延伸改造(站前路—建设路)等2条道路建设工程;山阳区开工建设东苑路南延工程,完成工字路(解放路—太行路)大修工程;中站区开工建设集聚区内纬六路、纬七路、经六路等3条道路建设工程;马村区开工建设中兴路北延(鑫垣路—纬北路)、解放路(山门河—待九路)等2条道路建设工程;焦作新区开工建设黄河大道(中南路—中原路)、山阳路(南海路—南洋大道)、牡丹路(东苑路—中原路)、东苑路(世纪路—南海路)、南海路(山阳路—东苑路)、世纪路(山阳路—中原路)等6条道路建设工程。
2014年,解放区开工建设孟州路(河南路—人民路)道路建设工程,完成院校路(健康路—普济路)大修工程;山阳区完成东苑路(解放路—建设路)大修工程;中站区开工建设工农路(东王封桥—紫荆路)、运输街(老焦克路—解放西路)等2条道路建设工程;马村区开工建设金玉路(新月铁路—南水北调)、泰康路(建设路—南水北调)等2条道路建设工程;焦作新区开工建设中纬路(玉溪路—建业路)、世纪大道(普济路—中南路)、文林路(神州路—世纪路)、文丰路(神州路—世纪路)、东苑路(世纪路—碧莲路)等5条道路建设工程。
(2)加快市政公用设施建设。
①城市供水工程建设。抓好府城、苏蔺两个配套水厂的前期工作,按照建设框架协议组织实施,2012年计划完成项目前期工作,争取府城水厂开工建设。2013年建成府城水厂主体工程,2014年府城水厂建成投运,开工建设苏蔺水厂。加快城市供水管网建设改造步伐,每年投资1000万元改造老城区供水管网25公里以上,筹划南水北调工程配套供水管网工作,提高供水保障能力。
②城区排水工程建设。2012年,实施南水北调城区段配套排水工程,包括雨污管网及河道整治、截洪沟、临时雨污合流沟建设;城市新建道路和道路大修工程均配套建设分流制的雨、污水管网。加快城市排水管网配套工程建设,确保中心城市污水处理厂满负荷运行。
③供气和供暖工程建设。一是加快城市燃气设施建设,抓好天然气二期工程建设,建设内容包括小尚门站扩建、小尚门站至高村门站高压储气管线,增强供气能力;加强老城区燃气管网的维护和管理,确保安全供气;做好城区燃气管网建设发展工作,提高天然气管网覆盖率和普及率。2012年中心城市燃气普及率达到91%,2013年达到91.1%,2014年达到91.2%。二是2012年实施南水北调城区段热力管道、中水管道等市政管线配套穿越工程建设。三是继续每年预算安排1000万元实施燃气和集中供热管网工程。2012年新增供热面积50万平方米,中心城市供热面积达752万平方米;完成万方电厂供热连接管网项目,启动龙源电厂供热连接管网项目,2013年建成使用,增强中心城市供热能力,提高集中供热率,改善大气质量,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
④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加快第二污水处理厂配套污水管网建设进度,完善污水收集管网,扩大中心城市污水收集范围,提高污水处理厂运营负荷率,提升处理能力。加快污水处理一厂搬迁、二期建设和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建设,推行垃圾分类和垃圾资源化利用,开工建设餐厨垃圾处理项目,综合利用城市建筑垃圾。加快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场、大型分类垃圾处理场、垃圾中转场站等垃圾处理项目的规划建设,加大环卫投资,提高职工待遇,保证垃圾及时清运。2012年,中心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86%,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80%;2013年,中心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86.1%,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85%;2014年,中心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86.2%,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0%以上。
⑤再生水回用工程建设。推进再生水回用工程,加大再生水回用力度。抓好项目前期工作,加快招商引资步伐。2012年实现对万方电厂的再生水供应,开工建设龙源电厂再生水管道建设工程;抓好再生水作为城市景观水利用工作。2014年再生水回用率达到30%。
(3)公共交通、停车场建设。市财政加大投资力度,每年安排1000万元购置30台公交车。2012年开工建设北朱村综合停车场、缝山针公交首末站。2013年建设完成GPS智能公交系统,开工建设映湖路综合停车场、火车站南广场综合停车场,启动焦作市旅客集散中心项目前期工作,力争开工建设。2014年开工建设人民东路公交停车场、出租汽车综合服务区,完成出租汽车GPS智能系统建设。
2.打造中心城市建设发展新亮点。
将新河区域作为新的商务中心区、特色商业区、休闲旅游区、生态宜居区进行高标准规划建设。2012年,启动新河区域综合开发治理和基础设施建设工作,三年内建成高端商务、高档休闲娱乐、生态旅游为一体的现代城市综合功能复合区。
3.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业。
加大对历史文化遗址的保护力度,规划建设一批文化旅游重点项目,推动中心城市文化旅游与城市建设融合发展,加快发展城市景观游。加快南水北调景观带和山阳故城、府城遗址、药王庙等文化旅游园区建设;积极推进焦作煤文化博物馆、市博物馆新馆、群艺馆新馆建设;鼓励支持大型实景演出、晚间娱乐演出、特色文化旅游休闲街区等项目建设,打造文化旅游新亮点。
4.积极发展服务业。
重点发展现代物流、金融信息、工业设计、商务、科技等生产性服务业,推进现代服务业规模化、传统服务业高端化发展。立足现有商贸基础,高标准规划建设一批高档商业设施,着力建设中心城市商贸中心和购物、餐饮、零售等特色商业街区,巩固老城区商业服务核心区,建设新老城区结合部商贸中心、商贸次核心区,打造焦作新区商贸中心、商品批发集散基地。建设一批高档写字楼、五星级酒店和文化娱乐会展设施,提高住宿餐饮业档次和服务水平,积极培育发展新兴服务业。
5.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
大力推进以公租房为主的各类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加快推进棚户区改造、城中村改造和旧商业中心(街区)改造为主要内容的“三改造”建设,严格落实土地出让总收入不低于3%、住房公积金增值收益扣除计提贷款风险准备金和管理费用后全额用于廉租房建设等相关政策,充分利用省政府统贷统还的投融资平台,推动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顺利实施。2012—2014年,中心城市新增保障性住房24536套、190.4万平方米,其中公共租赁住房6004套、31万平方米,廉租住房2704套、13.4万平方米,经济适用住房2474套、15.3万平方米,棚户区改造13354套、130.8万平方米。
6.引导房地产业健康发展。按照国家调控政策正确引导房地产市场,统筹新区建设和老城区改造,依托沿南水北调区域开发、老城区工业企业搬迁、城中村和棚户区改造、老城区综合改造等机遇,引导企业有效增加市场供给。进一步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加大房地产市场监管力度,严格房地产开发市场准入、清出制度,不断完善房地产市场信息发布和诚信体系建设,强化社会监督,引导房地产市场可持续健康发展。大力发展住房租赁市场,提升物业管理覆盖面和管理水平。2012—2014年,中心城市新建住宅建筑面积480万平方米,新增物业管理面积250万平方米,新建住宅区物业管理覆盖率达到100%。
(三)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1.大力推进城市水系景观建设。
以南水北调城区段工程、引黄入焦工程为重点,加快城市水系景观建设,在城市现有河流水系的基础上,通过疏浚、整理、开挖等措施,形成“六纵三横”城市水景体系。“六纵”包括南北向的白马门河、普济河、群英河、翁涧河、李河、山门河。“三横”包括东西向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城区段、新河和大沙河。
(1)高质量建设南水北调景观带。
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为依托,将南水北调城区段绿化带打造成为集生态观光、文化体验、休闲健身于一体的文化旅游精品区。沿南水北调绿化带布局焦作历史文化展示平台,将历史名人、历史事件、太极文化、四大怀药、民俗风情等文化元素以雕塑、文化墙、文化广场等多种形式予以展现;沿南水北调中线两侧设立健身步道、网球墙、风筝广场、公益演出广场、市民休闲游憩乐园。2012年,全面启动绿化带道路用地范围内的征迁工作;2013年,做好绿化带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分步实施绿化带建设工作;2014年绿化带工程初具规模。
(2)抓好引黄入焦及新河、大沙河治理工程建设。2012年,开工建设引黄入焦穿沁河、穿蒋沟河倒虹吸工程,启动新河、大沙河治理工程,编制完成新河、大沙河景观治理实施方案。2013年,引黄入焦工程总干渠争取全面贯通,将黄河水引入新河、大沙河,与龙源湖连通,为新河、大沙河水系景观提供水源,在郑焦晋高速以北区域打造沿渠生态景观带。
(3)积极推进城市河道治理。围绕改善环境、净化水质,实施城市河道综合治理,根据河道功能和所在区域人文景观需求,加快实施白马门河、普济河、群英河、翁涧河、李河、山门河综合治理,在河道两侧修建30—200米宽带状游园、休闲广场等景观绿带工程,2012年完成河道景观规划并启动建设。2014年建成河道景观,确保城市河道生态平衡、景观宜人,满足居民休闲游憩需要。
2.大力推进城市绿地系统建设。
(1)加大北部山区综合治理力度。2012年,启动北部山区生态环境治理工作,严厉打击非法采矿等破坏生态环境的违法行为,实施北部山区生态植被恢复建设。抓好以缝山公园、防护林、生态公益林、义务植树林等为主的北部山区绿化美化工作,完成北部山前绿色屏障项目建设土地协调、现状勘测、规划编制等前期工作,完成缝山公园以西至影视城段总面积约100公顷的绿化建设工作;启动北部健身公园建设项目。2013年,全面实施北部山前绿色屏障建设工作,完成北部健身公园建设。2014年,根据规划做好北部山前绿色生态屏障绿化完善工作。从2012年开始,每年选择1—2个重点区域进行综合整治,通过三年努力,初步建成北部山前绿色生态屏障,形成新的城市旅游、休闲、健身、娱乐综合生态区,促进南太行生态旅游区建设。
(2)推进城市公园绿地景观建设。2012年,开工建设沁泉公园、普济游园、缝山公园南侧绿地改造等项目,三年内逐步完成焦西万亩生态园、市苗圃改建公园、碧莲湖公园、体育公园、市政公园和府城遗址、山阳故城文化旅游园区等建设项目。结合老城区改造逐步建设一批游园、绿地和停车场,增加城市绿地面积,改善城区停车难状况。
(3)推进道路绿化工程及城市绿道建设。2012年,实施中原路东侧绿化带和过境道路、入市口重要地段绿化带景观建设,在生态植物园等公园道路两侧建设20公里休闲健身城市绿道。三年内逐步实施市区影视路、北环路、太行路、解放路、建设路、人民路、丰收路、普济路、山阳路等主要道路景观提升、上档升级,严格控制绿线,实施拆墙透绿,形成绿道景观,打造道路景观亮点。
(四)提高城市管理水平。
1.加大市容市貌治理和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力度。
加强道路清扫保洁,实现“两扫一保”,按照环卫作业标准和作业量,认真落实作业标准,保证道路干净整洁。同时加大对城乡结合部、铁路沿线等区域的环境卫生整治,加强建筑垃圾(渣土)管理,保证建筑垃圾(渣土)有序消纳。加大公厕、垃圾中转站建设力度,规划建设一批设计新颖、功能齐全的公厕、垃圾中转站。
城区道路管理依照精品管理路段、示范管理路段和一般管理路段三类进行管理,按照“以人为本、疏堵结合、划线定位、规范管理”原则,制定相应的“三种经营”路段管理考核标准,对各类经营摊点规划定位,指定经营时间,适时开展经营秩序集中整治活动。以人民路、迎宾路、塔南路、丰收路、解放路、民主路六条“严管路”为突破口,每年打造1—2条精品路(2012年:人民路、解放路。2013年:迎宾路、丰收路。2014年:塔南路、民主路)。拆除道路两侧私搭乱建、影响市容的各类经营性大棚,建设一批瓜果、蔬菜、小商品、餐饮小吃、冷饮等“便民服务亭”,免费向下岗、失业职工提供重新就业岗位,美化市容市貌。
2.加强户外广告管理和夜景照明建设。
严格执行《焦作市户外广告设置管理办法》,建立户外广告联合审批行政许可制度,规范户外广告设置标准和管理要求;完成户外广告总体规划和户外广告设置详细规划;以解放路、塔南路、人民路、民主路、和平街为重点全面开展户外广告大清理大整治活动,全面清理所有道路上设置的小标牌、小灯箱、简易墙体广告;以解放路、人民路、和平街为重点,全面推动门头标牌升级改造工作。同时,进一步美化城市夜景,加强夜景照明建设及日常管理,组织协调解放路、塔南路、人民路等主要街道沿街产权单位加强主要建筑物夜景照明建设工作。
3.优化城市交通管理。完善智能化交通管理系统,建设交通信息服务、交通诱导系统,扩大智能交通系统覆盖范围。科学调整城市道路交通流量、流向,平移分流公交线路,严格通勤班车、货车入市管理。加强城市道路、市政设施管理维护,强化破挖城市道路管理,对窨井盖丢失、道路破损及时维修,集中整治道路两侧存在安全隐患的地面障碍物、废弃线杆、空中线路,确保道路安全。推进地下通道建设,2012年,开工建设东方红广场人防工程及地下过街通道工程,实行人车分离,提高道路通行能力和交通疏导能力,缓解市区主干道交通压力,改善居民出行环境。
4.加快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建设。2012年,建成一级数字城管监督指挥中心1个、二级监督指挥中心5个、前端监控点390余处,涵盖市区86条主次干道,完善单兵执法系统和移动信息采集系统,完成中心城市10平方公里基础地理数据普查建设(包括基础地形图数据、单元网格数据、城市事部件数据、地理编码数据)以及10公里主干道三维实景地图,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全面投入使用,初步形成多级联动城市管理处置机制。2013年,完成中心城市40平方公里基础地理数据普查,完善业务消息子系统、部件在线更新子系统、GPS车辆监控子系统、户外广告管理子系统以及单兵视频执法系统和移动采集系统等相应服务器及硬件存储设备配置,前端探头增加到500个。将涉及城市管理的各城区及市直相关部门纳入考核范围,建成多级部门联动、运转高效、服务功能齐全的社会化“大城管”格局。2014年,完成覆盖中心城市的地理数据普查,建设完善覆盖全市的11处二级监督指挥中心平台,前端监控点位达到1000个,实现快捷高效、全时段、全方位覆盖的城市管理大格局,为社会治安、公共安全、交通管理、防汛救灾、市容环境、应急管理等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撑。
四、保障措施
(一)完善规划体系,加强规划管理。
进一步编制和完善城乡建设规划,健全规划公示和设计方案专家评审制度,加强规划设计方案论证,推进规划科学民主决策,提高规划前瞻性、指导性。2012年,完成城市总体规划报批、紧凑型复合型城市组团式发展规划、焦作新区总体规划、城市水系规划、城市重要地段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供气、供水规划修编等工作,调整完善城镇(村镇)体系规划和城镇(乡村)总体规划,编制城市综合交通规划。依法加强规划监督管理,强化城乡规划的引导调控作用。建立以控制性详细规划为法定依据的建设工程规划管理机制,严格实行“五线”(道路红线、绿化绿线、市政用地黄线、河湖水系蓝线、历史保护紫线)管理制度,严格规范用地性质和容积率等规划条件的调整程序,维护城市总体规划的权威性,一切建设项目必须符合城市总体规划,杜绝人为随意变更。开展违法建设专项治理活动,严肃查处违法违规行为。
(二)创新体制机制,强化土地管理。
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创新节约集约用地新模式。探索开展人地挂钩,实行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相挂钩、城镇建设用地增加规模与吸纳农村人口进入城镇定居规模相挂钩,建立统一土地指标交易平台。实行差别化供地政策,重点保障产业集聚区、焦作新区发展用地。强化土地市场监管,开展违法违规用地专项治理活动,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完善土地征收制度,按照城市发展规划科学编制土地收购储备计划,积极盘活存量建设用地,促进中心城市转型发展。
(三)加大城市建设投融资力度。
建立“政府主导、产业化发展、市场化运作、企业化经营、法制化管理”的城市建设投融资体制,规范运作五大投融资公司,完善治理结构,实现市场运作,提升信用等级,增强融合能力,使其成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的主体和龙头。全面放开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市场,鼓励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基础设施、市政公用事业和保障性住房等领域。建立混合经营的城市基础设施投融资机制。灵活运用BT(建设—移交)、BOT(建设—经营—移交)、TOT(移交—经营—移交)等融资模式,扩大城市基础设施项目融资规模。多渠道加大城乡建设资金投入力度,采取以奖代补、先建后补等方式,调动各级政府和社会参与城市发展的积极性;稳步加大财政性资金投入,将城市维护建设税、城镇公用事业附加、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等收入全部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土地出让收入扣除政策规定必须安排的支出后主要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创新城市建设管理体制,积极探索老城区和城中村改造体制机制,对搬迁居民数量较多、有重大影响的老城区成片改造项目和城中村改造项目,组建独立的有限责任公司,采取依法向国内外招商引资、申请金融机构贷款或采取财政贴息贷款等方式,解决项目拆迁安置和建设资金。
(四)加强质量安全监管。
加大项目联审联批力度,加快项目审批、核准。进一步规范建筑市场,按照“十个百分之百”管理的要求,严格履行工程基本建设程序,抓好项目工程报建、图纸审查、招投标监督、质量和安全监督、施工许可和竣工验收备案等各个环节,规范建设参建主体行为,严格项目法人制、工程招标制、建设监理制、竣工备案制,提高建设工程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狠抓工程质量安全管理,深入开展质量隐患排查治理和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工作,按照“八查八看”要求,重点抓好保障性住房、南水北调安置房等民生工程和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管。进一步加大市场监管和执法力度,开展建设工程项目执法监察和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严肃处理违法违规行为。
(五)完善目标考核奖惩机制。
加强组织协调、督查指导和监督考核,健全例会约谈和工作监督机制,坚持季度督查、半年总结、年终评比,检查评比结果及时向社会公布。对实施创新城市建设、促进中心城市转型发展三年大提升行动的先进部门和单位,每年给予通报表彰和资金奖励;对落后的严格实行问责。
(六)加强组织领导。
为切实加强对创新城市建设、促进中心城市转型发展三年大提升行动的协调指导,市政府成立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具体组织实施创新城市建设、促进中心城市转型发展三年大提升行动。各级各部门要结合工作实际,成立相应组织机构,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创新工作方法,细化工作要求,量化指标,狠抓落实,确保创新城市建设、促进中心城市转型发展三年大提升行动取得实效。
二○一二年六月二十五日